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斯卡纳的阳光之下 - 三联生活周刊散人最新文章

官方网站:http://www.lifeweek.com.cn/iRele ... iew.jsp?issueid=383

说明:以下是全文原稿全球独家推出tongue.gif,毕竟这里是自己的老巢么,呵呵。杂志采用的是精简版本,字数只有这个版本的一半多些。


                                                                                                                                                                      宇文鸿吟

缘起

在德国读书有一个特点,就是你永远也搞不清楚为了那遥遥无期的毕业究竟还应再做什么才能功德圆满。尤其像我这样读了偏僻专业的,不但没有同胞同学的指点,更没有班主任之类角色的呵护。有时我会觉得自己像是个潜伏特工,平时绝没人会注意你,而当你被人注意的话,往往也就意味着致命的大麻烦了。
2003年我又遭遇这样的麻烦,当我去找系办老师询问毕业论文事宜时,只见他像个土老财把我的那叠成绩单翻检了三遍,才抬起头来问我,“请问您的学术旅行(Studienexkursion)的证明在哪里呢?”“啊!学术旅行?那是什么东东啊?”我张大了嘴半天合不拢来。
天忽然塌下来了,我必须补上一个此前闻所未闻的学术旅行,否则就不能毕业。我头大如斗,冲出来抓住碰到的第一个同学问他这件事怎么摆平。他摇着头带我去信息栏,指点说近期暑假有两个学术旅行,或去丹麦考察近现代油画,或去意大利考察文艺复兴壁画。他咂吧着嘴向我极力推荐意大利之行,保证我一定不会后悔,而且要不是他上次已去过了,这回一定要报名。我当时只觉得他嘴巴的动静比较腻味,直到旅程中才恍然明白其深意。
我飞奔前去报名,正好还剩最后一个名额。于是我命不当绝搭上这趟可回味终生的顺风车。

200617.jpg (11.67 KB)

200617.jpg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穿越阿尔卑斯的肚腹

10月4日清晨我们一行十三人在波鸿市火车站会合,由六十多岁的克瑞滕贝格教授(Prof. Gert Kreytenberg)带队。大学拨了一辆小巴并赞助油费,我们学生每人只需分担司机工资约八十欧元外加中途在瑞士停脚的住宿费,简直便宜得不可思议!听说在意大利的食宿将由教授的一位老友承担,哦,我想,够大方的么!不过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该是怎么个乱哄哄的场面呢?一时间不由得想起军训来了。
车行在南下的高速路上,两边清新单纯的田野和市镇景色次第出现,地势也在不断爬高,过午时分就已经进入了瑞士境内。瑞士和奥地利两国分享了举世公认的阿尔卑斯山的极景,但是两地却也各有自己的鲜明风格,在我看来,瑞士的山景偏于雄奇粗旷,更有阳刚之美,而奥地利的相对则纤秾秀媚,更具阴柔之胜。如果用中国的盆景艺术来比照的话,瑞士的山景走的是大刀阔斧以气势见长的路线,率性地再现自然的原生态;而奥地利的则类似精雕细琢以细节取胜的类型,不但在一人一物上毫不马虎,角角落落都务必用青苔细草覆盖。瑞士的山色总体上是以峻青为主,高山针叶林色彩沉着,雪线上更有一种超尘的寒蓝,与山脚下一汪汪不动声色的蓝水晶般的湖水遥相呼应;而奥地利的山色则是层次丰富的温绿,大片大片绿毡一样毫无瑕疵的草坡,其间点缀红顶白墙的小屋,白云般游走的羊群,便是阳光下令人醺然欲眠的童话境界。
晚上我们在河谷边的小镇厄斯特费尔德(Erstfeld)打尖,一条沙石俱白的小河和一根铁路将小镇紧紧地挤在山脚下。山势巍然而起,峰巅都隐在雨雾中不可得一见,有几条简陋的索道直挂上云雾间,好像是通往天堂的电梯一样,其实是当地人用来运送山木的。旅店的晚饭是一个蛋花汤和一个土豆烧羊排配花椰菜,甜品是一个冰淇淋,若不是努力往下面填面包,根本吃不饱。餐后叫了卢塞恩特产的啤酒大家一起聊天,其酒味甜厚,和德国啤酒很不同,就像瑞士德语的口音一样别致。教授乘着酒性讲起将要接待我们的那位大人物的故事,他一边说一边摇头吃吃地笑,原来这位意大利的大富翁和收藏家乃一个奇人,一生有过四个妻子,其中包括一位黑人女子,一共诞下十多名子女。现在虽然已经年过七旬,可是不久前才和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大学生结婚并且很快有了孩子。这样的传奇听得我们这些小年轻口干舌燥,心中的感受已经不能用惊诧和倾倒加以概括。世上居然还有这样的出位人物么,这次真的是要大开眼界了。
次日的早餐只有干面包和咖啡,虽然此前对乳酪一直心理抵触,觉得味同嚼蜡,眼下别无选择无奈试啃了一块硬羊酪,入口虽然酸臭,没想到却越嚼越香,更妙的是,就凭它居然一整天都没有饥饿感。我于是才了解欧洲人为什么平时几乎不怎么吃东西还能生龙活虎,原来全靠这类秘密武器,而这一行也同时成为我的乳酪启蒙之旅。
再度启程,山间蒙蒙细雨将山石和道路洗得颇有一种清冷的忧愁感,盘山路边时有激越水声相伴,河上偶跨一座朴敝的石拱小桥,山壁上时现一段残破的联拱石堰,教授指点说那些都是两千年前左右古罗马人扩张的遗迹。正感慨间,车子驶入了长达十七公里的瑞士最长的国特哈德公路隧道(Gotthard-Strassentunnel),其中四壁隆隆的回音和无穷重复的灯影都叫人非常压抑,时间也显得分外漫长。老司机安慰我们说,按他的经验,每次穿越隧道后都会见到意大利的阳光,这令人不由精神一振。
果然,隧道的彼端景色豁然开朗,雨云变得稀薄,山势急速下降,不一会的样子广阔的平原地带便扑面而来,而太阳也从云间跃出大显威风,我们这些来自北方患有严重日照饥渴症的人们不禁自发欢呼出来。一山有四季,南北两重天,我们穿越了阿尔卑斯山的肚腹,一头撞入滚烫热情的意大利的怀抱。

Unterwegs.JPG (60.45 KB)

Unterwegs.JPG

Resize of Schweiz2.JPG (11.83 KB)

Resize of Schweiz2.JPG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幸福啊~~~~~~~~~~~~~~~~~~~~~~~~~~~~~~~~~~~~~~~~~~~~~~~~~~~~~~~~~~~
雨后的夜真的很凉爽啊~~~
祝大家都有个晴朗的明天!

TOP

难得这回没骈四骊六的侃得云山雾罩一回,怎么没了?

TOP

原帖由 夜半歌声 于 2006-5-22 22:52 发表
难得这回没骈四骊六的侃得云山雾罩一回,怎么没了?

对连载就要有足够的耐心的说。tired.gif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你们一共去了几天?

TOP

写的不错啊,不过还有这么自己捧自己的?
:::

TOP

原帖由 水瓶座的男子 于 2006-5-23 01:02 发表
写的不错啊,不过还有这么自己捧自己的?
:::

捧在何处了呢?请教一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好文,赞一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