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514
- 威望
- 3134
- 金钱
- 0
- 阅读权限
- 90
- 性别
- 男
- 来自
- 地球就是我的家
- 在线时间
- 337 小时
|
4#
发表于 2005-12-15 21:5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基础教育崩坏之痛 ZT
北京大学成为全球排行榜的亚洲第一,是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中国教育失衡,基础教育被忽视,城乡不少居民读不起书。若不急速有效改善,将严重妨碍中国的现代化和永续发展。
伦敦《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从去年起评选全球大学排行榜。今年中国北京大学由去年的第十七名进步到第十五名,而日本东京大学则由第十二名降至第十六名。北大首次成为「亚洲第一」的高等学府。
虽然这个大学排行榜的标准相当严格客观,但也有许多主观因素,因而排名难免见仁见智。但无论如何,全球华人看到北大为亚洲之冠,也还是觉得与有荣焉。而这也是一种必然。随著中国的成长,它在任何领域都必然日益窜起。中国的大学在排行榜上攀升,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一九九八年五月北大百年校庆,江泽民亲往致词表示「为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其后,北京当局即推出了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的「九八五工程」。至二零零三年底,已陆续投入了约三百亿元人民币,扶植各重点大学。而这些重点大学也延揽名师、强化设备以及并入其他专门学院,成为综合型超级大学。在多重动力推进下,近年来这些重点大学无论在素质或表现上的确日新月异,对于这样的成绩,我们当然觉得欣慰。
在大学领域投入资金,让少数重点名校开始卓越化。它所代表的意义和经济上「让少数人先富起来」相同,都是在创造重点性的质底突破,从而带动该领域的进步。当这种进步能继续累积,综合国力更加提升,始有可能让整个国家往「创新型国家」的方向迈进。目前北京已经决定努力在二零二零年进入「创新性国家」行列。提升一流大学的水准,即是关键环节之一。
不过,尽管我们为北大成为亚洲第一而兴奋,但我们也要指出发展与成长乃是个辩证的过程。正如经济上「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已有了杰出的成就。但同时也创造出一个贫富日益悬殊、不平等程度骇人的社会,少数杰出大学日益卓越的同时,中国基础教育的崩坏、受教育权利的不平等也日益恶化。这些如果不能急速且有效地改善,不但遗患无穷,也将妨碍中国的永续发展。在追求大学卓越化的同时,基础教育的强化、国民受教育权的平等(包括高学费问题),已成了不容忽视的严峻课题。
对此,一九九八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裔英国籍的沈思(Amartya Sen)在其名著《发展即自由》里有过敏锐的分析。中印两国的改革开放,时间上相去不远,但中国在运用市场经济的能力以及迈向共享的经济扩张上,却远比印度为优,关键即在于过去中国的基础教育、基本医疗以及社会安全条件。他如此说道:尽管改革前的中国对市场百般批评,但是并未排斥基础教育和共享医疗。当它一九七九年转向市场化时,已经拥有相当多的识字人口─特别是年轻人─以及遍及全国的完善学校,和南韩及台湾的基础教育情况相去不远。印度转向市场化时,一半的成年人是文盲。印度社会落后,优秀人才集中在高等教育,对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严重忽视,并没有准备好迈向共享的经济扩张。
因此,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尽管贫穷,但基础教育和社会公平却为改革蓄积了能量。一旦开放声起,人们就能立刻抓住机会成长,而且成长也能全面性的展开。印度尽管大学优秀,留学英美而获诺贝尔奖者不少,它的开放始终只能在点而非面上取得成就。
因此,精英大学固然重要,但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和社会平等可能更重要,这些条件是发展全面化、永续化的保证。无庸讳言,这些条件已在近年的失衡发展中逐渐消失。中国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日益崩坏,城市基础教育也日益向钱看。过去五十年里大学费用上涨了廿倍不止,读不起书甚至为了读书而不得不卖身之事,早已不再是新闻。贫富不均、读不起书、看不起病,不但是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也将是阻碍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五年计划,以「和谐社会」为目标,这是值得肯定的政策方向,而改善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缩短城乡及贫富差距,应是首要之务。扩大基础教育投资、提高教师待遇、以各种方式如政府投资、补助、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等来强化国民的受教育权,都应是必须的作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即重视教育,它是中华文明优秀的传统,这个传统可别因为今日读不起书或偏远地区的无书可读而被毁了。
中国扶植一流大学,似只以理工商为主,疏忽了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可以带动整个国家的思想纵深与基本的创新。在成为真正的大国之前,必须逐渐成为科技大国、经济大国、文化大国、思想大国和法律大国,而「全人式」的教育才是根本!这些都是在北大成为「亚洲第一」后,不能不去思考的问题啊!■
[ Last edited by Ampelmann on 2005-12-15 at 20:5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