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趣闻] 刀鱼在崇明遭外来船违规捕捞 今后有船只24小时巡查

 每年2月底3月初,有“长江三鲜”之首美称的刀鱼从东海进入长江,逆流而上寻找产卵地;其速度之快仅十几天就能穿越上千公里,最远到达湖南洞庭湖。但近几年,由于大肆捕捞,刀鱼的数量锐减,洄游路线大大缩短。一些外省市籍渔船开始扎根崇明水域,大量捕捞刀鱼。如此竭泽而渔的做法让不少当地渔民极为不满。   3月6日上午9点31分,本报接到崇明一位读者电话称:“刀鱼是崇明一项重要水产资源,崇明当地限制使用深水网捕鱼,但是总有外来人员驾船用深水网大面积打捞刀鱼,每逢崇明渔政管理处人员从南门港出发巡逻时,他们总是能够得到消息后全部收网,待渔政船离开后又重新撒网,这对水产资源造成严重破坏。”针对当地渔民对执法可能存在漏洞的质疑,记者当天赴崇明调查真相。 

 滥捕:深水张网捕捞,网内没有刀鱼能逃生

    后果:目前江阴、靖江一网下去连一公斤刀鱼都打不到


外来渔船竭泽而渔犯众怒

3月6日夜,记者开车进入东滩,沿滩边土路,直驶渔民聚集地团结沙。昔日渔火闪闪的渔村,如今一片黑暗,大部分渔民都出江捕捞刀鱼去了。
  3月7日,在崇明县渔政管理站,记者见到一份内部材料,足以说明非法捕捞情况的严重性:“2004年起国家全年禁止深水张网、插网和三层刺网。但是,近几年深水张网违禁作业至今未能禁绝,一些外省市籍长江专业船无视渔业法律、法规,从事刀鱼深水张网违禁捕捞作业,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已成为顽症和痼疾。它造成大量幼刀鱼被捕,这是竭泽而渔、酷渔滥捕的作业方式。对此,我县守法渔民极为不满,社会反映强烈。”   

据了解,深水网作业时,用锚把网固定在江底,延伸到江面上的网用浮标拉起。网口宽约40米,而网尾如口袋,因此,鱼如果从水面至江底任何高度游进40米宽的网内,都无法逃生。   据估计,崇明长江口目前有近200条渔船在捕捞刀鱼,其中包括崇明本地129条有捕捞证的渔船,还有许多外省渔船。每条船的渔网长约千米,这些船的总网长相加约20公里,如此层层设网捕捞,许多雌刀鱼未到产卵地就被捕捞,雌刀鱼无法排卵,来年刀鱼数量自然更少。   当地鱼贩告诉记者,目前在靠东海附近的团结沙,捕捞的区域到了离刀鱼洄游最近的长江口,这里一网的产量约50公斤,每天一条船有两次张网捕捞的潮汛。在进入长江后,崇明南门港附近鱼质淡水化程度高些,但产量要小得多,捕捞一网约10公斤。而在出产正宗“江刀”的江阴、靖江等江段,现在往往一网下去连一公斤刀鱼都打不到。   

TOP

[江刀产销链]   刀鱼品质按大小分三档,每条100克以上称大刀鱼,每条75克至100克称中刀鱼,更小的称毛刀鱼。每网大、中、小刀鱼的比例约为4:4:2。   长江下游江段销售的刀鱼多数产自崇明水域。鱼贩们都预先与渔民签订收购协定,然后他们雇快艇,每天到长江里的渔船上直接收购。收购价随当日捕捞产量而浮动,目前大刀鱼的收购价格约每500克300元至350元,中刀鱼在80元至100元间。   当地渔民指责执法不力   ■质疑:非法捕捞者若信息不灵,怎会成功收网逃脱

    ■回应:接下来加大执法力度并进行水上24小时巡查   大量非法捕捞船的刀鱼流入市场,直接损害了当地不用深水张网捕捞的渔民的利益,同时渔民们也担心刀鱼资源枯竭的问题,因此当地渔民对此反应十分强烈,而且他们认为这同执法部门执法不力有关。
  崇明县渔政管理站书记龚洪新告诉记者,依照相关法规,渔政执法船如果逮住一条违规捕鱼船,可以没收和销毁价值1万元的深水捕捞渔网,甚至扣船,这对每年仅一个多月捕捞刀鱼时间的捕鱼者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当地渔民认为,撒下深水网捕捞如同守株待兔,假如非法捕捞者信息不灵,遇到执法船根本来不及收网逃脱。   龚洪新没有回避当地渔民对执法可能存在漏洞的质疑,他用“不排除”来回答记者的一连串追问。但是他也解释说:“至少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里外勾结的问题,比如有熟人打电话问执法船上的某人,今天到哪里去,或者今天出船吗,这无意中也许会透露出一些执法的信息。”

3月1日,当地渔民向当地政府写信反映情况并提出了4条建议。龚洪新认为其中两条建议他们将在下步行动中付诸实施。一是加大执法力度,对规模较大影响恶劣的作业渔船给予扣船、毁网的方法给予整治;二是在海上深水网密集水域,如团结沙121度51分向东至122度06分水域内,渔政部门的船只在水上进行24小时守候打击,应该很快收到效果。
  3月8日一早,记者随崇明渔政执法船去江面上巡查,果然,当地渔民反映的使用深水网的外来非法捕鱼船几乎都消失无踪,执法人员只发现两条无证捕捞刀鱼的外省渔船,但是捕捞现场没有发现深水网,最后每条船仅罚了200元,相对于市价几百元一斤刀鱼的利益,这点罚款对船主来说,确实无关痛痒。

TOP

濒临灭绝的江刀   刀鱼资源过度衰竭,供应减少,价格随之上升,一盘清蒸刀鱼竟然售价万元。崇明农贸市场一名刀鱼商贩向记者介绍说,20年前崇明渔民捕来的刀鱼是用铁锹铲的,2两以上的大刀鱼八毛钱一斤,如今,一网刀鱼量不过几十斤。现在,他把打捞的刀鱼都小心翼翼地放在泡沫盒里铺上冰块,不买者还不给看。   大量历史资料证明,从长江口至湖南洞庭湖,自古皆为刀鱼出产地。但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湖南湖北江段就基本上找不到洄游的刀鱼了。两三年后,江西江段也没有了。1996年左右,安徽江段也形不成渔汛了,江苏江段也不能幸免,1997年、1998年左右,首先是南京没有了渔汛,后来,镇江、扬州江刀产量也锐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一份资料显示,1973年长江沿岸江刀产量为3750吨,1983年为370吨左右,2002年的产量已不足百吨。   专家表示,如果不是江刀有护身符———清明之后“骨硬如铁”,从而不再是美味,它也许早就灭绝了。这是大自然留给江刀的一条生路。这时,江刀才有机会游到产卵场完成繁殖。
都是味美惹的祸
  刀鱼学名长颌鲚,又称刀鲚。身长侧扁,腹部银黄多脂,因体型似一把尖刀而得名。   长江沿岸许多城市的居民,把长江刀鱼称为江刀,但属靖江新港的刀鱼味道最为鲜美。海潮涌入长江口最远点大概在靖江的新港,刀鱼洄游至此时,鱼体所含盐分逐渐淡化得恰如其分,加之性腺开始加速发育,所以此处江段所产江刀味道最美。可惜,如今已经很少有刀鱼能够幸运地洄游到此。   清明前,刀鱼肉肥沃滑润、骨绵软无刺,而清明后,刀鱼骨硬如铁。这使得刀鱼的价格在清明节前后差距巨大。为搏高价,一些渔贩将捕捞的海刀和安徽巢湖等地捕捞的湖刀,放到靖江的江水中“镀镀金”,冒充江刀。顾名思义,海刀指近海捕捞尚未洄游的刀鱼,而湖刀,是长期生活在淡水中的江刀同类。海刀、湖刀虽与江刀外形相像,其滋味不啻天壤,价值也无从比拟。

来源:新闻晨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