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趣闻] 中华秋沙鸭

物种名称:中华秋沙鸭
图片作者:Karen Phillipps. 00351 281 325590
物种特征:描述:雄鸟:体大(58厘米)的绿黑色及白色鸭。长而窄近红色的嘴,其尖端具钩。黑色的头部具厚实的羽冠。两胁羽片白色而羽缘及羽轴黑色形成特征性鳞状纹。脚红色。胸白而别于红胸秋沙鸭,体侧具鳞状纹有异于普通秋沙鸭。雌鸟色暗而多灰色,与红胸秋沙鸭的区别在于体侧具同轴而灰色宽黑色窄的带状图案。 虹膜-褐色;嘴-橘黄色;脚-橘黄色。 叫声:似红胸秋沙鸭。 分布范围:繁殖在西伯利亚、朝鲜北部及中国东北;越冬于中国的华南及华中,日本及朝鲜;偶见于东南亚。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在中国数量稀少且仍在下降。繁殖在中国东北;迁徙经于东北的沿海,偶在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和台湾越冬。 习性:出没于湍急河流,有时在开阔湖泊。成对或以家庭为群。潜水捕食鱼类。  
作者: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 2000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湖南教育出版社  


普通秋沙鸭 Common Merganser



体型略大(68厘米)的食鱼鸭。
细长的嘴具钩。
繁殖期雄鸟头及背部绿黑,与光洁的乳白色胸部及下体成对比。
飞行时翼白而外侧三极飞羽黑色。
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上体深灰,下体浅灰,头棕褐色而颏白。
体羽具蓬松的副羽,较中华秋沙鸭的为短但比体型较小的为厚。
飞行时次级飞羽及覆羽全白,并无红胸秋沙鸭那种黑斑。

TOP


TOP

普通秋莎鸭


TOP

还缺一种普通秋沙鸭,这样的话国内的秋沙鸭种类就齐全了。

TOP

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 Mergus squamatus Gould

  雁形目 Anseriformes  鸭科 Anatidae







识别特点 嘴形侧扁,前端尖出,与鸭科其它种类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脚红色。雄鸭头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有白色翼镜;头顶的长羽后伸成双冠状。胁羽上有黑色鱼鳞状斑纹。

两胁的羽毛上具有黑色鳞纹是这种秋沙鸭最醒目的特征,所以早先的名字叫鳞胁秋沙鸭。后来,鸟类学家发现它们的原产地是我国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分布范围狭小,只有零星个体偶尔飞到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境内,所以才改称它为中华秋沙鸭。此外,像凤头    一样,脑后有两簇冠羽也是它的特有标志。

  中华秋水鸭是苏州地区的冬客,深秋时自北方南迁到太湖流域的苇塘里来避寒越冬,它们与我种野鸭汇成数以万计的大群,漂浮游荡在湖面上,嬉耍和捕食游鱼,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就像是一个规模宏大而喧嚣热闹的鸭类集市。

它们目光敏锐,警惕性高,稍感异情就迅即游向湖岸隐身躲藏起来;夜间露宿在苇丛中或岸边的树上,把头转向后方插入翅膀下,神情悠然而自得。

  中华秋沙鸭是我国特产,初春时偶有少量个体被太湖渔民用围网所获,应予禁猎,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

TOP

[url=]白秋沙鸭[/url]

物种名称:白秋沙鸭
图片作者:Karen Phillipps. 00351 281 325590
物种特征:描述:体型小(40厘米)而优雅的黑白色鸭。繁殖期雄鸟体白,但眼罩、枕纹、上背、初级飞羽及胸侧的狭窄条纹为黑色。体侧具灰色蠕虫状细纹。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上体灰色,具两道白色翼斑,下体白,眼周近黑,额、顶及枕部栗色。与普通秋沙鸭的区别在于喉白色。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灰色。 叫声:通常无声。雄鸟发情时发出呱呱低声及啸音。雌鸟发出低沉的哮声。 分布范围:北欧及北亚,越冬于印度北部、中国及日本。 分布状况:繁殖于内蒙古东北部的沼泽地区,冬季南迁时经过中国大部分地区。分布广泛但通常并不常见。 习性:栖于小池塘及河流,在树洞中繁殖。  
作者: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 2000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湖南教育出版社  


TOP

[url=]红胸秋沙鸭[/url]

物种名称:红胸秋沙鸭
图片作者:Karen Phillipps. 00351 281 325590
物种特征:描述:体型中等(53厘米)的深色食鱼鸭。嘴细长而带钩,捕食鱼类。丝质冠羽长而尖。雄鸟黑白色,两侧多具蠕虫状细纹。与中华秋沙鸭的区别在于胸部棕色,条纹深色;与普通秋沙鸭的区别在于胸色深而冠羽更长。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色暗而褐,近红色的头部渐变成颈部的灰白色。 虹膜-红色;嘴-红色;脚-橘黄色。 叫声:相当安静。雄鸟发情时发出多种轻柔而似猫的咪咪叫声。雌鸟发情及飞行时均发出似喘息的叫声。 分布范围:全北界、印度、中国,越冬于东南亚。 分布状况:黑龙江北部有繁殖;冬季经中国大部地区至中国东南沿海省份包括台湾越冬。 习性:同其他秋沙鸭。  
作者:马敬能、菲利普斯、何芬奇 2000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湖南教育出版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