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祖国:雪灾近况,【未来一周(2008年2月4日-2月10日)天气趋势预报】

抱歉,大部分文章未能给出 转贴出处,不过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看看文章出处,自己判断报道的真实性。面对灾难的同时,宣传工作也是很重要的,稳定民心更有利用救灾工作的进行,避免更大的突发事件的发生。相信大家会有一个理性和正确的判断。

如此大的灾难,希望国内的人能够重视防止传染病的工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造成火车停运 公路封锁 大面积停电的原因不是雪 而是冻雨 也就是雨一下到地面上就结冰所以不要和东北,北海道,俄罗斯比并且这是南方(湖南,广西等地) 根本就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现在的火车都是电气化 而电线上结了一层冰火车当然没有办法跑了 而关于高压电线架倒塌的也是冻雨造成的 电线上结了厚厚的冰 造成重量大幅增加 电线架承受不了而倒塌其实铁道部如果早点投入内燃机车的话 问题也不会闹到这种地步毕竟这是50年不遇的天灾 不要总是埋怨政府了
中国南方冰冻缘何酿成大灾害? 专家分析两原因

下面是一名专业人士写的关于输电架倒塌原因的文章  
说一说湖南电力倒塔的真实原因!  
  原作者:电力线路工人 发表于:2008-01-28 16:00:42
  我是一名电力职工,从事电力线路工作已16年,学的是输配电专业,即是通常讲的电力线路设计及运行检修专业,
  看到08年01月26日对湖南电力倒塔抢修徇职3人的评论,以及多数人对对电力常识的误解,
  我只想从我所学的专业和工作经历,讲一讲相关常识,尽量客观反映当前电力部门的工作,让所有有良知的人做出自已的正确判断。  
  首先讲电力线路的杆塔,线路要架空就必须有两种杆塔---即一是直线塔、另一种是耐张塔,简单的比喻就是你要晒衣裳拉一根线,两端要固定在墙上,中间用竹杆撑起。  
  好了,直线塔就有了,竹杆就是直线塔,其作用就是挑起导线,一般只承受导线的自重,专业讲就垂直荷载。  
  同时耐张塔也有了,即是晒衣裳固定的墙,所以电力线路线路最易出危险的是耐张塔,因为导线受张力架空后,沿导线纵向拉起的力全部挂在耐张塔上,即耐张塔要承受电力线路架空后的张力载荷,也就是要当成墙壁一样承受导线的拉力。
  再说说专业名词:  
  导线的标称截面,400/35,即400表示导线的铝股部分横截面积为400平方mm,35表示钢芯部分横截面积为35平方mm。
  当前500kV高压送电线路多为该型导线,然后每相导线有4根,一条线路为3相导线,共12根导线,还有两根避雷线。
  湖南的倒塌线路就是这样的导线结构,架空在天上的共有14根线。导线的自重,1米400/35导线的自重是1.511kg,按湖南的多年的气象条件,设计时冰厚为10mm,导线上履10mm厚的冰后的增加重量计算是:1.04kg.计算式是y2=〔3.14*(d/2+b)^2-3.14*(d/2)^2〕*1000*0.9b是冰厚,d是导线直径,A是导线横截面积,冰密度0.9,由此:每一米导线的上加冰后的重量是:1.511+1.04=2.551kg。耐张塔正常设计时应承受的张力G是:  
  2.551*1000米*4根子导线*3相=30.612吨。 取平均水平档距1000米 (多数为500~700米,考虑山区的连续上山档等因素取1000米)
  耐张塔的高度一般在20米左右。此30吨纵向拉力挂在塔上,对基础的扭力力距为20米,基础即按此不利的受力条件进行选取。耐张塔身要承受的扭力即为抗拒30吨的扭力力矩。而当履冰达到50mm厚时,代入计算式:y2=10.85
  G=(10.85+1.511)*1000*4*3=148.332吨。  
  当冰厚为100mm时,y2=35.839  
  G=(35.839+1.511)*1000*4*3=448.2吨。  
  由此可见:
  50mm的冰产生的张力是10mm冰的148.33/30.612=4.85倍。
  100mm冰张力是10mm的448/30.612=16.63倍。  
  虽然线路设计取了2.5倍的安全系数。但是由于冰厚产生的荷载是平方关系的增长,耐张塔不可能按几十年不遇的天气条件来设计。如果为了抗拒100mm冰的而设计耐张塔,其塔身强度和基础强度都是不可想像的。在线路工程的造价中,铁塔投资占20%。而三峡到上海的线路2000公里,塔量为2000基以上,总造价为40亿元。单位造价为200万元/公里,如要每基塔均增加投资去抗衡50~100mm冰,电力线路的总体投资翻10倍左右。即达到400亿,按此推算,当前电力建设每年建设电力线路均在5000公里左右。按10倍的关系,即光电力线路建设即达到1000个亿。  而一个国家级的三峡工程也不过2000亿元,另外,电网投资均由电力企业自行投资,完全是为了保履冰而这样投资是不合理的,也不经济的,将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至于网友质疑,为何导线不断而塔倒的问题,这很好理解,这是因为耐张塔要承受不利的力矩效应(塔高20米),而导线只单纯的承受纵向张力。在所有的导线中心均用钢绞线进行承力,在履冰时,首先崩溃的一定是耐张塔,再才是倒塔的冲击力挣断导线。这就好比用绳子拴到一棵树上,用力扯绳子,断掉的一定是树根,因绳子只受纵向拉力,故先断的是树,树断后,对绳子产生冲击,再断绳子。  
  另有:湖南的事件中,徇职的是在电力线路上除冰时,由于导线受损后,突然断裂,倒塔和导线掉下地面伤到线下的工作人员造成。  
  因为突然的断线无法预计,不除冰又影响送电运行,故造成事故难以避免。 
  还有一点我说明的是,北方未倒塔的原因是:天气干冷,塔身不会凝冰,导线上只是有附着积雪,没有大量挂冰,而且在设计时冰厚就取得大,般在30mm左右。而湖南的事故中,导线上全部凝冰达50~100mm,塔身及绝缘子上全结成了水桶。这样多的额外荷载均由铁塔来承受,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铁塔使用条件。不倒塔才不正常。说句极端的话,按100mm冰设计的定型塔图,估计国家当前还没有可选用的定型塔呢!  
  再有:电力线路工人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高山大岭,均要每月到位一次巡线检查。一条线路往往几百公里,全靠人走,还要上塔工作,工作劳动强度很大,而待遇也不过是2k到3k之间。只是电力的宣传太少,外界了解不多,有所误解,这很正常。 
  最后向奋战在一线的我的亲爱的同行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祝你们身体好!家人幸福!工作安全顺利!  
  向为工作徇职的战友 献上我深切的哀思!好人一生奉献,一路走好!

[ 本帖最后由 二楞子 于 2008-2-7 20:16 编辑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Share |
Share

看看这几张图就明白为什么电力系统为啥会出问题了

这次的冰雪天气和寒冷地区的暴雪天气是不一样的。暴雪可能把电线杆吹倒(如果风很大)。大雪不容易附着在电线、电线杆上。但冰雪天气就完全不一样。南方叫牛皮凌。飘下来是雨加雪,但接触东西后很快就成冰。那个重量是不小的。这次持续时间长,那冰层就会越来越厚。很少有地方出现这样连续的冰雪天气的。










[ 本帖最后由 二楞子 于 2008-2-4 18:23 编辑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恐怖:雪后的湖南 电影《后天》真实场景









[ 本帖最后由 二楞子 于 2008-2-2 13:44 编辑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重兵救灾:解放军出动30万 温家宝再赴湖南

同心同德,人民军队誓夺抗灾救灾全面胜利
我国南方出现了极端雨雪灾害天气后,解放军、武警部队坚决响应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指示,要人给人,要物给物,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支援地方抗灾救灾。
出动兵力达30.6万人次
记者自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记者2日0时从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获知,截止2日0时,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已经累计出动30.6万人次,出动民兵预备役人员107.1万人次。
仅2日当天,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一线投入的抗灾救灾人员达5.5人,出动民兵预备役人员29.9人。
军用装备发挥作用
在派出4架伊尔―76型军用运输机以后,为缓解贵州的灾情,空军又增派了两架安―26型军用运输机,2日凌晨飞往贵阳,为贵州灾区运送急需的食品、药品和棉被等救灾物资5.5吨。野战炊事车、射流车、装甲车等一些特种军用装备车在破冰除雪和解决被困群众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参、总政两次指示:有求必应,有需必供
1月28日和30日,总参、总政两次联合下发指示,紧急部署全军抗灾工作,要求全军部队坚决贯彻胡主席的重要指示,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并要求各级指挥员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要像指挥打仗一样指挥抗灾救灾,要求有关部队主动请领任务,不讲任何条件。对地方政府的救灾要求,要有求必应,有需必供。
按照指示要求,解放军四总部、各军区、军兵种和武警部队,紧急行动起来,投入救灾工作中。30日,由总装筹集的5300套汽车防滑链已顺利运抵湖南长沙等地,正在分发给过往车辆使用。应民政部的请求,总参、总后从全军各被服仓库紧急筹集的41.9万件棉被和21.9万件棉大衣,目前正通过空中、铁路和公路在陆续运抵各个灾区。
启动军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机制
记者在设置在总参的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看到,总部和有关大单位启动了军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机制,全军自上而下,均建立了应对这次雨雪灾害的24小时应急专项值班制度,来自国家各相关部门、各军区和军兵种的信息资料不断地在此汇总。
近年来,全军的应急预案建设比较完善,使得这次抗灾行动的指挥显得高效顺畅。30日13点43分,总参接到了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的紧急调用军用飞机运送救灾物资的请求后,立即终止了4架军用飞机正在执行的军事任务,分别调往西安咸阳机场和山西长治机场,装载灾区急需的棉被、棉衣等救灾物资。机组从接到命令到起飞,仅用时40分钟,非常迅速,达到了战斗起飞的要求。
各部队积极行动
在灾情发生后,驻灾区部队主动靠前了解情况,积极向地方政府请领任务,承担了道路破冰,维护交通,救援受困群众等任务。南京、广州军区和武警部队派出工作组赴各大重灾区,建立了前线指挥所,指挥协调部队调动和物资器材保障。广州军区还出动了19台野战炊事车,为滞留在广州火车站的旅客烧开水和姜汤,缓解了滞留旅客的情绪。
湖南、湖北、江西、贵州等省军区组织驻军,在灾区各大城市和京珠、京广等23条铁路、公路和城市主干线铲冰除雪,清扫道路,配合地方交通、公安部门,担负车站、码头、机场的执勤巡逻任务,维护秩序。湖北省军区主动筹措了工业盐、防冻液等救灾物资20多吨支援地方。陆军某集团军在京珠高速路韶关段承担了为群众受困点提供支援保障的任务,共为3个群众受困点提供热食22000人份,运送大米等物资3万多公斤。
连日来,武警部队每天在救灾一线投入的兵力都在1.5万人以上,其中直接参加指挥的军以上干部达24人。30日,赣粤高速路江西段受困群众达到1万人,食品和饮用水都出现了严重困难。江西总队紧急出动了20个中队,连夜制作了3万个馒头和面包,购买饮用水1万瓶和防冻药品1000份,由总队主官带队,克服重重困难送抵受困点。在全力做好抢险救助工作的同时,武警部队下大力维护灾区的社会稳定,确保不发生大的群体性事件。广州总队连续多日24小时维持广州火车站及周边地区秩序,很多官兵每天睡眠时间不足3小时。
可能向贵州、广西等重灾区空投食品
记者从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目前,全军各部队官兵参战热情高涨,人员安全,武器装备完好,营房营区安全未受大的影响。全军部队正密切关注今后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加强值班,空军和陆航部队随时可以根据需求投入救灾,广州军区调集的10台坦克,也已经运抵京珠高速的韶关段,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可用于为疏通京珠高速公路开辟通道。如果雪灾继续加大,在民政部门提出要求以后,解放军将使用直升机空投食品,向贵州、广西等重灾区空投食品,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月1日,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发出通报,表彰救灾部队在极端灾害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难,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要求所属部队加强自我防护,切实保障部队自身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为夺取抗在救灾的全面胜利再立新功。
温家宝再赴湖南指导抗灾救灾 会后要求连夜行动
温家宝再赴湖南指导抗灾救灾
要求抓落实 确保通路保电安民
播音员:各位听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1日)下午再次到湖南省,进一步部署抗灾救灾工作。请听中央台记者李涛的报道:
记者:下午4点16分,温家宝总理乘专机抵达雨雪笼罩的长沙市,这是时隔不到三天,他第二次来到湖南。
记者:温家宝从机场直奔会场。
他在会议一开始就说,当前的抗灾救灾任务可以用六个字三句话来概括,就是“通路、保电、安民”。
温家宝:通路,就是要保证公路、铁路主干线畅通;保电,就是要使被损坏的电网得以尽快地恢复;安民,就是要把广大群众的生活安置好,特别是滞留的旅客要解决他们的吃饭、保暖、就医问题。做到这三点,我们就能够保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记者:温家宝说,他这次来湖南就是为了落实这六个字三句话的目标,要一件一件地落实。
温家宝:我们克服这场自然灾害,要有坚强的领导,坚定的信心,但最终要表现在各项措施的落实,最终战胜灾害,这是检验我们抗灾能力的唯一标准。
记者:在听取了湖南省抗灾救灾工作和抗灾复路、抗灾保电、灾后安民三个计划的汇报后,温家宝提议,大家吃完饭马上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就交通运输、电力和人民生活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形成明确的近期救灾目标。
记者:晚上9点50分,三个小组又聚集起来。温家宝认真听取各组汇报,和大家一起分析问题,制定方案,力争在春节前使湖南的抗灾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掌声)
晚上10点50分,会议结束。
温家宝:目标任务都明确了,立即行动!
张春贤:好!会后我们马上抓落实,今晚上。
温家宝:对,连夜行动!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记者亲历温总理在灾区的45小时


电台记者亲历温总理在灾区的45小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李涛
编者按
“你们被困在火车站,我表示深深的歉意”在长沙、在广州、在车站、在公路……温家宝总理真挚的话语,深深地映入滞留旅客和全国人民的心中,成为这个冬日里最温暖的情景。
总理坚毅的面容和亲切的声音,鼓舞着人们战胜困难的士气,融化了人们心中因灾害而形成的寒冰。
为此,我们特约随同温家宝总理前往湖南、广东灾区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涛为《中国新闻出版报》撰写独家文章,以一个随行记者的视角,生动展现了温总理灾区之行的细节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幅共和国总理心系群众的感人画面。
就在我们编发此文之际,2月1日下午,在回京44小时后,温家宝总理再次赶往湖南灾区。16时16分,飞机抵达长沙,温家宝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抗灾救灾工作的措施。
我们相信,只要全国上下团结一心,理想中的温暖终究会触手可及。我们也期盼着灾情早日得到缓解,让温总理和我们一起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突如其来的采访通知
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采访通知。1月28日18:40,我接到国务院办公厅同志的电话:马上派记者到机场,中央领导要到外地考察。采访内容,抵达地点,甚至飞机起飞时间,都称不清楚,只是要求记者以最快速度赶到机场!
这肯定不是一般的领导考察活动。虽然内容不清楚,但直觉告诉我一定与南方冰雪灾害有关!尽管电话里不好讲哪位领导去,但我知道肯定是温总理去。温总理的考察活动总是安排得很密集,记者采访下来总是很兴奋但又很劳累,所以,我一般都派男记者承担。而中央台时政记者较少,男记者就更少了,此时又是下班时间。我当即决定自己去采访这次活动。当时,我正在台外,马上一路跑回台里,在路上,请部门的同志帮我准备好采访设备,又紧急联系驶往机场的车辆,让司机到台业务楼门前等候。气喘嘘嘘赶到办公室,背上采访设备就走,汽车向机场疾驰而去。19:38,我到达机场,还好,是第二名!
20:10,温总理登上飞机。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到后舱和记者们打个招呼,而是马上在前舱和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紧张地研究行程。我们记者赶紧过去。原来,这次的目地是受灾严重的湖南省。28日18:30,温总理决定立即赶赴湖南考察。但长沙机场已关闭,只能先乘飞机到武汉或南昌,再坐火车去长沙。
铁道部长刘志军当即在飞机上用手机联系。温总理说,随便什么车,我们能挤进去就行,能走就行,有一节车厢也行。当了解到南昌至长沙和武汉至长沙的火车机车受电网异常影响,也有可能被阻断时,温总理说,走到哪儿不行了,我就换汽车!
这时,又传来消息,南昌机场由于天气恶化,不能降落。温总理说,解决现在的问题,不能靠等、靠拖!在与空军商量后,温总理决定:专机先起飞,随时联系武汉和南昌机场的塔台,临时决定降落地点。
20:30,这架还没有确定航线的飞机从北京启程了,目的地却很明确:湖南。
飞机起飞后,温总理和部长们马上又铺开地图,研究救灾方案。
我跟随温总理去过福建、安徽的洪水灾区,到过云南普洱的地震灾区,但从来没有像这一次这么紧张。大多数人都没有吃饭,没有带洗漱用品,不知道行程安排。在飞机上研究具体工作的场面我也是第一次见过。当我听总理说,“湖南的灾害不解除,我就不回北京。”这句话时,禁不住鼻子一酸,心里涌动着无限的感动。
22:40,飞机在武汉天河机场降落,温总理马上乘车驶向火车站。楚天南国,正是一派北国冰雪景象。零度以下的气温顿时让你感受到冰雪带来的灾害气息。
29日凌晨,在瑟瑟寒风中,温总理一行登上一列还没来得及收拾好卫生的火车,向长沙进发。时间之紧迫,列车启动时,连打扫卫生的工人都没来得及下车。
以往,每次采访前都要做一些功课,对采访的事件、人物、地点大致有一个了解。这次采访,尽管来得突然,有着这么多不确定因素,却因为温总理匆忙的脚步和他急切赴灾区的心情,让我陡然增添了信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把这次报道做好!
直播连线温总理慰问灾区
为了及时把中央领导关心灾区群众并积极部署救援的消息传送出去,台里提出了一个希望,能否将中央领导在各地考察的消息采用类似于直播的形式在第一时间报道出来?这在时政报道上是没有先例的。我知道,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有领导支持,更需要有好的时机和好的载体。但是,还有什么时机比这次的时机更好呢?中央领导关心灾区群众并积极部署救援的消息正是听众、特别是受灾地区的群众最关心的,这也正是广播媒体履行自身社会职责、发挥自身独特作用的好时机。现在,就需要领导的支持了!
29日7点,温总理乘坐的列车抵达长沙机场。大家一路劳顿,匆匆忙忙去吃早饭,因为再过一会儿,温总理就要听取湖南省抗冰冻灾害汇报会。我哪有心思吃饭!在匆匆忙忙的早餐期间,我瞅准机会找到工作繁重的总理办公室主任丘小雄,汇报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在进行全天的关于冰雪灾害的直播,希望能允许我们随时与前方连线,报道总理在湖南指挥抗灾救灾的情况。因为按多年惯例,中央领导到各地考察的消息一般是在回到北京后才播发。所以,我很忐忑。没想到丘主任马上同意了。他说,这是非常时期,应该及时报道。这当然是一个天大的喜讯,表明了总理对新闻的开明态度和对百姓的关切之情。
8:15,在湖南省抗冰救灾汇报会开始前,我即通过手机联系到《爱心守望 风雪同行》的导播,要求与主持人连线。很快,温总理已经抵达湖南长沙指挥抗灾救灾的消息第一时间通过中央台的电波传到全国各地。用主持人的话说,这无疑是给灾区人民吃了一颗大大的定心丸!从随后听众的大量短信中我们确实感受到了这一点。
在汇报会结束后,温总理又前往湖南省电力调度中心,了解电力受损情况。在这里,他还看望了在除冰抢险中不幸殉职的周景华、罗长明、罗海文3名电力职工的亲属,出乎大家意料,温总理在高度评价三位烈士后,向他们的亲属鞠了一躬,让在场的人潸然泪下。在录音时,我就构思好一篇特写,题目是:我向你们鞠一个躬。
紧接着,温总理又乘车前往长沙火车站考察春运工作。在路上,我就决定马上连线后方直播间,将总理此前的活动作一个最新报道。车队抵达长沙火车站时,我提前拜托中央电视台的录音师侯立林,请他帮忙录一下音,我留在车上先做一个连线。此时,我多么希望能分身有术呵!
11:35,我和主持人对接,将总理对当前抗灾救灾的几点指示及时播发出去,并向听众描述了总理看望烈士亲属的感人场景。
连线后,我马上奔进候车大厅。还好,总理正站在候车大厅的台阶上,手持扩音喇叭,向候车的旅客们问好。我赶紧将话筒伸过去。总理的声音立刻被记录下来:“大家滞留在这里,还没能提早回家,我向大家表示歉意!”
心里头时刻装着百姓,把百姓的困难视为最大的工作,这样的总理才会有如此坦荡的胸襟!
12:20,温总理结束上午的考察活动回到宾馆。车一停,我马上冲下车,直奔房间,电脑早晨就打开,正等候着工作呢!我决定打破常规,先将总理在长沙火车站的肺腑之言剪辑出来,没有一句记者的话,直接播送出去。在极短时间内,我剪辑完,传送回编辑部,我给值班主任打电话,说明我的意图,希望反复播送总理这段话。我认为,这表明了政府负责的态度,这是受困受灾群众最希望听到的声音!
随后,我又将文字整理出来,与音频一起发往中央台所属网站中国广播网。这篇消息很快被各大网站转载,有的网民留言达到几千条。
紧接着,我又将构思好的特写《我向你们鞠一个躬》的文字稿写出来,又很快剪辑、配音、合成,以最快速度又传回编辑部,在《爱心守望,风雪同行》大型直播节目中播出。
长沙14小时打了一场“遭遇战”
29日14点刚过一点,总理又上车出发了!随总理出差,时间总是提前,因为总理几乎每次都提前出发!在他沉稳、坚毅的目光里面,分明是对国是的极端负责和对解决问题的万分焦急。
总理的车队不长,只有5辆中巴车。和以往不同,这次中巴车的车胎上都缠上了防滑链,我们整个下午的活动都是在冰雪未完全融解的京珠高速路上进行的,因路上的冰块,车经常打着趔趄。
如果没有亲临灾区,很难想像冰雪会造成这么大的灾害!在采访中,我越来越体会到总理为什么那么急迫地要赶到湖南。他那句“灾害不解除,我就不回北京”的誓言并非虚言,在他下午到京珠高速路马家河段察看电网损坏情况时,就明确告诉大家,湖南抗灾救灾存在的问题百分之百都落实了。因此,在湘潭职业技术学院看望滞留司乘人员和在株州察看高速公路堵车情况后,温总理决定连夜飞往广州,考察那里的春运和节日供应情况。
19:30,温总理一行在漆黑路滑中回到宾馆。20:20,就离开宾馆前往已经开放的长沙机场。21点,温总理乘坐的飞机离开长沙前往广州。在长沙14个小时里,简直就像打了一场遭遇战,大家没有计划好的行程安排,但却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我节省了洗脸、刷牙和刮胡子的时间,做了两个连线,一个特写,一个录音报道,而且在编辑的努力下,这些报道一直在滚动播出,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听众在中央台的短信平台上纷纷留言:“我是保定的一位听众,刚才听了温总理在长沙火车站的讲话很是感动。我向被困在路途中的司机朋友们表示问候!向交警及路政的同志们表示敬意!”
“我是山东烟台的货车驾驶员,现在行驶在南京一级公路上,正在一点一点地走,听到中国之声播出的温家宝总理的话,让我们信心倍增,总理辛苦了。”
“大雪无情人有情,党的关怀暖人心。总理亲临解民忧,万众一心渡难关。众人心情可理解,万望我们守纪律。明日即是艳阳天,踏上返程祝平安。”
“我们在福银高速三明段已经堵了三天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通车?听到中国之声温总理到基层亲自慰问老百姓心里感到很温暖!
“有温总理这几句话,再阴郁的天空也会普照阳光……!”
“在温总理的亲切关怀,在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援下,灾区人民一定能战胜特大灾!”
“政府上下的高度关注,温总理的灾区慰问,再一次体现了为民政府、亲民总理的本色,祝愿仍被风雪堵在路上的朋友们顺利回家! ”
“刚才听到温总理在湖南看望烈士家属的报道,场面真的很感人,感谢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的好总理!感谢奋战在抗凝冻一线的人们! ”
总理在广州强调,干部在灾害和困难面前应起到带头作用
29日22:10,温总理乘坐的飞机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这里没有看到积雪,却正下着冰凉的冬雨。车路过广州火车站时,大家都将目光投向广场,在这里候车的人们会不会淋雨?我没有看到想像中大量旅客,一座座临时搭建的雨棚立在那里。据广州的同志讲,早在28号午夜,滞留旅客就被妥善安置好了,安置点主要是展馆和会展中心。
但大量旅客滞留广州地区,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给广东和广州都带来很大压力。因此,温总理30号考察的第一站就是广州火车站。
30日7:40,在温总理到达火车站前,我就拨通直播间电话,按事先的约定做这一天的第一个连线,主要传递两个信息:一是总理已经到广东来考察春运工作了,二是我看到的广州火车站的情况。
8:15,温总理来到车站,他首先进入一列开往武昌的火车,在车厢里和大家谈话、交流。细心的总理在从车厢出来后,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立在站台上,微笑着,目送列车徐徐开动,向大家挥手道别。
8:25,温总理疾步走到火车站广场,来到正在候车的旅客中间。他再次对大家回家的心情表示完全理解,告诉大家,现在正在恢复电网,电网恢复以后,铁路就可以正常运行,每天铁路开通的车辆都在增加。他承诺把组织工作做好,争取让大家早一点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总理的讲话搏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温总理要求干部要向群众做耐心的解释工作,他以身作则,利用每一个场合向旅客作解释,请大家理解,并做出明确承诺。
我注意到,温总理在广州考察中特别强调了干部在灾害和困难面前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因此,在12:05、12:32和12:43的三次连线中,我都提到了这一点。在当晚6:30的《全国新闻联播》中我又对此作了突出报道。
30日上午,温总理又赶到位于广州市的南方电网集团调度室考察,提出电是当前解决煤电油运问题的一个中心环节。随后,他专程到一个叫东川新街市的菜市场,察看节日供应和物价情况。最后,又到广东省汽车客运站,和旅客们交谈,询问他们买票、等候的情况。
14:15,温总理结束在广州的行程,于15:10分乘飞机北上,返回北京。
为了做连线和赶晚上《全国新闻联播》,我又省了一顿午饭。不是不想吃,而是确实没有时间。当我把最后一篇稿子发回编辑部时,已是两点,为了不被习惯提前的总理落下,我赶紧收拾好电脑包直奔车而去。还好,这次确实“精兵简政”了,除了电脑和录音设备,啥都没带,连衣服都是一件羽绒服打天下,尽管在广州这身行头有点滑稽,加上采访时要一路跑,常常是一身汗!
在飞机上,真想睡一觉呵。十几年时政记者干过来,已经习惯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上解决睡觉问题,下去就投入战斗,何况此时已经上下眼皮打架了。但还得打起精神,把未来得及整理的音响剪辑好,第二天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还要再做一版新闻。
17:30,温总理乘坐的飞机回家了。此时,距离28日20:30,正好45个小时。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温总再赴灾区 灾情严重性可见一斑

温总再赴灾区 灾情严重性可见一斑
2008.2.1 今天发表题为“港人可三方面协助内地救灾”的社评表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赴湖广视察灾情返回北京相隔四十四小时后,昨日下午二时再次自京飞抵长沙,随即召开紧急救灾会议。从温总此一不寻常举动,灾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可见一斑。
社评说,迄今为止,这场笼罩整个华南地区的暴风雨雪已经持续了十多天,中央气象台预报恶劣天气还会延续下去,而这场罕见雨雪造成的灾害将是极其严重的,连日滞留广州火车站急于回家过年的数十万民工的狼狈苦况,还仅仅只是看得见的“表象”,一旦冰消雪化,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灾情将会全面呈现,情况之严峻实难以想像。
迄今为止,自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无不在为救灾抢险、减低损失而竭尽全力,包括温家宝总理的两赴灾区。而奋战在第一线的电力、煤矿、运输员工以及参与抢险的官兵武警,更是冒着低温顶着风雪操作,在广州火车站外维持秩序的警力,已经出动了三千多人次,不少人已经连续十天每天十小时的执勤,倦了就在车站大堂的地上休息,饿了也只是一瓶水和一盒方便面。
社评指出,本港市民对这场重大天灾普遍是关注的,而且关注程度甚于以往,一来湖广与港邻近,二来本港猪牛蔬菜副食品主要来自这两个省份,而且,港商更是几百万珠三角民工的最大雇主。所以,尽管暴风雪没有落到港人头上,港人也是寒风冷意“点滴在心头”的。
而且,就是在灾情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国家商务部和有关省市仍把确保对港供应放在优先位置,昨日来港活猪有五千头,活牛也有五十头,价格没有大波动。人心肉做,内地在巨大困难面前不忘支持港人,港人又岂可如寒冰冷雨般置身事外、无动于中?
社评又表示,值得高兴的是,港人连日在关注灾情的同时,已经及时伸出援手,自发的捐款活动已经展开。继日前多个宗教团体捐出二百七十万后,特区政府赈灾基金昨日亦宣布拨出八百万救灾,此外,香港红十字会、工联会、宣明会、香港总商会等亦已捐款十万至五十万元不等……。特区政务司司长唐英年昨日重申全力配合内地救灾,远在中东访问的特首曾荫权也表达了对灾情的关切。
眼前,本港市民除继续关注灾情外,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多做一些工作:
一是配合粤省呼吁,协助民工留在当地过年。在这方面,香港工业总会、香港总商会、东莞港商协会等都已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包括重开厂房宿舍,欢迎民工回去,并提供膳食津贴等。
二是发起募捐,赈济灾区同胞。当然,此次天灾,灾区范围广及十七省市,捐款一时间可能不知往何处发放,但可以先行募集,日后再通过有关部门用于协助灾后生产重建的工作。
三是对内地来港物资副食品,在数量和价格上要多作体谅和配合,不足时可假外求,购买其他进口物品,勿令内地救灾善后工作百上加斤。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如何看待这场百年罕见的雪灾?

中国南方这几天连降百年罕见的暴雪,有的地方事前疏忽,防范不力,事后应急能力薄弱,补救措施不及时,更有些情况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和警惕。但面对难以预测和抗拒的天灾人祸,我们也看到个别人幸灾乐祸,用高度自觉的意识形态把它高度政治化,甚至把它跟“战争”扯到一起,甚至预言如战必败。这些流言不免有蠹惑人心之嫌。人类的抗灾能力在任何国家都是有限的,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人定胜天”。历史证明,严重的自然灾害,不是战争,却重过战争。且不用说中世纪的一场“黑死病”使欧洲人口减少了百分之五十,有些城镇的居民全部死光,就是近几年发生在美国的自然灾难,也使我们意识到,即使当代最强大的国家,在自然灾害面前,也不比我们更有办法、做得更好。
如:2002年1月4日,从路易斯安那州到弗吉尼亚州的美国南部大范围地区遭到暴风雪袭击,天灾引发上1000起交通事故,造成多人丧生。在美国南部的南卡罗来纳州,暴风雪夹杂着冰雹造成电力供应中断,交通瘫痪。
2003年2月16日起席卷美国整个东北部地区的特大雪灾使华盛顿等东部核心城市停止了正常运转,21被夺去了生命。
2003年8月14日,一次非自然灾难性的意外事故,美加突然大停电,波及了美国6个州、加拿大安大略省和奎北克系统,造成美加100多座电站跳闸,影响人口5000万,停电范围9300多平方英里,由停电造成美加社会损失达300亿美元。更严重的是,这次大停电涉及的地区正好是在美国华盛顿、纽约、波斯顿等东部重要城市,使美国人一时陷入极大的恐慌之中,暴露了美国的安全漏洞。
2005年12月3日,美国东北部暴雪为造成15万户停电。
2005年8月29-31日,受威力巨大的“卡特里娜”飓风肆虐过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最大城市新奥尔良80%的城区已没入水中,全城大部分停电断水;密西西比州沿海遭飓风袭击最严重地区90%的房屋“已经不见踪影”,据美国官方统计全部死亡人数多达数百人。海滨城市比洛克西,飓风卷起的大浪摧毁了海边的房屋和赌场,情形犹如发生海啸。有官员把这次飓风造成的破坏与日本广岛1945年原子弹爆炸后的情景相提并论。超过90万户家庭电力供应中断。墨西哥湾的至少20座钻井平台失踪,1条输油管道破裂着火。滞留在新奥尔良的灾民在5万至10万人之间,其中有1.5万至2万人待在“超级穹顶”体育馆内避难,每天疏散1.4万至1.5万人,把至少2.5万名新奥尔良灾民暂时迁移到500多公里外的休斯敦避难。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灾难中,新奥尔良城发生了严重的商店和居民住宅的群体犯罪情况。
……
少数人不顾这些基本事实,也不顾国人抗灾中表现出来的不畏困难的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一味抹黑中国,这些并非善意的用心和流言,我想无论如何都距人道精神相距甚远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一个老外对中国发生雪灾的感触



看着南半部中国辅天盖地的大雪,看着网上一张张拥挤人群的图片,读着野战部队炊事车和行军帐送到火车站的新闻,我第一感触是:这也就是中国吧。这要是加拿大,已经不知道怎么办了。

在国内时,因为记者工作要求,一天到晚东走西看,差不多每天都要接触各行各业的新朋友。看得多了,难免指手划脚的批评这个批评那个。出了国才明白,中国长期资源匮乏、人如潮涌的状态下,积累了多么丰富的灵活管理经验。

到了加拿大,几年生活下来,第一感触就是:至少和加拿大比起来,中国政府的行政管理迅速而高效。现在回国,朋友们在一起,再讨论管理方面的话题,我往往沉默,因为有些事实在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加拿大人人报税,每年四月以前报上一年税。发生火灾,政府把灾民按排到旅馆有客厅有厨卫的标房居住。世界第二大领土面积的加拿大只有三千万人,中国一个省的人口。可这不等于说,面对所有的事情,加拿大永远有条有理。

加拿大中部有一个省份叫阿尔伯塔,和中国的黑龙江是友好省份,两个省,都很冷,而且有石油。阿尔伯塔的石油,以油砂矿为主,我遇到的大庆工程师称其为稠油,类似沥清的一种矿物质。这种矿,开采成本比较高,需要油价到一定程度才有开采价值。

近年油价飞涨,油砂矿大规模开挖,于是阿尔伯塔的经济一日千里。阿尔伯塔有个大城,叫卡尔加里。卡尔加里的房价翻倍往上涨,人工不足,大量人口涌入。这个排名在多伦多、温哥华、渥太华、蒙特利尔之后的加拿大重要城市有多大呢?原有不到一百万人口,两年飞涨之后,据说不到一百一十万。

人口膨胀之后的卡尔加里,市政、公交、水电都面临压力,这个富得流油的省份,这个不仅不收省税还把石油红利返回每个省民的省份,面对第一大城的膨胀,不会了。我的一个朋友的朋友,在卡尔加里市政府城市规划部门工作,透露的消息是:“我这个部门,现在不知道未来的城市规划怎么做。不仅如此,眼前的城市现状怎么规划,我们也不知道了!”

类似的例子在加拿大还有。近年加国人口老化,技术含量高的岗位人力资源出现缺口,急需补充。三年前,我所在的城市,宣布建一座师范学院,一座医学院,补充医生和教师的缺口。我见过多次新闻报道,见过多次校舍效果图。市场也有了反应,房价上升已经考虑这一因素。但是,三年过去了,这两所学院的楼房,我还没有见到。看着不急不慌的加拿大人,我知道,如果告诉他们,若在中国这两所学院的首批毕业生已经站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是理解不了的。

这些说的是日常工作,救灾呢?在加国几年,我还真没看过大规模救灾的场面,只是天天看着警车消防车救护车首尾相接而来灯光闪烁而去----这里的紧急电话911一打,三伙人同时到场。

听说过一个实例。一位中国移民,医生出身,遇到了车祸。同车受伤两人,那位外伤目不忍睹,这位同胞外表无伤,但他判断,自己内出血了。急救人员到场,根据伤势判断,这个重的,送到最近的抢救条件好的大医院,那个外表无伤的送到远的小医院,这样医疗资源才能“合理分配”。同胞告诉急救人员,他的情况远比外伤者危险,嗯,NO,我们要按标准程序操作。结果可想而知,气得朋友们几年过去到今天还在骂:这要不出国,在中国,死不了!

另一个实例,2005年,一位美国十九岁女孩子在加拿大读大学,急性脑膜炎,送到医院,护士来一查,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正常。加拿大医疗资源紧张,除了要死的人,排急诊都得八个小时左右。你这生命体征正常,排着吧。挺好个花季少女,死急诊室了。孩子父母来打官司,医院满嘴是理:根据医疗相关的条例和法律,我们是按标准程序操作。

加拿大是一个像传统欧洲国家的二流发达国度,那种下了班天大事也不管,一年休假几十上百天原风平浪静的国度。是不是世界一哥美国要好得多?

美国南部,加勒比海岸,有个路易斯安那州,出产石油,水稻产量全国第一。不知为什么,据说这州美国第三穷,一天到晚救济。救济到什么程度?州政府明文规定,体重超过180磅,每月可以领取500美元,要是超过220磅,一月700。外国学生,外国公民,该州一律救济。外国学生可以从政府那里租住正正经经的两居室公寓,每月租金才50元。当然了,前题上被救济对像没有工作没有收入。

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登陆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飓风过后,美国各大电视新闻画面上,成群结队的黑人请求救援人员给予他们食品和饮用水。成群的灾民停留在体育场等暂避处,得不到救济。上万名灾民在新奥尔良超级穹顶体育场里滞留了五天五夜,馆内污秽不堪、充满恶臭、闷热难捱。“里面的臭味能熏你一跟斗,”老护士洛兰・班克斯皱着眉头说。“这些人就在地板上大便”,她比了比膝盖,“足堆起这么高”。

新奥尔良市会议中心收留了上万灾民。8月31日后,里面就频频响起枪声,当局出动数十名警察前往维持秩序,反被骚乱民众驱赶出来。一名加拿大男性对美联社记者说:“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从这里出去。骚乱、枪声太可怕了。”一名警察署长说:“会议中心内暴行、强奸猖狂,进去避难的旅游者成了暴徒的美味。”

8月31日晚,路易斯安那州首府新奥尔良市长雷・纳金晚命令1500名警察从救灾工作中撤回帮助处理愈演愈烈的抢劫行为。纳金说,抢劫已经发展到人口密集区,这种行为应当立即得到制止。事实上,新奥尔良市陷入无政府状态,抢劫、强奸、袭警等暴力事件层出不穷。

美军终于出动----但他们不是救灾,是持枪警戒,背后支持他们的是装甲战车。州长凯瑟琳・布兰科 9月 1说,目前全州至多有30万居民仍困在灾区,仅新奥尔良就需要部署至少 4万名军人维持。大约数千人遇难。300名来自阿肯色州的国民警卫队员 9月2日率先驰援。他们受命可以在必要情况下开枪击毙猖狂抢劫、强奸的“恶棍”。

新奥尔良的事情灾后并没有完。多名警察和消防人员,在9月4日后自杀,因为“灾难突如其来,大家不知所措,身心受到重创。”没出这个月,丽塔飓风又来。全美国这回知道怎么对付风灾了,跑!好在车多,一家一两台车,开着就上路。风灾没有再发生,高速公路,堵了一百多公里。

看着网上的图片,广州火车站,六十万人。呵呵,如果这六十万人的滞留发生在新奥尔良,美国大约得立即从伊拉克撤军了。(驻加拿大记者:李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向积极投入抢险救灾的战士们致敬

抗灾武警战士每天睡眠不到4小时 7天穿破1双鞋

新快报2月2日报道 广州火车站形势连续告急,执勤武警数十次倾巢而上,组成“人墙”,化解了一次次危机……这是史无前例的战斗,五天,部队调整执行了50多次执勤方案!太累了,武警官兵吃饭都睡着了,他们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很多官兵甚至七八天都未冲凉!


武警官兵用自己的身体组成"人墙"维持秩序。新快报记者李小萌/摄

劳累至极的武警战士在地铁电梯上席地而卧和衣休息。黄琼陆建东/摄

2月1日,武警战士在广州火车站举着寻人启事,在滞留旅客当中寻找孩子失散的父母。目前,广州火车站滞留旅客仍旧很多。

一位小女孩找上执勤的武警官兵:“武警叔叔帮个忙!”陆建东摄
昨天,记者走近正在广州火车站执勤在一线的武警,感受了他们的艰辛与危险。
武警指挥长林军中校告诉记者,苦与累,对于武警官兵来说并不算什么困难,最艰难的是工作中巨大的思想压力,“一切都要求我们工作中不能有半点疏忽,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太苦了!“人墙”堵汹涌人潮
40岁的林军受命指挥今年广州火车站春运执勤,到昨日上午11时,他已连续24小时没睡觉,仍在火车站广场上指挥着武警学员组成人墙,封堵着数万汹涌而来的旅客。此时的他,双眼红肿、声音沙哑,还伴有咳嗽。风雨中,林军的衣服已湿了一大半,他一边指挥着数百名武警官兵组成40余米长的人墙,一边用对讲机向指挥部报告最新情况。11时20分,人墙中传来了阵阵哄闹,紧接着是大棚内滞留的旅客集体涌向武警组成的人墙。
“那边堵住!”西边人墙眼看就要被冲开,林军拿起话筒,和另外几名干部对着人群大喊:“不要涌,都能上车!”林军等人的喊声,短暂地震住了急躁的旅客,趁此机会,他迅速增派紧急赶来的另外一组官兵,加厚了“人墙”,危机才得以化解。

林军奔跑的速度很快,但他的步伐明显有点跛。武警学员小林告诉记者,他的脚是前晚被一名旅客投掷的雨伞给砸伤的,都肿得不行了,“他是我们的总指挥官,他是所有官兵中最辛苦的人之一”。
据小林介绍,这些天来,在火车站执勤的武警中有多人被旅客投掷的东西砸伤,五队学员陈文前晚被一个旅行包砸到头,缝了5针。
太忙了!七天穿破一双鞋
林军告诉记者,他和部队在1月12日就进驻火车站了。“我已连续7次参加指挥广州火车站的春运执勤了,但这一次最累、最辛苦,面对的形势最复杂,考验最严峻!这一次遇到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更是想都不敢想的!”林军告诉记者,从1月24日起,火车站的春运秩序在多条铁路中断行车后越来越恶化。
“最初是人等车,现在是车等人!”林军说,在人等车时局面还好控制,但从前天开始,几十万名旅客再次涌入火车站,“有车了,但怎么组织好如此多的人进入火车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因为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等难以承受的灾难”。
“我们先是堵,但堵只是暂时的,重要的是选择最佳时期疏导旅客进站。”林军说,每一步武警都要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从1月25日开始,部队已调整了50多次执勤方案,这是史无前例的。”
每一个精密方案的出台和组织,都是由林军主导和参与制订的,而为了制定每一个方案,林军作为指挥长,都要详细了解现场情况。“从1月25日以来,他脚上的新皮鞋已磨了一个大洞,因为没有时间,他也没有换鞋,至今还穿在脚上。”林军的一位领导对记者说。
太累了!每天睡不到4小时
“每遇情况紧急,部队都是全兵压进,这种情况在今年春运执勤以来至少有10次了。”林军告诉记者,从1月25日以来,所有执勤的武警官兵时刻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中,“根本没有时间休息,有时下哨的官兵刚躺下又被紧急拉上一线,一去就是十多个小时。”
更多的时候,官兵们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官兵们现在平时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很多官兵边吃饭边睡在了桌子上。”指挥学院医务人员向医生对记者说,“像林军,他这些天的睡眠时间就更少了,平均不到两个小时。”
“最辛苦的不是身体劳累,而是精神上的巨大压力!”林军说,每当他看到旅客们焦急的眼神时,他的心都是酸得不堪设想,“使命不允许我们在决策中有任务失误,因为我们每一个方案的实施,如果稍有疏忽,后果就不堪设想。”
林军已7天没有换衣服了,也没有洗澡。“真的没有时间呀,我连说话都说不出来了!”林军的电话和对讲机总是不停地响起,据统计,他最多一天接听电话达280个,下达命令100多个。
林军告诉记者,由于连续半个月的高强度执勤,所有官兵都很疲倦了。“现在最担心的是这样的状况还要持续多久,我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所有滞留人员能配合公安武警,理智地去做每一件事,这样平安一定属于每一个人。”

[ 本帖最后由 二楞子 于 2008-2-2 13:58 编辑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上海135年来首发暴雪橙色警报

2008.2.2
昨日13时36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暴雪黄色预警信号,随着雪量不断加大,17时升级为暴雪橙色预警信号,这是上海187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发布暴雪预警信号。下午,市政府再次召开全市电视电话会议,部署防范和应对雨雪天气的工作,要求确保市民日常生活。罕见暴雪袭击申城。昨日中午前后,伴随着寒冷北风,又急又密的雪花呼啸着从天而降。上海中心气象台于13时36分发布暴雪黄色预警信号,由于雪量不断加大,17时再次升级为暴雪橙色预警信号。这是上海187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发布暴雪预警信号。下午,市政府再次召开全市电视电话会议,部署防范和应对雨雪天气的工作,副市长沈骏在会议上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努力确保城市交通畅通,加大主副食品市场供应和水电供给,保障市民日常生活。
积雪可达10毫米以上
刚过去的一场大雪还让人记忆犹新,仅隔一天后,申城昨日再次遭遇强降雪。和上次相比,市民发现这次的降雪略有不同,雪花虽然不大,可又急又密,迎面而上竟会让人睁不开眼睛。
“受高空槽东移影响,昨天江南雨雪区明显北抬,江苏南部、浙江大部及本市都先后出现了降雪。预计我市今天夜里到明天将有中到大雪,局部地区可达暴雪。”昨天傍晚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朱家栋告诉记者,预计昨天夜里到今天累积降雪量可达10毫米以上,强降雪时能见度降至500米左右。
“在暴雪面前,上海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三级应急响应。”灾害预警信息已及时发给上海所有的手机用户。
明天起降雪暂时停止
“这场雪主要集中在24小时内,从2日晚上起就开始逐步减弱。”朱家栋告诉记者,3日、4日本市雨雪天气暂时停止,以多云或多云转阴的天气为主。“5日再次有较弱的降雪,但强度大不如前两次。”
昨日,全市最低气温都在零度以下,徐家汇最低气温-0.2℃,区县中气温最低的是崇明-2.2℃。今天本市夜里最低温度-1℃,有积雪和结冰。
不过,专家指出,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雪)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气温偏低,前期积雪仍未完全消融,再次出现的降雪和道路结冰以及3至4日江淮地区的大雾天气将对春运等造成不利影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