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比赛变成武林盛会

中国职业联赛以来较早的球场暴力,恐怕就是郝海东在1994年联赛中和广东宏远的外援打架,被停赛半年这件事了。

  而最近几年,球场暴力已经从球员之间的互殴,发展成球员打裁判、球迷打裁判、体育场工作人员打裁判、总经理打裁判、两方球迷打群架,甚至出现一方主教练追打对方球员的场面。

  如果暂时抛开天津球迷在去年和今年先后两次对执法比赛的裁判进行了侵害(一次是球迷冲进场内扇了主裁两个耳光,一次是上轮联赛以杂物打破了边裁的脑袋,最后缝了3针),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向来崇尚君子动口不动手的上海球队竟然成了球场暴力的主角。在采访联赛的过程中,记者本人就在上海亲历了两次裁判被打事件。一次是1999年的张宝华,国安队在最后时刻战平申花让这位裁判挨了申花俱乐部工作人员的打,另一次是今年执法现代与中远一战的王学庆,由于判给客队一个点球,主裁被中远俱乐部的一个球迷领袖追打,但是和上海德比战中的暴力场面相比,这都是小巫见大巫了。

  不久前上海德比战的混乱可以这样形容,先是中场休息时中远的总经理王国林挥拳打中了前金哨陆俊,之后,比赛结束前申花的前国脚肖战波故意用球踢倒了中远的希望之星于海,于是中远的主教练成耀东率队员追打肖战波,中远队替补武明占得先机,在身后踹中了肖战波的屁股,而中远队替补陆炜也加入战团,并占到了便宜。于是在中国足协开出的罚单中,两队总计6人遭到处罚,被处罚金18万元。这场上海德比可称得上是中国足坛角色最全、阵容最强大、情节最丰富的暴力演出了。

  由于具备不可预知性这样一个最鲜明的特征,球场暴力在中国足坛各种丑恶现象构成的群魔乱舞中,也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Share |
Share

TOP

这是个混乱不堪的联赛

也罢,也罢。俱乐部欠钱,咱球员就不练了!裁判吹得不好,咱俱乐部就不踢了!

  不是因为这“中超革命”即将到来,在这中国足球的圈子里,认为自己受了气的只能以乱治乱。

TOP

罢训:球员冤屈的体现

现在,消极训练、私底下埋怨,这些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已经不再成为主流。球员大爷们现在爱上了罢训这种环保的方式。

  2003年9月,在甲B联赛仅仅闯荡了不到一个赛季的哈尔滨兰格队就遭遇了球员集体讨债罢训的尴尬。球员辛苦一年冲上甲级联赛,然后又征战了大半年,得到的却仅仅是两个月的工资,至于冲上甲级的奖金和其他几个月的大部分工资、奖金就全无着落,于是球员被迫“起义”。现在看来,球员罢训的确有他们的理由,而且很充分,但这恰恰也反映出中国足球的畸形发展,俱乐部经营管理能力的低下,这些罢训球员既是受害者,又是将中国联赛经营混乱搬上舞台的演员。

  到了中超元年,球员罢训搞得越来越火爆。深圳健力宝球员、教练集体罢训已经闹得人人皆知,满城风雨。俱乐部拖欠球员工资情况之严重,甚至已经逼得“老实人”朱广沪明确表态要与球员共进退。至于李玮锋等国字号球员在媒体面前公开指责俱乐部,则早已不再让人感到吃惊。俱乐部经营差而导致球员罢训的事件在国内顶级俱乐部当中并非只有深圳一家,而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不仅有中国足球界的传统劲旅辽宁俱乐部,也有一直在甲A(中超)、甲B里上下徘徊的陕西国力俱乐部。

  实际上,罢训只能视作球员与联赛经营管理者之间做斗争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方式也的确说明了中国职业联赛的不规范和不成熟。

TOP

罢赛:中超革命的预兆

10月2日,北京现代队用罢赛这样的激进方式开创了中国足球的先河。当然,现代队罢赛的动机很单纯,就是因为在球场上遭遇了裁判员不公正的待遇。然而,仅仅几天之后,现代队的罢赛就一下子变成了各家中超俱乐部联合“造反”的导火索,这也许是国安俱乐部之前没有想到的。但不论如何,这起中国足球历史上第一个罢赛事件还是震动了中国足球甚至中国体育界的高层。来自体育总局的说法,更是认为这已经是中国足球有史以来影响最恶劣的事件。

  但事情还远没到结束的时候,当国安罢赛事件过去仅仅22天的时候,大连实德和上海国际又在同一天双双闹出了罢赛风波(上海国际队只能说罢赛未遂,在比赛还差1分钟的时候被当值主裁判及时吹响了终场哨声),大连实德更是以中断比赛35分钟创造了中国足球界的又一项纪录。如果结合目前大连实德俱乐部领头与足协“闹革命”的形势,那么这场实德罢赛则将被视为更具目的性的一次“暴动”,与此前国安罢赛事件的出发点已经不是一个性质。而声称要以罢赛相威胁,达到某些目的的俱乐部也不在少数。

  如此频繁的罢赛事件的背后,是风雨欲来的中超革命。

[ Last edited by shishi on 2005-2-3 at 15:44 ]

TOP

派系:功利足球的极致

严格来讲,所谓的派系之争,在中国足球职业化的早期并不存在。现在很多人都会怀念早期的甲A联赛的大环境,那时候,每支队伍都在为争夺自己应该拿到的成绩拼尽全力,球迷也会为这样真刀真枪的比赛而感到兴奋。但随着一种所谓的俱乐部之间的关联关系,中国足球,中国顶级联赛就变了味道。

  2002年,中国国内联赛的绝对霸主大连实德俱乐部完成了与四川大河的连横伟业,中国足球界第一次出现了“××系”。派系的好处在出现这种关系的当年就马上体现出来,形成从属关系之后,当年大连实德就完成了第二次三连冠的霸业,而四川大河队则在惊险当中保级成功。自“实德系”产生以来,大连实德和四川大河(冠城)之间一些让人看不懂的比赛,到现在看来,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不公平的派系关系所带来的不公平竞争已经让中国足球变得千疮百孔。

  另一个更大的派系“健力宝系”在中超诞生之前也应运而生,辽宁俱乐部和上海中远俱乐部在健力宝老板张海注资之后,加入了健力宝的阵营。这个时候,中国的顶级联赛也终于形成了“实德系”和“健力宝系”的公开竞争。今年中超联赛的初期,曾经发生过一个非常蹊跷的事情,在前后三轮比赛当中,辽足输给了山东鲁能,而深圳健力宝则在与鲁能的比赛中大胜而归。事后有内部消息传出,这实际上是健力宝系的一次成功的交易,在并不影响联赛积分的情况下,独自为战的山东鲁能接受了健力宝系的条件:输给深圳,让你从辽足身上再全取3分。当然这种说法缺少事实依据,但从最后的结果和越来越多的内幕消息确实让人看得太明白。

  其实中国足协也害怕俱乐部之间形成的这种派系关系会使联赛变得更糟,但整个中国足球已经被烙上了“功利”二字,在这种大环境下阻止所谓的派系对抗,足协做出的种种警告和措施也只能是螳臂当车。

TOP

后备:不为人知的交易

有人说,中国足球的青少年水平是世界一流的,从以往的世界青少年比赛的成绩来看,的确是这样的。但优异的成绩背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虚报年龄,基层教练员公然索贿……中国足球的根源也并不干净。

  记者曾在采访一支北京乙级球队时跟一些队员聊起过关于青少年培养的话题。在记者眼中,队员们的训练、生活条件让人心酸:住的宿舍阴暗无比,因为付不起高额的正规场地费用而在土场上训练。就是在这样一种艰苦的条件下,一群年轻的小球员们为成为一名能赚大钱的职业球员梦想而努力着。

  能够称之为职业球员的,实际上指的是现在中超、中甲的一线队员,统共算下来,能够当上职业球员的绝对不会超过1000人,而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体校、足校又何止上百?每年成千上万个青少年球员为争夺进入职业球队的梯队所展开的竞争又是何等惨烈?进入职业俱乐部梯队,对一个小球员和他的家庭就意味着不需再花钱训练,而且还能拿到俱乐部发放的训练津贴甚至工资,而一旦从梯队脱颖而出进入一线,那就意味着可以跟俱乐部签合同,拿到更高甚至可以被视为天文数字的收入。

  在这样的前提下,基层教练的作用便显现出来。一个从事过几年基层教练工作的朋友告诉记者,基层教练可以说是每年轰轰烈烈的球员竞争中最大受益者。球员能不能进入职业俱乐部的梯队,基层教练的推荐起关键的作用,所以很多球员和他们的家庭不惜拿出成千上万元来“孝敬”教练员,以此视为对孩子未来的一种投资。

  正是这种赤裸裸的“权钱交易”让中国的年轻球员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这种“利益为上”的熏陶,久而久之,中国足球的根源就这样慢慢烂掉。

TOP

超龄:中国足球的秘密

在足球这个圈子里,虚报年龄确实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用一个已经提前退役的球员的话说:“一般情况下,我们至少要虚报两岁。”

  今年国奥队征战奥运会预选赛期间,当记者跟这个退役球员聊起国奥队中某主力球员的时候,他以一副不屑的表情说:“××?他跟我是一年的,打上一届奥运会都够戗!”必须交代一下,这个退役球员是因为严重受伤而提前结束自己的足球生涯,个人资料上他是26岁,而真实的年龄是28岁。而奥运会适龄球员应该是23岁以下,以此推断,这名国奥队的主力队员至少超龄在3-5岁之间。

  更改年龄实际上是在球员还处于业余体校、足校训练阶段就已经完成了的,而且基本上都是基层训练的教练员甚至管理人员倡导的。更改年龄的目的也很明确,各个基层队伍希望能在各级比赛中拿到更好的名次,获得最大的利益。按照人的生理规律,在十几岁的阶段,每相差一年,在生理发育条件上会相差很多,也就是说,在青少年阶段,相差一岁,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就截然不同。

  青少年国字号在世界大赛上成绩斐然,但到了成年就变得一无是处。虽然中国职业联赛水平和环境都差,但年龄上的猫腻也是国字号球队的成绩一级比一级差的根本原因之一。

TOP

 这是个日渐荒芜的联赛

这是一个日益枯萎的联赛。球场四周的看台上,曾留下了多少人对中国足球的爱与恨?曾那么纯洁、那么狂热、那么执著的爱,如今都已随风而逝,空空荡荡的四周,空气中尽是荒芜的味道。球迷们离开了,出钱的大老板们退出了,广告商们胆怯了,中国的联赛枯萎了。

  畸形联赛畸形目的

  中国的联赛是缺血的,是不具备造血功能的,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俱乐部们畸形的目的。追求胜利是正确的,但在俱乐部们追求胜利与冠军的背后,还有赛场外的目的,那就是地方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动机背离了市场经济也背离了职业联赛的规则,当追求胜利变为别有用心时,他们失去了能促进其良性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市场。

  几年的市场经济让商家们明白了“顾客就是上帝”的含义,但中国的足球联赛并没能明白。中国足协与各家俱乐部也曾喊过观众就是上帝的口号,但也仅仅是口号。关于球场上座率的调查搞了又搞,谁都知道中国联赛的上座率在快速地下降,但没有谁去真正重视,中国足球的上帝、中国职业足球的未来就这样逐渐离开。而与此同时,俱乐部们却在为一场失利而如临大敌,而他们开会、分析,然后出台办法,甚至不惜暗下黑手,也许最终他们能够取得胜利,但就在他们为胜利而欢呼雀跃的时候,他们的上帝已经纷纷离开,他们的球场已经空空荡荡。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欧洲众多成绩一般的中小俱乐部的球场内,仍会坐满密密麻麻的观众,仍会响起高昂嘹亮的战歌,中国联赛的胜利没有留住观众,而国外一家失利的俱乐部却有无数球迷在背后默默支持。这是怎样鲜明的一种对比啊!在中国联赛中获胜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呢?

  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联赛中只有有了市场这块大蛋糕的吸引,才会有投资人进来搞俱乐部、投广告,俱乐部有钱了才会请高水平球员来到中国,中国联赛才有可能造成良好秩序,中国足球才可能提高水平,观众的需求才可能得到满足,而此时投资人与广告商的利益也同时得到了保障。中国足球打到现在的程度,伤害得最深的却正是自身良性发展要依赖的根源。

TOP

枯萎球市门可罗雀

中国的足球职业联赛也曾有过无限风光、也曾经历过风华正茂,疯狂的球迷、火爆的球市、直线上涨的广告费、冠名费……但对于中国足球来说,美好的日子实在是过于短暂,仅仅十年,中国的球市已经未老先衰。门可罗雀的售票亭,最少时只有一两千人的球场,越来越难寻觅的冠名商,一副夕阳没落之相。

  尽管有的只是虚假的繁荣,但中国的球市确实有过“火爆”的经历。在职业联赛第一年的1994年,国内甲A联赛的平均上座率就达到了1.65万人,而1995年和1996年创造了上座率接近2.5万的火爆球市,尽管此后的几年里上座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两万人左右的水平。在此期间,一个个金牌球市不断涌现,沈阳、西安、成都,甚至青岛、上海都曾有过体育场上座率接近九成的纪录,球迷们连夜排队购票,票贩子手中的球票甚至会高出票价一倍。但是,这种没有根基的繁荣最终注定要成为昙花一现。到2002年,在假球与黑哨越来越多地成为场上焦点之后,中国的球市自此开始快速下滑,这一年的平均上座率降到了1.55万人。此后俱乐部们纷纷降低了票价,球市曾最为火爆的西安都采取了免票入场,大连也是如此,而北京推出的只售几十块钱的年票和五块钱两张的球票纷纷出现。但这些都于事无补,球市日益惨淡的趋势谁都难以抑止。

  到2004年,也就是中超元年的时候,中国球市的枯萎速度开始成倍地加速。从5月15日中超开幕到9月20日的11轮比赛中,观众总人数81.15万人,平均每场观众仅1.27万人,这是自1994年职业联赛开展以来,观众上座率的最低水平。在中超联赛第六轮,还出现了六场比赛观众总人数不到3万人,平均每场观众只有4800人的凄惨场面。而即使是这个数字,还是与官方对入场人数的统计有出入。许多比赛到现场观战的仅有一两千人,而这些人中又有多少人是买票入场的呢?据报道,成都赛区竟然出现了冠城队一场比赛只售出8张门票,票房收入只有80元的奇闻。

  中国足球确实有过春天,但那时的好日子在很大程度是由于观众的热情井喷式爆发而引起的。在狂热过后,当中国足球并没有真正准备好职业足球的环境,当球场里再也留不住人们的目光时,中国足球终于遭遇了最险恶的危机。

TOP

投资泡汤集体逃亡

职业联赛十年,中国足球丢掉的不仅仅是观众,在扔进了太多钱而得不到回报之后,众多企业纷纷离开中国足球。如果说十年之中这只是一个个别现象的话,那么在中超元年的现在,十几家俱乐部中仍对未来充满期望的又有几家?而除了俱乐部,广告商与冠名商同样纷纷告别中国足球,观众的流失使他们的投入收效甚微,中国足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无底洞”。

  如果从中国职业足球的一开始算起,接触过中国足球后来又离开的企业有很多,像最初的广东省五家企业投资了四支甲A、一支甲B球队,如今他们只有一家还在。而只是最近几年中退出而且影响较大的,就有七家。1998年,大连万达的退出拉开了投资方退出大幕。在当年9月中国足协杯半决赛中,由于对主裁判俞元聪三个点球的判罚不满,万达俱乐部董事长王健林怒发冲冠,宣称“万达永远退出中国足坛”。当时的王健林或许不是第一个看出中国足球“不可为”的人,但他却绝对是最有魄力的企业家,能在巅峰处离去的人并不多。而当红塔也终于痛下决心,以极低的价格出手、用最快的速度离开中国足坛的时候,时间已过去了五年多。事实证明,王健林的退出是明智的,在这五年半的时间里,红塔为俱乐部投入数以亿计的资金,他们走得如此干脆,这足以说明他们离去的决心和对联赛的绝望。寰岛、海狮、吉利、全兴、平安,这些我们曾经熟悉的名字现在已经与足球无关了。

  离开中国足球的投资者太多了,更多的甚至还未有机会进行接触,便被吓得掉头而去,而现在仍留在中超的俱乐部中,准备要退出的恐怕也不在少数。最初几年的广告商、冠名商一掷千金的景象不再了,就连联赛冠名权也仅仅卖出了五百万美元。不可否认,中国的足球越来越不值钱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