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的结构问题

 2004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136515亿元,当年的GDP增长率为9.5%,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总量正呈现出急剧增长的趋势。但是,在中国经济总量急剧增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些隐患,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经济结构问题。我们这里所说的经济结构问题主要是指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问题。首先,从2003年的存量结构来看,在全部GDP中,中国三大产业(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是15:52:33。其次,从2004年的流量数据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74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238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384亿元,增长8.3%。由以上这些流量数据来看,中国存量的产业结构并未发生重大的变化,在整个经济中,三大产业各自占GDP的比重排序仍然是二、三、一。

  那么这样的结构与动态增长是否合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对此,我们可以加入两个非常重要的数据来加以分析。首先,我们不妨把中国三大产业的比例结构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三大产业的比例结构作一个比较。根据有关统计,世界中等收入国家三大产业的平均比例为10:38:52。以中国的三大产业之比例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三大产业的平均比例加以比较,就不难发现,中国的第一和第二产业比重过大,而第三产业比重过小。其次,我们还有必要导入中国三大产业的就业比例,因为只有在导入这个数据以后,我们才能够进一步发现中国目前所存在的结构问题对于未来经济增长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从2003年的存量数据来看,中国劳动者在一、二、三次产业就业的比例为49.1:21.6:29.3。进入2004年以来,随着重化工业的发展、以及因为中央政府取消农业税及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的政策的推行,在第二产业就业的人数有下降的趋势,而在第一产业就业的人数则有上升的趋势。利用以上这些数据,我们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加以分析,就不难发现:

  第一,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收敛的趋势,这是因为发生在第一产业中的劳动力过剩必将会造成农业劳动报酬的递减趋势,而发生在第二产业中的资本过度投入则会引起该产业中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的趋势;

  第二,假如我们把中国三大产业的产出比例与就业比例加以对比,那么我们还可以发现,整个国民收入分配是不利于农民和乡村居民的,这意味着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不仅没有解决中国作为一个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固有的二元结构问题,反而正在使得这个问题变得进一步恶化,而这将会对社会稳定与社会进步带来不利影响;

  第三,由于中国第三产业的比例过低,城市难以提供就业机会,这不仅会造成城市居民收入的下降,而且还会固化中国城乡的二元结构,这必然会导致中国的内需不足,因为乡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相比,通常总是具有更大的自给自足性。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就必须依赖于外需,从而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更加容易遭受外部(贸易流量)的冲击。

  因此,为了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我们就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来调整现有的经济结构,即变二、三、一排序的经济结构为三、二、一排序的经济结构,并且还要在发展第三产业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但是,要想发展中国的第三产业,首先就需要搞清楚在今天的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什么会严重滞后。在笔者看来,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主要与以下这些因素有关:

  第一,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过于缓慢,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大致维持在60%以上。由于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具有更大的自给自足的特征,结果,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很明显地受到了城市人口相对较少的限制。至于中国城市化发展过于缓慢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具有比较明显的乡村化特征。中国的工业化之所以会具有比较明显的乡村化特征,关键在于中国的金融体系不对农民创办的乡村工业予以支持,以至中国的农民企业家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资金供给而无法进入到现代大工业部门,从而只能分散在中国的农村地区从事一些简单的加工制造业。这样的加工制造业既不会导致产业的集中,也不会造成人口的集中,于是需要市场规模和人口规模来支持的第三产业自然就发展不起来了。

  第二,中国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还与整个社会分工不足有关。就以中国的物流为例,主要是从生产商到销售网点的最终品物流。中国缺乏几倍甚至几十倍于最终品物流的中间派物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的社会分工严重不足,绝大部分企业都不愿意从事专业化经营来促进整个社会的分工深化。至于造成中国社会分工不足的原因可能与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相关:一是市场法规不健全,市场交易费用过高,以至企业与其选择与他人分工的专业化生产,不如选择把交易内部化的全能化生产;二是中国的企业大都存在严重的公司治理问题,公司管理层为了增加代理成本而倾向于多元化经营,不太愿意选择专业化经营。企业内外的这些制度上的缺陷使得中国难觅高度分工的专业化生产企业,所以,基于社会分工、提供市场服务、降低交易费用的第三产业自然也就发展不起来了。

  第三,市场的开业费用过高,导致第三产业进入门槛过高。第三产业是为第一和第二产业提供服务的,它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润滑剂,因此第三产业的企业规模可大可小。对于那些小型的服务性企业来说,开业费用、也就是进入成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由于行政管制过严,无形中提高了小型服务性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再加上国家特许的、给予国有大型服务性企业的市场垄断,从而导致了中国第三产业的规模结构失衡与供给不足。

  由上可见,假如中国不尽快发展第三产业,将无法实现钱纳里所说的经济结构转型,进而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但是,中国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问题并不在于第三产业本身,而是在于缺乏发展第三产业所必需的社会经济条件。就目前阻挠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来看,主要是城市化、市场化和企业专业化进展缓慢。所以,加速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深化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和企业制度的改革,可能是发展中国第三产业的必要前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第3产业的比重已经上升了很多了,现在总的状况还是在上升的。当然,要想真的达到3个产业比例合适,路上长。比如,第3产的增长就明显与政府职能的消长有关系:政府灵活些,社会的力量就增强些,政府抓的多些,搞服务的活动空间就小一些。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鸟鸟爱装嫩 at 2005-1-31 00:4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第3产业的比重已经上升了很多了,现在总的状况还是在上升的。当然,要想真的达到3个产业比例合适,路上长。比如,第3产的增长就明显与政府职能的消长有关系:政府灵活些,社会的力量就增强些 ...

你的意思本来是想说不要再抓小姐了对不对?man.gif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五湖散人 at 2005-1-31 01:47 AM:
你的意思本来是想说不要再抓小姐了对不对?man.gif


呵呵,对!!!!!!!!!!!!!!!!!biggrin.gi

TOP

我觉得有时候不能把人口基数作为借口,但有时候人口基数大确实是主要啊原因。比如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以中国总人口13亿来计算,60%是农民,既7,8亿。要把1%的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这就是7800万,相当于多少个超大城市的人口啊。。。。。。这于是又引申出一个问题就是城市能不能容的下这么多的人口。城市该怎么发展和规划来避免由此出现的交通,环境,资源诸如此类等等等等的问题。而且要 实现如此巨大的人口转移以及职业的变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许会落后经济增长速度很多。相同的还有很多方面制约了中国经济发展,比如说政治体制,自然能源等等。
以上问题求高人解答。


这好象不记在中国的统计数据里吧。
你的意思本来是想说不要再抓小姐了对不对?

TOP

但是从生态的调度上说,西部的资源,尤其是水资源是没有办法担负的了浩浩荡荡的人口大军的。还有就是沙漠化。。。。。。

TOP

对了,我说的西部是甘肃陕西,不是四川和重庆。

TOP

沙漠与大河总是依依相伴的,青藏可是大河之源呐。
君子小人,总在一念思量

TOP

人口基数大就是个借口,我们的人口密度可一点都不比西欧大,小日本则要大得多。
君子小人,总在一念思量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五湖散人 at 2005-1-31 01:47:
你的意思本来是想说不要再抓小姐了对不对?man.gif


小姐是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