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 我与地坛

清早一灌。找不到完整版本,先凑合看吧
想打听一下,这篇是不是被选入了中学课本??



我与地坛     

史铁生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
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
少被人记起。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
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
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
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撤离它越近了。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
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
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
炫耀的朱红,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
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
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
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
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
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
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
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
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
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
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
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
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
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
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
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
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碎碎片刻不息。”
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
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
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
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
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
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
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
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
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
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看我安心多了,
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
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
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
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
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
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
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
东西的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
铺的—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
的时间,—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
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
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
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
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
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
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
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
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
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
要到那园子里去。





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
个怎样的难。
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
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
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
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
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
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限
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
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
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
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
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
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
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
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
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
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
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
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
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
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
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
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
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
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
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
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
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
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
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有一次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我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
他想了一会说:“为我母亲。为了让她骄傲。”我心里一惊,良久无
言。回想自己最初写小说的动机,虽不似这位朋友的那般单纯,但如
他一样的愿望我也有,且一经细想,发现这愿望也在全部动机中占了
很大比重。这位朋友说:“我的动机太低俗了吧?”我光是摇头,心
想低俗并不见得低俗,只怕是这愿望过于天真了。他又说:“我那时
真就是想出名,出了名让别人羡慕我母亲。”我想,他比我坦率。我
想,他又比我幸福,因为他的母亲还活着。而且我想,他的母亲也比
我的母亲运气好,他的母亲没有一个双腿残废的儿子,否则事情就不
这么简单。
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
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
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
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
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
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
才只有四十九呀!有那么一会,我甚至对世界对上帝充满了仇恨和厌
恶。后来我在一篇题为“合欢树”的文章中写道:“我坐在小公园安
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
很久,迷迷糊溯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
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
林里穿过。“小公园,指的也是地坛。
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
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上帝的考虑,也许是对的。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
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
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乌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
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
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
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
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
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
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
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
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
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
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
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
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
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只留给我痛侮,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
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
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以致使“想出名”
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且
不去管它了罢。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至少有
一点我是想错了: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
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
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
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
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
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
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
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
车辙的地万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
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是
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要是以这
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
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
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以园中的景
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
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扬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
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天
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
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
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以心绪对应四季呢?春天是卧病的季
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夏天,情人们应该在这个
季节里失恋,不然就似乎对不起爱情;秋天是从外面买一棵盆花回家
的时候,把花搁在阔别了的家中,并且打开窗户把阳光也放进屋里,
慢慢回忆慢慢整理一些发过霉的东西;冬天伴着火炉和书,一;遍遍
坚定不死的决心,写一些并不发出的信。还可以用艺术形式对应四季,
这样春天就是一幅画,夏天是一部长篇小说,秋天是一首短歌或诗,
冬天是一群雕塑。以梦呢?以梦对应四季呢?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
夏天是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净的土地上的
一只孤零的烟斗。
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
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
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现在让我想想,十五年中坚持到这园子来的人都是谁呢?好像只
剩了我和一对老人。
十五年前,这对老人还只能算是中年夫妇,我则货真价实还是个
青年。他们总是在薄暮时分来园中散步,我不大弄得清他们是从哪边
的园门进来,一般来说他们是逆时针绕这园子走。男人个子很高,肩
宽腿长,走起路来目不斜视,胯以上直至脖颈挺直不动;他的妻子攀
了他一条胳膊走,也不能使他的上身稍有松懈。
女人个子却矮,也不算漂亮,我无端地相信她必出身于家道中衰
的名门富族;她攀在丈夫胳膊上像个娇弱的孩子,她向四周观望似总
含着恐惧,她轻声与丈夫谈话,见有人走近就立刻怯怯地收住话头。
我有时因为他们而想起冉阿让与柯赛特,但这想法并不巩固,他们一
望即知是老夫老妻。两个人的穿着都算得上考究,但由于时代的演进,
他们的服饰又可以称为古朴了。他们和我一样,到这园子里来几乎是
风雨无阻,不过他们比我守时。我什么时间都可能来,他们则一定是
在暮色初临的时候。刮风时他们穿了米色风衣,下雨时他们打了黑色
的雨伞,夏天他们的衬衫是白色的裤子是黑色的或米色的,冬天他们
的呢子大衣又都是黑色的,想必他们只喜欢这三种颜色。他们逆时针
绕这园子一周,然后离去。
他们走过我身旁时只有男人的脚步响,女人像是贴在高大的丈夫
身上跟着漂移。我相信他们一定对我有印象,但是我们没有说过话,
我们互相都没有想要接近的表示。十五年中,他们或许注意到一个小
伙子进入了中年,我则看着一对令人羡慕的中年情侣不觉中成了两个
老人。
曾有过一个热爱唱歌的小伙子,他也是每天都到这园中来,来唱
歌,唱了好多年,后来不见了。他的年纪与我相仿,他多半是早晨来,
唱半小时或整整唱一个上午,估计在另外的时间里他还得上班。我们
经常在祭坛东侧的小路上相遇,我知道他是到东南角的高墙下去唱歌,
他一定猜想我去东北角的树林里做什么。我找到我的地方,抽几口烟,
便听见他谨慎地整理歌喉了。他反反复复唱那么几首歌。文化革命没
过去的时侯,他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我老
也记不住这歌的名字。文革后,他唱《货郎与小姐》中那首最为流传
的咏叹调。“卖布——卖布嘞,卖布——卖布嘞!”我记得这开头的
一句他唱得很有声势,在早晨清澈的空气中,货郎跑遍园中的每一个
角落去恭维小姐。
“我交了好运气,我交了好运气,我为幸福唱歌曲……”然后他
就一遍一遍地唱,不让货郎的激情稍减。依我听来,他的技术不算精
到,在关键的地方常出差错,但他的嗓子是相当不坏的,而且唱一个
上午也听不出一点疲惫。太阳也不疲惫,把大树的影子缩小成一团,
把疏忽大意的蚯蚓晒干在小路上,将近中午,我们又在祭坛东侧相遇,
他看一看我,我看一看他,他往北去,我往南去。日子久了,我感到
我们都有结识的愿望,但似乎都不知如何开口,于是互相注视一下终
又都移开目光擦身而过;这样的次数一多,便更不知如何开口了。终
于有一天——一个丝毫没有特点的日子,我们互相点了一下头。他说
“你好。”我说:“你好。”他说:“回去啦?”我说:“是,你呢?”
他说:“我也该回去了。”我们都放慢脚步(其实我是放慢车速),
想再多说几句,但仍然是不知从何说起,这样我们就都走过了对方,
又都扭转身子面向对方。
他说:“那就再见吧。”我说:“好,再见。”便互相笑笑各走
各的路了。但是我们没有再见,那以后,园中再没了他的歌声,我才
想到,那天他或许是有意与我道别的,也许他考上了哪家专业文文工
团或歌舞团了吧?真希望他如他歌里所唱的那样,交了好运气。
还有一些人,我还能想起一些常到这园子里来的人。有一个老头,
算得一个真正的饮者;他在腰间挂一个扁瓷瓶,瓶里当然装满了酒,
常来这园中消磨午后的时光。他在园中四处游逛,如果你不注意你会
以为园中有好几个这样的老头,等你看过了他卓尔不群的饮酒情状,
你就会相信这是个独一无二的老头。他的衣着过分随便,走路的姿态
也不慎重,走上五六十米路便选定一处地方,一只脚踏在石凳上或土
埂上或树墩上,解下腰间的酒瓶,解酒瓶的当儿迷起眼睛把一百八十
度视角内的景物细细看一遭,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倒一大口酒入
肚,把酒瓶摇一摇再挂向腰间,平心静气地想一会什么,便走下一个
五六十米去。还有一个捕鸟的汉子,那岁月园中人少,鸟却多,他在
西北角的树丛中拉一张网,鸟撞在上面,羽毛戗在网眼里便不能自拔。
他单等一种过去很多面现在非常罕见的鸟,其它的鸟撞在网上他就把
它们摘下来放掉,他说已经有好多年没等到那种罕见的鸟,他说他再
等一年看看到底还有没有那种鸟,结果他又等了好多年。早晨和傍晚,
在这园子里可以看见一个中年女工程师;早晨她从北向南穿过这园子
去上班,傍晚她从南向北穿过这园子回家。事实上我并不了解她的职
业或者学历,但我以为她必是学理工的知识分子,别样的人很难有她
那般的素朴并优雅。当她在园子穿行的时刻,四周的树林也仿拂更加
幽静,清淡的日光中竟似有悠远的琴声,比如说是那曲《献给艾丽丝》
才好。我没有见过她的丈夫,没有见过那个幸运的男人是什么样子,
我想象过却想象不出,后来忽然懂了想象不出才好,那个男人最好不
要出现。她走出北门回家去。
我竟有点担心,担心她会落入厨房,不过,也许她在厨房里劳作
的情景更有另外的美吧,当然不能再是《献给艾丽丝》,是个什么曲
子呢?还有一个人,是我的朋友,他是个最有天赋的长跑家,但他被
埋没了。他因为在文革中出言不慎而坐了几年牢,出来后好不容易找
了个拉板车的工作,样样待遇都不能与别人平等,苦闷极了便练习长
跑。那时他总来这园子里跑,我用手表为他计时。他每跑一圈向我招
下手,我就记下一个时间。每次他要环绕这园子跑二十圈,大约两万
米。他盼望以他的长跑成绩来获得政治上真正的解放,他以为记者的

TOP

哈哈,现在好多人都是在如厕的时候完成对文章的消化,所以那如今也是书香门第了.呵呵.

TOP

偶上中学的时候还没看见这文章,HOHO~~

TOP

偶不浪费纸张地,网页存下来,如厕的时候抱本本进去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