[经济金融] 中国重商主义的威胁

看看你的侧翼!这是一个合理的劝告,美国政治家仍然被伊拉克的事故催眠,忽视了这个劝告。同时,无情的重商主义中国发起了有效的侧翼机动,如今威胁着美国的经济、金融和政治独立。
2 G* ]  a/ a8 @/ ?4 u5 @人在德国 社区
& v  `0 ^9 w2 d, b& I人在德国 社区    美国沉溺于日常“剂量”的中国资本——这些资本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从而支持美国预算和贸易赤字。- l9 I; O# T: B- l0 f
7 M) m; G, `2 y) Z, o. a: K, s
    中国支持美国赤字,这是让它的货币保持低估的更广泛的重商主义战略。它的做法是在美元与人民币之间设定一个“固定汇率”。为了在中美贸易失衡的纪录面前维持这种汇率,中国简单地把它的剩余美元循环利用到美国的债券市场。" [* G2 B+ K; x; j# e$ g7 L
人在德国 社区9 B+ M# J& P5 P. J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美国证券每月最大的净买主,这是它操纵货币的一个结果。估计它的一万亿外汇储备中超过三分之二投资到美国债券。中国将很快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人。而且它的外汇储备将在几年内加倍。  Y( o- ]4 O6 ^3 D6 J* E( N$ Z- R

. b) }- u* ^. U    当前的威胁显而易见:让中国廉价出售商品的简单的重商主义货币政策已经变种为一种有力武器,阻止美国有效回应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还有,这样做法也包罗万象,从错综复杂的非法出口补贴到猖獗的盗版以及松懈的环境、卫生和安全标准。
  K: z; \/ `) v: V! p
! \+ A; G% `( w/ H$ ~    美国政治家不时地抱怨这些做法,而且中国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间接挖空美国。然而,布什政府和国会威胁采取重要而切实行动的时,中国如今都可以威胁停止支持美国的赤字以及开始倾销美钞。
& P* E& w1 U8 U/ H* v6 f- Y人在德国 社区# r* v) q- q, F% L9 z( m6 e
    这是一个非常可信的威胁。如果执行了,通货膨胀、进口价格、利息和按揭利率都将上涨。高房价作为先导,消费者很快会负担加重。结果:恶性滞胀冲击。
# s+ L; n9 k8 a% R) w% R9 l  ?. W- t3 l6 Y0 o* E8 H% n9 m% y
    有人说中国人不会采取这样的行动,因为他们会和美国人一样受到伤害。但在北京看来,中国人比过惯好日子的美国人更能承受经济冲击,他们很可能是对的。中国官员还有更长远的战略行动眼光。通过实施“倾销美钞”战略来打破美国的保护主义,来争取台湾,或达到其他战略目标。
" C8 ]# r, K9 I% i
9 g& k- t2 X* s) D6 r$ [    这就是现在的写照,而且可以解释布什政府特别是财政部长鲍尔森对这个威胁采取如此胆怯的措施的原因。6 y* e: k1 E! W; D3 D/ p; E

$ e4 u7 {- {& f6 W# O    但从长期来看甚至更吓人。在未来五年,当中国外汇储备达两万亿(也可能当中国开始让它的货币稍微升值),中国政府和它的许多国营企业将处于一个非常强势的位置,从而形成继续收购美国公司的风潮。
4 _8 f- A2 K% a5 t人在德国 社区
0 G! \$ @2 s0 U; k' _' T    你会问,那又怎样?挂德国、日本和法国国旗的公司经常购买美国资产,并没有造成什么伤害啊。
+ A8 C& R/ w, s+ n5 z人在德国 社区2 t+ C  A2 l) O. m, Q
    这是非常不同的。中国“买美国”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政府(而不是公司)提供经费和组织的。这意味着中国的收购风潮更大程度上是制定政策战略,而不是制造利润的战略。可能的结果:加速敏感技术转让,以及美国就业岗位的外包外流。讽刺的是,当越多美国公司在国外生产以及更多东西落入中国人手中,就越少声音反对中国的重商主义。rs238848.rs.hosteurope.de2 m- K0 `: }5 J- f0 Z7 J
$ D# Q' J& t" S
    为了防范这些危险,国会必须通过全面的法案。美国贸易代表和商务部长必须在世界贸易组织等论坛减轻中国的重商主义。更广泛地说,布什政府必须和世界各地的受中国行为伤害的许多其他受害者(从巴西墨西哥到欧洲)一起在贸易谈判中采取更强硬的路线。% z8 u# |% ]( T
rs238848.rs.hosteurope.de% K1 @: X' l* [6 [4 Z- j; y
    如果华盛顿不迅速行动,美国将未打一枪就输掉了这场未宣战的贸易战。
) b& C) x' q( \5 T2 Rrs238848.rs.hosteurope.de人在德国 社区: o& [# v1 u7 I9 J/ S% e: B. l7 I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