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的上清寺(二十三)

壁上这三个字孤零零地立在那里,仿佛和周围的石刻毫不相关。我凑近仔细用头灯打量,三个字棱角分明,显然年代很近;字体苍劲有力,和洪崖暗河地道的香案上的题字显然同源!




这个壁刻,难道又是青云道人留的?如果是那样,这个洞是否又是上清寺出来的道人修行的地方呢?







洞中遇到这个标记,大大加强了我的信心:这个洞里,一定有小敏爷爷留下的东西!




打量石室周围,有三个洞口相连,一个是我们来的路,2个通到更下方。石室中的壁上嵌着一些木架,象是存放书籍的,地上还有几只大铁箱子,锁扣都翻起来了,象是已经被打开的样子。




看见箱子,天棒高兴极了,急忙上前打开其中一个沉重的盖子。




箱子里,空无一物!




我们又连续打开其他的几个铁箱,都没有任何东西!




天棒很失望,说:“肯定被哪个先来了一步,啷个办?”




我背对着天棒,悄悄打开老曾给我的图,图上标的方向,应该在前面左边支洞。




“不要灰心,前面还有两个洞子,肯定有东西,我们分别走一个,你怕不怕?”我激他。




“怕啥子嘛,除了美女,我啥子都不怕。”天棒说。




“那好,我走左边这个,你走右边这个。”说着我就向左边支洞走去。




沿着粗糙的石阶一直向下走,走了没有几步就遇到了麻烦:原来这是一个一直斜着下坡的洞,长满了青苔,下面浸满了水,堵住了向下的路,用带来的树枝探了一下,探不到底。




看来,如果要下去,除非潜水才行!




我又拿出图纸仔细看,应该就在这个洞下方的更深处,还有一个石室,东西就应该在那里了。用头灯扫射水面,水深处看不见什么东西,洞周围还不断地浸出水来。




此路不通,看来得另想办法。







这时,突然听到“啊!”的一声惨叫,是潘天棒的声音,不知道他遇到了什么危险的事。




我冲出支洞回到石室,潘大胖已经从右边的支洞跑出来,他急促的叫道:“蛇!蛇!蛇!”,拨脚就向外跑。




我曾经听说,遇到蛇拚命跑是不对的,反而会被蛇追,如果用光照,蛇会停下来不动弹。于是冷静下来,用头灯照向右边那个支洞,洞口的地上,果然有一条大蛇!




那条蛇足有手臂那么粗,约有1、2米多长,大得吓人,完全有资格去西郊动物园办展览!我看得冷汗直冒,不由得退了一步,握紧了手中的树枝。




再定睛一看,大蛇一直没有动弹。鼓足勇气用灯光扫过去,发现蛇的头在地上瘫着,大张着嘴,闭着眼晴,七寸处似乎被打得扁扁的,象是已经死掉了。这下我松了一大口气。




用树枝捅了一下,大蛇一动不动,于是胆子更大了,再用脚轻轻踩了一下,蛇身浸出血来。




看来,这蛇才死不久!




是什么人在我们进来之前不久,打死了这条蛇?







潘天棒已经吓得到了洞口,在那边不断地招呼我,“老罗,快出来,快出来!”




我故着镇静,平和了一下呼吸说道:“天棒娃儿,怕啥子嘛,只是一条死蛇,闹麻老。”




他还是催我:“真的啊?真的死老?还是快点出来嘛,这个洞里面肯定还有蛇,不要去老,赫人得很!”




反正正确的那条支路也填满了水,我也只好撤出来,快步向着洞口走。




一边走,一边感觉后颈发凉,仿佛有人在身后跟着。一转身,用头灯照去,什么也没有!




心里七上八下,一心只想离开这个地方。




还没有到洞口,天棒已经招呼老曾协助他爬了上去,在上面催促我,喊声仿佛很远。




洞檐很低,正准备弯着腰出去,我的头灯扫到了洞檐内壁,上面有一件东西!那是一卷黄色的纸,卡在洞檐的石缝中,在青黑石壁上非常明显!




这个位置,刚进洞时向里看是看不到的,出洞时却很醒目,潘天棒肯定是吓慌了,居然没有注意。




上面老曾、小敏和天棒还在不断地叫:“快出来!快出来!”。来不及看纸上有什么,我小心地将纸卷从石缝中取出来,揣到口袋里。




攀着黄桷树和岩壁,回到南天门时,惊魂未定的潘天棒在向小敏夸张地描述那条死蛇,我悄悄地向老曾点了一下头。




老曾却埋怨道:“我做蛇汤最拿手了,怎么不把死蛇拿出来?”但谁也不敢再下去了。







什么也没有找到,天棒依然很兴奋,非要带小敏参观山顶新修的玉皇殿,我和老曾借口累了不想走,在南天门等待。




仔细讲完洞里见到的一切,我拿出洞里取得的那一卷纸来,打开来是两张,都是陈旧得发黄,可上面一个字也没有。




我递给老曾:“你认为这个会不会是线索?”




老曾接过仔细看:“有可能,这个纸说不定又是需要显影才能看的,不然啥子人会塞两张空白的纸在那个石缝里面?这两张纸,只是微微有点湿润,应该放进去的时间很短,一定是有人故意留给我们的。”说完,老曾四处张望,南天门周围,以及下到慈航殿的陡坡上,一个人影也没有。




是什么样的人在悄悄给我们提供线索?是什么人打死了那条大蛇?他或者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老曾打断了我的思路:“你说那个支洞被水淹掉了,说不定这纸上会告诉我们啷个进去,一会回我家,研究一下这张纸,这个古洞一定有很不简单的东西。”  




我问:“你认为这个洞里面藏的是谁家的宝藏?”




老曾沉呤道:“洞藏墨宝唐宋时,庙满香火云如烟。如果藏的是唐宋墨宝,也许是当年香火旺的时候,文人墨客为老君洞题的吧。”




“重庆这个地方偏远,会有什么样的大文人和画家来过呢?”我问老曾,因为如果不是唐宋时期的名人,就算找到墨宝,也不见得有价值。




“嘿嘿,你还不晓得哈,重庆有很多大才子来过。唐朝时,李白写‘思君不见下渝州’,宋朝时,苏东坡和黄庭坚也在洪崖洞题过诗,只是后来被破坏了。”老曾数起一个个到过重庆的文人来。




一个念头突然在我的脑海里闪过,全身的血液沸腾起来,我一把抓起老曾的数码相机,打开那个在下面拍的洞口相片,仔细放大每个细节,老曾诧异地看着我。




一个个细节和我所说的历史串连起来,在我眼前不断放大,我激动万分:“老曾,我晓得老,这里藏着的宝藏来历非凡!”
Share |
Share

TOP

二十四
我滔滔不绝地向老曾抛出我的一连串问题:

第一个,是牛的问题:

照片中,青牛头像面向着长江对岸的重庆渝中区,那是重庆古城所在地,为什么要让这头牛在看着那个方向?

按道教的习惯,雕塑的青牛身上,应该坐着老君,但这头牛的主人却不在,能不能理解成这头牛在等他的主人?

古代君王也称君,没有老君的牛,难道意指没有君王的臣?等待老君的牛,能否理解成等待君王的臣?

第二个,是洞上题字的问题:

洞口顶上“日月星辰”四个字非常奇怪,一般道家修行的洞,都直接写洞名,这四个字有什么特殊寓意?

“日月”为明,“星”指零落,“辰”与“臣”谐音,“日月星辰”会不会暗指明朝飘泊无依的臣子?

第三个,是宝藏用途的问题:

我们都相信这批藏宝图是孔二小姐委托徐中齐派人寻找的,能让孔二小姐看得上的宝藏岂能是一般的东西?

古洞藏宝,如果价值不菲,出家道人藏大量珍宝来做什么?

他想交给什么样的主人?

如果是一个明朝的大臣,收齐了大量宝藏,又出家在这里看护,他在重庆等待哪个君王?

“重庆历史上,只有一个明朝皇帝与重庆关系密切,而且需要大量资金来复国,那就是建文帝!这批财宝是帮助建文帝复国的资产!”我下了一个惊天大结论。

老曾一拍大腿:“厉害啊,这么多年,我也在想这个洞的来历,你的思路很有一套!”

我得意地补充:“建文帝出家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悬案,他在重庆到处留下痕迹,却不能成为历史学家认可的证据,我们不仅能挖出一批无价珍宝,而且还能为中国历史补上一个重要证据!”

“先不要激动哈,”老曾递给我一支烟,“我同意你的推断过程,但并不赞同你的结论,这批宝藏和建文帝无关!”

老曾接着说:“历史上,确实传说建文帝曾经逃到重庆,重庆南岸的建文峰有他一堆传说,磁器口的宝轮寺,原来叫龙隐寺,也是指建文帝曾经在那里出家,红岩村边上有一个化龙桥、龙隐路,这里的龙字,都和他有关系。但这些都不成为证据。”

一口口烟圈从老曾的嘴里吐出,就象一个个密团:“首先,如果建文帝流落到重庆,他们随便带很多珍宝是不可能的。其次,建文帝出家为僧,不是道士。”

我反驳道:“建文帝逃难时,还有不少臣子忠于他,这些臣子肯定也听说他到了重庆,会不会有一个人,跟随他的足迹到了重庆,找他不到,就四处收集财宝等着他,想帮他复国?久等不见,就把财物藏在这里,并且雕牛头,刻‘日月星辰’四字来表明志向呢?”

老曾说:“建文帝在重庆的遗迹,许多是附会而已,重庆许多文人官员喜欢建文帝,讨厌朱棣,与建文帝有关系的遗迹实际上不是指建文帝去过,而是修来纪念他的。而且,建文帝到重庆一年,又跑到云南去了。”

指着相机上的数码相片,老曾接着说:“你注意的‘日月星辰’几个字,在道教中有斗转星移的含义,实际上是代表阴阳变化。这个变化,不是指换了一个皇帝,而是暗指改朝换代,却不忘明朝。所以,我认为这里藏宝的明朝遗臣,不是建文帝的大臣,而是明末清初想反清复明的人!”

老曾指出的这些,确实有道理,没有把建文帝扯进来,我感觉很失望:“那会不会是明朝亡国后,在重庆的抗清名将呢?”

老曾说:“在重庆抗清最出名的,莫过于女将军秦良玉了。她是忠县人,也是中国正史里面唯一立传的女将军。花木兰、穆桂英那些传说,就算是真的,无论战功和传奇色彩,都无法和她相比。她曾经分别和张献忠、清军作战,打过不计其数的胜仗。70岁的时候,很多人还不敢和她为敌。可惜的是这里藏宝,肯定与她无关,因为她只来过一次重庆城,然后就回到石柱了,她也没有出家。”

对,换上道袍,守着一堆财宝,隔江遥望清军占领的重庆,这种行为象是书生所为。

“另一个名将,就是明末时期的宰相文安之,文安之在1659年从下游攻打清军占领重庆,应该来过南山,但他打败后就回了巴东,郁郁而终,他的处事风格倒有点象这个藏宝人,但正史上记载他是回了巴东,也和这批宝藏无关。”

“在重庆明末抗清名将有几个,后来明军还和张献忠的接班人一起联合抗清,有一些人最后向清军投降了。我想不起其他谁可能做这种事情。”老曾弹掉烟灰,“看来不进入那个支洞,是无法搞清楚主人身份的。”

我们正在讨论,小敏拉着潘天棒回来了:“回老曾家吧,我不习惯爬山,累死了!”

老曾向我笑着眨了个眼,都知道小敏是急着回家了解我们的发现。

回到老曾家中,潘天棒被小敏支走了,老曾在客厅把他的茶具摆开,泡上一壶永川毛峰,慢条斯理地开始研究那两张空白的纸。

有了以前的经验,老曾果断地选择先用保宁醋,涂了醋液一分钟左右,两张纸果然都显出字迹来!。

小敏拿起一张纸,念道:

“明末遗臣,洞藏财物7箱,以聚财复国,然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东坡先生真迹一幅,为换无价之宝而挪用,藏品C.P余珠宝30件,今取之为民,实现洞主聚宝之初衷,其余唐宋墨宝,难明其值,藏于洞中,告慰先人。一九五三年,上清寺道众。”

“看来你爷爷又送了一部分出去哦,不晓得救济过好多人。”老曾说。

小敏说:“送多少都没有关系,我最关心的是爷爷的故事,而且留下的唐宋墨宝肯定也是非常值钱的啊。”

说到我担心的事情了,我指出:“那个支洞浸了水,如果是书画藏在那里,会不会被水泡坏了?”

老曾指着图纸,“不会的,这个地方支洞在图纸上是向上走,还有石阶上去,水淹的肯定只是其中一段路。我们可能得想办法潜水过这一段路。更麻烦的是,如果财宝是古代的字画,潜水回来怎么保护又是问题。”

上哪里去借潜水装备?如果洞里还有蛇,如何应付? 那些在暗处盯着我们的人,在我们进洞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危险?我有一堆担心,只说出了前两个。

老曾却道:“潜水和蛇都好办,我更担心另一件事情。进去时,你们发现洞口有建筑杂物,门口有许多打开的实木箱子,但73年我进去时,那里门口什么都没有。我得马上打几个电话。”

说完,老曾就进了书房。小敏拿起另一张纸念道:

“老君古时洞,何处望长空,石边赏古典,醉后一场梦。”

读了几遍,我们都不懂诗中的意思。

小敏捧着爷爷留下的字迹,对我讲:“大哥哥,经历过这么多年,重庆变化又那么大,要保留下来很难啊。那些宝藏万一都不见了,你会不会陪我继续找呢?”

我明白,在小敏心里,没有比了解她从未谋面的爷爷更重要的事情,我说:“当然要陪你找,不解开那些秘密,我睡不着觉的,但是,你要明白,我们很可能要遇到各种危险。”

我没有指出那些跟踪我们的人。

老曾打完电话回来了,向我们手一摊: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先听哪个?



[ 本帖最后由 鸟鸟爱装嫩 于 2007-6-14 20:35 编辑 ]

TOP

TOP

失踪的上清寺(二十五)
小敏急着说:“当然是先听好消息。”
老曾坐到沙发上:“好消息嘛,就是我们不用潜水了。”

“坏消息呢?”我知道老曾这样说话,一定没好事。

老曾长叹一声说:“坏消息是,1998年老君洞修慈航殿,建筑工人进了那个洞,找出来大量文物,这事还上了重庆晚报。现在我们要找的这些东西,估计已经在重庆博物馆里了!”

我说:“你啷个晓得的呢?”

老曾解释:“你提到有建筑材料在洞口,那肯定是外人带进去的嘛。我刚才向当年一起打赌进洞的老兄弟伙打电话,问他们后来去过那个洞没有,他们说没有,但是其中一个朋友说他98年就知道那个洞找到了文物,他现在家里还留着那一张剪报。”

老曾呷了一口茶:“你们进洞时那些打开的空箱子,可能就是98年发现文物时留下的,洞口太窄,箱子不好搬。”

看来今天是一场空欢喜。我笑道:“老曾,要是当年你多走几步路,可能现在就已经发了哦。不过,那条支洞填满了水,当年那些工人未必进去了,说不定没有拿完。”

老曾讲:“这些我当然也考虑了,根据你讲的情况,这个洞并没有水源,一定是是山体浸出来的积水,我探过很多野洞,有些经验。老君山是岩土混和的山,岩缝的土壤是会漏水的,几天不下雨,就会渗到山体下面去。这几天大暴雨,所以今天积得多。报上说,发现那堆东西是在98年冬天,因此不可能积水挡路;而且现场找到的大量文物,其中有字画。”

老曾往沙发背上一靠:“所以,我们再去肯定没有用了。”

小敏似乎一点也不在意,她走到老曾旁边,扶着他的肩膀,安慰道:“曾伯伯,别灰心了,重庆变化那么大,我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抱太大希望。但是,爷爷留下的还有10张图没有开,不去搞清楚,始终心里不安。”

我把那张看不明白的诗递给老曾:“曾老头,打起精神来,分析一下这首诗,争取把其他的图纸解开。”

老曾把诗读了一遍,问我们:“先说说你们的想法吧。”

小敏逐句来解说:“老君古时洞—意思是指古时代的老君洞,是不是说和现在有什么不同之处?何处望长空—这句话不知道指的什么;石边赏古典—经和典同义,这个可能是指一个故事,有没有哪个名人在石头边上看经书呢?醉后一场梦—喝醉就明白什么事都可以不在乎。”

老曾说:“这首诗的含意比较模糊,象是拼凑出来的,所以一定是机关句。从诗的字面上,无法判断主人要告诉我们的话。”

我想的是另外的方向:“我仔细看了几遍,肯定不是藏头诗,如果当藏尾诗讲,结尾是‘洞空典梦’四个字,难道是告诉我们‘洞中空了,那些珍贵的经书就别做梦了?’”

嘿嘿,老曾笑起来:“我看不大像。我敢打赌这一定是解开其他图纸的线索。只有两种人会故意留线条给我们,一种是帮助我们找东西的,一种是阻挡我们找东西的。如果是阻挡我们找东西的,直接写明就行了,说不定还威胁两句,生怕我们不明白。如果是帮助我们找东西的,多半是给我们打开其他图纸的方法。”

“那你老人家说说是什么意思?”我逼他。

老曾沉吟很久,说:“我精神损失太大了,没有灵感,今天是五一大假最后一天,我们带小敏逛逛解放碑吧,换换脑袋好想事。”

从抗建大厦下来,老曾选择了702公交车去较场口方向。

车过通远门,老曾开始给小敏讲老重庆:“右边是火药局,是清朝的军械库,现在是渝中区区委,那个上去的小石阶,一直走就是老区委的大院,是永乐年间明朝太师骞义的花园。

我奇道:“骞义这个人是明朝最著名的清官之一,没有想到居然在重庆住过。”可惜不是明末的大臣,不然老君洞上的复国宝藏还真和他有关系。

老曾又开始考我:“骞义有一个后代更有名气,中国佛家有个临济宗你知道吧?”

“德山棒、临济唱”,临济宗是中国佛教著名宗派,大学时在峨眉山实习,我曾经与伏虎寺的年青僧人闲聊,知道临济宗是中国佛教禅宗有名的宗派。正是因为有了强调禅意的临济宗,才使禅宗成为最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难道,这个蹇义还有一个高僧的后代?我一拍老曾的肩膀:“你老人家就直说嘛,不要绕圈子。”

“临济的开山祖师海明和尚,就是骞义的曾孙!他出生时是明朝末期,长大后明朝亡了国,他就以明朝遗民自居。因为江山易主,河山破碎,所以他有个别号叫‘破山’”。

“哦,我知道了,破山海明,重庆梁平县的双桂堂就是他建的啊!”我想起来了。

“不止这一点,成都三大庙:昭觉寺、文殊院、宝光寺,还有峨眉山第一大寺伏虎寺,以及现在重庆香火最旺的华岩寺,这几个大寺庙的开山祖师,每一个都是他带来出的徒弟!”老曾得意地补充道。

中国禅宗历史上最重要的僧人,又生活在明末清初的乱世中,藏宝图指引的宝藏里会不会有他的一份?

我这样想,并不是空穴来风。

破山海明开辟的梁平双桂堂有一柱奇案。价值连城的贝叶经是双桂堂的镇寺之宝,六十年代突然神秘失窃,失窃前双桂堂庙前的古桂树死了一棵,失窃后,方丈去世,这个事情很多人都知道,至今仍是公安部头号悬案。传说那个贝叶经,就是破山海明传下来的,他会不会在重庆也留下了什么呢?

一些乘客好奇地听老曾神侃,我没有说出我的胡思乱想。

售票员报出站名,下一站是较场口。

小敏问老曾:“较场口这个名字有什么来历呢?”

老曾说:“现在经过这条街以前叫走马街,较场口转盘原来是个坝子,是清军操练和考武状元的地方,所以叫较场口。”

较场口下了车,老曾指着中兴路边的坎下,“下面叫十八梯,原来是从南纪门,储奇门进城的老路,上来才算进了城。”

他曾又指着较场口的转盘:“较场口这里,以前有一个街心花园,花园里有一个纪念碑,修轻轨时撤掉了,是‘较场口事件’纪念碑。”

“什么事件啊?”小敏问。

我帮老曾补充道:“这个地方是解放前国民党政治上的一个大污点。46年的时候,国民党为了阻挠中国政协的成立,在这里在成立大会上打伤了中国许多文化名流。”

老曾点评说:“国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兵败如山倒,输就输在政治上。顺民者昌,逆民者亡,历来如此。”

走过较场口,老曾指着建设公寓那边说:“那背后以前就是关庙,安道人50年代住过。每天跛着一只脚,拄着大铁棒,背着一只布口袋,就在这街上走。那么多年了,仿佛我好象还感觉到他随时会从巷子里突然走出来。”

想起老曾讲过安道人在南山上用字画糊窗的事情,我不禁猜想,也许他糊窗的有些字画,就是从日月星辰洞中取的吧?那天我有机会也用价值连城的古画来糊窗户,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正在胡乱猜想,突然看见一个穿着棕色僧衣的尼姑从身边走过,回头望了我们一眼,一闪身转弯进了旁边的巷子,动作异常敏捷。

TOP

二十六
正是解放碑步行街的口子上,尼姑拐进去的巷子叫杨柳街,那是去能仁寺的方向,能仁寺旁边的吴抄手已经撤掉了,背后还有一个建筑大坑,不复当年的宁静。

老曾见我在看杨柳街,告诉我们:“这条街上,有两个了不起的女人,想不想听故事?”

解放碑来了至少几百趟了,掌故也听得不少,但这条不起眼的小街,还真没有听过什么故事。看见老曾卖起关子,倒也很想一听究竟。

我正准备催问,老曾倒先捅破开来,指着街道:“那条街为啥子叫杨柳街?想过没有?”

他一提示,我一下就明白过来,正准备说话,不想小敏嘴快,插上一句:“我知道,是不是一家姓杨一家姓柳?”

老曾笑了:“当然不是,这条街无关杨柳姓氏,却和张献忠有关。”

我想起那个故事了:

据说当年张献忠打进了重庆城,传说张献忠杀人不眨眼,准备屠城,重庆百姓吓得四处逃难。张献忠骑马寻街,在路上看见一个妇人逃跑的方式很奇怪,背着一个6、7岁的大男孩,而另一个3岁的小男孩却是牵着跑,于是上前截下来盘问。

他问这个妇人,是不是因为大儿子是亲生,小儿子是别人的?妇人回答,大儿子是丈夫前妻所生,小儿子是自己的,因为前妻一生辛苦,所以她要多照顾大儿子一点。

张献忠向周围群众确认是事实后,非常感动,他吩咐妇人不用逃跑,回家在门前插上杨柳为记,就没有人敢侵犯。

妇人回到家,向左右邻居说了这事,一条街门前都插上了杨柳枝,果真安然无事。后来,这些杨柳生长成树,这条街上每年六月都要挂上杨柳枝来纪念。

可惜这个了不起的重庆母亲,历史上并没有记录她的名字。

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小敏,然后问老曾:“难道那个故事中的杨柳街就在这里?重庆最繁华的地段?”

老曾说:“是,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确实就在这里。”

小敏问:“传说张献忠杀光了四川重庆两地的人,原来也有发善心的时候啊。”

老曾喜欢钻研历史,自然有不同观点:“张献忠屠城,一直是史学家争论的话题。正史上记载,张献忠在重庆并没有乱杀人,只是在较场口杀了皇帝的弟弟和当时的地方官员。他死后,四川、重庆还打过很多场大仗,没有百姓,怎么征兵?而且很多人支持张献忠和他死后的部下,供给钱粮。如果张献忠乱杀光了两地的人,哪来百姓供养军队?所以我一直相信:四川重庆两地屠城,不是张献忠干的,而是最后几年战乱中清军干的!清朝的历史上,自然不会写。”

小敏好奇地追问:“另一个了不起的女人是谁呢?”

老曾说:“另一个是现代人了。杨柳街旁边藏着一个能仁寺,这个寺的住持原来是遍空法师,去年103岁才去世,在重庆佛教界非常受人尊重。”

“网上传说能仁寺僧尼合住,有这回事没有啊?”我想起在网上看到的一则消息。

“那是打胡乱说,”老曾讲:“弹子石的慈云寺才是全国唯一的僧尼合住的寺院。小时候我进能仁寺的时候,连男厕所都没有呢,是非常纯粹的尼姑庙。”

一边走,老曾一边接着给我们讲遍空法师的故事。原来遍空法师出家前叫陈卓君,是民国时间的一个大官的七小姐,因为信佛,很年轻的时候在峨眉山洗象池拜高僧为师,又去南岸弹子石大佛寺办的华岩佛学院学佛,后来又去过南京上海游学,在杭州出的家。

出家后,遍空法师回到重庆,在能仁寺修行。家里人多次来这里劝她回家,但她心意坚定,家里人只好在家中为她修了一个庙。

“1949年解放后,讲究生产自救,她组织尼姑生产副食品,50年代非常出名,老重庆都知道能仁寺的咸菜好吃得不得了。60年后,能仁寺改成服装厂,生产童装,直到80年左右才恢复寺庙。全靠她的努力,才让能仁寺被保护到现在。”

“她103岁的时候,她还清醒得不得了,重庆几十年前的事情都记得很清晰,是重庆历史的活字典,可惜去年过世了。”

我问:“能仁寺背后的大坑,解放前是不是能仁寺的?”我心里想的是,如果能仁寺以前也有什么宝贝,会不会被这个建筑大坑给破坏了。

老曾显然知道我在想什么,笑了一笑,说道:“这倒不是,现在go-vern-ment对庙产保护非常重视,一点也没有动到能仁寺的范围。”

快到解放碑了,碑前人流拥挤,解放碑在周围巨大的建筑物围绕中,显然并不高。

当年重庆市go-vern-ment曾经规定周围任何建筑物高过解放碑,但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太快,这个政令从会仙楼修建时就取消了。

小敏很意外重庆有那么多洋气的高层建筑,不断地要老曾给她拍照留影,还不断地缠着老曾问问题。

“这个解放碑,是解放时立的吧?”

“不是,解放碑最早是抗战时期1940年用木板搭的,当时叫‘精神堡垒’。那时经常有抗日的集会在这里搞。‘精神保垒’前,挖着防空的壕沟,集会的群众遇到空袭就躲到下面去。”

听老一辈说,1938到1943年5年间,重庆上空经常响起空袭警报,日本飞机不断扔下BoB!!!。那时,重庆的老百姓都这么传说:“只要解放碑炸不掉,中国就不会亡国。”

“那个精神堡垒是怎么换成石头的呢?是不是被日本飞机炸了?”小敏问道。

“嘿嘿,说来也怪,日本飞机飞来飞去,‘精神保垒’居然就是炸不掉,最后是风吹日晒垮掉了,抗战胜利前,只剩下街心草坪上一支旗杆,挂着中国民国的旗帜。”

精神堡垒的历史,就如当年国民partygo-vern-ment的写照,日本侵略没有打垮国民party,内部的腐败却造成了民国go-vern-ment在解放战争期间迅速灭亡。

老曾接着说:“抗战胜利后,1946年到47年,当时的重庆市go-vern-ment在这里用石头修建了抗战胜利纪功碑,这个碑修得很扎实,它也是现在中国唯一规模最完整的抗战胜利建筑物,下面还有一个地下室哟。”

一听见地下室,我和小敏的情绪一下被提起来。
“地下室?下面埋的什么?”小敏抢先发问。

“呵呵,不要激动,抗战胜利纪功碑,不是佛家道家的塔,不会放什么金银财宝和经书法器来镇邪。下面倒是放着一个不锈钢板,上面雕刻着罗斯福总统祝贺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一封信。而且97年改造解放碑广场前,地下室是可以进入的。”

我和小敏也笑起来,这个地方如果藏宝,也太夸张了。

“那是什么时候改名叫解放碑的呢?”小敏好奇地打量碑上的题刻,没有找到“解放碑”三个字。

“1949年,新中国的重庆市go-vern-ment成立后,把抗战胜利纪功碑上的碑铭和所有碑文去掉了,另外请当时作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刘伯承改题了碑名,变成‘人民解放纪念碑’,老百姓都简称它为‘解放碑’。”

“97年直辖后,解放碑又改造了一次吧?”我想起当年修解放碑广场的事情来,当时广场修好,却因暴热导致地面裂开,还翻修过一次。

“解放碑修广场的时候,碑也重新搞了一下,”老曾指着碑顶的钟,“那个钟以前是老外送的大摆钟,直辖后换成了电子钟。 ”

重庆老百姓有句歇后语:“解放碑的钟,不摆了”,讲的是解放碑在文革后,年久失修,停止了运行。现在换了电子钟,真的是永远不摆了。

每年过新年,甚至情人节的夜晚,重庆都有几万人来听解放碑的钟声,要是恢复成以前的摆钟,也许能多几分历史的味道吧。

由于不是正点,我们没有赶上听解放碑的钟声,小敏的电话却响起来,是潘天棒打来的。

TOP





二十七
潘天棒的电话,自然是约小敏吃饭的,我忍不住提议宰他一顿,让他请客吃老四川。小敏笑着告诉潘天棒要请就请三个人,电话那头的天棒一口就答应了,说从办公室赶过来。

潘天棒在地王广场上班,我们穿过解放碑,在会仙楼底下等他。

老曾指着现在建行的方向,告诉小敏:“以前心心咖啡馆,就在现在建行那个位置,这一带叫会仙桥。”

“老曾,这个地方为什么叫会仙桥?”我好奇问道,难道这里以前有水沟还有桥?

“会仙楼这里,以前有一个大水沟,就是大阳沟,为了过路架着一座木桥,清代变成石桥。民国初期为了建房,填掉了大阳沟,拆了桥。会仙桥的得名,是来自一个传说。

传说古时候有个老头在桥头开了个冷酒馆,经常有个南岸涂山上在涂洞修行的道长来他馆里喝酒。那道长便邀请老头到涂洞去耍。老头去了,道长招待他吃豆花,端了一碗豆花出来,两个人总是吃不完。下午,老头回到酒馆,老太婆问道:‘你啷个好多年都不回来哟?’老头说:‘你昏了哟,我才耍半天。’但一照镜子,竟然胡子都变白了。老头才明白,自己遇到的道长是个神仙。”

“涂洞,就是老君洞吧?”小敏问。老曾点头称是:“老君洞古时候就叫涂洞。”

我心里一惊,想起从老君洞得到的那首诗来:“老君古时洞,何处望长空,石边赏古典,醉后一场梦。”不由一下得豁然开朗,我一把拉住老曾,“我猜到了,那首诗的谜底是四个字:涂上碘酒!”

老君古时洞是“涂”洞;何处望长空,当然是“上”;石边赏古典,应该是一个“碘”字;醉后一场梦指的是酒,如此清楚!

“对对对!”老曾高兴地补充道:“如果用米汤写字,涂上碘酒就可以显形!”

这时,小敏一指前面兴冲冲跑过来的潘天棒:“天棒哥哥已经来了,我又想快点回家解图,怎么办?”

我笑着向潘天棒迎过去:“天棒,刚才我告诉小敏你烧得一手好川菜,小敏想尝你的手艺,我们去老曾家吧,不宰你了。”

听见自己优点的时候,潘天棒总是很客气的:“我的川菜是一流境界,不过我最擅长其实是做超一流的西餐,不怕饿得慌的话,今天就给你们露一手!”

到王府井超市买了一堆东西,天棒开车带我们回老曾家。原来天棒曾经在一家西餐厅做过,今天准备给我们做意大利面和黑胡椒牛排,一路上给我们大吹:“黑胡椒牛排,要用牛背柳,胡椒也要三种:黑胡椒粉,黑椒粒,黑椒碎。这些王府井超市不齐,还好我前几天在麦德龙买了放在车上。”

回到老曾家,潘天棒下厨房,我们悄悄聚到老曾的书房里。

小敏取出编号为“叁”的图纸,老曾找出一瓶碘酒,轻手轻脚地用棉签涂到图纸上。

字迹慢慢显现出来:“日暮独上美联处,遥望古道分两路,还忆当年轰炸后,犹存茶亭黄桷树。”

“美联处是什么地方?”看了这首诗,我完全摸不着头脑。

老曾说:“美联处,应该就是陪都时期的美军联络处,现在两路口市教委那里最高那里的两幢小洋楼,最近才撤掉。古道分两路,应该就是山城电影院背后那个坡,以前没有大道的时候,从枇杷山下来,那个坡上可以去两个地方,一个向左去江边,右边去成渝古道出佛图关。”

“当年轰炸,是指重庆大轰炸吧?和两路口有什么关系呢?”日本对重庆的大轰炸,是从1938年到1943年,持续了近5年左右,诗中提到这个,我不清楚是什么意思。

老曾讲:“以前山城电影院下面,到较场口直通一个长达三公里左右的防空洞,诗中提到大轰炸,估计是指最惨的那一次,41年左右,日本人实施‘无差别轰炸’,就是老百姓也炸的意思,开始炸重庆的居民区,6月5号那天炸了8个小时,造成许多洞口塌方,闷死几千人。现在较场口旁边还有一个纪念馆,诗里提到这个事件,可能是与这边的防空洞入口有关系。”

茶亭,好象听说过这个地名,应该在哪里呢?老曾接着补充:“那个山城电影院背后的坡上,以前有一个清朝留下来的茶亭,当年走远路的人,都在那里喝杯茶再赶路。所以,那一带的老地名叫茶亭,又因为两条路是分岔,也叫两路口,现在那条街叫两路口菜市场,是重庆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有些居民在那里都住了三、四代了。实际上,那里才是真正的老两路口。”

原来两路口的地名是这样来的。

小敏问:“那诗中的意思,就应该是在那个老茶亭的黄桷树下有东西吧?”

我说:“那不见得,既然是一个高坡,估计那时茶亭下面有防空洞,而且通向下面那个大防空洞去。”

老曾同意我的想法。

天棒在厨房里面叫:“吃西餐的,把刀叉准备好老哟!”打断了我们的讨论。

老曾拿出一把野外用的猎刀,还有一把瑞士军刀,加上筷子,凑合着给我们开了饭。

几盘意大利面和黑胡椒牛排端上来,香气扑鼻,不知道是因为今天解开了线索,还是天棒做的好,我们吃得很开心。

吃完饭,老曾给小敏使个眼色,告诉天棒:“两路口有一条古街,你去过没得?那里是重庆现在真正最老的街道,比磁器口还老。”搞旅游的天棒也摇头不知。

我说:“小敏还没有看到过真正的重庆老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小敏自然欢声附合,天棒立刻表态开车送我们去。

车到两路口,天棒把车停到港天大厦,路过两路口派出所,从中山宾馆边上的一个巷口,我们来到了一条极其古旧的街道上。 街上的地面,有的是古老的青石,有的是水泥板,两侧有很许小饭馆和杂货店。

两侧的房屋,建设的年代差异还非常大,有的屋基石,看起来比通远门明代的石头还要古老,有的又是现代的水泥浇铸。两侧房屋的墙,有的还是干打垒加夹壁墙,有的则显然是新砌的水泥墙。

街上两侧的电线横七竖八地挂着,天气不冷,许多居民在路灯下坐在房前,感觉很悠闲。两边街上的气味很复杂,有火锅摊诱人的香味,也有不知道哪家炒肉飘出来的气味,同时混杂着路边垃圾筒的味道。

我们一路向高处走,老曾一边向我们介绍这条老路通向的方向,但我始终感觉背后有双眼睛在盯着我们,每每回头看时,街上的人好象都神态自然,没有一个可疑的目光。

走到最高的地方,沿路都没有看见任何茶亭,我问了几个路边闲坐的居民,都没有知道的。

来到最高处,路边有两块街道办事处的告示牌,告示牌正对着一坡石阶,估计是可以向下走到文化宫方向。这时有一个70多的老年妇女走过,老曾上前问路。

“大姐,你晓不晓得以前那个的茶亭在哪一截?旁边还有一棵大黄桷树的。”

“茶亭?早都不在了哟,59年修山城电影院,整个山坡都挖掉了!那个茶亭就刚好在拆的范围内,这里拐弯过去,还有堵院墙,就是在以前茶亭的边上修的。”

我追问到:“老大姐,以前那个茶亭下面是不是有防空洞。”

“对啊,有一个,我年青的时候还去门口歇过凉,也是一起挖掉了。”老妇说着就走了。

“哦嗬,”我悄悄对老曾说:“这下好了,就算有啥子东西,修山城电影院的时候,肯定也不在了。而且我们还没有办法找到打开其他图纸的线索。”

“先过去看看再说。”老曾不死心。小敏和天棒在前面边说边笑,还不知道出现了新情况。

向左一转弯,有一条分路,沿着围墙向左,似乎有一条窄巷。我告诉潘天棒和小敏:“等一哈,我们去左边,看一下电影院的大坑。”我们一起向左沿墙走去。

围墙上有一个洞,探头出去,隐约可以看见原山城电影院处,是一个巨大的坑。

老曾说:“山城电影院的全名叫山城宽银幕电影院,曾经被评为重庆十大代表建筑之一,能容纳观众一千多人,是当时重庆惟一能放映宽银幕影片的新型影院,在国外被誉为‘建筑结构纪念碑’。59年的时候,为了建电影院,当时许多单位参加劳动,重庆人用撮箕一撮一撮地将山坡上土石端到文化宫,填埋一个几十米深的山沟。那个沟,就是现在贺龙像前的那条路。”

“60年电影院建成后,当时两路口热闹惨老,你们听说过一个重庆著名的开锁匠段前超吧?他那时是电影公司的跑片员,每天骑着摩托来这里,神气惨老!”我和天棒点头,经常见到“段前超开锁”的招贴广告,没有想到他的本行是这个。

“好好的电影院,为什么撤掉呢?”小敏问。

“对头,”潘天棒说:“1996年,山城电影院拆迁时,好多人反对哟,还有好多人给go-vern-ment写信,还是拆掉老,我还以为拆老要盖啥子世界级建筑呢,结果只想修个大坑坑来耍!”

“最近几年,据说要恢复山城电影院,但是方案不没有定,有些人想在大学城去重建,有些人建议原址原建。”老曾补充道。

沿到围墙一直向里走,尽头处是一个垃圾坑,左侧是一间古老的院子,看来没有路了。天棒带着小敏进院子好奇地打量,我则站到垃圾坑的边沿上向围墙里面张望。

围墙里面,是一个极深的建筑工地,如果茶亭就这里,洞里无论有什么,也早被挖掉了,无论尘封着什么样的宝藏,其结果要么是建筑工人发现了,要么是随着建筑泥土不知所终。

工地中孤单单地停着一个高大的塔吊,坑中还有一个黑乎乎的小工棚,守着不知道什么样的秘密。

我摇摇头,从垃圾坑沿上下来,老曾说:“看来没有啥子搞头了,左边这个院子很古老,随便看一眼再回去吧。”

老式的砖柱拱门里面,有两三家人亮着灯,天棒和小敏还在里面悄悄地张望。我随着老曾走进狭窄的入口,突然感到颈后有阵冷风吹过,回头一看,什么也没有,但刚才站过的垃圾坑沿上赫然多了一只烟盒!

TOP

失踪的上清寺(二十八)
上前抓起烟盒,我几步跑出狭窄的巷口。张望两头,零零星星有几个路人在古老的小街上慢慢走着,看不到任何值得注意的人。  

也许是听到跑动声,老曾他们从小院出来了,我把烟盒随手揣进口袋里。  

潘天棒好奇地问我:“在跑啥子?”  

我掩饰道:“刚才好象看见一个熟人,结果看错了。”  

老曾和小敏知道一定有什么事情,但都没有问。  

走了几步,老曾领着潘天棒去看一户人家屋檐下的老石头,落在后面。我趁机悄悄地把烟盒交给小敏,嘱咐她收好,同时告诉他,这个藏宝点除了这个烟盒已经一无所有了。  

小敏握了我一下手,说道:“大哥哥,这些图纸涉及的藏宝,已经有60多年了,我真的不在意能找到什么。这几天你和曾伯伯陪我找了这么多地方,知道了爷爷那么多的事。走在这些路上,我真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就象在爷爷身边一样。只是,耽误了你和曾伯伯的很多的时间,很对不起。”  

其实,在我心里固然期望寻到那些神秘的宝藏,另一方面却也一直盼望着这种寻宝的经历。要不是遇到小敏,在我平淡的生活中,不可能突然卷入这样的事情。两三天来,随时都象翻开了一幅幅重庆的历史画卷,心中充满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激动。  

我告诉小敏:“放心吧,我本来每个长假都要出门去旅游,特别是在驴行的时候,我很喜欢去了解当地的历史和内在。没有想到,因为你的藏宝图,让我发现我这个从小长大的城市还有那么多精彩。即使12张图都找不到东西,我也会觉得很值。”  

小敏停下脚步,“对了,大哥哥,说到了解重庆,我来重庆几天了,还找不到东西南北呢!哪里可以买到地图?明天你就要上班了,我想到处走走。”  

“弄个晚老,这一带,估计火车站才有地图卖。”潘天棒突然从背后回头插上话来,“我带你去买,顺便带你看号称亚洲最长的电梯。”  

原来这家伙一直担心我和小敏单独呆得太久了,总是有机会就凑上来。  

不能那么便宜他,让他们两个单独行动,我忍不住想故意逗天棒一下:“老曾,皇冠大扶梯我也好久没有去过了,我们一起陪小敏下去买地图。”  

天棒狠狠地盯了我一眼。  

一路向前,沿着老旧的石阶下坡,前面就是原山城电影院和两路口百货之间的通道,很多杂乱的小摊在两侧摆着,不复当年商业中心的景象。  

记得90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两路口百货是重庆最好的百货公司之一,我来这里买过一条牛仔裤,不知道是因为山城电影院拆掉影响了商业圈,还是因为交通环境的改变,两百已经不复当年的档次,完全成了一个乡村级的百货店。  

穿过两路口的黑暗而闷人的地下通道,我们来到皇冠扶梯购票入口。潘天棒上前买票,旁边一个穿白衬衣的男子很不礼貌地插了他的队,潘天棒不由得回头向我们苦笑。  

皇冠大扶梯的坡道非常陡,而且光线昏暗,两侧的广告都是斜放着,更给人一种压抑而危险的感觉。随着电梯下行,小敏觉得很害怕,左手把扶梯抓得紧紧的,和天棒站在我和老曾前面。天棒趁人之危,忽然地把小敏右手拉住,小敏没有拒绝。老曾转头对我鬼笑了一下,我当没有看见。  

潘天棒摆出导游的姿态:“各位游客,重庆皇冠大扶梯,长度112米,垂直提升高度52.7米,是亚洲最长的电梯。”在潘天棒前面两排处,站着那个插队的白衣男子,听见潘天棒在解说,回头看了我们一眼。  

老曾不客气地打断潘导的解说:“那是老黄历了,现在香港海洋公园的最长,有200多米,黄果树的最高,有80多米。”  

我补充道:“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这个电梯,建电梯以前,这里是一个缆车站。缆车上上下下,是重庆有名的景观。这个电梯阴森嘈杂,只适合拍恐怖片,拆掉缆车站和拆山城电影院都是错误的做法。”转身对老曾道:“对不对,老曾?。”  

老曾笑着说:“对头,嘿多老重庆都骂这个电梯建得冤枉。”  

潘导气得导游词说不出下去了,回头向我们比了一下拳头。  

漫长的电梯,眼看还差十多步就要到底,突然,站在潘天棒他们下面的那个一个男人转身过来,一把抢过小敏悬在左肩上的小包,拨腿就向电梯下面猛跑!  

小敏被扯偏了身子,惊呼起来,差点摔到扶梯上,潘天棒一把扶起她,告诉我:“扶好她!”就跳到电梯扶手上,连滚带爬地滑下去,追赶那个抢动者。  

我们一起喊:“抢钱了!抓贼!”  

出口的保安和检票员惊讶地向我们这边看过来。  

滑到尽头,潘天棒人都没有站稳,就急步向前冲,摔到了地下,却一把扯着了那个男子的一支腿。  

那个抢钱的家伙,把小敏的包扔到天棒的面前,引天棒放开手去拿包。天棒刚一松手,那家伙就撞倒拦路的保安,向前面敏捷地跑远了,一路上没有人阻挡他。  

我们已经下到电梯出口,小敏冲到天棒面前,扶起他来。不知道撞在什么地方了,天棒额头上渗出血来,小敏从包掏出一张餐巾纸帮他止血,一边着急地问:“天棒哥,疼不疼?要不要紧?”  

小敏的声音温柔而急切,我第一次发现小敏的上海普通话那么好听。  

天棒咧开大嘴,从地上站起来,把包交给小敏。然后摸了一下额头,顺势拉到小敏帮他擦血的手,故作轻松地用川普回答:“没得啥子,没得啥子。万一破相老找不到堂客,你嫁给我逗是。”  

小敏脸红着推了天棒一下,却没有挣脱他的手。  

老曾悄悄地在我耳边说:“追女娃儿,英雄救美这一招是最好用的,你啷个不搞快点?”  

我严肃地告诉他:“老同志,这种机会,当然要让给年轻了,追我的女人太多,小敏又太小,不适合我。”  

上前仔细检查了天棒的伤口,确实是轻微的撞伤,只破了一点皮。  

小敏放下心来,但从此牵着天棒的手不松开了。天棒向我做个鬼脸,好不得意。  

惊魂已定,围观的人也散去,我们继续向火车站走,虽然是晚上,火车站仍有不少五一长假归来的人在兴冲冲地回来。  

小敏问老曾:“这里为什么叫菜园坝?解放前是不是种菜的?”  

老曾指着正在施工的菜园坝大桥:“这一片,实际上是两个地名,菜园坝是靠大桥方向,以前真的就是种菜的。车站所在这一片,解放前叫烂泥湾,除了一堆烂泥什么也没有。”  

重庆新的火车站,已经在龙头寺开门迎客,这一带今后免不了会人烟凋落起来,走在开阔的火车站广场,从小多次从这里出发去全国各地,也许很长时间不再有机会从这里坐车了。  

我在回忆往事,而小敏和老曾一问一答,显得很有兴致。老曾的情绪上,似乎一点也不在意失掉的藏宝。而潘天棒这个时候,居然难得地一句话也不说,拉着小敏的手,安静地享受着幸福。  

只有我的心里不平静。  

一路上,我时常用余光扫射周围,连续2天有人在侧的感觉,让我忐忑不安。是谁在悄悄地把一个个线索递给我们?刚才那个抢包的人是偶然还是跟踪着我们的人?烟盒里的秘密又是什么?  

买好地图乘电梯回到两路口,潘天棒去停车场取车时,小敏对我们讲:“我想把藏宝的事情告诉天棒哥哥,好不好?”  

我同意道:“天棒这家伙对人梗直,从来没有什么坏心,只是口风不太紧,我有点怕他到处讲,你要提醒他注意哦。”  

老曾说:“没得关系,多一个人帮忙是好事,而且这些东西不见得真的找得到。”  

我忍不住问老曾:“今天第三号图纸又没有搞头了,你真的一点都不在乎?”  

“你晓得三,我是一个贪耍的老头,但并不缺钱花。有宝藏开开眼当然好,没有的话,借机会享受寻宝的感觉也不错,对不对?  

我点点头,越来越喜欢这个老头子了:“对了,刚才我捡到一个烟盒,是有人故意放在那里的,现在在小敏手上,估计又是需要你老人家来解的谜语。”  

这时,天棒的车开过来了:“快上车,我们去哪点?”他大声伍气地问。  

我们上到车,小敏说:“天棒哥哥,向老曾家开,我有事情要给你讲。”  

于是,小敏在车上把寻宝的事情原原本本讲了一遍,天棒一边开车,一边把嘴张得老大,象听到神话传说:“怪不得你们几个神秘兮兮的,我都不好问。”  

小敏从包里掏出烟盒,里面又是两张发黄的纸条。借着街道两边的光线看去,果然又是空白的。  

“走走,去老曾家开藏宝图!”天棒兴奋地说,全然不在意我们两天来一直在瞒他。

TOP

失踪的上清寺(二十九)
回到老曾家里,我们在客厅坐下,取出烟盒里藏着的纸条,老曾用上了我们以前用过的所有办法,结果用醋将字迹显示出来了,看得潘天棒目瞪口呆。

一张纸条上写的是:

“清朝故洞,上连茶亭,下通防空。不知何人留百宝箱于洞中密室。满箱玉器首饰,疑为明清大富人家所藏,无主之物。当年掘墙而入,古物完好无损,奉于长官。四九年长官撤离,携之不便,弃于机场。余藏至于洪崖古洞,今取之于公,留字于此。  五三年徐”

另一张纸条上写的是又是一首诗。

紫气东来处

佛光普渡人

将心照汗青

本来无纤尘                                                  

我们互相传着纸条,我分析着情况:“把这两个条子留在那里的,一定是小敏爷爷的朋友,不晓得为什么不愿意直接交给我们?”

“有些老辈子,经历太多,所以忌讳和讲究也比较多,不必追根问底。”

老曾指着第一张纸条讲:“这一回写得很清楚,小敏的爷爷当年找到这里藏的东西,交给了长官,可能就是徐中齐。但他长官撤离重庆时,没有带得走。然后他在五三年取洪崖洞那里的东西时,一起用了。”

小敏的爷爷倒底把这些东西用到哪里去了呢?

他提到过的天下至宝又是什么?藏在哪里?

还有几张藏宝图打开后,是不是宝藏也都动用了?

既然动用了,为什么还留藏宝图给后人?

他的朋友们为什么不断地提供线索给我们,又不和小敏见面?

宝藏没有找到一件,心里的问题却越来越多。

潘天棒这时插上嘴来:“既然徐中齐上飞机时不带茶亭发现的东西,估计也不管钱。找不到就算老,老曾,你还是做点有意义的工作嘛,快点想办法开其他的图纸哦。”

老曾讲:“值钱是肯定的,不然就不需要小敏的爷爷专门来找了。只是四九年国民党撤退的时候,飞机要尽量多装人,有严格限制不许超重携带东西。徐中齐在撤退的人中间,官不算大,带不了多少。另一方面,他肯定还有更贵重的东西要带走。”

我注意到,小敏爷爷这次的落款没有“罪人徐”的写法,也许是因为这处的东西,并没有国宝级的物品;也许是这个地方的东西没有主人。

小敏把那首诗递给老曾,说:“每个字我都看得懂,可就是看不出意思来。”

老曾也摇头:“如果是字谜,那我是一个字也解不开;诗里面‘紫气东来’,是道家的典故,讲的是老子出函谷关前的预兆,‘佛光普渡’又是佛家的用语,‘将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诗句,‘本来无纤尘’应该来自佛家禅宗慧能的故事,‘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首诗,用这么多典故,还是看不出意思来。”

潘天棒大声叫道:“我猜到了,弄个多典故,逗是叫你多用点碘酒的意思!”

我气得笑了:“有你这种解法啊?肯定不对的,多用碘和少用碘化学上不会有本质差异。”

老曾和小敏也笑了,小敏说:“我仔细看了的,肯定也不是藏头藏尾诗。”

提到藏头藏尾,我心动了一下,中国古代藏头藏尾诗是一个大系列,除了可以将隐话藏在句首句尾,也可以藏中间,还可以斜藏。

“对了,是一首斜藏诗!”我不禁喊出来。

第一句的“紫”,二句的“光”,三句的“照”,四句的“纤”,连起来是“紫光照纤”四个字!

“纤”字指的是什么,我也不管了,我知道人民币验伪时可以用紫外光照出隐字来,难道四号图纸可以用紫外光照暗藏的文字?

“哪个有验钞的紫光电筒?”我问道。

大家都摇头时,潘天棒混身上下一阵乱摸,居然摸出一只打火机来递给我:“这个可不可以用?”

这种打火机我见过,一端有电筒,另一端是验钞紫灯。

“嘿嘿,你做导游肯定经常收小费,随身带上验钞设备了啊!”老曾嘲笑他。

“不要笑我,老罗猜得有问题,那个时代啷个会用上验钞技术?”潘天棒说得有道理,如果纸条写在五十年代左右,紫外光验钞技术应该还没有出来,可字谜只能那么解释啊。

老曾皱了皱眉头:“紫外光民用肯定晚于军用,小敏的爷爷在军警机关做过,也许他那时已经知道实现办法了吧。”

我们还在讨论,小敏反应很快,一溜烟进卧室把那堆图纸取出来了,选出标有“肆”的那一张,递给我。

我摁开打火机上的紫光灯,对着纸上一照:“哈哈!出来了!”

一把挡开潘天棒来抢图纸的手,我把纸上的字念出来:“十八洞前忆神仙,二六火后失真颜,御制碑赞镇密室,深藏红绿翡翠圈。”

一个新的谜,摆在我们面前。

老曾找了一张纸,逐字抄下来,摇头晃脑地研究,迟迟不给答案。小敏捧着头,乖乖地坐在一边看着老曾,不敢打断他的思路。

潘天棒这时插嘴了:“整首诗我就看出一个地方,十八洞。”

“我只听过十八梯,十八洞在哪里?”我问道,老曾也抬头看着潘天棒。

“秀山县有一个旅游景点,叫凤凰山,那里有一个九溪十八洞。”潘天棒讲。

难道藏宝藏到秀山县那么远的地方去了?我正在想这个可能性,老曾笑着打断了:“你嘞个半罐水导游啊,九溪十八洞不是指一个地方,是贵州一堆洞子的统称!这里的洞,实际是指的是少数民族的部落,元朝的时候,封了九溪十八洞,秀山有一段属贵州,凤凰山上有一个地方是十八洞之一。”

潘天棒不好意思地摸着头袉了。

老曾回头问我:“小罗,你说说看法。”

我知道这首诗有几个地方值得注意,于是点出来:“‘十八洞’应该是重庆某个地方,‘二六火后’应该是一场火灾,发生于二月六日,洞中藏的宝贝是一枝翡翠圈。最后一句我搞不懂,但肯定和一个什么碑有关系,你老人家怎么看?”

潘天棒插上嘴:“翡翠圈,到处都是,每个旅游点都有人卖,哪里值啥子钱?”

老曾讲:“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翡翠等级差异很大,翡是红色,翠是绿色。杂有红绿色的翡翠,非常值钱,如果是大红大绿的一对手镯,价值过百万呢!”

潘天棒吐了一下舌头,小敏睁大了眼睛。

老曾继续讲:“十八洞这个地方我得查书对一下,二六火灾也没有印象,‘御制碑赞’的意思,是皇帝为庙子开张写的东西刻在碑上,成都非常多,但重庆只有一个地方有!”

说到这里,老曾开始卖关子:“我去书房查资料确认一下,你们猜猜看在哪里,我回来再宣布答案。”

老曾一走,我们热闹起来,潘天棒猜华岩寺,小敏猜老君洞,我迟疑地说道:“难道,在失踪了的上清寺?”

TOP

大家还在乱猜,老曾已经回来了,他微笑着公布了一个意外的答案:地点在东华观,藏经楼。

这个名字,我从来没有听过:“东华观在哪里?”

“东华观都不晓得啊,那是重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道观哦。现在还残留了一小块,就在解放碑凯旋路上转弯的地方,有一座房子,叫藏经楼。”老曾说。

藏经楼,武侠小说里面经常出现的名字,居然在21世纪的重庆市中心!




潘天棒问:“那不对头,皇帝题字的地方,应该不止一个哟,凭啥子说在东华观?缙云山上那个缙云寺,也是皇帝题的嘛,而且从唐朝到明朝,都有皇帝给那里题字。”

“呵呵,”老曾笑了:“碑赞和题字是不一样的,题个匾额容易,重庆很多庙都有皇帝题的匾。但碑赞就完全不同了,是指皇帝专门写篇文章来赞扬这个庙。得到碑赞非常不容易,比方说,你们公司请重庆市长给题个字,那还是有可能的,但要让哪个市长专门写篇文章来表扬你们,那逗难得很老。”




“曾伯伯,你具体讲讲那个东华观和这首诗好吗?”小敏端起一杯茶递给老曾。

“当年东华观非常大,从凯旋门上面,新华路,越过储奇门到江边,都是道观的地盘。可以想象为什么会有皇帝的碑赞,多半是因为气势宏伟啊。另外,在靠近新华路的坎下,有十八个古洞,又叫神仙洞。所以诗里讲十八洞。”

我觉得很奇怪:“东华观这么大的规模,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刚才查到资料,远在1926年10月,那里失了一场大火,诗中的‘二六火后’指的就是这件事。那个时候,大殿两廊都烧毁了,只剩下灵主殿、玉皇殿、藏经楼几处。这场大火烧得才叫惨啊,整个东华观占地共有300多平方丈,烧掉的就有200多平方丈。”

真巧啊,上清寺失火毁坏,应该也是那段时间。如果按老曾的说法,前上清寺的庙产,有可能从江边的面粉厂到口腔医院背后,那规模也非常大啊。

连续两个规模宏大的道观,在26年左右失火毁坏,真的是巧合而已么?八十年了,这些历史谁能搞得清楚呢。




小敏问:“那个‘御制碑赞’被烧掉没有?”

老曾抬起头来:“资料上没有讲,如果是在藏经楼,应该还在的。”

潘天棒对小敏说:“搞清楚了吧,这张图是藏经楼的地道图。不管那块石碑还在不在,那下面,都有一座密室,里面藏着东西,在等我们去挖!”

“聪明的小伙子。”我一拍潘天棒的肩膀,洗涮了他一句。

“那我们还喝啥子茶哟,马上去挖宝,挖老喝燕窝,我现在就去借个铲铲。”潘天棒说。

“那里住着人的,现在去挖宝,你不是借个铲铲,是挖个铲铲。”老曾调笑道:“现在太晚了,明天白天去看看再说”。

“你啷个晓得住倒人的?”潘天棒还不死心。

老曾说:“东华观藏经楼,我正好了解过。”

老曾给每个茶碗都补上水,才接着说:“1926年,地方志上讲,由于庙子烧得差不多了,重庆警察厅就准备将东华观收归公有,开一个农贸市场。但当时的政府很懂得保护历史文物,没有批准。

地方志上记载,公署批复:根据《修正管理寺庙条例》,寺庙不得废止解散,庙产不得侵占没收,所以有几年,东华观还有恢复的机会。”




这件事情我倒好象在网上看到过,许多网友感叹八十年前的旧政府都懂得保护文物,而我们现在却在城市发展中失去历史。




老曾的话在继续:“可惜啊,30年代潘文华市长扩大重庆城市规模,修了几条出城路,凯旋路就是其中一条。这条道路只能从东华观里面穿过,再次影响了东华观的修复,东华观从此就消失了。

只剩下前殿,所以现在叫做藏经楼。那个时候从正面看,还有三间屋。

从30年代到1956前以前,藏经楼一直住着道士,只是解放后,东华观的地段大部分地方被粮食公司、食品公司占了。

到了1956年左右,藏经楼正面的三间屋再次受到损坏。紧贴倒藏经楼正门,居然修建了一幢楼房,就是重庆印制第十一厂,直接把藏经楼。到1960年后,那里好象就没有道士了,藏经楼住上了居民。

2004年,市政府宣布,半年内,重庆印制第十一厂搬迁出东华观。最近又说,准备恢复东华观,但是易地重建,建到湖广会馆那边去。”




几分钟里,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庙就这样从老曾的嘴里消失掉,我们都觉得很遗憾,小敏问:“重庆市政府难道一直没有保护过这个道观吗?”

老曾说:“我经过那里好多次,靠马路边上,有保护的碑,以前是两块,一块是‘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一块是渝中区的区级保护标志。”




突然,老曾一拍大脚:“对了!有一件稀奇的事情,还上过报纸的。2004年宣布印制11厂搬走后,出现了两个很神秘的武疯子,三次砸坏保护石碑!”

       “什么是武疯子?”我们问。

       “都是借口练武术,把石碑砸坏的。情况是这样,2004年3月的一天晚上,一个30岁左右的女人,拿了一把铁锤,来到藏经楼,突然开始狂砸墙边的石碑,把石碑全部敲裂才离开。




    过了两周,又来了一个男的疯子,用扁担狂敲石碑,当时没有敲烂完,再过几天,他又来了,先用扁担敲,后来运气把裂开的石碑全部震到地上。”




    潘天棒说:“我怀疑那两个人不是疯子,可能是印制十一厂的员工,对搬迁不满吧?”




老曾说:“有这个可能性的。”




    我深思起来,在我心里,并不相信是疯子,更不相信是厂的员工,我怀疑这事与我们进行的探宝有联系。莫名其妙奔着石碑去的二个人,三次破坏石碑,更可能是在寻找东西,而且后者能把几百斤的石头震开,一个疯子或者一个普通的工人,怎么能做到呢?




虽然这两个人出现在两年前,会不会也是得知线索来寻找碑下宝藏的?想起这两天在身后有人的感觉,我浑身一阵发凉。




     




小敏问道:“难道没有人阻止他们?”  




“有啊,最后一次砸碑的时候,住在里面的老头出来问他做啥子,他说在练功,然后突然就跑了。这事情还上了新闻的,估计网上都查得到。”




老曾转头对潘天棒说,“所以啊,那里住得有人,太晚了去不合适的。”


“什么时间去合适?”小敏急切地问。


“现在已经11点过了,小罗和天棒他们两个明天应该要上班,明天我们两个先去看看吧。”

TOP

三十一
恋恋不舍的潘天棒和我一起下楼来,开车送我回沙坪坝。

一路上,潘天棒都缠着我问小敏,我忍不住逗他:“我觉得你们并不合适,趁倒感情才开始,早点分了吧。”

天棒奇怪了:“凭啥子说我们不合适?你肯定是嫉妒我。”

我说:“理由有两条,第一条是长像:别个小敏弄个苗条,你一身肥肉,肚子大得象孕妇,啷个配得上嘛。”

“嘞个你放心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男人又不是靠肚子出来混的。别个小敏逗是喜欢我胖得可爱,不象你瘦得弄个枯燥。”天棒嘿嘿一笑:“第二条理由是啥子?”

“第二条是经济地位差距悬殊:你是一个打工仔,别个是一个小富婆。”我存心夸张一下。

“也,她啷个变成富婆老嘛,前几个月还在上海打工。”

“你动动脑筋想想看,小敏手中的藏宝图指示的是啥子?是当年孔二小姐委托徐中齐寻找的一批藏宝。孔二小姐看得起的东西,怕不是只值几百万。现在藏宝图有十二张,只要有一张找到宝物,小敏就会有过百万上千万的财产了,难道不是富婆一个?”

天棒扶着方向盘,突然楞了。看来他真的担心起来。

我继续逗他:“那你是希望小敏找到这些宝藏呢,还是每张图纸都找不到?”

“嘿嘿,感觉还是找不到好些哈。”天棒好象在我和商量。

“找不到宝藏,也有差距嘛,你可能还不晓得哈,小敏手上有一只打火机,非常可能就是星星咖啡馆那个评书提到的那一只!想想看,孔二小姐在国外订做的,上面还刻有她的名字,当年值多少?加上那个评书一讲,又过了70多年,告诉你,就这一只打火机,价值就至少上百万!”

潘天棒回过神来说:“我才不怕呢,小敏不是有钱就不认感情的人。”

说到这里,潘天棒突然对自己有信心起来:“而且,我认为吃软饭嘛,有条件要吃,没有软饭创造软饭也要吃!我肯定会帮她想办法找到宝藏的。”

这时,车子正好经过嘉华大桥工地,工地灯火通明一遍繁忙,过些天,嘉华大桥就要通车了,以前的住民再回来,肯定已经看不到过去的痕迹。

一路从李子坝到红岩村沿线过来,旧房正在一幢幢消失。前些时间听说红岩村以前搞撤迁,挖到一个古墓,东西被工地上的人一抢而空,派出所去追回了一部分。

诺大一个重庆城,有多少宝藏还在地下沉睡呢?

车到沙滨路,潘天棒又开始瞎担心起来:“老罗,小敏住在老曾家里好不好哟?”

我笑起来:“难道人家住你家里就好啊?才拉了手,你就想东想西的。”

潘天棒摸摸头,笑了。我心里却突然开始打鼓:小敏在老曾家白吃白住,一次次没有找到宝藏,老曾也没有半句怨言,他真的仅仅是为了兴趣?

回家好好睡了一觉,第二天一上班,成堆的事情扑面而来,忙得我不可开交,几乎忘记了寻宝的事情。直到中午,潘天棒打来了电话。

“老罗,我从十点就给老曾和小敏打电话,都是关机,不晓得啷个回事!”潘天棒在电话那端很着急。

我也担心起来,他们会不会找到了藏宝地点,遇到了什么危险?

“你给老曾家里打过电话没有?”我问。

“没有人接。”

“你去老曾家里看看,我把手上的工作安排一下,如果有啥子事情,我马上就出来。”

说完,我就开始料理手中的工作,一会潘天棒电话又来了:“家里没有人,啷个办?”

“你马上开车来接我,我们一起去藏经楼看看。”我把工作交待给同事,顺手抓起老庞的手电筒,就去等电梯了。

鑫隆达大厦最大的缺点就是电梯少,28层楼高的楼,才二部电梯。下午下班高峰时,经常满载,等得许多人只好步行下楼。

果然,我在电梯口心急火燎地等了十多分钟才下到底,潘天棒的车已经到了街边,来不及还老庞的电筒,我们向凯旋门驶去。



找到东华观藏经楼的时候,我吃了一惊,重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道观,居然破败成那个样子!

孤零零的一座古楼,隐在树叶和杂草之中,房顶的杂草高的已经超过一米,一丛丛紫罗兰从地上长到了一楼顶上的房瓦,二楼的窗破败不堪。向江边的房檐被印制十一厂的楼房抵断,向上面街边的房檐则被人工锯断。

靠凯旋路上面,有一个围墙挡住了道观,墙外有一块石碑,刻的是“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上面所有的字都被水泥涂抹了!

古楼侧面是一个连接上下凯旋路的捷径,这一面,楼墙、街边石坎和印制十一厂四边围起来,形成了一个肮脏的垃圾坑!腐败的垃圾堆积如山,从一楼一直铺到二楼上面,臭气熏人。

潘天棒把车停在印制十一厂库房门口,和我一起围着藏经楼转,寻找入口。印制十一厂那幢楼,堵着了藏经楼的前门,正门处是一家火锅店,在靠街边的一侧,我们发现一个很窄的黄色小门直通藏经楼。

刚到入口,一只黄猫从边上闪过,吓了我们一跳。

入口处的黄桷树上,挂着衣裤,门口放着个兰色塑料垃圾桶,一把扫帚倒在地上,小门闭着,没有上锁。

我上前敲门:“请问有人没有?”

潘天棒则在背后喊:“小敏,小敏!”

屋里没有人回答,贴着门上,听到里面有响动,里面不断传来“咿咿呜呜”的声音。

“情况不对!”我一边回头对潘天棒说,一边用力拍打房门,房门居然开了!

原来这是一扇老式木门,并没有关上,一用力拍打,门开吱呀一声开了一条缝。

我一边推开门,一边问:“有人吗?”

门刚一打开,屋内似乎有一堆东西倒在地下,仔细一看,居然是手足被绑住的老曾,而且被一团烂布塞住了嘴!

我上前抽出老曾嘴里的布,发现旁边还躺着小敏和另一个30多的女人,和老曾一样地被捆着。

这时潘天棒也进来了,见小敏倒地,大惊失色,赶快七手八脚地解开了小敏和那个女人的捆绑。

扶老曾坐起来,我才开始打量这间屋。

整个房间堆满了杂物,靠墙边有一个杂乱的双人床,房内没有神像,完全已经看不出是一个道观的殿堂。

地面依稀可以看出来是青石的,一个柜子倒在地下,柜子边上有一把铁撬,一块撬起来的厚重青石板,就在青石板的旁边,赫然有一个地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