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学当自强

作者:孔庆东 http://blog.sina.com.cn/kongqd



       春 节期间,中央领导分赴各地体察民情,东博书院军机处的仲由先生也一路流窜,四处寻访,最近在焦作一带出没,来信说中原大地气色不错,地肥水美,民风醇厚,人情温暖。本方丈看了十分喜欢,建议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不妨改为“焦作访谈”更有意思。仲由还代一些学生询问,是国内的大学生素质高,还是海外留学 生的素质高,是考清华人大南大北大好,还是考魑魅魍魉大学好。

这个 问题,本方丈已经在多处解答过,总体精神是如果具有考入中国前三十所大学的能力,还是在国内读大学更值,等考研究生时,再考虑是否出国不迟。倘若考不上中国的前三十所大学,那么考一所海外的好大学还是相对容易的,可以试试,但也是有得有失。总而言之,我不建议研究生以前到国外读书。

至于 学生素质,我的感觉不一定具有权威性。因为孔和尚长期在北大工作,周围是清华人大北外民大等重点大学,接触的都是比较优秀的学生,虽然里边也有些南郭大师的后裔,我也对他们“连打带骂”的,但总体上这还是中国最出色的学生群体。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能以这些学生代表中国的亿万青年。

而我到国外接触的,也多是重点大学,比如汉城大学、东京大学、梨花女大、波恩大学、海德堡大学等,那里的外国学生是优秀的,在那儿留学的中国学生也是很出色的,所以他们可以成为同龄人的骄傲,却不能作为同龄人的代表。

随着我有意扩大接触范围,努力了解,多方取材,乃逐渐知道,中国在海外留学的庞大学生群中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主要有下述几点。

第一 是自我中心,不善合作。国内总是宣传外国如何鼓励个人主义,其实国外更重视的是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是如此。人家只是不希望“你们”爱自己的集体爱自己的国家而已,人家表面上分什么执政党啊在野党啊,什么三权分立啊、五马分尸啊,骨子里却是牢牢的“军民团结如一人”的,远近亲疏分 得清清楚楚。中国人可以当着外国人的面就争吵起来,而我从未听一个外国人哪怕背后说过自己的同胞一句贬低的话。我从外国人的神情中感受到,他们最看不起的就是不爱祖国、不参加集体活动、不助人为乐、没有同情心与合作精神的中国人。但是他们不会说出来,有时候还会鼓励赞许几句:“啊,你真有个性,你能够战胜 共产党的洗脑!”他们恨不能中国人都变成这样才好呢。

第二 是盲目崇洋,丢人现眼。有些国内的书呆子连基本的国际知识都没有,以为凡是“外国”,就一定先进富强民主自由。20多年前我读大学时,就有一位北大女生, 绞尽脑汁,千辛万苦地嫁给了一个刚果留学生。去了才发现,丈夫家里已经有好几个老婆了,而且生活还不如中国,家里冰箱电话都没有,只有一台12吋的黑白电 视。后来通过大使馆逃了回来,人家那几个大老婆还向中国抗议,说是欺骗了她们的老公。你要说那时候人心淳朴、信息不灵,也可以勉强解释。可到了21世纪, 中国跟国际接轨接得拿棍子都打不开了,还有一位爸爸是大款的女生仅仅为了改换一个洋身份,当一回“俺们外国人”,嫁给了一个塞拉利昂人。“塞拉利昂”这几个汉字挺美的,要是当个咖啡馆快餐店的名字,一定生意兴隆。可该小姐出国以后才知道,塞拉利昂被联合国评价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人类发展指数连年排 在世界最后一名,疟疾、伤寒和霍乱流行,人均寿命34岁,还不如中国的1948年。唯一的好处是民风良善,夜不闭户。该女生大哭一场,但并未因此而觉醒,她说的是:“我把地名搞错啦,下回再也不上当了,找个法国里昂的,保证有面子。”

第三 是招摇撞骗,不知自重。我批评过在中国的一些韩国学生不注意维护自己的国家形象,我那是为他们好,因为我从小就有朝鲜族朋友,我对整个朝鲜族都怀有感情,否则我才不管那闲事呢。其实少数中国的留学生也这样,到了国外,随便注册一个野鸡大学,然后就从事非法活动,有的比富裕,有的比放浪,甚至吸毒卖身,被人 家称为“留学垃圾”。平江不肖生写的《留东外史》和钱钟书写的《围城》已经尖锐讽刺了这类学生。奇怪的是,这样的学生往往还能摇身一变,以“海龟”的身份回国欺骗领导,谋取高位。有的海龟一吹嘘在国外当过“校长助理”,于是回国后就当了大学的副校长。其实在国外,某天校长办公室叫你去打扫一下卫生或者搬两 箱复印纸,也算给校长做了“助理工作”,需要的话,校长办公室就可以开具一份证明,证明你是做过“助理校长”的工作。而到了国内,按照中国的官场规矩,这就相当于副校长了,这还不让那些在海外刻苦学习的好学生活活气死?

第四 是娇生惯养,不会自理。我曾经多次批评家长送孩子上大学,后来发现自己落伍了,如今不单上大学要家长送,一位30岁的女博士也是家长送到北大来的,父母在 北大附近的旅馆包了房间,给她洗衣服、擦皮鞋、送书、送饭,住了一个多月才生离死别地回去了。我跟我农村的亲戚一说,他们谁也不信,非说我瞎编的,说北大博士要是那样,国家不早就亡了?他们以为中国的博士都是郭靖黄蓉呢。可是最近孔和尚发现自己又落伍了,家长送孩子已经送到国外来了。详情不展开了,反正已 经搞不清是孩子留学还是父母留学了。所以每当孤陋寡闻的外国朋友讥笑中国贫穷时,我就以这样的事例加以反驳:谁说中国人穷?你看,一个人留学,带着两个佣人,而且这两个佣人一个是化妆品公司的副总,一个是中学的教导主任,你们国家谁有这个气派?但咱关上门,孔老师严肃地说,大哥大嫂,你们这是把孩子“往火坑里推”呀。对孩子来说,万事依靠父母,那还不如呆在国内。知道历史上什么人平均寿命最短吗?就是自己啥也不会、万事有人伺候的“太平皇帝”。

当 然,海外学生多数我看还是知道自己为什么来的,也知道应该怎样读书、怎样生存。君子当“慎独”,特别是在风气下滑的大环境里,保持一分清醒,才能真正克服“异域”的困难,发挥“留学”的优势。成龙唱得好:“我是男儿当机枪。”中国的海外交流史源远流长,咱当不了玄奘大师,也不要当“殉葬”大师,当不了鉴真 大师,也不要当“渐蒙”大师吧。
我是一片云

成龙唱得好:“我是男儿当机枪。”

这是那首歌啊,我去下来听听
舀一瓢月光,一醉一宿一路上……

TOP

原帖由 游来游去 于 2008-2-14 22:13 发表
成龙唱得好:“我是男儿当机枪。” 。。。。



不知是不是“男儿当自强”?
我是一片云

TOP

2007年12月7日,美国前任华裔市长黄锦波在新浪博客写文章,称"很多中国人有教育没教养",他说:"很多人没有公共道德,想在哪里停车就小哪里停 车,讲话特别大声,飞机没停稳就站起来拿行李,到处吐谈,上厕所把烟头仍在马桶里,不管会不会堵塞马桶,在一些五星级的酒店厕所里还看到"向前一小步,文 明一大步"的标语......所以我说,很多中国人接受了教育,但是不一定有教养."黄锦波尖刻指责中国人没教养的言论一好粗,立惹争论,毁誉参半.

中国 人真的是有教育没教养吗?
我是一片云

TOP

有人没有文凭, 可是教养比很多人都好.

象有的家庭不富裕的孩子,父母很诚实规矩,影响到孩子也有教养.比如孩子去超市买东西,别人多找10元,回家时他发现了,立刻送回去.

还好Halle这次团购就有几位发现多出东西,主动告知或送回。

念书不行,不懂毕业后还可以再学,可大学四年你必须懂得学做人.为什么有的拿A的学生找不到工作,拿C的学生能找到?因为他大学就去做义工,去学做人.。。。
我是一片云

TOP

教养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就是一种习惯,生活习惯,思想习惯,最重要是有历史性,传统性.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一代代传下来.
我是一片云

TOP

都是中国人,不用讲素质……:snicker:

彪悍吧
舀一瓢月光,一醉一宿一路上……

TOP

楼上的现象的确典型
素质表现形式其实就是装B,表面做的到位,通常别人就认为你素质高,这个通常和国家的富裕成都关系密切,难怪外国人说我们素质比他们低。这不假,比如不冲厕所,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但是这样的人他们从小就穷,没人教啊
我倒是觉得国人素质在变好。
批评的声音虽然刺耳,但确实也是事实。大不了我们把毛病改了就是。
现在德国人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的也比比皆是,我们在进步,他们好像在退步
过20年我们应该好很多

TOP

海归:中国建设的生力军(海归给中国带来了什么①)

没错!近年国人的素质在不断提高!

尤其海龟们对国家作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有72%是海归
——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66.67%是海归
——81%中科院院士、54%工程院院士是海归
——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岗校长中,80%是海归
——全国高校博士生导师中,三分之二是海归
本报记者 赵晓霞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7-08-10 第01版 )
我是一片云

TOP

写在前面的话:在中国,“海归”是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指的是“海外归来的留学人员”。

  彻底结束中国无自己芯片历史、带领团队成功开发设计出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星光中国芯”的邓中翰,是海归;创办搜狐门户网站的张朝阳,是海归;抗“非典”的英雄钟南山,是海归;主政中国农业大学的陈章良,也是海归……

  海归,分布于祖国大江南北、各行各业,已经成为中国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为详细介绍海归在中国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海归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敬请关注。  

  数据显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以来,有24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当选为两院院士,57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担任了“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在2006年新受聘的长江学者中,具有在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为192人;特聘教授中直接从海外应聘回国工作或近3年回国工作的有32人;99位讲座教授全部从海外聘请。

  另据统计,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岗校长中,近八成有留学经历,近2/3的博士生导师是留学回国人员。81%的中国科学院院士、54%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海归。72%的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是海归。“这是1997年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统计的数据,现在一定超过了这些比例。”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助理张宁说。

  2007年2月揭晓的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中,一批海外留学回国人员摘得多项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有36.58%是海归,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中有66.67%是海归,国家技术发明奖第一完成人中40%以上是海归,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30%以上是海归。媒体评论,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海归中已经涌现出一批中国科研领军人物。

  海归不仅活跃在教育和科研领域,而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国创业。截至2005年底,中国已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110家,入园企业6000多家。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经建立了21个留学人员创业园。到2006年底,园区累计注册留学人员创业企业3588户,注册资金总额达到45亿元。在创业的留学人员中,57%拥有个人的科技成果,44%的科技成果获得专利。

  对海归问题素有研究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表示,海归创业对中国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海归踊跃回国创业,推动了国内新经济、新技术、互联网、IT、通讯、传媒等诸多领域的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发展。

  二是海归创办的企业中涌现了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推动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发展进程。

  三是海归因其文化经验、人文精神以及国际人际关系网络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全方位接轨的催化剂。

  “海归创业已不仅仅是个人发展上的一种选择,而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一种战略性优势。”王辉耀说,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平稳发展,吸引全球在华投资,也为海归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创业良机;再加上国内留学人员政策环境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踏上归国之路。数据显示,2006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2万人,同上年相比,增长幅度达到21.3%。

  除一些旧有的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归国的政策之外,新近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了海归回国发展。不久前发布的《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采取积极措施吸引留学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此外,各地也制定了一系列鼓励留学人员归国的政策措施,在《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规划》中的一个目标即是,到2010年,争取在园区高科技企业从业的留学人员突破10000人,留学人员创办企业数达到4000家。

  “应该说,海归既是中国建设的生力军,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受益者。”张宁表示,“首先应该是受益者,他们受益于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战略等。”

  王辉耀表示,“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全方位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海归群体有着天然优势,这是一个中国成就海归的时代,也是一个海归需要中国的时代。”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7-08-10 第01版 )
我是一片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