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淞沪会战

从纯军事观点研讨,淞沪会战毫无价值,但是辉煌显耀的成功不一定代表真正的胜利,悲切惨烈的失败却常不时显出人性的可贵。今天是813的纪念,在此纪念一下在这次会战中所有为抗战作出牺牲的国军和普通百姓。
Share |
Share

时间:

1937.8.13 — 1937.11   

远期背景:

上海自128沪战以后,根据当时淞沪停战协定,中国军队留驻于安亭、太仓以西等地,但日方则在虹桥、杨树浦(日租界)驻有海军陆战队三千余人,陆军可以随时登陆。

上海当时是中国最大的国际通商港口和最大的工业城市,对外贸易额几占全国3/5,亦是中国对国际影响最大的城市。

目前种种资料表明,早在128沪战以后,国民政府鉴于上海的地位、和京都的厉害以及对日关系的变化,就有迟早要和日本开战的打算,故从1934年起就拨用巨款费时3年在苏州至福山镇、无锡到江阴以及嘉庆周围构筑了“吴福线”、“锡澄线”、“乍嘉县线等战略防御工事(很明显当时的防御思想是受了欧洲的一次大战以后的防御观念影响,力图在中国建立类马其若、齐菲尔似的固久工事),并于1935年由军令部主持研究拟定华中及京沪杭地区的防御阵地计划。是时主管京沪防卫的张治中甚至辞卸了中央军校教育长职务,专心从事以后战事的防御准备工作。128沪战以后上海即成立了直辖军委会指挥的保安总团,其专业训练却全是野战巷战之类正规作战内容。

临战背景:

1937年7.7事变以后,日军在占领平津地区后于8月上旬日军部分主力沿平绥线在察、绥地区与第2战区国军部队激战,另一部分(约4个师团)则沿平汉、津浦两线向南进攻。

卢沟桥事件的前两日,蒋曾急电上海警备司令部:…注意发生事变,暗中加强防范…。

7.7以后鉴于日寇在华北地区进展迅速,军委会即策划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现通过手头资料分析,笔者认为其主要战略用意(按轻重缓急排列):1. 表明抗战决心以正视听、利用上海地位唤起国际重视、同情和支持; 2. 利用日军暂时不想在该地区行动以“先手”痛击狂倭;3. 鉴于沪杭地区的指挥、部署、补给以及军事地理条件于中国军队作战之利大于弊。

日本政府的战略目的是把中国战事幻变成关起门窗虐弃儿的 “私人纠纷” 局部,对中国逐步蚕食取之;而日本军方少壮派则顽逞以中国这四等劣国为靶、为己建立显赫军功之愚劣德性;但内阁和军方均暂时不想开辟过多战场。   


战事经过

(一)进攻阶段

8月11日21时在接到向上海推进的电话命令之后,早于月初就在公路两旁露天待命的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87师(王敬久部)和88师(孙元良部)连夜进入市区,87师推到江湾新市区日租界北外侧,88师也迅速开抵北站布防。集团军司令张治中的计划是以88师围攻闸北日海军司令部,87师进取大公纱厂;两师迅速扫清日军据点后封锁海口阻击敌后援部队登陆。8月14日10时中国空军以其有限的资源对汇山码头、日海军司令部以及公大纱厂等日军据点实施轰炸,是日夜87、88两师开始攻击(虽然历史将淞沪之战称为813,实际真正开战是814,之前只应视为小规模的冲突),15日拂晓第9集团军全线发动总攻。


然而事实证明国军的准备工作做得并不充分,无论对敌情了解或部队训练(尤其炮兵的训练)都远离理想,因而进攻一开始就立即受到日军顽强抵抗;国军15公厘的德国重炮对敌司令部周边的固久工事也束手无策(蒋先生于开战前曾叮嘱张治中:“倭营钢筋水泥之坚强,确如要塞,十五生的重榴炮与五百磅之炸弹究能破毁否?希再研讨”。事实上参战的炮兵完全不懂得如何应用重炮近距直射敌工事),开战伊始就未获突袭效果和“先手”优势,敌我迅速形成胶着状态。接连3日国军士兵虽然一直保持高昂的为国成仁士气,向敌正面发动3次猛烈攻击,予敌重大杀伤,但实效的杀敌方法却基本上是单兵武器加血肉之躯。

日海军司令部经过多年的加固整修,在会战初期国军的克虏伯150毫米重炮亦无法彻底摧毁



在海军司令部天台负隅顽抗的日海军陆战队

TOP


(二)守势阶段

9月11日军委会委员长亲自披甲担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第9集团军和15集团军逐渐退守浏河镇、罗店、蕴藻滨、江湾至上海北站一线,第8集团军(张发奎)防守杭州湾北岸。日军凭借优势采用以中间突破为轴心的全线进攻策略,但国军全线死守,寸土不让,以数倍牺牲的代价消耗日军,双方都打得异常惨烈艰苦,往往一个镇落据点反复易手十余次之多,致使日军中间突破的战术收不到迅速摧垮守军的效果(由于弹药消耗太大,日军甚至以弓箭浸蘸汽油点燃后向守军射发)。9月30日后,日军加强兵力向国军防守阵线压迫,左翼作战军(陈诚)逐渐退守蕴藻滨右岸、杨泾河西岸至浏河镇一线,此时国军防线整体已经变形:左翼作战军成为整个防线的中央,中央作战军却挤到了京沪铁路一带,而右翼作战军为加强中央部位已由原杭州湾北岸逐渐偏移至左翼军的右侧。日军继续不断向蕴藻滨方向猛攻,战区即将新调来的21集团军(廖磊部)增援;经十几天的战斗,左翼作战军防线被突破5公里。

战区顾忌日军突破大场威胁中央作战军的侧翼,便于10月19至21日组织了一次反攻。

反攻以15集团军(罗卓英)、19集团军(薛岳)、21集团军等单位为主力,以蕴藻滨方向为重心,但由于国军接连2月苦战,素质较好的老兵伤亡巨大,各单位之战力大大下降,反攻很快被日军各个击破,此后国军防线逐渐向西偏离上海市区,但上海方向的日军亦因伤亡损耗巨大,无力有效穿插突破歼灭国军。

日军从813以后至11初已在中国上海地区先后投入6个多师团,但仍不能象开战时所预期的那样迅速摧毁中国军队的战斗意志,至10月中旬就开始考虑在国军的战略侧翼杭州湾登陆,但因气候和水文条件等因素限制,登陆一直延至11月5日。中国守军在开战时即注意到杭州湾的重要意义,于8月中旬就令第8集团军湾的北岸,但随着战事的发展,第8集团军兼顾右翼作战军的任务,同时战区于9月中曾计划逐步退守吴福线等战略防线,杭州湾的防守一直未能得以加强。5日拂晓,日军近两个师团的兵力利用浓雾掩护从金山卫一带登陆,迅速击溃沿岸守军,于8日基本控制杭州湾北岸。日军登陆成功后迅速调整指挥系统,编成了“华中方面军”由松井石根大将统一指挥,此时日军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兵力已加强到10个师团(其中两个是由华北调来)。




1937年11月5日于杭州湾北部登陆的日军后继部队



1937年11月5日日军在金山卫登陆,从而淞沪地区国军态势急转恶化。薛岳将军时任19集团军总司令,当夜薛岳正在集团军司令部(位于安亭)和泗江口断后的67师师长黄维(当时黄隶第15集团军罗卓英之18军罗卓英兼军长所属)通电话,但双方通话时刻均同时遭到日军攻击,通话中断。薛将军急令特务营抵抗,同时率司令部人员撤退。途中又遭受日军袭击,薛岳之坐车司机、副官和卫士均被日军射杀,薛岳此时正感冒发烧,只身跳入路边河中,凭借自己广东佬之泅渡技术,游过河沟幸免于难。深夜薛岳将军爬上对岸后,又乏又冻,加之重疾高烧,几度神智模糊,幸得14师(时14师师长陈烈,隶54军霍揆彰,当日夜霍揆彰军长随14师转移)路过,霍军长急脱去身上大衣为薛将军换上,并护送后方,薛岳将军才死里逃生。此为两人事后合影。

由于右后侧翼已被日军迂回,在上海战场坚持了3个月苦战的国军开始向吴福线方向溃退,第9、19集团军所属部队于10日沿京沪线两侧撤退时遭到日机日夜轰炸,部队联络中断乱成一团,幸好15和21集团军在浏河镇至嘉定的新泾河河西岸固守,战区主力才得以掩护后撤,掩护任务完成后两集团军后撤至太湖西南的孝丰、宁国一带。

日军除于淞沪正面向国军追击外,另约3个师团沿京杭国道西进,先后攻陷平湖镇和嘉兴,并向吴兴推进。国军第7军(周祖晃部)于吴兴阻击日寇,新抵战区的川军23集团军(刘湘部,约6个师,但抵达的约5个师)也立即开往广德策应。

第7军在吴兴阻击日第6师团主力6天后不支,退守孝丰宁国附近。23集团军在长兴广德一带掩护锡澄线后撤的国军,阻击追敌达十日之久,12月初退守宁国一带,淞沪会战至此结束。

国军守势态势图1


国军守势态势图2

TOP

简评

淞沪会战是国军于抗战中投入部队最多(前后共约70个师)、战斗最为惨烈悲壮的一仗。事后有关评论已可专著成系列丛书。

此战应该说政治上的战略意义远大过军事方面(毕竟军事永远是政治的手段和延伸)。此战在当时来说,给于愤懑的国人一清醒的认识:国家的实力实在比敌人差得太远,要抗敌御侮还得冷静和实事求是地从长远计议。所以淞沪会战之后慷慨热情的大学生再也不到政府机构请愿示威。

国府对于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期望太高,中国人血的代价实在太大太大。

在军事战略上鄙人不敢苟同国府多年后的解释:此役将日寇自北向南的进攻战略改变成自东向西。实际上日寇自始至终的进攻大方向都是自北向南,这是由于中国的军事地理特点所决定的。

具体作战时双方都有逐次投兵的问题,只不过该问题对中国军队的影响远大过日军(由于实力的差异造成)。

最后一点,此役在客观上证明了中国人尽管有许许多多的毛病,但其坚忍不拔的特性确让世界叹为观止。

TOP

谢谢
再次向在抗战中牺牲和所有作出贡献的普通百姓,国军和共军致敬!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米老大 at 2005-8-13 10:41 PM:
又想到一个插曲,共享下

松沪战前,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上海工业的内迁,内迁设备都有船有车可运。

猜猜负责具体内迁事宜的头头是谁:D——戴笠

当然当时他还只是蓝衣社特务处长,38 ...

教导的是,可是我这人死心眼,什么事都想实事求是,我上次说了对无条件亲日和无条件否定共产党的,我必拍,现在又来了个人,我先休息下,搞点吃的,呵呵。

TOP

不忘历史,顶一下!

CKH:Dan Xu  Msn: xudan726@yahoo.com.cn Tel:017623917865

TOP

淞沪毕竟拖延了日军南下的时间

改变的日军前进的方向,使国军利用江南的水网能够更好地防御,不应该说无用

富士山上扬汉旗,樱花树下X倭姬

TOP

不是没有价值,当时蒋开辟第二战场,迫使日军分兵,其实也是棋高一招。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米老大 at 2005-8-15 00:47:
60年了……

60年前的今天,在过大概5个多小时,也就是东八区12:00am的时候

裕任这个连姓都没有的日本皇室执掌者,
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究竟是这天天皇的广播还是93密苏 ...



煽情。。。:

严重顶。。。14.gif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