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5399
- 威望
- 5455
- 金钱
- 3
- 阅读权限
- 1
- 性别
- 男
- 来自
- 天津/波恩
- 在线时间
- 322 小时
|
美制造中国海军威胁论:军事冲突前奏?
2004年12月30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美国太平洋海洋统治遭遇中国挑战》的文章。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国海军,特别是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将对美国的太平洋霸权提出挑战!这篇报道称:根据军事专家分析,中国正在迅速扩展其潜艇部队,到2010年将增至85艘,比现在潜艇数增加1/3还多。
1月18日,《华盛顿时报》披露美国国防部的一份内部报告,称中国正沿着以中东为起 点的海上航道建立基地,以便向海外投放力量,保护自己的石油运输,其中流露出的对中国建立海外战略保障点目的并不单纯的怀疑,再度渲染了近年来对中国发展蓝水海军的恐慌 。
2月25日,美国空军战略规划主任鲍伊在出席美国企业研究所”举办的一场空军武力研讨会时表示,如果台海爆发冲突,为了夺取台海制空权,美军将击沉朝台湾航行的舰艇。
美国历史上的“某国威胁论”
虽然多年以来美国媒体一直在散布“中国威胁论”,但具体到制造“中国海军威胁论”,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众所周知,一份美国国防部的一份内部报告不会随随便便透露给媒体,这种行为通常是经过军方授权的。
回顾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的行为模式,美国媒体制造的“某国威胁论”通常是军事行动的前奏,对小国来说可能意味着大规模军事打击和入侵,对大国来说可能意味着军事冲突。
例如,上世纪60年代,著名的“多米诺骨牌论”声称一但越南获得了独立,就会在东南亚发生连锁反应,然后就威胁到美国的生存。这一离奇的“越南威胁论”直接导致了14年越南战争,数百万越南人死在美国的炸弹之下。又如,2003年,美国媒体又炮制了“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武器论”这一著名的谎言。由此引起的伊拉克战争又使10多万伊拉克平民死在美国的炸弹之下。
现在全世界都知道越南即使在独立后30年仍然没有能力威胁美国,而伊拉克境内也找不到大规模杀伤武器,但是悲剧已经发生了,两个国家被战争摧毁,数百万人死于非命,而美国的军火商、石油商们从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这就是说,美国当初制造“某国威胁论”的目的达到了。
如果历史能够重演,那些被美国指为“威胁”的国家当初应该做些什么呢?这就是今天,当每一个中国人听到美国媒体制造“中国海军威胁论”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具体的说就是:(1)中国与美国及其盟国可能发生军事冲突或者战争吗?(2)一旦发生军事冲突或战争会发展到什么样的规模?(3)中国应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军事冲突的根本原因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尽管历史上美国、日本与中国之间发生的每次军事冲突及战争都有不同的借口,但背后都有其深刻的根本原因。
美国对中国采取遏止战略,以保护美国趁中国历史上的低潮期——满清政府时期所攫取的既得利益。满清政府时期中国丢失了领土台湾和朝鲜与越南等属国,二战结束后,美国自封为日本和法国等殖民者当然的继承人,企图用军事力量控制朝鲜、台湾和越南。而重新崛起的中国必然不能容忍美国划定的势力范围。经过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两场战争,美国侵略势力在朝鲜半岛被打退到38线,而在中南半岛,美国则完全被赶出了越南。而位于中美之间中央位置的台湾,则由于海峡的隔绝,暂时仍在美国势力控制之下。今天朝鲜核问题和台湾独立问题所以成为热点,其实可以看成美国遏制中国战略与中国崛起战略之间矛盾斗争的继续。
日本1945年战败后彻底丧失了被美国占领,丧失了中国、朝鲜、东南亚等占领区。随着日本经济规模的扩大,日本大企业已经不满足于生产民品获得的正常利润,进而渴望获得军工生产带来的巨额利益。日本大企业成了日本重新走向军国主义道路的内在驱动力。而日本重新走上扩张道路时,日本无法与美国、俄国等强国争夺,向相对落后的亚洲扩张成为日本的必然选择。在从专守防卫迈向新一轮对外扩张的道路上,日本已经完成了海外派兵,修改部分限制战争法律,加强美、日军事联盟,修改历史教科书等实际步骤,日本下一步的目标可能是推翻战败以来所有的法律限制,完成核武装,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事大国。而制造中国威胁论直至挑起军事冲突,则可以为下一步骤提供借口。
军事冲突的6个热点问题
可能的热点问题包括:
(1)朝鲜问题:所谓朝鲜核问题其实是朝鲜半岛军事力量失衡的结果。
(2)台湾问题:台独势力是在美国、日本的政治力量、资金和武器装备扶植起来的。
(3)东海问题:钓鱼岛、春晓油田。
(4)南沙问题:南沙曾经发生了多次武装冲突和对峙事件,美国也通过和有关国家改善关系,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企图重新回到菲律宾,甚至金兰湾。
(5)远洋交通线问题:中国以改革开放为国策,经济对海外贸易及石油等能源进口依存度越来越大,中国通向中东和世界各地的海上交通线就可能成为军事冲突的热点。例如1994年“银河”号事件就是美国威胁中国海上交通线的一个典型事件。
(6)偶发军事冲突:例如1999年5月8日美军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
上述6个问题都有可能成为引发中国与美、日之间军事冲突的热点。
军事冲突的6个阶段
俄罗斯军事理论学者把军事冲突划分成以下6个阶段:
(1)冲突的潜伏阶段:通常是隐蔽性的,国家间出现利益差异,军事、政治关系变得不稳定,未形成直接军事威胁,战略形势保持稳定
(2)紧张程度尖锐化阶段:政治上对抗开始,发出强硬政治声明,威胁并显示军事力量,战略形势仍保持稳定。
(3)冲突行动开始阶段:武装冲突行动开始,直接军事威胁虽不断增大,但战略形势可能还是相对稳定的。这个时期国家间军事、政治关系的发展特点是具有明确目的的军事威胁。
(4)危机阶段:这一阶段因为国家间军事、政治关系进入危机状态,并存在直接的军事威胁。在大多数情况下,将使稳定的战略形势变得不稳定。
(5)军事行动阶段:通常和冲突的解决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间军事、政治关系紧张程度达到顶点,可能通过和平途径、达成妥协和武装冲突等三个手段加以解决。战争条件下的军事、政治对抗关系开始表现出来,特别是敌国、盟国、中立国之间的关系非常明确。
(6)恢复和平阶段:这是冲突的结束,敌对双方武装集团退出战场,国家转入和平状态,国家军事、政治关系处于稳定状态。
从中国目前的几个热点地区的情况看,朝鲜问题、台湾问题、东海上已经进入了军事冲突的第2阶段。
政治上对抗包括:美、日加强军事同盟,美、日邀请台湾政要访问;发出强硬政治声明:美国历届总统上任都要宣布武装干涉台海,中国政府对台独势力也发出了严正的警告.
威胁并显示军事力量的行动包括:台湾每年都举行多次大规模军事演习、1996年美国曾派遣航母战斗群到台海示威。最近,美国举行了夏季脉动2004军事演习,演练了向太平洋战区大规模调动航母战斗群的能力,美国向关岛及日本调动核潜艇和隐形飞机等作战兵力,日本军队也逐渐向西部署,今年,美、日、台三方还准备在台湾“汉光21”军事演习期间各自进行实兵演习,并进行三方联合计算机兵棋推演。中国大陆从1996年台海危机起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和导弹试射。
战略形势方面,由于台独势力正在岛内推进渐进式台独,并等待冒险时机,美国军事力量又暂时陷在伊拉克,所以目前朝鲜、台海战略形势仍保持稳定。东海问题有其特殊性,钓鱼岛问题与东海资源问题并不向台湾问题那样急迫。但随着美国军事力量暂时陷入伊拉克,在亚洲对日本依赖性进一步增大。而日本右翼则企图以美国为后盾,借东海划界问题达到重走军国主义道路的目的。所以本来沉寂多年的东海问题,在近期突然升温,并有可能成为军事冲突的热点。
军事冲突的规模
国家间军事冲突的规模和强度要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其中很重要的两点是军事实力和地理环境。
从军事实力来看,中国与美、日军事同盟的实力对比相差还很大,特别是在海军方面。这种绝对的实力的差距是增加军事冲突危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由于冷战后美国奉行的全球扩张战略,从占领伊拉克到威胁伊朗、叙利亚,又造成美国强大军事力量相对不足。这种相对不足又是中国目前处于暂时和平状态的原因。
从地理环境看,中国沿海受到以冲绳列岛、台湾岛、以及菲律宾群岛构成的第一岛链的包围。可能参与冲突的各方的前沿海、空军基地都处于双方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之内。中国拥有广阔的纵深基地群,美国、日本的前沿基地群纵深较浅,但美国拥有从本土—夏威夷—关岛广阔的纵深,而且美国的海外基地群东起韩国、西至新加坡、甚至中国西部的吉尔吉斯斯坦。
有于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一旦中国与美、日之间在东海和台湾周边海域发生海上军事冲突,水面舰艇和潜艇都很少会单独作战,双方航空兵都可能迅速参战,由此也可能把双方前沿基地纳入打击范围。因此军事冲突的规模和强度有可能比较大。
军事冲突的指导原则
(1)正确判断形势。对军事、政治形势发展的长期和短期预测的准确性,是顺利解决与保障国家安全的首要条件。但是完全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很多国家在形势判断上都犯过错误,而错误的后果往往是极其严重的。例如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前短期预测错误,对德国入侵时间判断错误,导致苏联遭到突然袭击,西部国土被占领。1945年苏联得以反攻并占领柏林,彻底消灭法西斯,得益与苏联在一战结束后到二战开始前的20年间,对苏、德战争的长期形势判断正确,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立了完善的军事制度。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受到惨重损失,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国民党政府从1927到1928年之间,对中、日战争的长期、短期预测都犯了严重错误,而专注于内战。解放后,中国能赢得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战争的胜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中、美之间战争的长期短期形势做出了正确判断,特别是在1950年美军快速推进到鸭绿江边时,早有准备的志愿军在清川江—长津湖之间给了美军决定性的一击。同样道理,中国能否成功应对未来可能爆发的军事冲突,同样需要对中国与美国、日本之间的政治军事形势做正确的判断。
(2)充分准备。在可预测的作战方向上,首先,应准备好精干有力的快速反应力量,专门应对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这一点日本已经走在前面了,例如,日本专门组建了争夺东海岛屿的特种部队,最近又准备把的F-15调到冲绳,采购美国制造的“战斧”巡航导弹等;其次,孙子早在2000年前就提出了“自保而全胜”的理论,应该加强战场建设、特别是加强防空能力、前线基地应实现堡垒化,以提高抗打击能力,这一点,美国空军基地的建设经验很值得借鉴,输油管道实现了地下化,在关岛还为B2隐型轰炸机修建了专门的维护机库。
(3)有理、有利、有节。这一经验是国、内外历次边境冲突的指导原则,而且被事实证明是成功的。1939年5月~8月间,苏联和日本在诺门罕的武装冲突提供了更好的教材。当时苏联需要集中经历对付西线的德国,但面临日本军国主义的挑战,斯大林作出了在诺门罕坚决回击并歼灭日军主力的正确决定。诺门罕的武装冲突的规模达到了集团军级,6万日军被歼灭,这一教训使日本直到1945年也不敢挑衅远东苏军,而且把日本军国主义这条疯狗踢到了美国的珍珠港,加速了日本的失败。如果苏联军队在诺门罕退缩,只能导致更多、更大规模的挑衅,直到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
(4)恢复威慑。加快发展战略打击力量和海、空军力量。
总结
美、日制造“中国海军威胁论”是军事冲突的前奏曲,而军事冲突是战争的试验田。对中国来说“中国海军威胁论”是外来威胁的警报,一旦发生军事冲突,必须在有理、有利、有节的基础上坚决回击、挫败军事冲突可以延缓战争、赢得和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