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理
卷一
信仰的宣认

第一部分

「我信」──「我们信」
第三章

人对天主的回应

藉著启示,「无形的天主,以他无穷的爱,像朋友般与人交谈往来,为邀请他们与
自己共融契合」。对这项邀请的相称回应就是信仰。
藉著信仰,人把自己的理智和意志完全交付於天主。人以其整个存在向启示的天主
表示自己的同意。人对启示的天主所作的此种回应,圣经称之为「信德的服从」。

第一条

我信

一、信德的服从

在信德中服从(服从,拉丁文 ob-audire意指听从)是自由地顺从所听到的圣言,因
为它的真理是由天主所保证,而天主就是真理本身。圣经给我们提示亚巴郎是这服
从的典范,童贞玛利亚则是这服从最完美的实现者。

亚巴郎  「所有信者的父亲」

希伯来书在极力褒扬先人们的信德时,特别强调亚巴郎的信德:「因著信德,亚巴
郎一蒙召选,就听命往他将要承受为产业的地方去了;他出走时,还不知道要到那
里去」(希11:8)。因著信德,他以外乡侨民身分居住在预许的福地。因著信德,撒
辣得以怀孕生下所许的儿子。最后,因著信德,亚巴郎把他的独子献作祭品。
这样,亚巴郎就实现了希伯来书对信德所下的定义:「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担保,
是未见之事的确证」(希11:1)。「亚巴郎信了天主,天主就以此算为他的正义」(罗
4:3)。靠著这坚强的信德,亚巴郎成了所有信者的「父亲」(罗4:11,18; 4:20)。

旧约中充满这类信德的见证。希伯来书褒扬了先人们的模范信德,他们都因这褒扬
而「作了良好的见证」(希11:2,39) 。可是,「天主为我们早已预备了一件更好的
事」,就是相信他的圣子、「信德的创始者和完成者耶稣」(希 11:40; 12:2)。 
玛利亚──「那位信了的真有福」

童贞玛利亚以最完美的方式实现了信德的服从。藉著信德,玛利亚接纳了天使加俾
厄尔向她报告和许下的事,相信「在天主前没有不可能的事」(路1:37),并表示了
自己的同意:「我是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成就於我吧!」 (路1:38)。依撒伯尔
赞美她说:「那信了上主传於她的话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路1:45)。因著这个
信德,万世万代的人都要称她有福。
在玛利亚的一生中,直至最后的考验、 即她的圣子耶稣死在十字架上时,她的信德
从未动摇过。她从未中止相信天主的话「必会完成」。因此教会尊崇玛利亚为信德
最纯正的实现者。
二、「我知道我所信赖的是谁」(弟后1:12)

相信唯一的天主

信仰首先是人对天主的个人依附,同时,与此分不开的,就是自由地认同天主所启
示的全部真理。由於个人对天主的依附及对他所启示的真理的认同,基督徒的信仰
有别於对一般人的信任。完全依赖天主及绝对相信他所说的话,是正确和合理的事。
反之,把同样的信心放在一个受造物身上,却是虚幻和错谬的行为。
相信耶稣基督、天主子

对基督徒来讲,相信天主与相信他所派遣的那一位、他「所喜悦的爱子」(谷1:11),
是分不开的;天主要求我们听从他。主亲自对自己的门徒们说过:「你们要信赖天
主,也要信赖我」(若14:1)。我们能信奉耶稣基督,因为他本身是天主,是降生成
人的圣言:「从来没有人见过天主,只有那在父怀里的独生子,给我们详述了」(若
1:18)。因为「他看见过父」(若6:46),只有他认识父,并把父启示出来。
相信圣神

若非分沾他的圣神,我们无法相信耶稣基督。是圣神向人启示耶稣是谁。因为「除
非受圣神感动,没有一个人能说:『耶稣是主』」(格前12:3)。「圣神洞察一切,
连天主的深奥事理他也洞悉……除了天主圣神外,谁也不能明了天主的奥秘」(格前
2:10-11) 。只有天主完全认识天主。我们相信圣神,因为他是天主。
教会不断地宣认她对唯一天主,父、子、圣神的信仰。

三、信德的特色

信德是恩宠

当圣伯多禄宣认耶稣是「基督、生活的天主之子」时,耶稣对他说:「不是血和肉
启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玛16:17)信德是天主的恩赐,是他所赋予的超性德行
之一。「为达成这样的信德,必须有天主恩宠的引导和协助,以及圣神内在的助佑。
圣神感动人心,使它归向天主,开启心目,赐给『众人同意与信服真理的喜悦』」。

信德是人性行为

只有靠圣神的恩宠和他内在的助佑,人才能信,但信也的确是真正的人性行为。信
赖天主及顺从他所启示的真理,既不违反人的自由又不违反人的理智。即一如在人
际关系中,相信别人所说有关他自己或自己意愿的话,并信赖他们的许诺(如男女在
结婚时),从而建立彼此间的共融,也不违反我们的尊严。因此,「我们的理智和意
志,以信德来向自我启示的天主,表示完全的服从」,从而与他建立亲密的共融,
更不会违反我们的尊严。
在信德中,人的理智和意志与天主的恩宠合作:「相信是一种理智的行为,在意志
受到天主恩宠的推动下,对天主的真理表示同意」。
信仰与理智

相信的动机并不在於启示的真理,在我们的本性理智之光下,显得是真实和可理解
的。我们相信是「由於启示真理的天主本身的权威,他既不能错误,也不会欺骗」。
「不过,为使我们信仰的顺从配合理性,天主愿意圣神的内在助佑由启示的外在证
据陪伴」。例如基督和圣人们 的奇迹、预言、教会的扩展和圣德、她的繁衍和稳定,
「都是天主启示极确实的标记,适合每人的理智」,这些外在证据都是「可信性的
动机」,给我们证明信德的认同「绝非心灵的盲目冲动」。
信仰是确实的,比任何人类知识更为确实,因为信仰奠基於天主的话,他是绝不骗
人的。 当然, 启示的真理可能对人类的理智和经验显得不明确,但「天主神光给
予的确实性却大於本性理智之光所能给予的」。 「一万个困难也构成不了一个疑惑」。

「信仰寻求理解」;信仰的内在特色就是信者希望进一步认识他所信的那一位,并
进一步理解他所启示的事。一分更深入的认识要求一分更大的信德及日益热切的爱。
信德的恩宠开启「人的心目」(弗1:18),为对启示的内容拥有活泼的领悟力,那内
容就是天主的整体计画和信德的奥迹,以及它们彼此之间与启示奥迹的中心──基
督──的密切联系。 如今 ,「为使人更深入地理解启示,同一的圣神不断地用自
己的恩宠,使信仰更完善」。这样,依照圣奥思定的说法:「我信是为理解,我理
解是为信得更好」。
信仰与科学。「即使信仰是在理智之上,但在信仰与理智之间,绝不能有真正的冲
突;因为那启示奥迹及传授信仰的同一天主,也在人的心灵上赋予理智之光,他不
能否认自己,而真理也不能违反真理」。「因此,每门科学的研究方式,若真的依
照科学方法和遵守伦理准则进行,决不会与信仰有所矛盾,因为俗世和信仰的事物,
都来自同一的天主。再者,谁若谦虚和恒心地探讨事物的奥秘,在不知不觉中,就
会被那位保持万物存在,使它们各得其所的天主的手所牵引」。
信德的自由

为能符合人性,「人对天主所作的信仰回应该是自愿的;所以不能强迫任何不愿的
人接受信仰。因为信仰的行为,由於本身的性质,该是自愿的」。「天主召叫人们
以心神和真理事奉他,因此他们在良心上感到对他有责任,并非被迫……这在耶稣
基督身上全面地表现了出来」。事实上,基督曾邀请人接受信仰和皈依,但绝不强
迫他们去接受。他曾为真理作证,但不愿「勉强那些拒绝真理的人去接受。他的神
国……藉著爱的力量而扩展,基督就是凭著这爱被高举在十字架上,以吸引众人归
向他」。
信德的必要性

相信耶稣基督和相信派遣他来救赎我们的那一位,为得救是必要的 。 「因『没有
信德,不可能中悦天主』(希11:6),也不可能分享天主子女的福分。没有信德,不
可能成义,且除非『在信德上坚持到底』(玛10:22; 24:13),也没有人能获得永生」。

信德的持守

信德是天主白白赐予人的恩宠,我们有可能失落这分无价之宝。关于这点,圣保禄
鼓励弟茂德说:「你要打这场好仗,保持信德和良心纯洁;有些人竟摈弃了良心,
而在信德上遭了覆舟之灾」(弟前1:18-19)。 为能在信德中生活、成长及恒心到底,
我们必须用天主圣言滋养它;并祈求天主增强它;它该「以爱德行事」(迦5:6),以
望德作支持及在教会的信德中植根。
信德是永生的开始

信德使我们预尝荣福直观的喜悦和神光,那是我们在此世旅居的目标。那时我们将
会「面对面地」(格前13:12) 看见天主,看见他「实在怎样」(若一 3:2)。所以,
信德已经是永生的开始:
现在我们有如在一面镜子里欣赏信仰的祝福,好像那些给我们许下的及我们在信德
中希望享受的美妙事物就在眼前一样。

可是,如今「我们只是凭信德往来,并非凭目睹」(格后5:7),我们认识天主「犹如
藉著一面镜子,模糊不清」(格前13:12)。虽然信德因所信的那位而受到光照,但却
经常生活在隐晦中。信德也能受到考验。我们生活的世界似乎时常与信仰给我们所
保证的相距甚远,邪恶、痛苦、不义及死亡的体验,似乎与福音的喜讯背道而驰,
足以使我们的信仰动摇,并对它构成一种诱惑。
那时我们就该转目注视信德的见证:亚巴郎「在绝望中仍怀著希望」(罗4:18)而相
信;童贞玛利亚在「信德的路途上」,进入了「信德的黑夜」,参与了她圣子的痛
苦及他坟墓中的黑夜;此外还有许多其他信德的见证。「我们既有如此众多的证人
围绕著我们,就该卸下各种累赘和纠缠人的罪过,以坚忍的心,跑那摆在我们面前
的赛程,双目常注视著信德的创始者和完成者耶稣」(希12:1-2)。
第二条

我们信

信仰是一项个人的行为:是人对那主动自我启示的天主所作的自由回应。不过,信
德并非一个孤立的行为;没有人能够单独去信,正如没有人能够单独生活。没有人
能由自己取得信仰,正如没有人能由自己取得生命。信徒从他人身上接受信仰,也
该把信仰传给他人。我们对耶稣和对世人的爱,促使我们去向别人谈论我们的信仰。
这样,信众就像一条锁链,每个信徒就像其中一环。若无别人信德的支持,我不能
去信;同样,藉著我的信德,我也支持别人的信仰。
「我信」:是每个信徒个别所宣认的教会信仰,尤其是在受洗的时候。「我们信」:
是大公会议的主教们或更普遍地在信徒礼仪集会时所宣认的教会信仰。「我信」:
也是我们的慈母教会,在信德中回应天主,并教导我们说:「我信」,「我们信」。

一、「主,恳请垂顾□教会的信仰」

是教会首先相信,并这样支持、滋养、振奋我的信仰。是教会首先到处宣认上主,
我们藉著教会并在她内,也被引领去宣认:「我信」、「我们信」。我们从教会接
受信仰及透过洗礼接受基督的新生命。在《罗马礼书》中,洗礼的施行者问慕道者
说:「你向天主的教会要求甚么?」答案是:「信德」;「信德给你甚么?」「永
生」。
救恩只来自天主,但由於我们是藉教会而接受信德的生命,她是我们的母亲:「我
们相信教会是我们新生命的母亲,而非相信教会是我们得救的创始者」。教会作为
我们的母亲,也是我们信仰的教育者。
二、信仰的语言

我们并不信某些公式,而是信那些公式所表达,及信德让我们所「接触到」的事实。
「信徒的(信德)行为并不止於条文,而是(条文所表达的)事实」。可是,我们靠信
仰公式的协助,才可以接近这些事实。信仰公式能让我们表达和传授信仰,在团体
中加以庆祝、吸收及日益热切地去生活。
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基础」(弟前3:15),忠信地保持「一次而永远传与圣徒的信
仰」(犹3)。教会牢记基督的话语,并把宗徒们的信仰宣认世世代代传授下去。正如
一个母亲教导自己的子女说话,俾能去了解和沟通;同样,我们的慈母教会也教导
我们信仰的语言,为使我们理解信仰及度信仰的生活。
三、信仰只有一个

教会自古以来,就透过许多语言、文化、民族和国家,不停地宣认唯一的信仰来自
一个主、由一个洗礼传下来,深信众人只有一个天主和大父。圣依勒内·里昂是这
种信仰的见证人,他声明说:
「事实上,教会虽已传遍普世,直到地极,但她从宗徒及其门徒们接受了信仰……
并小心保存[这信仰和宣讲],犹如同住一屋;以同一的态度去信奉,好像只有一个
心灵;以一致的声音去宣讲、教导和传授,就如具有同一口舌」。
「因为,即使世上的语言不同,圣传的内容却是同一的。无论是在德国的教会,或
在西班牙、法国、东方、埃及、利比亚及世界中心所建立的教会,都没有另一个信
仰或圣传……」「所以教会的讯息是真实和稳固的,因为她给整个世界指出了得救
的唯一途径」。
「我们从教会领受的这个信仰,须小心地保管。因为它像一个极有价值的宝藏,藏
在一个珍贵的器皿内,在天主圣神的推动下,能不断地充满朝气,连容纳它的器皿,
也变得日新又新」
撮要

信德是整个人对自我启示的天主的个人的依附,要求理智和意志顺从天主透过他的
工程和言语,所作的启示。
因此「信」涉及两点,即信谁和信甚么;相信真理(甚么)是由於信赖那证实真理者
(谁)。
除了信天主,父、子、圣神外,我们不该信其他的神。
信德是天主的超性恩宠。为能相信,人需要圣神内在的助佑。
「信」是人的自由及有意识的行为,符合人性的尊严。
「信」是教会的行为。教会的信德作前导,产生、支持及滋养我们的信德。教会是
所有信徒的母亲。「除非有教会为母,没有人能有天主为父」。
「我们相信所有包含在天主圣言里的讯息,无论笔录或口传,及教会视为上主启示
而要我们信从的一切」。
信德为得救是必要的。天主亲自肯定了此事:「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但不信的必
被判罪」(谷16:16)。
「信德是对将认识之事的预尝,这事在来生将使我们得到幸福」。

-----------------------------------------------------------------------------
---

信经
宗徒信经  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



我信全能的天主父,
天地万物的创造者。
我信唯一的天主,全能的圣父,天地万物,无论有形无形,都是他所创造的。

我信父的唯一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我信唯一的主、耶稣基督、天主的独生子

。他在万世之前,由圣父所生。
他是出自天主的天主,
出自光明的光明,
出自真天主的真天主。
他是圣父所生,而非圣父所造,
与圣父同性同体,万物是藉著他而造成的。
他为了我们人类,并为了我们的得
救,从天降下。


他因圣神降孕,由童贞玛利亚诞生。 他因圣神由童贞玛利亚取得肉躯,而成为人。

他在比拉多执政时蒙难,被钉在十 架上,死而安葬。他下降阴府, 他在般雀比拉
多执政时,为我们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而被埋葬。
第三日从死者中复活。
他升了天,
坐在全能天主父的右边。
他要从天降来,审判生者死者。 他正如圣经所载,
第三日复活了。
他升了天,
坐在圣父的右边。
他还要光荣地降来,审判生者死者,
他的神国万世无疆。



我信圣神。 我信圣神,
他是主及赋予生命者,
由圣父 圣子所共发。
他和圣父圣子,
同受钦崇,同享光荣,
他曾藉先知们发言。



我信圣而公教会,诸圣的相通。 我信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

罪过的赦免。
肉身的复活。
永恒的生命。
阿们。  我承认赦罪的圣洗,只有一个。
我期待死人的复活,
及来世的生命。
阿们。
Share |
Share

TOP

天主教教理
卷一
信仰的宣认

第一部分

「我信」──「我们信」
第二章

天主来与人相遇

人藉著自然的理智,能从天主的工程确实地认识天主。然而有另一种知识领 域,人
只凭己力是绝不能达到的,那就是天主的启示。天主藉著完全自由的 决定,把自己
启示并赏赐给人,透露他的奥秘和他自太初就在基督内预定的造福 人类的慈爱计画。
他派遣了他的爱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和圣神,把他的计画完 全启示出来。[

第一条

天主的启示

一、天主启示他「慈爱的计画」

「天主因著他的仁爱和智慧,将自己启示给人,为使人认识他旨意的奥秘。 於是,
人类藉著降生成人的圣言基督,在圣神内达到天父,分享天主的本性」
「住在不可接近的光中」的天主(弟前6:16),愿意通传他的神性生命给他 自由创造
的人,使他们在他唯一的圣子内,成为义子 。天主把自己启示出来, 是为使人有
能力去回应、认识、和爱慕他,远胜过他们本身所能做到的。

天主的启示计画,是透过「彼此密切联系」和互相彰显的「行动和言语 」来实现的。
此启示含有一个特殊的「神性教育法」:天主逐步地与人沟通,分 段地准备人接受
有关他自己的超性启示,这启示在降生成人的圣言、耶稣基督身 上和其使命上达到
高峰。

圣依勒内·里昂多次以天主与人彼此相互适应的图象,来谈论这神性教育法 :「天
主圣言在人间定居并成了人子,为使人习惯了解天主,并使 天主依照父的旨意习惯
在人间设置寓所」 。

二、启示的步骤

天主从太初使人认识他

「藉著圣言创造并保存万物的天主,透过受造物,给人提供有关自己的恒久 见证。
此外,为了打开一条天主的救恩之路,天主从太初就把自己显示给原祖父 母」。他
邀请他们与他亲密交往,并给他们披上恩宠与义德的光辉。
这种启示并没有因我们原祖的罪而中断。事实上,天主「自他们堕落之后, 给他们
许下救赎,重振他们对於得救的希望。同时,他不断地照顾人类,赐永生给 所有恒
心向善、寻求救恩的人」。

当人类因抗命而失去的友谊时,尔并没有把他们弃置於死亡的权下…… 却多次与
他们订立盟约。

与诺厄的盟约

当人类的一体性因罪恶而破碎后,天主首先设法逐一拯救分散的人类。洪水 后与诺
厄所订的盟约,表现出天主开始向各「民族」,即是向那些「按语言 、宗族和国籍」
(创10:5) 而群居的人展开救恩计画。

由多元民族所组成的宇宙、社会及宗教秩序,是天主上智托付给天使保管 的,目的
是在抑制堕落的人类的骄傲,他们同谋作恶,一如在 巴贝尔塔那样,想由自己建立
其一体性。但由於罪恶,无论是多神论或是民族及其元 首的偶像崇拜,都对这临时
的救恩计画,不断构成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的威胁。

与诺厄所订的盟约为地上各民族都有效 ,直到福音在普世获得宣扬为止。 圣经尊
崇「各民族」中若干伟大人物,如:「义人亚伯尔」、预象基督 君王兼司祭的默基
瑟德、以及义人「诺厄、达尼尔、和约伯」(则14:14)。 圣经藉此显示,那些按诺
厄盟约生活,期待基督「把四散的儿女都聚集归 一的人」(若11:52),能达到多么
高超的圣德。


天主拣选亚巴郎

为聚集四散的人类,天主拣选了亚巴郎(Abram),召叫他离开自己的故乡、自己的家
族和自己的父家,为使他成为亚巴 辣罕(Abraham),即是「万民之父」(创17:5):
「地上万民都要因他获得祝福」(创12:3 LXX)。

由亚巴郎所生的民族,将是一特选民族,是天主对圣祖许诺的受托者 ,这民族蒙召
准备把所有的天主儿女,有朝一日都聚集在一个教会内 ;这个民族将是那树根,一
旦外教人成为信友,都被接枝上去。



旧约的圣祖、先知及其他人物,无论过去或将来,在教会的所有礼仪传统 中,常被
尊奉为圣人。


天主立以色列为其子民

在古圣祖后,天主立以色列为自己的子民,把他们从埃及的奴役中拯救出来 。他与
他们订立西乃山盟约,并透过梅瑟给他们颁布自己的法律,好使他们明认 及事奉他
为唯一真实及生活的天主、眷顾一切的父亲和正义的判官,并叫他们期待预 许的救
主。

以色列是「属於上主名下」(申28:10)的司祭民族。他们是「天主首先向他们说话的
民族」,也是在亚巴 郎信德内的「长兄」民族。


天主透过先知们培养自己的子民去渴望救恩,期待那赋予众人及刻在人 内心的新而
永久的盟约。先知们宣布天主子民的彻底救赎,宣布它的一切不忠行为将被洗净,
并宣布一个将包 括所有国家的救恩。上主的穷人和卑微者尤其怀有此种希望.
圣贤
的妇女 们如撒辣、黎贝加、辣黑耳、米黎盎、德波辣、亚纳、友弟德和艾斯德,都
对以色列的得救保持了热切的希望。在这方 面最辉煌的形象是玛利亚。

三、耶稣基督──「整个启示的中保和圆满」

天主藉他的圣言说了一切

「天主在古时,曾多次并以多种方式,藉著先知对我们的祖先说过话;但在 这末期
内,他藉著自己的儿子对我们说了话」 (希1:1-2)。降生成人的天主子基 督,是圣
父的唯一、完美及决定性的圣言,天父藉他说了一切,除他以外将不 再有其他的话。

十字圣若望,步武许多人的后尘,以卓越的方式解释希伯来书 第一章一至二节:

天主既把自己的圣子给了我们,而这圣子又是他唯一和决定性的圣言,他便藉 这圣
言,只一次就给我们说了一切……因为过去曾局部地向先知们所说的, 藉圣子已全
部地说出来,并将这一切,即他的圣子给了我们。因此,谁还想 询问天主,要求他
给予神视或启示,不但做了一件糊涂事,而且也得罪了天 主,因为他不定睛注视基
督,却去寻找其他的事物和新意。


不再有其他启示

「基督的救赎工程,由於是新而永久的盟约,将永不会消逝;而且在我们的 主耶稣
基督光荣的显现之前,也没有甚么新的公开启示可期待了」 。不过, 即使启示已
告完成,却并未完全阐明;这就有待基督徒的信仰,随著年代逐步去 吸取它整个的
内涵了。

在过去的世代中,曾有一些所谓「私下」的启示,其中有些曾被教会当局所 承认。
然而它们并不属於信仰的宝库。它们的任务并非「改善」或「补充」基督 决定性的
启示,而是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中,协助人们更圆满地去履行基督的 启示。在教
会训导当局的指引下,信友们的意识应能辨认及接纳,在这些私下的启示 中,那些
是基督或圣人们向教会所作的真正呼吁。

基督徒信仰不能接纳那些企图超越或修正基督所完成的启示的所谓「启示」 ,例如:
某些非基督宗教和若干近代教派即奠基於此类「启示」。

撮要

天主由於爱,将自己启示并赏赐给人。这样,他对人类有关人生意义和终向 的问题,
提供了决定性和极其丰富的答案。
天主藉著行动和言语,把自己的奥迹逐步通传给人而启示了自己。
天主在受造物中赋予有关自己的的见证,此外,还亲自显现给我们的原祖。 他与他
们谈话,并在他们犯罪堕落以后,给他们许下救恩并赐予他的盟约。
天主跟诺厄订立了一个在他与一切生灵之间的永久盟约 ,直到世界的终结。
天主简选了亚巴郎,并同他和他的后裔订立了盟约。他把他们作为自己的人 民,并
透过梅瑟把自己的诫命启示给他们。他又藉著先知们准备这人民领受 那为整个人类
预定的救恩。
天主派遣了自己的圣子把自己圆满地启示出来,并在他身上建立了永久的盟约 。他
是天父决定性的圣言,以致在他以后,再没有其他的启示了。

第二条

天主启示的传递

天主「愿意所有的人都得救,并得以认识真理」(弟前2:4)、即耶稣基督。因此,必
须向所有的民族和所有的人宣讲基 督,从而使启示达於地极:

因著他仁慈的安排,天主使他为万民的得救所启示的一切,能时常保持完整 ,并传
授给世世代代的人。

一、宗徒圣传

「主基督、至高天主的全部启示之完成者,命宗徒们把那曾藉先知们预许、 由他本
人实现及亲口宣布的福音,向一切人宣讲,藉此,而把天主的恩惠,通传 给他们,
并以福音作为一切得救的真理和道德规范的根源」。
宗徒的宣讲

福音的传递,依照上主的命令,是以两种方式进行:
口传:「宗徒们以口头的宣讲、以榜样和制度,将 他们从基督的口授、生活和行事
上所承受的,或他们从圣神的提示所学来的传授给人」;

笔录:「宗徒及他们的弟子们,在圣神的默感下,把救恩的喜讯辑录成书」。

藉宗徒继承(apostolic succession)而延续

「为使福音在教会内时常保持完整与生生不息,宗徒们立了主教们作为继承 者,并
把自己的训导职务交给他们」。因为,「以特殊方式写在默感书上的 宗徒们的宣讲,
必须以不间断的继承予以保存,直到时期的圆满」 。

这种在圣神内完成的活生生的传递,称为圣传,因为它有别於圣经,纵使跟 圣经有
密切的关连。透过圣传,「教会在它的教义、生活和敬礼中,把本身所是 以及所信
的一切,都传诸万世,永垂不朽」。「教父们的言论证明了圣传 确实活生生地存在
著,圣传的丰富内涵渗透在教会实际生活的信仰和祈祷中」 。

就这样,圣父透过圣子,在圣神内所作的自我通传,不断在教会内临现和进 行:
「过去曾说过话的天主,仍不断地与他爱子的净配交谈;而福音的充满生命 的声音,
藉圣神而响遍教会,藉教会而响遍全世界。圣神引领信友走向一切真理, 并使基督
的话洋溢於他们心中」。

二、圣传与圣经的关系

一个共同的泉源

「圣传与圣经彼此紧紧相连并相通,因为两者都发自同一的神圣泉源,在某 种情况
下形成了同一事物,趋向同一目标」。两者都使基督的奥迹在教会内 临在并使人受
益,基督曾许下要与自己的门徒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 (玛28:20)。


两种不同的传递方式

「圣经是天主的话,因为是在圣神的默感下写成的 」。
「至於圣传,则保存了主基督及圣神托付给宗徒们的天主圣言」,并把它「完整地
传授给他们的继承 者,俾在真理之神的光照下,他们能以自己的宣讲,把天主的话
忠实地保存、陈 述及传扬」。

於是,教会受托传递及解释启示,「并不单从圣经取得一切有关启示之事的 确实性。
因此,两者都该以同等的热忱和敬意去接受和尊重」。
宗徒圣传与教会传统

我们所说的圣传是来自宗徒,是他们从耶稣的言行举止所接受、及从圣神那 里所学
到而传授的事。事实上,第一代的基督徒还没有写下新约,而新约本身也 证实了圣
传是一个活生生的传授过程。
与此不同的,是地方教会历来所产生的神学、纪律、礼仪或敬礼方面的「传 统」。
它们构成了具体的模式,透过这些模式,伟大的圣传就能以适当的方式在 不同的地
区和不同的时代表达。在宗徒圣传的光照下,这些传统可被保存、修改 ,甚或依照
教会训导的指示予以放弃。

三、信仰遗产的诠释

信仰遗产交托给整体的教会

蕴藏在圣传和圣经里的信仰「神圣遗产」(信仰宝库) (弟前6:20),是 宗徒们委托
给整个教会的。「当全体子民依恃著它,并与自己的司牧团结一致, 在宗徒的训诲、
共融、擘饼及祈祷上持之以恒,即坚守、实践及宣认所传授的 信仰时,主教与信徒
间建立一种特殊的精神团结」 。

教会的训导当局

「正确地解释书写的或传授的天主圣言的职务,只委托给教会内活生生的训 导当局,」
即是与伯多禄的继承者──罗马教宗共融的主教们,「他们以耶稣基 督的名义行使
这权力」。

「但教会的训导职务并非在天主的言语之上,而是为它服务,这职务只教导 所传授
下来的真理。因为,训导当局因天主的命令和圣神的助佑,虔敬地聆听天主 圣言,
圣善地予以保管并忠信地加以陈述。训导当局提出为天主启示的一切当信之 道,乃
取自唯一的信仰宝库」。


信友们由於追忆基督向宗徒们所说:「听从你们的,就是听从我」(路10:16)这句话,
应顺服地接纳牧者们以各种方式所给 予他们的训诲和指示。

信条

当教会训导当局钦定信条时,亦即当它提出蕴藏在天主启示内的真理,或其他与 这
些真理有必然关连的真理,而要求基督子民以坚定不移的信德同意予以接纳 时,都
是完全凭靠受自基督的权力。

在信条与我们的灵修生活之间有一种极密切的关连。信条是我们信仰道路上 的明灯,
它们照耀这道路,使之安全。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生活是正直的,我 们的理智和
心灵将会敞开去接纳信条的光照 。


信条间彼此的关系与协和,可从基督奥迹的整体启示内浮现出来 。「由於天主教教
义中的诸真理与基督信仰基础的关系有差别,所以它们之间有一个秩序 或『等级』」。


信仰的超性意识

所有信徒都须了解和传递启示的真理。他们接受了圣神的傅油,而圣神教导 他们一
切并把他们「引入一切真理 」(若16:13)。

「全体信众……在信仰上不能错误:『几时从主教们直至最后一位平信徒』 ,对信
仰及道德问题,表示其普遍的同意时,这一特性便藉著全体子民信仰的超 性意识而
流露」。

「事实上,天主的子民,藉著这种由真理之神所激发和支持的信仰意识,在 神圣训
导当局的领导下……完整地持守那一次而永远地传给圣徒的信仰,以正确的判 断力
更深入地加以体会,并在生活上更完美地付诸实行」。

在信仰的理解中成长

赖圣神的助佑,对信仰遗传下来的事迹和言语的领悟,能在教会的生活中增进:
──「藉著信徒们的反省和研究, 他们把这些事放在心中默想」;尤其 是「神学
的探讨……不断地对启示的真理作深入的认识」。

──「藉著信徒们对精神事物所体验到的深切领悟」;「天主圣言跟阅 读它的人一
起成长」。

──「藉著主教们的宣讲,他们因所继承的主教职位,接受正确阐释真理的 神恩」。


「因此,很明显地,由於天主极明智的安排,圣传、圣经及教会的训导当局,彼 此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且各按自己的方式,在唯一圣神的推动下,共同有效地 促进
人灵的得救」。

撮要

宗徒们把基督委托给他们的一切,在圣神的默感下,用宣讲,也用著作,传授 给世
世代代的人,直到基督光荣地再来。
「圣传及圣经组成一个天主圣言的神圣宝库」,旅途教会在这宝库前,像对 著一面
镜子,默观万有真源的天主。
「教会在它的教义、生活和敬礼中,把本身所是以及所信的一切,都传诸万 世,永
垂不朽」。
整个天主子民,藉著信仰的超性意识,不断地领受天主启示的恩赐,日益 深入地加
以研究和更圆满地去生活。
正确地解释天主圣言的责任,只委托给教会的训导职务,就是教宗以及与教 宗共融
的主教们。

第三条

圣经

一、基督──圣经的独一无二的圣言

天主为把自己启示给人,慈爱地俯就人,用人类的言语向他们说话: 「 因为天主
的话,用人的语言表达后,就相似人类的语言;有如永生之父的圣言,取 了软弱的
人性后,与人相似一般」。

天主透过圣经的所有言语,只说一句话,就是他的唯一圣言,在这圣言 内天主把自
己完全说了出来。
要记得在整部圣经内是同一个天主圣言,在所有圣经作者口中回响的,也是 同一个
圣言。这圣言从起初就与天主同在,故不需要发音,因为他是在时间 之外 。

为此,教会时常尊重圣经,如同尊重主的圣体一样。她不停地从天主圣 言及基督圣
体的筵席中,给信友们提供生命之粮。
教会从圣经中,不断地取得她的滋养与活力;因为透过圣经,她不 只接受人的言语,
实在而论,接受的是天主的言语。「因为在圣经里,天父 慈祥地来与他的子女相会,
并同他们谈话」。
二、圣经的默感和真理

天主是圣经的作者。「在圣经各书卷中所包含和陈 述的天主启示的真理,是在圣神
的默感下而写在其中的。
慈母圣教会基於宗徒的信仰,把旧约与新约的全部书卷,及其所有部分,都 奉为圣
经和正典,因为是在圣神的默感下写成的,有天主为其作者,并这样地交 给了教会」。


天主默感了圣经的人间作者。「在撰写圣经时,天主简选了人,利用他 们的才干和
能力来替他服务,为能藉著他们并在他们内工作;他们是真正的作者 ,只写下天主
要他们写下的一切」。
受默感的书教导真理。「由於受默感的圣经作者所宣称的一切,应被视 为圣神所宣
称的,故此应该声明圣经各书,坚定地、忠实地、无错误地教 导真理,这真理是天
主为我们的得救,而愿意写在圣经里的」。
可是,基督徒的信仰并不是一个「书卷的宗教」。基督教会是一个天主 「圣言」的
宗教,这圣言「不是一个笔录下来沉默的文字,而是降生成人的生活 圣言」。 为
使圣经上的话不要变成 死板的文字,生活的天主的永远圣言── 基督,必须透过
圣神,「开启我们的理智,使我们理解圣经」(路24:45)。
三、圣神──圣经的解释者

在圣经里,天主是以人的方式向人说话。因此为正确地解释圣经,必须 留心探讨甚
么是圣经作者真正要肯定的,以及甚么是天主藉他们的话要表达的。
为明白圣经作者的用意,应留意当时的环境和文化 ,留意当时所用的「 文学类型」,
留意当时所惯用的感受、表达和叙述的方式。「因为在圣经中, 真理是以各种不同
形式,即以历史、先知、诗歌或其他文学类型来陈述和表达 的」。
不过,由於圣经是受默感的,有另一个同样重要的正确解释原则,没有 这个原则,
圣经将变成死的文字:「圣经既由圣神写成,就该藉同一圣神的助佑 去阅读和解释」。
为随从默感圣经的圣神去解释圣经,梵二大公会议给我们指出了三项标准:
一、小心留意「整部圣经的内容和统一性」。因为 ,尽管组成圣经的各 书互不相
同,但由於天主计画的一致,圣经是一个整体,而耶稣基督就是它的枢 纽和心脏,
这心是在他的逾越节后敞开的。
基督的心是指圣经,正因圣经显露了基督的心。这心在受难前是关闭著 的,因为那
时圣经是隐晦的。但在受难后圣经变得明朗,为使那些从中获得 领悟的人,懂得详
查和辨别如何去解释先知的话。

二、在「整个教会的生活圣传」中阅读圣经 。根据教父们的格言:「与其说圣 经
写在书卷上,毋宁说首先写在教会的心头上(Sacra Scriptura principalius est
in corde Ecclesiae quam in materialibus instrumentis scripta)」。因为教会
在她的圣传中,将天主的圣言 存留在她活生生的纪念中,而圣神则按照属神的意义
将圣言的解释赐给她。

三、留意「信德的相符」。所谓「信德的相符」,是指信仰中的真 理彼此相符,以
及与启示的整体计画相符。

圣经中不同层次的意义

依照古老的传统,圣经的意义可分为两种 :即字面的意义和属灵的意义 ,后者又
分为寓意、伦理及末世的意义。四种意义彼此深深地相协调,可确保教会 活生生的
读经,产生丰富的内涵。
字面的意义。就是那来自圣经言词所表达、透过释经学的正确解释规则 所发掘的意
义。「圣经的所有意义都以字面的意义为基础」 。
属灵的意义。基於天主计画的一致性,不但圣经的文字,连它所叙述的 事实和事件
也可成为标记。
一、寓意。如果我们在基督身上认出事件 的意义,就能对事件有更 深入的了解;
例如经过红海是基督胜利的象徵,因此也是洗礼的寓意 。

二、伦理。圣经所记载的事迹能引导我们 正直地行事。它们是为「劝戒我们 而记
载下来的」(格前10:11)。

三、末世。同样,我们可看到事实和事件 的永恒意义,让它们引领 (希腊语anagoge)我
们迈向天乡。这样,尘世的教会是天上耶路撒冷的标记。


中古时代的一首短诗巧妙地总结了上述四种意义:
文字,事之所载;寓意,信之所赖;
伦理,行之所依;末世,心之所望。
(Littera gesta docet, quid credas allegoria,
Moarlis quid agas, quo tendas anagogia)


「释经者的任务是依照这些规则,助人更深入了解和阐明圣经的意义, 俾能透过一
些预先准备性的研究,使教会的审断得以成熟。因为,有关如何解释 圣经的一切,
最后都应听取教会的裁决,她负有保管和解释天主圣言的神圣使命 和职务」。
如果大公教会的权威不推动我,我就连福音也不会信。

四、圣经正典

宗徒的圣传使教会辨认出,哪些著作应该包括在圣经的纲目里 。这完整的纲目称为
圣经「正典」,包括旧约四十六卷 (若把耶肋米亚及哀歌视作一书 则为四十五卷)
和新约二十七卷:
旧约四十六卷为:创世纪、出谷纪、肋未纪、户籍纪、申命纪、若苏厄书 、民长纪、
卢德传、撒慕尔纪上、撒慕尔纪下、列王纪上、列王纪下、编年纪上、编年 纪下、
厄斯德拉上、厄斯德拉下、多俾亚传、友弟德传、艾斯德尔传、玛加伯上 、玛加伯
下、约伯传、圣咏集、箴言、训道篇、雅歌、智慧篇、德训篇、依撒意 亚、耶肋米
亚、哀歌、巴路克、厄则克耳、达尼尔、欧瑟亚、岳厄尔、亚毛斯、 亚北底亚、约
纳、米该亚、纳鸿、哈巴谷、索福尼亚、哈盖、匝加利亚、玛拉基 亚。

新约二十七卷为:玛窦福音、玛尔谷福音、路加福音、若望福音、宗徒大 事录、
罗马书、格林多前书、格林多后书、迦拉达书、厄弗所书、斐理伯书、哥罗森书 、
得撒洛尼前书、得撒洛尼后书、弟茂德前书、弟茂德后书、弟铎书、费肋孟书 、希
伯来书、雅各伯书、伯多禄前书、伯多禄后书、若望一书、若望二书、若望 三书、
犹达书、默示录。

旧约

旧约是圣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经书是天主所默感的,具有永久的 价值,因为
旧的盟约从未被废除过。
原来,[color=blue「旧约的救世工程主要是为准备……普世救主基督的来临」。旧 约诸书「虽
然含有一些短暂和不完美的事」,却也显示出天主救恩之爱的整个神 性教育法。它
们「表现了生活的天主意识、对人生有益的智慧以及祈祷的奇妙 宝库」;最后,在
这些书中「蕴藏著我们得救的奥迹」 。
基督徒尊崇旧约为真正的天主圣言。对那些拒绝旧约、藉口说它已被新约 所取代的
思想(马西翁主义 Marcionism),教会常坚决地否定。
新约

「天主圣言乃天主的德能,为使一切信奉的人获得救恩,在新约的经书 中,它以卓
越的姿态出现,并显示它的能力」。这些经书传给我们天主启示 的明确真理,它们
的主要对象是耶稣基督、降生成人的天主子、他的事业、他的 教训、他的苦难和光
荣以及他的教会如何在圣神的推动下开展 。
福音是整部圣经的中心,「因为它是有关降生成人的圣言、我们救主 的生活和道理
的主要见证」。 /color]
福音书的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耶稣的生平和训诲。「教会毫不犹豫 地肯定四部福音的历史性,并坚决 地认
为,它们忠实地传授了天主子耶稣在人间的生活,直到他升天那日,为人类 的永远
得救,实际所做和所教导的事」。

二、口传。「宗徒们在主升天之后,以更 完善的领悟力,把主所言所行的事 传授
给听众们。他们享有这种领悟力,因为受了基督光荣事迹的教导,以及受了 真理之
神的光照」。

三、书写的福音。「圣史们所写的四部福 音,有些是从许多口传或笔录的资 料中
选出的,有些则是其他资料的综合或按教会情况所加的解释,但最终仍保持 著讲道
的格式,为常把有关耶稣的真实事件,传报给我们」 。

四部福音在教会内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礼仪对它的尊崇,它对世世代 代圣贤们所
发出的无可比拟的吸引力,足可证明此点。
没有甚么道理比福音的文字更为美好、宝贵和灿烂的了。你们要思量我们 的主和导
师、基督以自己的言行所教导和实践的一切,并把它默存在心中 。

当我祈祷时,我特别在福音上稍作停留:我 可找到为我可怜的灵魂所需要的一切。
我时常能从福音中发现新的神光、发现隐密和奥妙的意义。

新旧约的一体性

教会远自宗徒时代及其后在圣传中,就不断地透过预象法,强调新 、旧两约在上主
计画中的一体性。在旧约的天主工程中,这预象法使人认出时期 圆满时,天主在其
降生成人的圣子身上所完成的一切。
因此,基督徒要在死而复活的基督光照下去阅读旧约。预象法的阅读披 露了旧约的
无穷内涵。然而不应忘记,它保持著吾主亲自重新肯定的启示的固有 价值。
因此,也要在旧约的光照下去阅读新约。初期的基督徒教理讲授经常 都是这样作的
。根据一个古老的说法:「新约隐藏在旧约中,而旧约则显露在新约中」。 预象
法指出迈向天主之计画完成时的那种动力,那时「天主将成为万物 之中的万有」(格
前15:28),例如圣祖们的蒙召及出离埃及,并不失落他们在天 主计画中的本身价值,
因为他们同时是该计画的中途站。
五、圣经在教会的生活中

「天主的话具有这么大的效力和德能,以致成了教会的支柱和力量,巩 固教会子女
们的信仰,成为他们灵魂的食粮及灵修生活永久和清澈的泉源」。必须「让信友们
广泛地接触圣经」 。
「所以圣经的研究应视作神学的灵魂。同样,宣道的职务,即牧民的宣 讲、教理讲
授、及一切基督化的训诲,其中礼仪的讲道,应占有特殊的地位,这 些都该从圣经
的话语取得滋养和活力」。
教会「坚决而恳切地劝告所有信友……要藉著多阅读圣经,去学习『耶 稣基督的卓
越知识』(斐3:8),『因为不认识圣经,即不认识基督』」(圣热罗尼 莫) 。
撮要

「整个圣经是一本独一无二的书,而这本书就是基督;事实上整个圣经都 在谈论基
督并在他身上完成」。
「圣经蕴藏天主的圣言,因为它是受默感的,故确实是天主的圣言」。
天主是圣经的作者,因为是他默感了一些人间作者。他在他们内、并藉他 们而工作。
这样就使我们确实肯定,他们所写的绝无错误地教导得救的真 理 。
解释受默感的圣经,首先必须留意,天主透过神圣的作者,有意启示我们 有关救恩
的事。「凡由圣神所作的事,除非在圣神的推动下,将不能完全 明了」。
教会接受旧约46卷书及新约27卷书,并尊之为受默感的书。
由於四部福音以基督为核心,故占圣经的中心地位。
新约和旧约的一体性源於天主计画及其启示的一体性:旧约准备新约,新 约则完成
旧约;两者相得益彰,两者都是真正的天主圣言。
「教会一直尊重圣经,如同尊重主的身体一样」;整个基督徒生活在 这两件事上找
到了滋养和规则。「你的语言是我步履前的明灯,是我路途 上的光明」(咏119:105)


[ Last edited by pilger on 2003-12-26 at 23:08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