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生是否已经有一部分体制化了呢-----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这部影片相信大多数人都看过,忙着去活或是忙着去死(Get busy living or getbusydying),《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在这部影片里,主人公对重获自由的追求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影片中提到一个词体制化,一个人在一个环境里生活时间长了就会自然而然的被体制化所侵蚀。你一开始排斥它,后来接受它,到最后离不开它了。当老图书管理员brooks得知自己要获假释出狱时,拿刀差点插进了同伴的脖子,给出的原因居然是在监狱待了50年的他,已经完全适应了监狱的生活,而且也只会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为了不发生假释出狱那样的“惨事”,选择杀个人来继续呆在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监狱里。尚存的良心使他放弃了这种做法,当然也获得了假释出狱了,住在政府安排的公寓,工作在政府安排的超市,做着完全不适合的工作,每夜品尝着孤独和恶梦的煎熬,最终选择死亡来获得解脱。
我们每个生活在德国的中国学生,我们的人生是否也有一部分体制化了呢。当你在德国生活了五六年的时候,你的生活是在一个相对变化不大的环境下进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我们已经适应了在德国的生活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而我们大多数人将要最终离开这里面,面对的是我们的祖国。体制化这种东西已经潜移默化地印在了我们的骨头里,当回去面对另外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社会的时候,又会有多少人在这种反差及大的生活状态中迷失自我呢。王起明在北京人在纽约里面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当你抛弃了自己的文化去完全接受另外一种文化的时候,就好比把一个人撕的四分五裂,然后再用线把他缝起来一样,这种难受只有自己才知道。当然这是小说中的描述,现实生活中至少不会像小说中描写的那么残酷。但我们都改变了很多,较我们来德国之前。当我们回去的时候,面对我们的将是什么样的生活,我们是否能够走出德国的生活圈子,去重新容入中国的生活圈子。。。。
一年前,我跟一个德国同事在闲聊的时候说到了这个问题。她问我来多久了是否要回去,我说肯定是要回去,中国有我不能放下的东西,她问了我一句话,你在这里生活了那么长时间还能回去吗!她认识一个中国人在这里生活了10年在德国结婚生了孩子,他说他想回去发展。但真正回去之后又发现自己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的节奏跟生活了,最后还是回来了,德国的体制化已经完全把他吸收了。
这是个比较沉重的话题,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就像我们当初来这里一样,从不适应到适应,到生存下来,但最后我们还是要回去的。问题是我们每个人有多少已经被德国体制化了呢。
[ 本帖最后由 动态之louis 于 2006-8-20 02:1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