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鞑虏反清复民

TOP

驱逐鞑虏反清复民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驱逐鞑虏反清复民

TOP

原帖由 陈进男 于 2006-5-13 00:32 发表



本人讨厌吃泡菜,
但重庆泡菜例外


知道这话狗狗爱听,收买人心。:P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驱逐鞑虏反清复民

TOP

2006年01月04日1:03:00

    本报讯  一向被韩国泡菜垄断的欧美、东南亚市场,即将增加重庆泡菜这个劲敌。昨天重庆·中国西部农产品交易会透露,市内一蔬菜开发有限公司当天与美国3H公司、中国台湾玛莉坊公司签订协议,首批出口近万吨重庆泡菜到美国和东南亚,价值6000多万元。这也是继榨菜、老干妈辣椒酱后,重庆泡菜首次出口海外。
    据称,在本地并不起眼的泡菜,一到海外即身价倍增。目前在我市市场售价一般每公斤4元左右的泡菜,在美国市场售价可达8元/公斤以上。

TOP

Haha

捣了个乱

富士山上扬汉旗,樱花树下X倭姬

TOP

重庆泡菜首次卖到美国超市 书记鼓励打造品牌

--------------------------------------------------------------------------------

http://www.sina.net 2006年01月06日 0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TOP

我们要让世界知道,正宗的泡菜来自重庆!  


www.cq.xinhuanet.com   2006年04月28日 10:58:31   来源: 新华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发表评论】   【关闭】

--“仁人可”泡菜“泡”出国门记实


    (新华网4月28日电 黎世泽) “坛中有日月,泡菜大文章。”2006年1月3日,在重庆中国西部农产品交易会上,美国3H等海外公司的代表对重庆仁人可蔬菜开发公司生产的泡菜树起了大拇指:“very good!”与此同时,美国3H等海外公司和仁人可蔬菜开发公司签订了高达4000万元人民币的泡菜供销合同。至此,重庆泡菜突破韩国泡菜的包围圈,首次出口到了国外市场。
    上阵父子兵

    重庆仁人可蔬菜开发公司负责人赵云和他的儿子彭伟,与泡菜结下不解之缘,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1999年,彭伟在重庆大足经营一家邮亭鲫鱼餐厅,这正是邮亭鲫鱼最火爆的时候。一时间,每斤成本不过1元左右的泡菜,价格飙升到7元。

    小泡菜蕴含着大商机!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父子俩走遍重庆主城区1000多家餐饮企业,他们得到了这样一组数据:主城区4万多家餐饮店每年需要泡菜20万吨,而重庆年产泡菜仅10万吨。由于重庆泡菜生产工艺差,产品质量低,另外10万吨的缺口主要靠四川泡菜来弥补。

    “向泡菜进军!”赵云父子做泡菜生意的决定得到了全家人的同意。出于职业的习惯,曾为天津商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的赵云,对泡菜进行了一番考证:原来,每年赚取24亿美元外汇的韩国泡菜,其实是中国的“舶去品”——1700年前,中国就有了泡菜,发源之地就在今天的重庆,泡菜制作工艺在清代传入韩国,韩国泡菜的历史只有区区200年。

    “我们的泡菜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赚取外汇的应是中国泡菜才对。”这个下海17年、年届64岁的儒商为找到人生新坐标而激动不已,“我们要让世界知道,正宗的泡菜来自中国!来自重庆!”

    对月结同盟

    2000年10月,缙云山脚下的西南农业大学,阳光普照,落叶飘飞,弥漫着浓浓的醉人秋意。

    一天下午,一位瘦高的老人来到位于校园西北角的一间试验室,对着正在做试验的老专家恭谦地问道:“您可是傅研究员?”老专家点点头。来人快步冲过来,紧紧握住老人的手,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我叫赵云……可找到您了……”

    赵云父子雄心勃勃,欲与韩国泡菜试比高,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关键性难题就是:人才和技术。为了寻找贤才,赵云四处奔波,经多方打听,赵云得知原西南农大副研究员傅承德在这方面极有建树,有“西南第一泡”之美誉。赵云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登门拜访。

    在夕阳斜照的实验室里,赵云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傅承德就激动得跳了起来:“好啊,我们想到一起了!”两位老人像重逢的故友,从泡菜的历史、文化,一直谈到制作技术、企业建造、产品包装……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他们在秋意沁凉的校园里一边漫步,一边交流。两位老人望着头顶当空的皓月,击掌相约:做最好的泡菜,做最好的民族品牌!

    在傅承德的鼎力支持下,2001年,赵云父子在重庆红岩村租下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场地,购置1000个泡坛,年产泡海椒、生姜、酸菜约300吨。两年时间里,获利400万元。初战告捷后,赵云父子又瞄准了潼南“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金字招牌,2003年,他们落户潼南凉风垭工业园区,投资1300万元,征地120亩,兴建重庆第一个泡菜工业化生产企业,并正式将企业命名为“重庆仁人可蔬菜开发公司”。目前,已研制开发高端产品100多个,计划年产1万吨,实现产值6200万元、利税3400万元。

    赵云父子一方面在西南大学建立了仁人可技术试验基地,以得到延绵不断的技术支撑;一方面又争取到了日本的技术合作,在潼南的桂林、双江、新胜、崇龛、塘坝等乡镇建立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以获取优质的加工原料。

    质量树品牌

    2005年12中旬的一天,细雨霏霏。仁人可公司召开全体职工大会,气氛严肃而紧张。会上,赵云郑重宣布对公司一名检测员进行调换岗位、降职降薪的处罚决定。

    原来,该员工在产品检测过程中,一时疏忽,遗漏了一小批产品的检测。这事被赵云发现后,决定按公司规定严厉处罚。然而,作为公司的元老,该员工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会议召开前,不少人求情希望网开一面,被赵云一一拒绝了。会后,他找到该员工语重心长地说:“按理说,这点事不算大,我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消费者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啊。如果让这批产品进入市场,最终砸的是我们的牌子、我们的饭碗!”一席肺腑之言,说得该员工心服口服。

    为把重庆泡菜推向国际市场,仁人可公司从生产的各个环节抓起,处处高标准、严要求。2004年10月,公司从贵州购进一批辣椒,由于天气炎热和长途奔波,有七八十吨辣椒轻微变质。如果作些技术处理和分散间隔加工,消费者不会有所察觉,但赵云却说:“绝不能让不合格的原料进入下一道工序。”在他的坚持下,这批辣椒被拒于厂门外,赵云还亲自到现场组织员工集中填埋销毁。

    提高自我检测水平,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又一道保障。2005年8月,公司投入100多万元,从上海购置了一套国内最先进的检测设备,但由于路途遥远,设备未及时运回。这时按供货合同,须发出30余吨产品,但为了让最先进的设备检测产品质量,赵云硬是将这批产品留在车间,宁可损失3万元违约金。严格的把关,使仁人可公司的泡菜一路过关斩将,经受住了出口前的10多道检测关。

    “仁人可”品牌很快在业内树起了口碑。美国3H公司是一家从事国际商品贸易的公司,2005年11月,3H公司通过媒体了解到仁人可公司的泡菜产品后,对公司泡菜产品的制作工艺和品种的多样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久,他们派中方代表前来实地考察,并组织技术力量对产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水准。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责任编辑: 黄小梅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