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绝恋

“拿烟斗的男孩”相恋邻家女

毕加索一生中有无数杰出的作品问世,其中《拿烟斗的男孩》是他走过蓝色忧郁时期进入了粉红时期的代表作。这个作品,被评论家誉为“具有达.芬奇《蒙娜丽莎》似的神秘,凡.高《加歇医生》似的忧郁的唯美之作”。随着毕加索声名鹊起,这幅画在巴黎几经转手,最后被德国的犹太巨富格奥尔格先生收藏。

格奥尔格家族以经营瓷器、钟表起家,19世纪又涉足金融、股票和运输业,同时在莱茵河沿岸又拥有大量肥沃的土地。小斯帝夫.格奥尔格是这个家族的第四代单传,从小就受到父亲精心栽培,才华过人。

格奥尔格先生有一世交好友,名叫里查.霍夫曼,是一位来自美国的瓷器贸易商。他们家在柏林的住所紧挨在一起,霍夫曼先生的爱女贝帝比斯帝夫小一岁,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那时,斯帝夫一直把美丽又有炔弱的美国女孩当作亲妹妹看待。从懂事以来,贝帝一直笤为她的兄长斯帝夫就是这副“拿烟斗的男孩”的模特,因为画中的少年与斯帝夫无论是相貌还是神态气质都太像了。直到贝帝长到12岁才从父亲的口中失望地得知,这画中少年与斯帝夫没有丝毫的关系。贝帝有难言的请求时,她总会写一个留给哥哥的小纸条,把它帖在那副“拿烟斗的男孩”的背后。那时,斯帝夫最大的乐趣就是“检查”这副画的背面,看看小贝帝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请求。有一次,为了满足贝帝想去维也纳欣赏音乐的愿望,13岁的斯帝夫竟带着贝帝坐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去维也纳。结果,两个孩子在维也纳车站被格奥尔格先生派去的人“抓获”并押回柏林,受到了父亲严厉的惩罚。

贝帝所画的第一副素描就是手拿父亲的烟斗站在这副画面前的斯帝夫。18岁时,贝帝把自己的素描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了斯帝夫,斯帝夫第一次吻了他心仪的女孩。
1935年初,战争的乌云已经笼罩着德国上空,格奥尔格先生开始把家族的大量艺术藏品和财产转移到瑞士。霍夫曼力劝好友早日带家属到美国避难,但由于斯帝夫的母亲不愿意离开故土而错过了逃离德国的机会。

1937年1月,欧洲局部战场的战斗已经打响,而在柏林的犹太人更是被大批地送进了集中营。格奥尔格先生终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决定用重金购买英国护照,全家以英国侨民的 身份逃出德国。但是,格奥尔格先生在紧要关头却被人出卖了。最后,在霍夫曼的帮助下,只有斯帝夫一人以难民的身份获得了英国某家庭养子的资格。
斯帝夫与贝帝一家准备乘坐同一列火车逃出德国,但是到了登机时才发现,斯帝夫的名字竟被调到了下一趟火车的旅客名单中。不管霍夫曼先生如何同军方交涉,斯帝夫还是没有被批准与贝帝登上同一列火车。无奈,霍夫曼先生决定先到伦敦等着斯帝夫。

一对少年情侣在车站洒泪告别,贝帝哭泣不止。斯帝夫更是柔肠寸断,但是他还是坚强地安慰他的小妹妹。火车渐行渐远,斯帝夫把右手贴在了前胸,示意贝帝无论发生什么,他的心都永远和她在一起。可是,第二列火车没有开出柏林。

大使夫人泪沾传奇名画

回到美国后的霍夫曼一家在时刻关注着战局的变化,担心着好友一家的命运。战后,霍夫曼与女儿马上奔赴德国,开始了寻找格奥尔格一家的艰难旅程。父女俩几乎走遍了德国境内所有犹太人安置点,最后,他们在德国政府的公文中正式获知,格奥尔格家族中除了少数几个逃到非洲的零散成员外,其他成员无一逃脱魔掌。

贝帝再次带着破碎的心离开了德国,并且发誓将永远不再踏入德国。为了抚平心灵上的创痛,她于1949年嫁给了长她6岁的约克.格鲁尼,一个来自波士顿的优秀青年。

1950年,贝帝跟随新婚的丈夫,以美国驻英国大使夫人的身份来到了伦敦。再次回到欧洲,贝帝感慨万千,她无法忘记集资曾经在伦敦火车站为了等待斯帝夫的到来,不吃不喝地站了几天几夜。而今,自己与初恋情人已经是阴阳相隔。深知妻子心事的丈夫告诉她一个消息,最近苏富比拍卖行正在举行拍卖,有许多犹太人为了筹备战后重整旗鼓的资金,正在把家族祖传的艺术藏品拍卖。格奥尔格家族是德国著名的巨富,艺术藏品甚丰,贝帝也许能在那里碰上格奥尔格家族的成员呢。这样,她也许可以知道斯帝夫在集中营的一些情况,也许能找回一些斯帝夫的遗物。

得到这个消息后,贝帝马上到了拍卖会现场。可是她并没有得到任何有关斯帝夫的消息。正当贝帝准备回家的时候,她忽然惊异地听到了一副画的名字:“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曾经的所属人不详,是盟军从德国缴获的站利品,10000美金起价,所筹款额将交给‘世界犹太人基金会’。”

贝帝的头“轰”的一声涨得好大,透过泪眼望去,那副画虽然经历过战争的创伤,却依旧完好无损。画中的男孩依旧那么忧郁,那么秀美;头上的花冠依旧鲜艳,背景花束依旧芬芳;画前儿时记忆依旧鲜明,可是,只有她还独自活着,而另一个少年在哪里?

贝帝想都不想就举起了牌子。竞拍的最后,价位被提到了28000美金,就当时的世界名画拍卖来说,这个价位已经到了无人问津的高价了。第三声询问过后,木锤落下,这副画终于落到了贝帝的手中。贝帝捧着画回到家中。一路上,她的眼泪没有断过,她很清楚这副画的遭遇正是斯帝夫一家遭遇的缩影,自己捧着的,正是那少年的心。从此,这副画一直被珍藏在格鲁尼家族的私人书房,直到5年以后,格鲁尼先生结束了任期回到波士顿时,这副画才跟随格鲁尼夫妇回到了美国。

十年之内,贝帝的三个孩子相继问世。她成了一个快乐的母亲,同时活跃于美国上流社会的社交界,用自己和丈夫家族的声望来影响更多的美国人关心犹太人的命运和他们战后重建事业。贝帝自己亲自担任了“流亡美国犹太人委员会”的顾问。

贝帝的人生开始变得充实而快乐,战争留下的阴影正一点一点地从她的心里驱散。虽然在梦里她依然会见到她儿时的恋人,但是,已经成为母亲的贝帝更希望他在天国里能够幸福、快乐。

1965年10月里的一天,正在花园中修剪花草的贝帝看见仆人带着一位陌生客人到了自己的面前。贝帝一下子就被他忧郁的气质和深邃的棕色眼睛吸引了。客人穿了一套考究的黑色西服,稳健而幽雅。贝帝眯起了眼睛,极力在自己的记忆中搜寻着对方似曾相识的影子。他用大海一样深情的眼睛看着贝帝,然后缓缓地摘下了帽子,微微地向贝帝鞠了一个躬。他轻声地对贝帝说道:“你好吗,我的小贝帝?”

听到他说的德语,贝帝的脸失去了血色,手中的花剪掉到了地上。那声音虽然已经不是她熟悉的少年的嗓音,但是那种称呼她的方式,只属于一个人的!只有斯帝夫才会这样叫,这是只属于他们两人之间的秘密。

他还活着!贝帝觉得28年前没能从柏林火车站驶出的命运火车,今天开出来了。
神秘遗嘱见证跨世纪传奇

他就是斯帝夫.格奥尔格,一个本该死在纳粹集中营里的少年。在波兰的纳粹集中营里,他目睹了父亲死在纳粹的毒气室里,母亲死在了纳粹的机关枪下。最后关头,他居然在死人堆里被美国士兵解救了出来。由于斯帝夫当时染上了肺病,生命垂危,马上被美军送往波兰一家地方医院治疗,一年后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死神,并返回德国。

斯帝夫用了两年时间同德国政府交涉,试图挽救其家族在战争中失去的巨额财产。同时,他开始自学经济和法律,以早日实现父母的遗愿。

1955年。,他在伦敦出差时无意中在《泰晤士报》上看到美国驻英国大使夫妇为爱因斯坦举行追悼会的照片,他敏锐地从照片上感到大使夫人就是他的小贝帝。他马上来到美国大使馆,求见大使夫人,但遭到了工作人员的拒绝。斯帝夫不甘心,想通过伦敦的朋友关系联系上大使夫妇,不巧第二天,德国有急事发生,他只好匆匆返回了柏林。

两个月后,为了寻找美国小妹,斯帝夫再次来到伦敦。等他见到美国大使夫妇时,他失望地得知上任大使夫妇已于一个月前结束了任期,回到美国了。他从新大使那里听说了贝帝的情况,知道她已经成为母亲丈夫是个非常优秀的绅士,斯帝夫心中既欢喜又怅然。他知道他们已经分别了近18年,虽然对于自己来说战争是永远无法愈合的创痛,但是对于贝帝来说,也许她更想忘记那一段历史。

当他开始走近贝帝的时候,他的心几乎都要跳出来。斯帝夫觉得从客厅至花园的路漫长而艰辛,他几乎走了28年的时光……

当泪水把他们两人的衣襟打湿之后,贝帝挽着斯帝夫的手臂来到了书房,给他看那副画。他在那副画前站了许久,眼泪一直没有干过。最后,他习惯性地走到那副画前,试图翻看那副画的背面,看看他的小姑娘是否给他留了什么纸条。最后他们都笑了。

他见到了格鲁尼先生,两个男人虽然第一次见面,却有一种老友重逢的感觉。他们只迟疑了一秒钟,然后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格鲁尼先生对斯帝夫说的第一句话是:“那是一场可耻的战争,是人类的耻辱。”

而斯帝夫对格鲁尼所说的第一句话是:“       我从懂事起就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贝帝一生幸福,而你作到了,我饿许没有资格说这句话,但是我很想说谢谢你。”            

格鲁尼夫妇试图挽留斯帝夫在家里多住几天,但是斯帝夫执意早日返回柏林。临行前,贝帝坚持把那副画还给斯帝夫,斯帝夫这样说道:“你有两个理由必须拥有这副画:一、你替我的父母保全了这副画,使它避免落入他人手中,他们在天之灵一定非常欣慰;二、对于我来说这副画里有太多的记忆,它在你的手里,意味着你没有把我忘记,至少这是我活下去的理由和勇气。”

贝帝答应了斯帝夫的请求,永远保留这副画。斯帝夫回到了包林,继续着他家族的事业。直到他快50岁的时候,他才娶了奥地利姑娘为妻,并生下了四个孩子。

在随后的岁月里,格鲁尼夫妇不遗余力地呼唤美国各大糜体关注战后对犹太人受害者赔偿等问题。从70年代起,《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著名媒体纷纷开始大幅报道这方面新闻,为斯帝夫取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不久,德国莱茵河沿岸开始修建大坝,政府同斯帝夫交涉过后,开始批量购买他的土地。就这样,在战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斯帝夫使家族的财产翻了几番。80年代中期,斯帝夫把企业委托给信赖的经营者,自己则隐居在家族的古堡中,深居简出。

1996年,格鲁尼先生去世。两年后,贝帝的健康严重恶化,她再次致电斯帝夫,希望他能够在她活着的时候,收回他家族的画。斯帝夫亲自到美国看望了贝帝,并且说服她打消了这个想法。由此,贝帝留下遗嘱:如果在她死后,斯帝夫先生依旧拒绝接受这副画,那么她的儿子们可以将这副画拍卖。拍卖收入三分之一留给她的儿女,三分之一捐给世界残疾儿童基金会,三分之一捐给以斯帝夫.格奥尔格先生命名的任何慈善机构。2003年底,贝帝去世一年半后,她的后人决定拍卖此画。此消息一经传出,就引来了世界媒体的强烈关注。2004年5月,在伦敦的苏富比拍卖会上,《拿烟斗的男孩》以一亿四千万美金的天价成交,由于此画打破了14年前凡.高名画7800美金的记录而创造了奇迹,这位神秘的收藏家一下成了受世人关注的对象。

但是,收藏者却长久地缄默着。直到2004年11月斯帝夫辞世,斯帝夫的后人奉他的遗嘱将一封有斯帝夫亲笔签名的信转给贝帝的后人时,终于真相大白——那神秘的购买者正式斯帝夫本人。据说,这副画一直陪伴他走到生命的终点,他是凝视着这副画,走向生命的尽头……
Share |
Share

我願意把美麗與健康帶給你。
Mary KayKathy´s shop
爱,并非没有争执,而是每次争执过后,爱仍在。@

TOP

原帖由 费雪儿 于 2006-4-1 18:00 发表
感动~!

就两字啊?

TOP

那你还要我说什么,已经是........
我願意把美麗與健康帶給你。
Mary KayKathy´s shop
爱,并非没有争执,而是每次争执过后,爱仍在。@

TOP

原帖由 费雪儿 于 2006-4-1 18:16 发表
那你还要我说什么,已经是........

潸然泪下?

TOP

知道还问
我願意把美麗與健康帶給你。
Mary KayKathy´s shop
爱,并非没有争执,而是每次争执过后,爱仍在。@

TOP

我还没看, 先来感动一个, 呵呵

TOP

原帖由 明空娟 于 2006-4-1 19:00 发表
我还没看, 先来感动一个, 呵呵

感动过后要看哦!!!

TOP

嗯,保证, 这种好贴一定会的

TOP

原帖由 明空娟 于 2006-4-1 19:07 发表
嗯,保证, 这种好贴一定会的

我为你已经准备了面纸,随时送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