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论语>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①。不幸短命死矣②,今也则亡③,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①迁:转移。贰:重复。过:犯过失。②短命:指颜目早逝,仅三十一岁。③亡(wu2):“无”:没有。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说:“你的学生中哪一个是最热爱学习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能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也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的是短命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我也没有听说过有好学的人了。”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①。子曰:“与之釜②。”清益,日:“与之庾③。”冉之与之粟五乘④。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⑤。 吾闻之也:君于周急不继富⑥。”

【注释】①子华:人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使:出使。粟(Su4):谷子,代指米。②与:给。釜:古代量名,六斗四升为一釜。③益:增加。庾:古代量名。二斗四升为一庾。④秉:古代量名,十六斛(hu2)为一秉,一斛,为十斗。⑤适:拄,去。衣:穿,作动词。⑥周。救济。急。穷困潦倒。继:接济。

【译文】子华出使到齐国去,冉子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给点米。孔子说:“给他一釜吧。”冉于请求多给些,孔子说:“再给她一庾吧。”冉子就给了他母亲五秉。孔子说:“子华到齐国去,乘的是肥壮的牛马拉的车,穿的是较暖的皮袍。我听说过: 君子救济急切需要帮助的穷人、而不应诊救济那些富人。”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②,则吾必在汶上矣③。 ”

【注释】①闵子骞:人名,姓闵(min3),名损,字子骞,孔子的学生。费:地名,季氏的家邑。②复我:再来召我。③汶(wen4):水名,即现山东的大汶河。汶上:指汉水的北面。暗指齐国。

【译文】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做他封邑费那个地方的总管。闵子骞对来人说:“好好代我婉言谢的吧!如果再来召我去的话,那么我肯定已逃到汶水的北边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①,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②。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注释】①箪(dan):古代盛饭的器皿,竹制,呈圆形。②堪:忍受。

【译文】孔子说:“颜回,多么贤德阿!一竹筐饭,一瓢子水,住在狭小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苦楚,颜回却不改变他的乐处。多么贤德啊,颜回!”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①,力不足也。”子曰:“为不足者,中中道而废,今女面②。”

【注释】①道:主张。② 女:第二人称,相当于“你“;面:画线。

【译文】冉求说,不是我不喜欢您的主张,是我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实行。孔子说:“假如真的是没有力量去实行,就会走到半道走不动了。现在你却是自己停留不前。

●子谓子夏:“女为君子懦①!无为小人懦!”

【注释】①儒:指读书的人,仿生、学者。

【译文】孔子对于夏说:“你应该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型的学者,不要出一个缺德无修养的小人式的学者。”


●子游为武城宰①。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②,行不由径③,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④。”

【注释】①武城:鲁国的小城邑。②澹(dan4)台灭明:人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后成为孔子的学生。③径:小路。④偃:即孔子的学生子游。

【译文】子由做武城这个地方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得到了人才吗?子游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他处事行正道,不为公事,他从来不到我屋里来。”


●子曰:“孟之反不伐①,奔而殿②,将人门。策其马③,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注释】①孟之反:人名,鲁国大夫。伐:夸耀。②奔;逃奔、败走。殿: 军队撤退时走在最后叫殿,此指留在最后面掩护全军撤退,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鲁国与齐国打仗名军大败而退,孟之反留在反面掩护。③策:马鞭,此作动词,鞭打。

【译文】孔子说:“孟之反不自我夸耀,仗打败撤退时,他留在最后掩护,快进城门时,人们欢迎他,赞扬他,他却鞭打着马自谦地说:‘不是我敢在最后面走呀,是我的马的不快呀’。”


●子曰:“不有祝陀�佞①,而有宋朝之美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注释】①祝:宗庙官名。�(tuo2):卫国夫人,字子鱼,有口才。佞(ning4):善兽辩。②朝:宋国公子,容貌美。

【译文】孔子说:要是没有祝�那样善辩的口才,却有宋朝的美貌,恐怕在当今是难以避免祸害了。”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①?何莫由斯道也②?”

【注释】①户:门。②斯道:这条路(喻指仁义之路)。

【译文】孔子说:“哪一个能够走出屋门却可以不从房门经过?为什么没有人在这条大路上行走呢?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①。文质彬彬②,然后君子。”

【注释】①质:本质,内容。文:华美,有文采,此指形式。野:野人,指鄙略。史:在官府掌管文书的人,此指浮华虚夸。②彬彬:形容不同种类的物质参杂搭配适当。

【译文】孔子说:“质地胜过文采,就会显得粗俗野蛮;文彩胜过质地就会显得浮华虚夸。质地和文彩同合适当,这才是一个君子。”

TOP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①。”

【注释】①罔:欺骗,不直。此指不正直的人。

【译文】一个人因为正直,所以在人世上能够生存,不正直的人有时也能在人世上生存,那是由于他侥幸地躲避了灾难。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比不上喜爱他,喜爱它不如把研究这种学作为快乐。”

(^&*)非常喜欢这句话,其实活着也一样的,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才容易从生活中处处发现乐趣的人——哪怕是一片垃圾,也努力地去它上面发现一棵的青翠,一朵花的烂漫……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①;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注释】①语(y4):告诉。

【译文】孔子说:“天赋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天赋中等以下水平的人,不可能向他讲高深的学问。”

TOP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①,可谓知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②,可谓仁矣。”

【注释】①务:致力、专心从事。远:远离,作动词。②先;在……前。后:在……后。

【译文】樊迟问怎样做才可以称作聪明,孔子说:“致力于老百姓称道的合的事情,尊敬鬼神却远离他,这样才算是聪明。”奖迟又同怎样才算有仁德,孔子说:“有仁德的人对很难的抢在人前面做,对能获得奖赏的事便退居在别人的后面,这样才可以算得有仁德。”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喜爱山。聪明的人经常活动,有仁德的人经常恬静。聪明的人心情愉快舒畅。有仁德的人健康长寿。”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近也,不可陷也①;可欺也,不可罔也。”

【注释】①逝:往,去,此指去井边设法救起掉入井里的仁人。陷:陷入井中。

【译文】宰我问道:“有仁德的人,即使告诉他说‘井里有仁人掉下去在那儿’,他会反着跳到井中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让他去井边想办法救人,但不能也让他陷入井中;君子可以被人欺骗,但不能受别人愚弄。”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失①!”

【注释】①畔:通“叛”:违背。矣夫:语气调。

【译文】孔子:说“君子要广泛地学习一切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这样就可以不背离君子之道了。”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①。夫子矢之曰②:“予所否者,天厌之③!天厌之!”

【注释】①南子:卫灵公夫人,把持朝政,行为不正。说:通“悦”,高兴。②矢:通“誓”。发誓。③否:不对,指做事不合于礼。厌:弃绝,厌弃。

【译文】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对天发誓说:如果我的行为不合礼、不合道的,天厌弃我吧!天厌弃我吧!”(^&*)

TOP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①!民群久矣。”

【注释】①中:折中,调和,无过无不及。庸:平常、普通。中庸:孔子学说的最高道德标准,主张一切言行要不偏不倚,守常不变。至:极点。

【译文】孔子说:“中庸作为一路道德,可算是顶高的啊!但人们缺少此德已经很久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忙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①!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壁②,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①病:担心,忧虑。②近取譬:以自己打比方,即推己及人之意。

【译文】子贡说:“假使有人广泛地给百姓以好处和救济,这个人怎么样呢?能称得上是仁人吗?”孔子说:“不仅是仁人!还必定是个圣人啊!尧舜还恐怕做不到这呢!有仁德的人,自己想建树的也还语助别人建树,自己想要做到的也帮助别人做到,能由自己推及到别人身上,这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

○ (^&*)这句话好象跟佛教上的“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有异曲同工之处。这里的“仁德”估计是佛家所说的“觉他”阶段。(^&*)

记得以前走马观花地看《白话金刚经》时,有关“佛”的解释是:所谓的“佛”按音翻译的话,是“佛陀”、“佛驮”、“浮陀”、“浮屠”、“浮图”、等;但是如果音译的话就是“觉者”、“知者”、“觉”——而所谓的“觉”包括三种,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据说,凡夫俗子都是“三觉全无”的,声闻(注:就是名誉或声望)、缘觉(注:一种佛教修行者所证得的果位。这种果位是阿罗汉中的一类,不从佛陀或其他人那里听闻佛法,由自己的努力了悟四圣谛、证涅��。另外他也不对他人宣说自己证悟的真理,所以不能成为人天道师。缘觉是梵语辟支佛的意译,唐僧慧苑认为,辟支佛意译作缘觉是错误的,应该译作“独觉”才正确。)二圣只是“自觉”,菩萨自觉觉他,但觉行尚未圆满,惟有佛才是三觉俱全,大彻大悟的。

注:小乘佛教以阿罗汉为最高果位,也无“多佛”思想,佛就是释迦牟尼;而大乘佛教中“佛”除了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

TOP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②者利仁。”

【注】①约:穷困。②知:同智。
【译】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够长期处在贫穷中, 也不能够长期处在安乐中。仁者实行仁德以安身立命,智者实行仁德以谋取大利。”


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恶②人。

【注】①好(hao4):喜爱。②恶(Wu4):憎恨。孔子认为具有高尚品德的仁者,他的言谈举止都是符合仁德准则的,他喜爱和厌恶的标准都是正确的.所以只有仁人才能喜爱某个人或厌恶某个人。
【译】孔子说:”只有仁者才能够合理地喜爱某人,厌恶某人。”


子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践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①, 不去也。

【注】①得之:历来有人认为”得之”当是”去之”之误。从上下文看,此说有一定道理。去,离开;除去,抛弃。
【译】孔子说:”发财和做官,这是人人所渴望的,但如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不会接受;贫穷和卑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但如不用正当的方法来解决它,君子不会逃避。


子日:”人之过也,各于其党①。观过,斯知仁矣。”

【注】①党:同类。
【译】孔子说:”人的过错,各归其类。考察一个人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子曰:”朝闻道①,夕死可矣。”

【注】①朝闻道:朝,早晨。道,真理。
【译】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是值得的。”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既无所敌对,也无所羡慕,哪个合理就和那个在一起。”


子日:”君子怀德,小人怀上①;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注】①土:乡土。
【译】孔子说:”君子安于道德,小人安于乡土。君子安于法度,小人安于恩惠。”


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

【注】①放(fang3):依据。
【译】孔子说:”依照利害关系行事,容易招致怨恨。”

TOP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 求为可知也。”

【译】孔子说:”不担心没有职位,只担心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人了解自已,只设法拥有使别人了解自己的本领就行了。”


子曰:”君子喻于义,一小人喻于利。”
【译】孔子说:”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明白的是利。”


子日:”见贤思齐①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

【注】①见贤思齐:贤,贤者,贤人。思,思考。齐,相等,相同。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思考要和他相同。②自省:自我反省。意为检查自己,有没有和不贤者同样的毛病。
【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应该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该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孔子说:”父母活着时,不作远行,即使不得已远行,也应有一定的去处。”


子日:”古者言之不出,耻躬①之不逮②也。”

【注】①躬:自身。②逮:赶上。
【译】孔子说:”古时候人们不轻易把话说出来,因为他们以自己行为赶不上言语为可耻。”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孔子说:”有德的人不会孤单,必定会有同类的人去亲近他。”


子游曰:”事君数①,斯②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 ①数(Shuo4):屡次,多次。这句话的意思是服事君主,向他进谏时,如果不听,应适可而止。不要反复力谏,不然就会招致侮辱。向日常交往的朋友提意见,如不听,也要适可而止,不要反复指责,否则就会彼此疏远。②斯:就。
【译】子游说:”对待君主过于密切,就会招致侮辱;对于朋友过于密切,就会走向疏远。”

TOP

公治长第五


宰予昼寝。子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行也①;于子与②何诛③?”子日:“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子与改是。”

【注】
①屋�g(Wu1):泥瓦工抹墙用的工具。这里的意思是粉刷墙壁。②与:语气词,表示停顿。③诛:责备,责求。
【译】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了的木头无法雕刻, 粪土一般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还有什么值得指责的呢?”孔子又说:“起初我对别人,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别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从宰予的事情后,我改变了以前的态度。”


子日:“晏平仲①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注】①晏平仲:姓晏,名婴,宇平仲。春秋时期齐国之贤大夫。历仕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景公时任为相。
【译】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别人交往。别人与他交往越久,就越尊敬他。”


季文子①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日:“再,斯可矣。”

【注】①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桓公的儿子季友的后代,皆称季孙氏。行父是宇。文是季孙行父死后的溢号。、
【译】季文子每事考虑多次之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子曰:“宁武子①,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注】①宁武子: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姓宁,名俞。武是溢号。
【译】孔子说:“宁武子在国家政治清明时就显得很聪明,在国家政治黑暗时就装作愚蠢。他的聪明,别人可以赶上;他的装作愚蠢,别人无法赶上。”


子日:“伯夷、叔齐①不念旧恶②,怨是用希。”

【注】①伯夷、叔齐:商朝末年孤竹君之二子。父死,二人互相谦让,均不肯继位,遂同逃至西伯姬昌(周文王)那里。姬发(周武王)伐商时,二人拦马劝阻未果。周统一天下后,二人耻食周粟,双双饿死首阳山。②恶:仇恨。
【译】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念过去的优隙,因而很少有人对他们表示怨恨。”


子曰:“熟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酸②恶,乞诸其邻而与之。”

【注】①微生高:人名。②酪:醋。
【译】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耿直呢?有人向他要点醋,(他不说自己没有)却到邻居家转讨来给那人。”

TOP

学而第一


●子曰:“巧言令色,鲜①矣仁!”

【注】鲜:少的意思。

【译】孔子说“满口是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是讨人喜欢的伪善神色,这种人仁德是不多的!”


●子日:“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孔子说:“对君子来说,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学习,所学的也不会牢固。要亲近怀有忠和信两种道德的人,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友。有过失就不要怕改正。”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子贡说:”贫穷时不谄媚,富有时也不骄纵,这种表现如何?孔子说:还可以,可是比起能做到贫穷而仍能长保其乐,富有而能崇尚礼仪的人,就还差一点了。子贡说:诗经上说处理骨角玉石时,要不断地切磋琢磨,精益求精,是否正是老师现在的意思呢?孔子说:赐啊!现在已经可以和你一齐讨论诗经了,因为告诉你一件事,你就可以推悟出另外一件相关的事来。”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品德,)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的才能、品德)。”

TOP

为政第二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译】孔子说:“观察他所做的是什么?再考察他用什么途径去做,再考察他这样一来做的心理动机。那么,这个人怎么能隐藏得住呢?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孔子说:“去攻击那些和自己有不同立场及意见的人与事,是一种有害的行为。”


●子曰:先从其言,而后从之。

【译】孔子说:“应该先实行里你所要说的,再把这话说出来。”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孔子说:“君子以道义团结人,而不互相勾结;先人互相勾结,而不以道义团结人。”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chǎn)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孔子说:“不是你家的鬼(不是你的祖先,不是你的亲人,不是你所认识的死鬼,)而表示慰问和哀悼”,这不是恭敬,而是“献媚”。见到应当挺身而出的事情,却不去做,这是无勇(懦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