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自费留学生的省钱故事

现在出国留学的孩子,年纪轻,见识广,英语流利,尤其是在经济上,许多人来了就买车,用名牌服饰,和十几年前的自费留学生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从中可以看出现今的中国人民真的富裕起来了。

以前的留学生兜里装着东凑西借在黑市换来的几百美元,凭着满脑袋的哑巴英语,从《新概念英语》中得来的国外印象,就雄心万丈赳地登上飞机来到他乡孤军奋战。面对着语言文化,衣食住行等等全方位的巨大差异,头几个月只差没被新生活剥掉一层皮。等到逐渐安顿下来,让人寝食难安的就是囊中羞涩的问题了。如果有全额奖学金的还好一些,那些只有半奖靠打工赚学费或生活费的人,其辛苦真是不足与外人道。

有一位现已经是年薪几十万美金的人从不吃鸡肉,无论是怎样做的。他说读书时为了省钱专门等超市大减价时去买东西,鸡腿是最便宜的肉,减价时只要四毛九一斤,他会买一大箱回来放到冷冻箱里,周末做上一大锅,就是一周的菜。天天吃、月月吃,再好吃的东西也令人反胃,到后来都是强着往下咽。曾经发誓等熬出头了,再也不吃这鬼东西。

有一位留学生在妻子来探亲的当天向一个同学借车去机场接人,向另一个朋友借二十元钱给车加油,苦笑说自己银行账户上仅剩下不到一元钱。他老婆来了以后,时差尚未倒过来就去中餐馆打工去了。

有一位清华土木工程系毕业的小伙子,父母都在北京的高校当教授,出国前他在北京过的是养尊处优的生活。出国半年后,他给在另一州上学的朋友写信,开篇是这样的:“**,给你邮寄这封信的32分钱的邮票现在对我来说是太昂贵了,当然打电话更不是我能负担得起的。现在告诉你一个不用花钱的联系方式,就是发 Email,我的Email地址是……”没经历过的人,很难想象要用写信的方式告诉朋友自己的邮箱地址,更难想象的是一枚邮票会让人觉得太贵。

有个别人的省钱方式已经超出了正当范围。

听一个朋友讲过她同学的典故。那时许多留学生凑到一起就是交流哪儿有便宜东西卖,我的朋友说有个商店的厕所用纸大减价,那个男生很奇怪的问她,怎么还需要去买厕所用纸?朋友问不买怎么办,他说:“学校的男厕所里都有没开封的备用纸放在水箱上,难道你们女厕所里没有吗?”

公用电话一般都是投币的,本地电话要花两毛五分钱。加拿大和美国的两毛五都是硬币,还是这位男生,他把一个硬币钻了个孔,栓上线,用这枚硬币投进电话机打完电话后,再慢慢把硬币拽出来。

为什么穷山恶水出刁民?有些人一开始是为生活所迫,到后来就变成了习气。

最让我心酸的是听一个人讲的他开车拉女同学去看牙医的故事。

他们学校给学生买的医疗保险里不包括牙医,去看牙医要自费。一次一个大陆女生牙疼,忍了一天,第二天半边脸已经肿起来了,牙疼的已经到了什么都做不了的地步。真是“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命”。最后咬咬牙请同学开车拉着她去看牙医。一路上,车子只要稍微一颠,她捧着半边脸就“哎哟、哎哟”地呻吟不止。

到了诊所,和挂号的护士讲了情况,护士让她先交40元钱挂号费。

她听了后,捂着脸低头寻思半晌,转过身慢慢走出了那个诊所。

还没有进去见医生,挂号费就把她打倒了。

回来的路上,无论车子怎样颠簸,她一声未吭。

同学给她国内带来的消炎药,她双倍剂量的吃了一个星期,才消了肿。

还有一个和就医有关的故事发生在我的一个亲戚身上。当时他在一个餐馆打工,掌勺的那人颠勺时出了意外,把一勺滚烫的油浇在了正在打下手的他的胳膊上。当时老板还未到,他擎着胳膊,忍着剧痛,一直等到老板来了,当面答应他会给他出医药费,他才到医院去上药包扎。

很久以来国内流行这样的说法:国外回去的人是说话洋气,穿衣土气,花钱小气。

在我看来,说话洋气是这些人平时习惯了中国人在一起说话时中英文混着说;穿衣土气是北美和国内的风俗不同,这里平时穿着以舒适为主;而花钱小气一项,则和众留学生们曾度过的艰难岁月息息相关,虽然这些人现在都已成为各行业的精英,但是他们对金钱的态度和消费习惯已经定型,身上都被生活烙上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亲耳听过一个在大陆发家的台湾人说,他们那一代在美国留学的,为了省钱很多人吃过猫食狗粮。

TOP

没啥没啥,我们一样节俭啊,啥猪筒子骨啊,鸡珍鸡肝鸡心啥的也都不是德国人吃的
当你孤单时你会想起谁,会不会找只猪来陪?

TOP

TOP

老实说,俺们差远了!

TOP

希望再过10年我们的后辈过得比我们好多了。。。

TOP

TOP

TOP

啊!吃猫粮呀!中毒怎么半呢?:naughty: :naughty: :naughty: :naughty: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