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此心安处是吾乡

最近喜欢去一个论坛,沉醉唐风 » 弘文馆:
http://www.tanghistory.com/bbs/forumdisplay.php?fid=3&page=1
里面的文章基本上都长,我一天看个一二帖,以为消闲。
内中颇有唐史强人,是那种新旧唐书不在话下,一切沾上“唐”的资料搜集殆尽的“唐粉”。以此排年代、考证、推断,乃至胡编乱造。
其中以水支、明璧(森林鹿)、萧让为首,是能力惊人的原创队伍。另外许多人的跟帖也很独到。
可惜一些图片,非注册ID不能看见。我去注册,说要填理由以待人工审核。老老实实写“看帖”二字上去,至今也没有回音。

水支、明璧和萧让应该都是女子,论史的同时,对政治、经济、军事颇有见地。网上真是才女多啊,男人都死到哪里去了?
他们都“仕途经济”去了吧。
小时候初读红楼梦,便被教科书洗了脑,说“仕途经济”俗。其实想想,教科书自己是什么雅致货色呢。政老爷那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联,我也曾经掩鼻而过,倒是稍微涉世以后,默认了。它是大有道理的。
“女权,于我而言,从来都不是要求所有的女子都去做女强人,而是女子可以有更多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力和机会。”萧让说的。其实我知道,男子倒没有什么权利和机会去选择,他们必须强。
很庆幸,我有选择权。
所以在网上坐而论道这种事情,大多还是女子做了。这也算是一种社会分工吗。

虽然众“唐粉”遥遥崇拜的李世民大人曾经有“以史为鉴”的说法,但是历史像他们扯到这种地步,基本上是务虚了。过程是很严谨认真的,不过态度上,简直可以说是“对史实的8挂”。那种在故纸堆里钻牛角尖的劲头,带着狗仔队的快乐——我喜欢!
学术的乐趣,其实也就是这样单纯追捧的乐趣,是所谓“无用之用”。当然,要是把大唐盛世和如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扯起来,正如热炒“雍正改革”和“郑和下西洋”一样,也是一种意外的用途。
古人说,不做无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其实人生挤满柴米油盐,鸡零狗碎,哪有什么真正的空闲时间可以打发。只是身越忙,心越空,这些无用的趣味,也是种精神需要。它们恐怕不是用来打发时间,而是让人宁愿特意挤时间来打发掉的吧。

我曾很痴迷于古埃及,搜集能到手的一切资料,看当时网上的几大搜索引擎找到的所有网页,自己整理神名表和传说,看画面精彩内容稀薄的纪录片和胡扯的探险故事片,买书8挂当年的世俗生活,差一点就要去学象形文字了。
可是当了解到一定程度以后(那也不过是一些很表面的了解),我放弃了,因为觉得我和古埃及究竟隔了一层,不能前进。
因为我甚至不曾去过埃及。
即使去了旅游,我也不曾生活在埃及。
即使生活在埃及,我也不能经历古埃及。
只不过是业余爱好,我要求太高。即便是早年西方探险家那样的“深入”劫掠,我还是会嫌隔一层。
法老的埃及是已经死去的古国。其实在埃及艳后的托勒密王朝,古埃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后来又几经易主,现在是伊斯兰教国家,“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历史学家连这里的古代人种都弄不清楚。
我只能摇一摇头,说,可惜不是我的故乡啊。
几大古文明里面,唯独中华文明一脉相承至今。我这才明白,这确实值得骄傲。
可是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能是我的故乡么?
即使到了西安,这旧长安便是唐么?
其实我不曾去过西安,却直觉地不喜欢。我不喜欢那样灰尘仆仆的古物。让我有好感的,是沉香亭畔霓裳舞,是走马看尽长安花。到底那不是实物,海市蜃楼一样投射在我的波心。
我只能执一卷唐诗,活在现世里。此心安处是吾乡。


附:

定风波 苏轼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旧时有“乐广冰清,卫阶玉润”之说,后遂以“冰清”指翁,“玉润”指婿。东坡常在王定国的岳父张方平面前戏称王定国为“琢玉郎”。又谓化用了唐人卢仝《与马异结交》“白玉璞里琢出相思心”诗,则“琢玉郎”又有“情种”的意味,倒是一语双关。“点酥”本是宋时制作糖食的一种工艺,后来便把“点酥娘”衍为有梅花花容的姑娘。梅妻鹤子的林逋那首著名的《山园小梅》里头便有“剪绡零落点酥干”句。以至后文有“笑时犹带岭梅香”的联想。
引用http://fhyufei.blog.guxiang.com/article/2007/13384.shtml

kein Staat, kein Vaterland, keine Nationalismus

TOP

我願意把美麗與健康帶給你。
Mary KayKathy´s shop
爱,并非没有争执,而是每次争执过后,爱仍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