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德国人

在这个店里打工久了,见到很多不太正常的德国人,乍一看也很好,
穿得也体面,一开口就知道不正常了,自说自话,忽喜忽悲。
每到这种时候,老板都出来面带微笑的送他们走,
回过头再冲我痛诉对这些人的不满。
(这就是典型的西方的礼貌,将彻骨的冷漠掩盖在虚伪的热情后面。)

很奇怪德国生活水平不知道比中国落后的地方好多少,
这种神经兮兮的人占的比例好像却比中国高很多。
和很多朋友讨论了很久,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他们家庭关系松散,
亲情淡薄造成的。

家庭亲情对于一个人真的太重要了。有时候就想,感谢上苍,让我出生在中国,我宁可生活水平差一点,也不要这样孤魂野鬼似的生活。

有时候跟老板闲聊,说起中国的家庭,说起中国的孝字,他都无比羡慕和向往
他常说,这个年代最好的投资就是生孩子,可惜他知道得太晚了。。。
他和他的孩子基本也没有什么往来,每个孩子过生日他都记得早早的买礼物,
订计划,可是他的孩子从来没来看过他,甚至几乎连电话也不打。
他自己也有个70多岁的老叔叔,每次老人都颤颤巍巍的来给他送蛋糕,
送水果,可是他却连一杯咖啡都没给他做过。
这就是德国人,脆弱。
Share |
Share

唉,

西方社会确实有西方的人情冷漠的弊端, 但中国这方面也好不到哪里去.

TOP

这是论坛上的一个帖子,很多网站都转载了,它用系列图片讲述了一个农村老人的故事,摄影者不详。这样悲惨的新闻图片非常多,有的比这个还凄惨,但是这个帖子的特点是在用图片讲述一个老人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过程。摄影者间隔性的采访老人四次,这确实需要一种毅力。作者说:当第四次去拍摄她时,她已经死了。屋前长满杂草让人伤感。她的死并不让人意外,因为她生活的环境就会让她活不长。

今天推荐这组图片是因为我将要讲述一个内幕新闻。也许人们会对我将发表的那个新闻很注意,但如果先看了这个新闻,再去看我要提供的消息,那感觉就不一样了,真的会大不一样了!
第一次看到老太太在竹林里捡柴,她很瘦、很虚弱,每捡一支干柴,每一次蹲站,仿佛都快支持不住了,仿佛都要倒下去了,虽然满地都是树叶,可她捡拾起来都要付出生命的最后力气。

她回家的路上,一个围观的十岁左右的男孩竟然向她投掷土块,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竟有如此恶劣的行为,他的父母、他的老师都是如何教育他的,真想不通。
第二次见到她正在潲水桶里捞米饭粒,不知道她从哪里弄来这么好的潲水,也不敢问她,只听她说够吃两餐了……

这是她的厨房。你能想像它有多脏就有多脏,你能想像它有多穷就有多穷。就一个铝锅一个铁锅,十只八只碗,一张发霉的木台,一个发霉的破烂的竹盖。最令人不忍目睹的是那水缸的水,几个月甚至半年或一年都没洗过的水缸里,隐隐约约浮动着令人毛骨悚然的……。

每天她捡柴需要近一个小时(100米距离),每天她提水需要近一个小时(150米距离/半桶水)为什么没有一个正常人帮助她10分钟呢,亲情何在?人性何在?不禁想起了三、四十年前的那些岁月,那时的空想乌托邦还知道对老人五保呢。那时还有一些做好事的小同学给老人挑水捡柴呢!

第三次见到她的时候,她更虚弱了,连走路都很困难,她也许再也不能去捡柴提水了。唯一的远嫁的女儿也不可能回来照顾她。

临走时我们给了几十块钱给她,她收下放进袋里,却从袋里掏出另外一张破烂不堪的10元钱:“我这10元钱别人说是假的,买东西别人不肯收,好心人再帮我换一张吧!”看着那张破烂的钱,我们一时无语,老人太可怜了。
当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她很勉强站了起来,全身发抖,嘴里要说的话也说不出来,其实我们在心里听到了,唉,一个老人快死了!

当第四次去拍摄她时,她已经死了。屋前长满杂草让人伤感。她的死并不让人意外,因为她生活的环境就会让她活不长。
她死了,在村子里永远消失了,再也没有任何人提起过她。在她遗留下来的破屋前的那座宽敞的宗祠里依然很热闹,很喜庆。就在要离开村子的时候,一个小孩平静地说:“十八婆是饿死的”,愣看着那些大红的对联,突然感到一种人生的滑稽和失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