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种子”成为治沙利器 拯救鄂尔多斯草原

新闻来源: 央视国际 于August 12, 2007

位于黄河上中游地带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曾一度因“温暖全世界”的羊毛、羊绒制品驰名中外。由于当地曾有着丰富的畜牧业资源,上世纪80年代,外商曾喊出每500克280元人民币的天价在这里采购优质羊绒。 www.csuchen.de/

利益驱动使当地畜牧业暴风雨式扩张,对草原生态形成浩劫。到上世纪90年代末,鄂尔多斯市沙化、退化草原一度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80%。毛乌素沙地和库布齐沙漠迅速扩张,曾使当地居民产生“鄂尔多斯将变成沙漠”的恐慌。 www.csuchen.de/

2000 年,严峻的形势促使鄂尔多斯人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痛下“禁牧令”,从此开始了与沙魔的持久搏杀。从2002年开始,从上海“空降”鄂尔多斯的一种“超级种子”,成为这场艰苦战役的强援,使困扰我国荒漠地区的治沙植物成活率低的痼疾得到缓解,比上海外环线内主城区面积还要大的当地荒漠长出了新绿。 www.csuchen.de/

名城之困 www.csuchen.de/

鄂尔多斯高原大量草原沙化退化 www.csuchen.de/

“这里行走过横扫六合的秦始战车,也有过昭君出塞、胡汉和亲的千古佳话。这里行走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铁马金戈,也留下了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和郦道元探访的足迹”----“鄂尔多斯在线”曾刊载这样的文字,回顾这座西部名城辉煌的往昔。 www.csuchen.de/

然而使这座城市出名的,则是一句“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 www.csuchen.de/

上世纪80年代初,纺织品市场的旺盛需求,带动当地畜牧产业不断升级,也给自然资源带来一场浩劫。 www.csuchen.de/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吴剑雄说:“先秦时期,鄂尔多斯高原林草繁茂,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近百年来人口剧增,社会消费需求猛增,人类向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资源,更导致了植被破坏、生态恶化,许多植物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www.csuchen.de/

记者从鄂尔多斯市林业局获悉,从1998年到2000年,鄂尔多斯市连续三年大旱,沙化、退化草原占到可利用草原面积的80%。来自蒙西沙尘暴源头的风沙在当地卷起更多的黄尘,铺天盖地袭向东方华北平原的人口稠密区。2000年,鄂尔多斯被迫全面推进禁牧休牧轮牧。然而,沙漠却像“过河卒子不回头”般快速推进。 www.csuchen.de/

“要把不断推进的沙固住,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耐旱植物和有效利用水资源。”甘肃治沙研究所所长王继和告诉记者。与沙尘暴源头所有荒漠化地区一样,在不断推进的沙丘上植树种草,鄂尔多斯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根本没有足够的水养活这些植物! www.csuchen.de/

解困之措 www.csuchen.de/

上海“超级种子”空降斩沙魔 www.csuchen.de/

“从飞机上俯瞰,毛乌素、库布齐沙漠犹如两条黄龙横贯鄂尔多斯境内,给人一种难以言状的荒凉之感……”鄂尔多斯晚报记者杜水龙如此描述从空中观看高原的感受。 www.csuchen.de/

早在1978年,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局就启动了“飞播造林种草治沙技术研究”项目,首选实验地就选在鄂尔多斯。多年来,飞播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被播撒在沙地上的植物种子成活率不高的现状一直困扰着科研人员。 www.csuchen.de/

在2002 年之前的春天,鄂尔多斯牧民习惯了这样的场景:小型农用飞机掠过晴朗的天空,机腹内的植物种子随着气流飘荡,许多落到了沟里,只有部分准确落入了沙丘上。好不容易等来一场小雨,沙丘上冒出了星星点点的新绿,但很快又被沙漠吞噬了。从沙下挖出前几天撒下的种子一看,小雨其实已经让它们膨胀起来,但由于没有 “喝”到更多雨水,它们唯有走向死亡…… www.csuchen.de/

然而,这种状况随一种上海造的“超级种子”介入而大大改观。 www.csuchen.de/

“种子的综合抗力加强了,发芽率提高了25%,成苗率提高了20%,成活率提高了20%,总播种量下降了33%,种子的成本费下降了33%!"十五"期间,鄂尔多斯累计完成了飞播造林837.28万亩,约占西北地区飞机播种造林任务的20%。大规模、高成效的飞播造林,使全市有林面积迅速扩大,达到 212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12.16%提高到2006年的18.07%……”----提起上海来的“超级种子”,鄂尔多斯林科院产业处刘处长向记者连珠炮般报出了这些数字。 www.csuchen.de/

记者探访 www.csuchen.de/

“超级种子”基地“藏”在上海孙桥 www.csuchen.de/

沿上海浦东新区孙桥镇沔北路行驶至一处稼穑成行、满眼绿意的“农庄”,司机并不知道这里与西部荒漠化治理之间的关联。只有走进这处农业园区并多方打听后,你才会在一栋粉红色小楼前找到“上海农业科技种子公司”的牌匾,并耳闻目睹“超级种子基地”的故事。 www.csuchen.de/

这家外表看似朴素的“小公司”,背后却有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和上海市科技创业投资公司强大的资金、技术力量支持,公司的科研因此显得颇有前瞻性。“早就听说国外有种子包衣的丸粒化技术,我们就在1999年引进了相关设备和药剂,开始进行分析研发。”公司高级农艺师朱荣方在记者面前摆弄起五颜六色的药瓶,表情仿佛爱抚自家的婴儿。“这个瓶子里是保水剂,能使种子在沙漠里将相当于自身重量100倍的水吸附到种子周围。这是驱避剂,能让鸟鼠对这些种子丧失兴趣。这个防病剂,可使植物远离各种病害……” www.csuchen.de/

在公司实验室,工作人员杭文龙将1千克植物种子放入包衣机中,开启开关后,随着巨大的轰鸣声,种子在离心力作用下悬浮起来,与随后注入的深红色药剂充分混合,成功 “穿”上了“多功能外套。”记者拿起一枚还有些潮湿的丸粒化种子,用指甲轻轻剥开,看到了安然无恙“躺”在里面的种子。 www.csuchen.de/

朱荣方说:“科研过程可不是简单地包上一层这么简单。种子的重量要达到要求,这样才能不被风吹走,像"激光制导"般顺利落到指定的地点和合适深度。"外套" 遇到雨水要能适时"脱掉"----如果过早崩解,起不到保护作用,到时不崩解,种子就发不了芽。至于什么种类的种子按何种比例调配药剂,里面更是大有学问。目前,我们正在和有关部门联合制订标准化方案,这有利于技术迅速向全国推广。” www.csuchen.de/

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排闻所未闻的农用设备,其中大部分已是国产货。朱荣方说:“我们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研发了相关设备,它们能够通过风力筛癣重力筛癣烘干、脱毛、包衣、自动包装六道工序,给种子穿上"高科技外衣"。我们正力争实现全部设备和药剂的国产化。” www.csuchen.de/

前景展望 www.csuchen.de/

种子年成活率有望突破70% www.csuchen.de/

目前,“上海造”种子丸粒化技术从研发到推广应用已历时5年,示范推广的总面积超过了300万亩,涵盖了鄂尔多斯地区、榆林地区、张家口、承德等京津风沙源区。 www.csuchen.de/

刚刚被授予“2005-2006年度上海市合作交流与对口支援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的公司总经理周志疆在鄂尔多斯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他说:“我很欣慰地看到,通过种子的丸粒化技术,我们把鄂尔多斯飞播种子成活率从50%提高到70%,三年的成活率从30%提高到50%,有1000万亩以上的沙地已经接受了上海种子的绿化 www.csuchen.de/

来上海农业科技种子公司前,周志疆曾是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所长,这些年在鄂尔多斯治沙的经历,更让他增加了科技产业化的自信。 www.csuchen.de/

周志疆认为,我国治理荒漠化的科研工作还有很大拓展空间,但政府加大投入很重要。“比如种子丸粒化技术,现在年成活率最高70%,将来可能提高到80%到 90%!这种种子的推广前景很好,因为中国的沙地太多了,每年沙漠化的面积总是超过治理的面积,总体来讲是整体恶化,局部好转。我觉得,种子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政府和社会能下多大决心,能用多少财力。”作者:晨报首席记者郭翔鹤

富士山上扬汉旗,樱花树下X倭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