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347
- 威望
- 1688
- 金钱
- 0
- 阅读权限
- 80
- 性别
- 女
- 在线时间
- 66 小时
|
莱蒙湖紧挨着锡雍的墙,
在墙下百丈深的深渊中,
湖水的潜流汇合奔腾,
从锡雍雪白的城垛上,
滔天的波浪把城围起。
……
——拜伦《锡雍的囚徒》
也许是英国伟大诗人拜伦这段诗句感动了我,我对这座坐落于瑞士日内瓦湖(莱蒙湖)畔,在欧洲久负盛名的水上古堡--锡雍(Civon)古堡倾慕己久,总想前去瞻仰一番:为的是它的盛名;为的是它的古老历史;也为了追寻我所喜爱的诗人曾在那里留下的遗迹。朋友们告诉我:锡雍古堡是瑞士蒙特市的象征,不可不看。公共大巴士沿着湖畔公路弯弯曲曲地前行,每个转弯迎面而来的是令人惊叹的美景:湖湾里帆船荡漾于碧波之上,水鸥翩翩起舞,虽然己是冬季,它们仍然不倦地翻飞在湖面上,远方千年的雪峰,闪闪发光。
悄悄地,天空飘起了细密的雪花,圣诞节将要来临了。
按着地图的位置,终干找到了它。这座建于八百多年前萨伏依大公时期的水上古堡,它三面环水,一面紧挨着湖岸,一座木桥通向入口,犹如桥头堡。古堡以暗褐色石块砌成,靠湖的城垛则是雪白的墙,四周塔楼围绕着中央高耸的金字塔楼,气势恢宏,脚下是万顷波涛,面对着湖山、雪峰,流淌了千百年。初冬的山林,一片绛紫,细雪飘飞,四周肃穆,寂寥之中,只有湖波低语、水鸥呢喃。
由于古堡坐落在空旷的地方,似乎向四周扩散着寂静和孤独的气氛,这气氛令人感动:使人联想到安静和永恒,有着某种崇高的东西与之相共鸣的感觉。
我走在碎石铺成的小道上,雪花湿漉漉地融化了。
我先奔往地牢而去,我急于要去看看:诗人拜伦笔下那三位著名的囚徒,囚禁和死去的阴惨地方。
沿着窄小曲折的石阶艰难地走下去,壁上挂着引路的古老的风灯。
当我独自置身于昏沉阴暗的地牢中,心中突然升起恐怖的感觉:在潮湿凹凸不平的地上有七根哥特式的石柱,灰白而雄壮,每根石柱上有个铁环,铁环套着一条铁链。这些铁链锁过三位著名的兄弟:16世纪瑞土的爱国志士博尼瓦尔,为了推翻萨伏依的查理第三大公的统沿,建立共和国政体。不幸事败被俘。囚在这古堡的地牢里达6年之久(1530---1536)。这6年的时间里,他两位亲爱的弟弟先后死在地牢中,并被葬在石柱之旁。痛苦万分的博尼瓦尔每日在弟弟们的墓顶上走来走去,以至地上留下了一条仿佛斧子凿出的痕迹。
地牢里幽深昏暗、四壁潮湿,阳光不能进入这黑暗的角落。
我费力地寻找着当年诗人拜伦和雪莱同游此地时,在石壁上刻下的拜伦名字,我终于找到了这模糊的字迹。
1816年,当英国天才诗人拜伦,在自己的祖国遭受到政敌的毁谤和攻击时,又面临着家庭破裂的悲剧,绝望和痛苦的他,逃亡似地来到了瑞士日内瓦湖畔,邂逅了另一位英国著名诗人雪莱,两人一见如故。在这幽美的湖光山色中,两人常泛舟湖上,或促膝长谈、或登上皑皑雪山之颠、或漫游于风光如画的乡野之间,在夏季里的一天,游览了这座古堡,在这阴惨的地牢里,他想起了为民族自由而受苦一生的战士,感而慨之,回到家中,一夜写成了著名的长诗《锡雍的囚徒》。
我攀上了铁栏杆的窗口,可以看见远方的雪峰闪闪发光,下面的湖又广阔又长,河心一个小岛上,林木葱茏。哦!窗外是阳光和自由,铁窗内是黑暗与死亡,两个不同的世界!我伫立良久,仿佛远古不屈的亡灵在冥冥之中凝视着我,我呤颂着拜伦的诗句:“锡雍,你的监狱成了一隅圣地!你阴郁的地面变成了神坛!……”
我又沿着石阶慢慢地登上了一层、二层、三层……那些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房间,是当年查理第三大公和他的臣僚们、家眷们居住和欢宴的地方。看过中古时期贵族们幽暗寒冷的卧室、木制的大床、粗笨结实的家具、巨大的壁炉,丝毫没有享受的感觉,唯有那些镶着五彩玻璃的小窗,正对着湖山,白帆点点,倒是十分愉悦的!
在那些贵族们欢宴聚会的大厅里,由于年代久远,地板咯吱着响,但是光洁发亮,一尘不染,四壁挂着中古的兵器、盔甲,想当年王公贵族们行猎后,狂欢聚宴一堂,大壁炉里火光里熊熊,烧烤着各种山珍野味,各色美酒在杯盏中闪光……
我终于走出了古堡巨大的迷宫,八百年前的人们是如何用大石块,砌成构造严密的建筑,令人惊叹!
我独自站在空荡荡的古堡大院里,雪花无声地飘落在我的肩上、地上,我忽然发现偌大的古堡里,只有我一个游客,许是雪天的缘故吧?静穆中,忽然听到了深沉的风琴声,原来有人在高高的塔楼里弹琴,琴声时断时续,给古堡的黄昏暮色更添几分忧郁、神秘。
踏着薄雪的石子小路,我慢慢走出了古堡,公路上空无人影,偶尔有小车急驰而过,溅起一团团雪粉。
暮色苍茫中,我回头眺望古堡巍峨悲怆的身影,再眺望天际绵亘的阿尔卑斯山脉,己经和昏沉的暮色溶成了迷濛一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