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一梦三十年 [爱枣报:469期]

黄粱,一梦三十年 [爱枣报:469期]from 爱枣报 by 黎简
十篇新闻十分钟,美好一天轻松开始。爱枣报,和纪念一样重要。今天是2009年4月2日,星期四。
有时候,你会对进步的缓慢失去信心,有时候,你会坚信所有的苦难都是值得的,而更多的时候,你仅仅是焦虑,一个人的自然生命显然无法与这个古老国家的缓慢步伐所一致。
                                                                ——吴晓波
祖国,于我是一个难以表述的国家。
                                                               ——V.S.奈保尔
[1] 为了不忘却的纪念
北川文化旅游局就地震遗址博物馆投资的事情出来辟谣了:投资23亿不是定论。其实这个纪念馆究竟最后投资多少钱,不是问题的关键,重点在于这个即将耗资23亿的纪念,是不是可以搞得娱乐气氛别那么浓烈?毕竟纪念馆的首要目的是用来纪念我们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的,而不是为了促进当地的休闲旅游
从常识而言,解决民生之困,应优先于遗址博物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人,才是一个国家最可宝贵的资源。但无论什么职务,无论什么民族,无论什么性别,在地震中逝去的他们都是组成我们这个无论“文化意义上的祖国”、抑或“地理意义上的祖国”的一份子。在清明节到来之际,让逝去的每一份子接受同类真切的缅怀,不仅仅是文化传统中“逝者尊”的理念,更是为还活着的人鼓舞人性的良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纪念馆的意义不可谓不大。
我们不缺各种类型的纪念,而真正落实到人的纪念却又那么稀少。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溯了若干年,借以纪念从远古而下的各类人民英雄,笼统而又模糊。其实,那么多纪念碑或者墓碑却是一直在失语的境遇中默默的挺立在百姓的心中,不曾磨灭。
由此上溯到三十年前,1959年那一场无论是先被称作三年自然灾害、后又改为三年困难时期,又或者其他持不同意见者口中的三年大饥荒时代中默默消失的饿殍,又有几个是有墓碑的?三十年来,除了民间一些零散的个人纪念来回忆那刻骨铭心的岁月,或一些有心人默默以文做《墓碑》外,是不是也应该由官方出面有一个纪念馆呢?
饿死这么多人,历史要写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书的!
                                                  ——刘少奇
那是一个无法令人正视的年代,也是一个人性泯灭的年代。记住这些历史的价值,不亚于我们记住南京大屠杀中死去的三十万同胞,更何况相比较而言,三十年前的那个三年里,我们失去的同胞数量级是三千万
本来想找一些学者的视频,但找来找去只有这个时长3分钟的开场白。不过,总算没有灰飞烟灭。

或许,只有当类似《定西孤儿院》这样的图书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从来不缺少中国版《愤怒的葡萄》。

[2] 天下粮仓
三十年前的惨剧与粮食分不开,于是当年的热门电视《天下粮仓》受到百姓热烈的追捧。而当我们生活条件逐渐改善的时候,却发现现实版的天下粮仓已经悄悄出现。
袁隆平教授08年上书温家宝:总理啊,粮仓空了不是空穴来风。这难免让人回忆起朱镕基时代的一个被忽悠故事
南陵县峨岭粮站已是一家严重亏损的国有企业,除去其中的六号仓尚储有部分粮食外,其余号仓基本无粮。为制造假繁荣,为使总理看到粮满仓,用四天时间,从三里、烟墩、工山、陈桥等地,突击调运了一千零三十一吨粮食,兴兵动师,声势浩大,前后二百余人参预,闹得附近的居民彻夜不宁。
粮食问题是生命攸关的问题,于是温家宝对于教授的建议作出了回应:昨日起10万人清查全国粮仓,粮食空仓成关注热点。相比起官方媒体提出的“为粮食丰收而战”的豪言壮语,一些地方媒体提出要将粮仓清查当成一场大仗来打,更令人心理有底。
吉林省提出:
今年粮食总产要达到550亿斤,力争再创历史新高、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的目标,号召全省立足抢前抓早、高标准高质量、抗灾夺丰收,坚决打胜备耕春耕生产攻坚战。
小编对于这种计划型、口号型、报喜型的表态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三十年的时光,这些话语为何依旧流行?天下谁不为一抔黄粱,而这产量又岂是凭借决心和高度重视等主观方面的因素而改变的呢?

[3] 牢头狱霸何时了
又一个犯罪嫌疑人在看守所失去了生命,这一次不是心脏病,而是因为做噩梦。先不说责任问题,这个新闻中令人生疑的有两点:
1、做噩梦死去,为何死者身上有明显的伤痕?
2、他只是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在看守所而不是监狱。在被证实定罪之前犯罪嫌疑人究竟享有什么样的权利?而在真实环境中又遭受了什么样的待遇?
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说清楚,看守所里的每一次猝死对于公民社会而言都不啻是一场难以理解的噩梦
这个事件最终的方向估计会和“躲猫猫”一样,被证实是“牢头狱霸”存在的有一个例证而已。这些类似水浒小说里的牢头狱霸们,究竟是如何在现代文明社会里继续耀武扬威的为何看守所总会莫名其妙的死人呢?看看这个曾经的牢头一番回忆,原来太阳底下真的没有新鲜事儿,几千年前怎么样,现在依旧怎么样。一位原看守所所长说得好
总的一句话,牢头狱霸难治,但完全可以治。有3个条件,一是民警的工作责任心,二是民警的工作方法,三是硬件设施要配套。我新到看守所时,牢头狱霸很厉害,也有人被打成重伤,但后来没有了。
那么,问题会在什么时候被解决呢?

[4] 重压之下抑郁之中
之前爱枣报曾经讨论过中国的自杀问题,与之联系紧密的就是压力之下的猝死了。这几天密集的出现了一系列猝死的新闻,让人不得不再次关注:
深圳白领连续加班猝死
成都32岁IT精英上班路上猝死
云南公交司机驾驶时猝死
翻过新闻后发现,这些猝死背后有一个曾经在日本很流行的名词:过劳死。失去正常状态的工作、加班压力加上现代人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导致的抑郁,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亚健康、心理疾病的阴影之中。面对着无论是华为曾经的跳楼门还是今日的深圳猝死,过劳死的员工们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只能自己期盼不要成为猝死的炮灰
这些无奈的所谓精英员工们也想顺应国家号召,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金的时候学会休闲,可是面对着权益失去保障的现实和随时可能成为猝死炮灰的人生,还能提起拉动内需的信心吗?
算了,还是去美国的政府减压网站上撒气吧,毕竟这个不花钱。

[5] 被批准的怀孕
成都第三人民医院女职工经批准方可怀孕的新闻引起轩然大波。原本压力之下据说国内青壮年的精子成活率就不高,怀孕如同撞大运一样的难,而这个创新的制度居然如此要求,岂止是荒唐二字可以描述的?
当然了,也有人从不同的侧面来解读,认为这有啥好抱怨的呢?
我觉得这个爆料的网友真的头发长见识短,人家医院能批准你怀孕就已经不错了,你还唧唧歪歪干嘛!我还觉得这个计生委的负责人也是个理想主义者,说医院的做法没有法律依据,你有没有见过更多没有法律依据的事?
嗯,这么看来倒也有理……

[6] 为时未晚的表态
昨日官方媒体称中国政府承认国民党军抗日烈士身份,这条新闻传达出了一种积极的信号。关于国共在抗日战场上的所为,一直以来是一个说不清(近代史领域暂不研究)、理还乱(民间纷争众多)的事情,而早先的课本中也是语焉不详。达到了什么程度,看看这个帖子你就知道这个承认是何等的重要了。
从2005年第一本正面描写国民党抗日的图书出版,到一年后官方高层对台喊话中的肯定贡献,到今天的承认烈士身份,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虽然缓慢了一些,但仍可以聊以自慰的说至少因为一句“国民党也抗日”的话被判刑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7] 欢迎更透明
全国《道路交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昨日起正式实施了,与之相对应的是一系列规定的出台。除了枣报说过的天价滞纳金不再出现以外,无论是上海的电子警察不得隐蔽执法规定,还是北京全市1958个电子眼全公布,都在体现出一种公开透明接受监督的意图

[8] 透明才能带来信任
除了交通部门的透明外,近期的新闻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气相,比如新疆乌鲁木齐袭警案的快速播报、南充城管暴力执法被抗议的及时发布以及7年前的肝炎感染案的深度解读,似乎都在预示着新闻制度的一些些改变。当事情变得越来越透明,不再是捂盖子的时候,民间的思维也就不再是一边倒的不信任。如同这个关于乌鲁木齐袭警案根源反思,公民的思考更能对政府给予帮助。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信号都是积极的。有一些部门依旧积习难返,自说自话:
广电总局:禁止无“出生证”外剧上网
外交部发言人:中国的互联网是充分开放的,同时中国政府也要依法管理网络。至于能看什么,不能看什么,能看的就看,不能看的就别看。

[9] 一句话新闻:真相是雷区
事关地震,事关同胞。

[10] 每日轻松你一下,健康你一下
介绍一个不为你知道的民族:青族,然后再推荐一本值得一读的书——许知远:《醒来》,最后告诉你七个可以自我安慰的哲理故事,这样的轻松健康您还满意吗?
——————————公益的分割线——————————
今晚八点,希望之光第97批贫困学生资料认捐发布,请有心的藩司跟进。
昨天关于爱国不爱国的话题很热闹。其实之前就有说过,爱不爱国不体现在口号上,历史一再教育我们:那些动辄就将爱国刷在袖口上给人看的,反而是最容易是叛国者和既得利益者。
爱国,最终是要体现在爱每一个组成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个体——也就是你身边的这些人身上,只有这些人的存在才成就了“国”的荣耀。可以有无国之民,但你见过无民之国吗?
所以,请善待你身边的人。善待他们不同的声音,善待他们不同的想法,善待他们的追求。
其实不难做到,比如捐助一个失学儿童。
末世征象:地震 粮荒 战争 瘟疫 世界四分五裂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