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减压及情绪疏导 QQ:645316836

TOP

八百年豪宅

过了波河平原后,地势重新起伏,但是山形平缓,基本是丘陵形态。路边的指示牌上出现了佛罗伦萨(Firenze)的字样,我们已经进入了托斯卡纳的地界。托斯卡纳(Toscana)是意大利半岛中部偏西北的一个地区,位于米兰之南,罗马之北,这里自古商业和手工业繁荣,而文艺美术尤其昌盛,更作为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的肇源地而闻名遐迩。
天色渐暗,车子离开了高速路,转上了乡间公路,道路越走越狭窄迂曲,两侧灯火也越来越稀少,瓦蓝的天边已挑起了一弯残月。同学们面面相觑,心中忐忑,却见教授和司机脸上正洋溢出幸福的光辉。我悄悄问司机沃尔夫冈是不是快到目的地了,他乐呵呵地说是啊。我问那边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真的是像传说中的豪奢华贵,每顿饭都有五道菜么?沃尔夫冈哈哈大笑,说,“嗯,很有可能啊!”我还想继续,他说,“别问了,到时候来大吃一惊好了。”正纳闷间,他忽然一打方向盘驶入了一条林间小路,碎石铺就,窄到几乎难以错车,月光下只能隐约看到车灯射亮的十来米前方和两旁的峥嵘树影。路面曲折颠簸,感觉好像是在虚拟赛车游戏中身临其境,颇有些惊心动魄。车中一片寂然无声,我茫然不知前程何处,却忽而产生一种缥缈的感觉,仿佛我们正在历经艰险前去深山中寻访某位隐士高人。这样开了有十来分钟,密林退去了,前方隐约出现一个黑漆漆的小村落,道旁低矮古旧的农舍中突然跳出几条狗来,对着我们的车子卖力狂吠。我倒不害怕,反而因为这半天中终于感受到些许活气而有些欣慰。又前行了几百米,车子缓缓滑下一个满是砾石的斜坡,终于停在了一道石墙前。教授终于出声说,到了。
我们晕头转向下得车来,站在黑暗中不知所措。一只可爱的小狗奔出来,摇着尾巴喘着气在我们的腿边蹭来蹭去。跟着出现一位姑娘,和前面的教授说了几句话,然后就转身飞跑进去,远远地听到她呼左唤右的笑声在里面四下回荡。随后就迎出来一位亲切朴素的矮胖老者,白头发旧白线衣,红润的圆脸笑容可掬,他上前来殷勤地和我们一一握手问候,示意我们拿上自己的行李随他进去,看他跑前跑后的样子,我判断这大约是位老管家了。
穿过一道石拱门,大开的厚木大门上包了铁皮,其上有成排的粗大圆钉和沉重的铁门栓。门内先是一个狭长的院落,两边各有一道石围墙,其上凌空搭了木架,架上爬满了葡萄藤形成一个茵郁的天篷。左边较高一道围护着内部另一重院落,上面探出高大茂盛的松枝,右边的矮墙下面赫然便是陡落而下的山坡,一目望去十数公里外的景观尽收眼底,只见一片悠然起伏的缓丘原野,在月光下显得分外空旷辽远,其中居然还有痴痴的羊群徜徉,其间隐约飘来娇滴滴的咩声,恰是那种一瞥足以醉人的空灵佳景。

Resize of Montecalvoli庄园大门31.JPG (47.13 KB)

Resize of Montecalvoli庄园大门31.JPG

Resize of Montecalvoli庄园内景19.JPG (43.67 KB)

Resize of Montecalvoli庄园内景19.JPG

Resize of Montecalvoli远眺原野30.JPG (37.61 KB)

Resize of Montecalvoli远眺原野30.JPG

Resize of Montecalvoli庄园内景和主人15.JPG (44.49 KB)

Resize of Montecalvoli庄园内景和主人15.JPG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我还在发呆,前面已经在催促招呼,忙赶去会合。脚底是粗大的不规则砖石铺就的地面,石缝间草苔曼生,两侧是墙面粗糙石砖混杂的房屋,外在非常乡俗质朴的农户表象,但又隐隐透出一种不凡的味道。方才那老者说要先分配一下寝室,然后领着我们经过一道视野极好可以一览旷野美景的望廊,进了一间居室,只见里面布置了陈旧的黯黑木器和巨大的红丝绒沙发,屋角里面是一个造型别致的壁炉,显然已经闲置,旁边摆着一架古老的木纺车。这间屋子里非但没有任何雕梁画栋意义上的精巧和粉饰,甚至墙面灰泥都已斑驳不堪,大片地裸露出里面的砖石材,但是绝对没有破败颓唐的感觉,反之整体上那种浑然和谐的古远纯粹的气息却将人在一瞬间加以征服,令人不由自主屏住呼吸肃然起敬。教授为老者翻译说鉴于人数,我们一行里面有一位需要单独住的,不知道谁有这个勇气?我见别人在犹豫,觉得自己作为唯一的亚洲人不妨发挥风格,于是就自告奋勇。老者叫我自行安顿,领着其他人走了。
我惴惴地摸索着电灯开关,向里面探去,推开另一道木门,灯光下我一下子傻了。里面是一间更大的六七十坪的敞亮客厅,沿内墙放着一座极为气派的白色转角沙发,对面又是一道两开的大望台,为了防风寒,内面采用巨大的落地玻璃幕窗将其隔开。厅正中大幅的古红地毯上面安放一条长木案,上面摆放着两个铁烛台和一个线条优美的玻璃瓮,案旁是一个造型奇特的三足木椅。除此之外还另有两个台几和一个写字柜,所有这些木器都古旧得黝黑润泽几乎有了金属质感,看上去都应是百年以上的物品,厅内一片浓浓的古意。地面铺着方地砖,虽然其表面原本应属不甚平整,但是经过年深月久的磨砺,又打上了一层维护的油腊,其光润堪比大理石。房顶就很简朴,在楹梁之上直接铺上了方砖做屋顶,这些裸露的砖块抬头可见,在砖块上再覆盖一层瓦片。托斯卡纳气候干旱少雨,这样的防雨设计已经是足够了。
再往深处寻去,右手边先出现了一间厨房,一进去就回到了二十一世纪,里面炉具烤箱冰箱等一应俱全,箱柜里面也厨具整齐,不过外部仍用粗木面料和大理石台面营造出复古的印象。出了厨房再往里走就进入了一间精洁的单人卧室,敷设粗糙的白灰墙,洁白的床单卧具,朴素的铁架床,床头墙上悬挂的黑铁十字架,微黄的床头灯光下,还原了一种修道院式的清静离俗境界。卧室后面是一个卫生间,里面有优雅的洁具和简单的淋浴设施,当地缺水,所以基本都不使用浴缸。
看到这一切,我惊喜得差点没有一口气背过去,这么大一套屋子给我一个人住,这算什么星级待遇呢?当初打死也想不到会是这样的景象啊!我急煎煎跑出去向同学们炫耀我的运气,只听见外面女生们惊喜的叫声此起彼伏,那班人原来已经在狂喜中忙着互相串门攀比了。他们每两人分到一套一楼一底的房子,基本上大客厅是在底层,沿木楼梯上去,二楼便是卧室和卫浴。各处的格局虽均有不同,但陈设大体都在维持中世纪风味的同时务求雅致。置身其间,随处都是新奇而古绌的细节,俨然便是置身于托斯卡纳民居博物馆中一般。
教授来找我们,不出所料地见到我们大惊小怪的兴奋样子,不禁面有得色,显然觉得自己的这个关子卖得非常成功。问他住在哪里,没想到他居然就领我们去了,看来显摆之心人皆有之啊。他原来就住在我们曾进入的那第一间居室的二楼,在底层那壁炉的对角方向上是一道沿墙而上的石阶,最上面的几级彼此分离独立,是用整条的白石板插入墙面固定而成的,乍看上去就像浮在空中的云片一般。拾级而上就到了教授引以为傲的“空中楼阁”了,其中面积虽小,家具却最为精美,大睡床四角木柱环立,上面撑起高高的顶篷四周垂下帷幕。外墙上两道圆拱窗正正面朝原野,居高临下,视野极佳。
后来才知道,此地名叫卡沃里山庄园(IL Borgo di Montecalvoli),原是当地一处古老的村庄聚落,最早可见于1199年的文献记载。这个村落坐落在一个陡坡的边缘,营建过程中有意识地取了地势之险,陆续添筑了高堰长墙和一座望塔,从而一定程度拥有了类似城堡的防御功能。从这一点上讲,它明显受到了中世纪战事频仍的托斯卡纳地区的防御性城市建设理念的影响。目前该庄园及附近大片田地都是此地主人的私人产业,他大富大贵之后就隐居于此,那无数套的住房以前都是给他那十几个孩子使用的,如今那些后代多已经成家立业在外自立门户了,住房也便空置下来只是偶尔作为客房使用。各类豪宅我见过听过的也有不少,但是能在此类八百年历史原汁原味的古宅中小住,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经历。临行前,主人曾骄傲地指点门边墙上的一个金属牌给我们看,那是欧洲古宅文化基金会颁给年度优胜者的奖牌。

Resize of Montecalvoli大客厅62.JPG (26.27 KB)

Resize of Montecalvoli大客厅62.JPG

Resize of Montecalvoli大客厅望台18.JPG (33.89 KB)

Resize of Montecalvoli大客厅望台18.JPG

Resize of Montecalvoli居室大沙发65.JPG (29.47 KB)

Resize of Montecalvoli居室大沙发65.JPG

Resize of Montecalvoli我的卧室11.JPG (24.02 KB)

Resize of Montecalvoli我的卧室11.JPG

Resize of Montecalvoli我的厨房12.JPG (33.42 KB)

Resize of Montecalvoli我的厨房12.JPG

Resize of Montecalvoli通往空中楼阁的楼梯66.JPG (29.23 KB)

Resize of Montecalvoli通往空中楼阁的楼梯66.JPG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再加几张庄园的照片)

Resize of Montecalvoli庄园内景20.JPG (65.08 KB)

Resize of Montecalvoli庄园内景20.JPG

Resize of Montecalvoli庄园内景21.JPG (36.19 KB)

Resize of Montecalvoli庄园内景21.JPG

Resize of Montecalvoli庄园内景22.JPG (52.5 KB)

Resize of Montecalvoli庄园内景22.JPG

Resize of Montecalvoli庄园内景24.JPG (49.87 KB)

Resize of Montecalvoli庄园内景24.JPG

Resize of Montecalvoli庄园内景25.JPG (46.42 KB)

Resize of Montecalvoli庄园内景25.JPG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闻到喜欢的味道.

TOP

好啊
钦赐配刀着黄马褂赏戴双眼花翎一品大学士尚书房军机处行走轻车都尉世职封三等忠襄伯并赏用紫韁加太子太保衔

TOP

五天增肥六公斤

忙乱安顿停当之后,主人遣人请我们共进晚餐。经过院子进了一道门,在黑暗中转来转去,两道门槛上险些绊倒之后进入了一间很大的餐室,其一头是巨大的壁炉,膛中炭火毕剥,上悬漆黑的铁钩,帮边放置着各种形式的烧烤铁架。壁炉侧面有扇门,门后就是厨房了。厅中央是一张可供十多人落座的大长桌,铺着深红色的桌布,上面已经放满了各色的饮料和调味品。餐厅的墙上挂了几幅静物油画和大大小小许多古老的红铜平底锅和铜盘,一眼看上去闪闪发光好像组成了一幅抽象的星系图,煞是有趣。
教授在长桌靠墙的一端取了主座,司机沃尔夫冈坐了另一头。我们在两翼的长凳上落座后,兴奋而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等待着主人的到来。不一会有脚步声近,抬头一看,是刚才来迎接我们的那位胖老者,这回他换了件浆洗雪白的衬衣,颈上围着红色的丝围巾,气派一下子变得迥然不同,自信间更颇有几分矜贵。我暗呼惭愧,没想到自己看走了眼,原来他不是什么管家,根本就是这里的主人啊。主人和蔼地向我们颌首问安,“Buona sera!”(这是下午到晚饭间的问候语,和睡前的问晚安“Buona notte”不同。)同学代表就上前赠送给他我们从德国带来的礼物,一个订做的上有波鸿大学校徽校名图样的胡椒蜂蜜饼,这种坚硬如锅盖的甜饼是北德的特产,据说可以经年保藏而屹然不败,这优点其实细想想似乎也是蛮可怕的一件事情。
主人收下礼物致谢之后就在教授旁边坐下,放下手中的一大堆画册,开始兴致勃勃地用意大利语和教授讨论起他的新收藏品来了,内容我是听不懂,后来问了教授才得知谈话主题。他们那边聊着,这边慢慢已经开饭了。我们每人面前排下了两个盘子和两套刀叉,一个小盐壶,一个小胡椒壶,一块布餐巾和两个玻璃杯,一个饮酒用的,一个饮水。长桌中间有多瓶红白葡萄酒和矿泉水,一方各放置一套调味品托盘,上面放着橄榄油、白醋、糖还有其他各种不知底细的粉末。后来经主人介绍说,我们喝的葡萄酒都是用庄园自己的葡萄园产出的葡萄酿造的。红酒是盛放在一种别具地方特色的造型丰满的大肚玻璃瓶里面,瓶身用芦苇编织包裹起来,我最初以为那是为了保温用的,后来想了想,也许更多还是为了避免碰撞的意外损坏吧。红酒从木桶里分盛到这种大肚瓶里面,等喝干了就再去加盛,的确,这么别致的酒瓶只使用一次实在是可惜了。我不是品酒家,对酒质难以作出精当的点评,不过感觉上庄园的自产酒口味清新可人,虽然没有法国干红德国干白那样的回味醇厚富于层次,但是用于佐餐还是非常好的选择。
欧洲能够真正称得上自成一派并且能拿得出手的餐饮其实主要就数意大利餐和法国餐了,而其中的意大利餐因为经过自身悠久历史的积淀,同时由于意大利该国长期垄断了东西方文化和贸易交流的角色,更有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优势。在我看来,意大利餐很大程度上是将西方餐饮的形式 - 例如分餐制和重冗的餐具,与东方餐饮的内容 ― 例如多样的调味料和复杂的烹饪过程 - 加以了完美的结合。事实上,至今还有很多人认为意大利的国粹通心粉和比萨饼其实都是从中国的面条和馅饼偷师过去的,而没有尊重东方知识产权的这罪魁就是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
过正菜之前,桌上先摆上了几篮厚面包片,之前在切片后又在炭火上面双面烤过的,带着燎糊痕迹,口感焦脆。相佐的是几大盘各种香肠片和火腿片,一种香肠片里面有花椒颗粒,这是我在欧洲西餐里面首次见到我们熟悉的亚洲花椒,可见方才提到过的东方元素影响。而且客观地讲,在以后数日品尝的多数菜肴中,味系上面和中国的北方菜系有不少的类似,而与西北欧的那种偏酸咸的味系反而大异其趣。
面包打底之后,上来的第一道菜是在小的圆面包片上面放上猪肉丸或者鱼肉块,再覆盖一层厚乳酪,最后放入烤箱,令乳酪熔化将肉丸和鱼肉凝裹起来做成的。这道菜看上去金灿灿的很讨喜,口感也很酥软。然后的一道菜是味道接近中国红烧肉的烧猪肉,但是肥肉很少也没有烧得那么烂,颜色却深得多,大约是放了红酒在其中;接着上来的是一种上面有葡萄干和烤溶乳酪的小花卷样子的香酥糕点;之后是蔬菜色拉和自己随意选择的两种乳酪切片,一种像豆腐样又白又软的,一种是黄而干硬的,前者吃起来有种臭豆腐般的回味,后者入口化渣,满嘴乱钻;最后上来的是一种棕色的长方形小杏仁饼干,主人给我们演示,如何将这种饼干在一种低度的黄色烧酒里面浸泡软了再吃。后来发现这是一种令人不知不觉间醉倒的危险方法。每道菜都由侍女用大托盘端过来,俯身送到每个人面前,由各人自己随喜取用。这方式固然优雅,却也有其不便的地方,尤其当对一道菜不明底细的时候,一次该拿多少就很有些犯踌躇。因为剩菜是种很不礼貌的行为,如果取多了而又不合口味的话就不得不勉强自己落肚为安了,但是如果取少了而味道又很好的话,因为侍女每次只巡回一圈,也就过了这村没这店了,总之都很伤脑筋,从这个角度我再次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的共餐制中的人性化优越性。基本上每道菜后侍女都会来给我们换一个干净盘子,主菜之后还会来更换一副刀叉。新鲜劲儿过去之后这套规矩也开始让我觉得很头痛,感到吃西餐的过程中基本没有和旁边人聊天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你不赶紧把盘里东西吃完,侍女已经端着下一道菜过来了,给你莫大的压力;而且她只要一看到你面前的盘子空了,就立马一个新盘子飞过来,总之一顿饭间就是不断地从她手接过东西再把东西放到她手里去,一共还说了大概有几十次谢谢吧,那叫一个累。同时还要留意学习借鉴旁人操作刀叉运用杯盏的方法,生怕出洋相闹笑话,所以说欧洲人的正式饮食不是一种消遣而是一种社交,真是一点不假,而且到了眼下的这个场合,简直就是一种外交了,更是马虎不得。当然在种种的繁文缛节之外,也有我觉得比较合理的优点,比如席间互相敬酒的程序就精简得多,劝酒更是几乎没有,每个人都是量力而为绝不勉强。
该餐是不是一共有五道菜我也没有仔细去数了,反正肯定是只多不少。食品相当可口,而且出于风俗考察的猎奇心理更一样都不容放过,最后吃的好像都堆到了嗓子眼上似的,呼吸艰难。偷眼看那些德国女生下意识抚摸腰部,面现犹豫,内心天人交战异常痛苦的样子,觉得十分的有趣,最后她们多还是抵抗不住诱惑放纵自己大快果颐了。沃尔夫冈在桌上一直都很沉默,甩开腮帮子埋头奋勇苦战。饭后满面红光的他乘着醉意,志得意满地和我讲道,两年前他随队来这里的五天一共胖了六公斤,不久前他因为生病减掉了二十公斤体重,正好算是有备而来了,这次很有希望打破前者的记录呢!德国人在意大利人面前,绝大多数事情都有优越感,他们对意大利人的怠惰和轻浮尤其不屑的,但是对其才华和情趣却又倾倒,到了美食方面,那却是绝对五体投地心服口服了。此时回想起推荐我来意大利的那位同学当时的馋相,疑惑也就释然了。

Resize of Montecalvoli快乐的司机7.JPG (32.24 KB)

Resize of Montecalvoli快乐的司机7.JPG

Resize of Montecalvoli主人和教授4.JPG (31.46 KB)

Resize of Montecalvoli主人和教授4.JPG

Resize of Montecalvoli厨房14.JPG (33.08 KB)

Resize of Montecalvoli厨房14.JPG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晚饭后大家各自回房就寝,我在自己的超级大客厅里面一边沾沾自喜地遛跶化食,一边东张西望寻找陌生的历史痕迹。忽然在屋角发现一架木梯,上通一个黑洞洞的方形墙洞,一时间好奇心大起,酒意之下也不知道什么是害怕,摸索着就爬了上去。洞里面是一个平台,沿墙更有台阶螺旋而上,外墙上开了两扇长窗,微茫的月光透窗投在台阶上,拾级探上去,最上面阖着一道木门,门边有简单的铁钩搭住。推门出去,一阵清凉的夜风扑面而来,眼前赫然铺开一片无边无际的星空。我四下张望,结果发现自己原来是登上了突出于山崖边的望塔之顶,塔顶旗杆上主人为了欢迎我们而悬挂的德国黑红金三色旗正在夜风中猎猎作响。我极目四眺这片浸润着浓浓的血雨腥风和光荣梦想的土地,远方零星散落的一簇簇的灯火那都是一处处千年的古城了。头顶洒下明净星月光的肃穆氛围,霍然间为一颗于众宿间划过的流星所击破,令人浮想联翩。遥远地平线上正隐隐地风起云涌积累着一场阵雨,云脚下时有耀眼的闪电凶猛地劈开黑压压的沉重云团。愈强的烈风撕扯我的衣襟,煽动我心潮澎湃,忽然感到自己仿佛化身为当年的一名叱咤风云的诸侯,手扶城垛目光如电,野心勃勃地运筹着下一步开疆拓土的谋略。天降大任,时不我待,只消一声令下,眼前的这些土地和城池都将在我如疾风迅雷般的万钧威势之下颤栗臣服。

Resize of 卡沃里山庄园1.jpg (26.41 KB)

Resize of 卡沃里山庄园1.jpg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说老实话,散人的文笔真是好
好想好想,有一对翅膀,可以飞上蓝天,飞跃海洋。

TOP

托钵僧的城市

前一天明显有些喝高了,梦中全在撕杀征讨。次晨起身,但见云霾无迹,代之以骄阳明媚碧空如洗,庄园中色彩鲜明处处笑逐颜开的样子。先去餐室早餐,厨娘为我们准备了面包、乳酪、香肠和火腿,内容基本上等同昨天晚餐的开胃面包那一套,此外还有热咖啡和牛奶,看来意式早餐是崇尚简约的。离开餐室前,厨娘还叫我们每人带上一个小书包,里面是两个铝箔包好的夹肉和乳酪的面包、两个苹果和一瓶水,这是主人为我们提供的中途午餐,用心可真是周到。
上车后大家的情绪都非常的高昂,一路笑声不断。途中视野中不断出现远远近近山丘上的袖珍古城。这些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城市几乎全都修筑于山顶上,其最高处均矗立有鹤立鸡群的挺拔望塔或钟楼,其下便是城市的核心功能区:宫堡、教堂和集市。山腰部位建造一环带有雉堞的城墙,好像是胖子腰间的武装带一样,将城市的居民和建筑围护在其间,只有相对次要或者时代晚得多的建筑才散落在城墙之外。远远望去,一层层铁锈色的屋顶鳞次顺着山势披拂下来,整个城市仿佛就是一个身披重甲的的武士,衬着蓝天的背景,的确很有矫而不群威风凛凛的气势。
这一天的考察目的地是宗教名城阿西西(Assisi),该城位于佩鲁贾(Perugia)以东,虽然严格讲已不属如今托斯卡纳的行政辖区,但是历来受到该区的文化辐射。阿西西的旧城位于一座苏巴西奥山上,在天主教世界乃是地位仅次于梵蒂冈的一座重要圣城,终年吸引着大批的朝拜者还愿观光。这是因为此处是圣者圣弗朗西斯科(San Francesco或称圣方济各)的家乡和主要的活动地,圣弗朗西斯科1181年生于富商之家,少年任侠,后陷入人生意义的苦闷并通过朝圣和静修求得解脱,因为救济穷病和馈赠教会的行为与家庭发生冲突,1207年他在阿西西的广场上将衣物脱光掷还其父标志与俗世家庭决裂,自此他开始宣教并自组兄弟会性质的宣扬福音游方教派方济会,宗旨是抛家散财、化缘苦修,成员们多为对现实生活绝望寄托天国幸福的狂热分子,会中组织严密的托钵僧侣们将该会影响迅速扩大向周边各国,弗朗西斯科自己则频频出现在教皇的宫殿和十字军的队伍里面,成为当时风云人物。1226年当其病逝时,方济会已经成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教派之一。1228年教皇格列高利四世(Gregor IX)将弗朗西斯科封圣并为其在阿西西墓葬纪念教堂奠基,工程于1253年结束。该建筑整体由教堂和修道院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教堂又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层是罗曼式的,上层过渡到哥特式,属于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我们此行的重头戏就是去圣弗朗西斯科修院教堂(Basilika San Francesco)考察其中的经典壁画。
车子驶到山下停车场,余下的朝圣路程就需步行了。顺山势迤逦而上,远远望到修院教堂的南翼,该教堂位于旧城西端的山坡上,规模宏大,尤其是外围的修道院部分,雄伟森严,层楼叠砌,远远望去,竟有几分类似布达拉宫的气势。其高大的下部建筑为上部的教堂部分在倾斜的山坡上面提供了坚实稳定的基础平台,下部的外立面上整齐地排列着许多高大修长的圆拱,它们在实现了良好的支撑性能的同时提供了丰富的光影效果,这些圆拱列本是罗曼式建筑的一种基本元素。修院和古城墙相连,城墙将旧城围护其间。整个城市用当地的石灰石建成,其色调是轻盈的白色和象牙色,在响亮的阳光下充满了圣洁感。进入城门后,变得陡狭的道路被收束于石砌古屋之间,迂回曲折,好像行走于峡谷中令人难辨前程。
我们随着游人们走出一个路口后,眼前豁然开朗,面前展开一个向上倾斜的狭长广场,其两翼有比例优美的修长拱廊围合,这体系不禁令人想起了梵蒂冈圣彼得大广场的两翼柱廊,其中都暗含着欢迎拥抱教众的深意。地面上铺有黑白灰三色交替的长条形地砖,奏出有趣的节律。广场尽头坐落着洁白雄伟的修院教堂和附属钟楼,正对面门廊下一扇双开的哥特式尖拱大门里面就是教堂的下堂,旁边有台阶通向上一层平台和教堂上堂的入口。欧洲许多古教堂都有上下两层结构,一般宽敞的上层服务公众进行礼拜活动,下层其实是辟空的地基,僧侣往往在其中静修祷告,或者还可用于安置墓穴或者珍贵圣物,基本不对俗众开放。

Resize of Assisi圣弗朗西斯科修院教堂2.jpg (17.79 KB)

Resize of Assisi圣弗朗西斯科修院教堂2.jpg

Resize of Assisi圣弗朗西斯科修院教堂3.JPG (32.04 KB)

Resize of Assisi圣弗朗西斯科修院教堂3.JPG

Resize of Assisi圣弗朗西斯科修院教堂52.JPG (28.42 KB)

Resize of Assisi圣弗朗西斯科修院教堂52.JPG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