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器“国产化”的历史

“国产化”的历史
  1960年7月中国和苏联关系的破裂决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也不是在短时间内骤然发生的。早在1958年中国的领袖们就已经预见到中苏两国关系的决裂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使中国因此而受到的损失降到最小的程度,中国领导人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这几年中,中国从苏联引进了大量最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军工技术、军民两用技术和重型机械制造技术。

  1960年7月以后,中国人提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口号,完全凭自己的力量建设国家。中国人民集中力量开展了“国产化”运动。在当时“国产化”的主要任务在于消化和吸收苏联技术,使中国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产业能够摆脱对苏联的技术依赖。国产化的主要方法是通过逆向工程学研究掌握苏联产品的生产技术,最终仿制这些产品。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全面完成了对苏联技术的消化吸收,中国的制造工业在苏联六十年代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已经达到了相对成熟的水平。1978年,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能够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从而为中国技术的升级提供了条件。

  总体来说,到1984年前后,中国已经全面掌握了一整套苏联武器装备和两用装备的制造技术。当然,这里的装备是指苏联1960年或者1961年的标准装备。特别是以下几种:

  ——东风5型洲际弹道导弹。苏联第一代洲际弹道导弹R-7的中国化产品。中国还仿制了第一代中程弹道导弹。

  ——东方红一号卫星。它是第一代地球卫星。本身只是一颗试验卫星。

  ——夏级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属于以苏联技术为基础的第一代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

  ——汉级攻击型核潜艇。同样属于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

  ——明级常规动力潜艇。它的技术和设计思想超越了苏联W级和R级潜艇,已经跨入了第二代柴电动力潜艇的行列。

  ——第一代和第二代的驱逐舰、护卫舰和巡逻艇。

  ——歼-7歼击机。是苏联第二代喷气式超音速歼击机米格-21的仿制品。

  ——轰-6轰炸机。苏联第一代喷气式轰炸机图-16的中国版。

  ——HQ(红旗)-2地空导弹。第一代防空导弹系统。中国还仿制了其他一些苏联防空导弹产品。

  中国地面部队的武器装备都源自苏联陆军1961年到1965年左右的作战装备。

  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天安门前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人民解放军的上一次阅兵式已经是25年以前的建国十五周年大阅兵。1984年的这次阅兵式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与1959或者1961年的苏联军队拥有了同样的战斗力。当然,作为军队坚强后盾的国防工业也同样达到了这样的水平。

  在国产化的重型机械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三十万千瓦发电机组。虽然苏联早已于1958年成功的开发了这一产品,中国却是在二十年之后的1978年到1980年左右实现发电机组全部技术达标和全部零件国产化的。

  为什么中国要用这么长的时间才能掌握苏联已有的军用技术和军民两用技术呢?原因很简单:中国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在1949年以前中国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大型重工业,而在1950到60年的十年间中国重型工业是无论如何无法赶上苏联的。据个例子来说,制造米格-21歼击机(中国产品为歼-7歼击机)的喷气发动机要求发动机制造工厂具备3微米级精度的金属处理技术。中国最好的工厂直到1979年才掌握如此精密的制造工艺。所以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在工业技术方面中国与苏联存在着二十多年的差距,中国人自己也承认这一点。

  1984年到1985年间,中国掀起了新的一轮自力更生的国产化运动。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国的技术要更新、要赶超世界先进有以下几条路可走:一是进口外国的机器、电子设备和其他高科技产品,这个方法很简单,但不保险;二是走国产化的道路,这相对来说要困难一些,但是是可行的;三是搞技术改造,这很困难;最后一条路就是闭门造车,完全靠自己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这在实践上是不太可能完成的。

  这一次,国产化的主要内容不再是军事产品,而是高级的消费产品——彩色电视机、卡带式录音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等。当时中国十四英寸(当时写作十四吋)彩电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75%。正是在这75%的基础上,中国的国产电子工业得迅速展起了来。这次中国国产化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在于西方非军事技术能够大量涌入中国国内。这是邓小平开展改革开放的重大贡献意义之一。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中国已经有能力生产数百万种元器件,制造几乎所有的现代化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和电器消费产品。一国能够制造所有电子产品的所有组件和备件,这是很了不起的。只有一项是例外,中国还不能生产集成电路。中国的集成电路依靠进口。但是这一点缺憾与其他国产化的成绩相比微不足道,基本可以忽略。要知道,美国的集成电路也依靠从日本进口。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在产品国产化方面取得了很多重大成就。中国成为个人电脑(大型集成电路除外)和电脑外围设备的重要生产国;中国能够生产重型卡车、现代化的轿车、货车和摩托车;中国还生产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MD)系列大型客机(除了发动机和部分航空电子设备)和法国的直升飞机;中国能够生产门类齐全的现代家用电器产品,包括家用录像机、DVD机、音响系统、空调、大屏幕彩电等等。

  迅速增长的经济和技术潜力为中国提高“国产化率”(产品由中国制造的份额)。在国产化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75%上升到九十年代的90%以上的同时,国产化产品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只有那些“非常复杂精密或尖瑞”的零部件——中国自己生产成本过高的产品以及“处于世界技术前缘”的产品——还要从国外进口

1996-2001年间的武器国产化

  199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新一轮的现代化改革。到1999年(以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周年国庆大阅兵为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这些武器一部分是从俄罗斯购买的,一部分由中国自行研制的。进一步的资料显示,中国制造的武器也大量使用了俄罗斯技术,并部分使用了俄罗斯制造的组件和部件。

  2000年和2001年中国武器的国产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不再照搬照套俄罗斯的设计,摆脱了前苏联武器的设计思路,而是广泛的寻求了俄罗斯(还有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先进技术,运用俄罗斯制造的部件自行研制和开发武器和军民两用产品。以下列举出的只是其中最重要的几种:

  ——歼-11战斗机(俄罗斯苏-27SK战斗机的改进型)。该机由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许可证生产方式制造。到2001年底,中国已经能够生产歼-11战斗机的绝大部分零部件,只有喷气发动机、雷达和部分航空电子设备依然要从俄罗斯进口。

  ——歼-10和FC-1战斗机。这两种战斗机都是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品。2001年末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它们都使用了俄罗斯制造的雷达和发动机。

  ——FBC-1(飞豹)战斗轰炸机。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生产,使用了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劳斯莱斯)公司的涡轮风扇发动机(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方面不愿意向中国提供同一级别的发动机)。

  ——东风-31型洲际弹道导弹。东风-31是固体燃料公路机动发射的弹道导弹。它的潜艇发射型被称为巨浪-2型。2002年初,该导弹开始在四川省境内的某个秘密工厂投入批量生产。这种洲际弹道导弹以俄罗斯的固体燃料公路机动弹道导弹技术为基础,部分使用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生产的设备。

  ——1999年11月和2001年2月,中国发射了两艘载人宇宙飞船的原型机,它们被称为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用来发射它们的是长征-2型己运载火箭。飞船和火箭都运用了俄罗斯的技术和部分俄罗斯生产的设备。

  —— 红鸟(HN)系列远程巡航导弹。1998年到2001年左右在北京附近的廊坊开始生产。同样获得了俄罗斯的技术支持,使用了俄罗斯的技术设备。

  ——改进型宋级和“超级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于1999年至2001年间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量使用了俄罗斯基洛级柴电动力潜艇的先进技术和组件。

  —— 旅海级导弹驱逐舰。迄今为止中国制造的最好的海军舰只。使用了乌克兰生产的燃气涡轮发动机,借鉴了俄罗斯现代级驱逐舰的技术。

  ——093级攻击型核潜艇和094级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不久前在辽宁省的葫芦岛建造。大量使用俄罗斯技术和关键性部件。

  ——FT-2000低空反辐射导弹。2000到2001年左右开始批量生产。几乎完全是俄罗斯S-300地空导弹的翻版。此外,改进型S-300PMU-1远程地空导弹系统、道尔M-1型中程地空导弹系统和用于近程防御的通古斯卡弹炮合一防空系统都已在中国投入生产或者即将投入生产。所有这些武器都使用了俄罗斯生产的设备。

  ——98式主战坦克和其他陆军军用车辆都使用了“俄罗斯的技术、乌克兰的发动机和白俄罗斯的地盘”(台湾媒体的描述)。

  2002年的技术突破

  2002年上半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很多方面超越了俄罗斯。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促进下,中国在武器研制、发展和生产的许多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中国基本上可以自主的完成技术开发,而不再依靠国外技术支持。其中最重要的成就包括:

  1. 2002年3月,湖南省株洲发动机制造厂成功的制造了中国第一台涡轮风扇喷气式航空发动机。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五个能够自行设计生产喷气发动机的国家。该发动机将会装备K-8教练机(喀喇昆仑-8型,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研制,以中巴边界的喀喇昆仑山命名)。K-8教练机原先装备的是乌克兰制造的小型涡轮风扇发动机。接着,2002年5月,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设计的“昆仑”涡轮风扇发动机最终定型。昆仑涡轮风扇发动机比株洲的产品先进的多。

  2.对诸多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昆仑发动机是俄罗斯AL-31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改进型,可以装备前面提到的苏-27战斗机的某些改进型以及苏-30、歼-11和歼-10等战斗机。正是由于发动机技术上的突破,歼-10和歼-11战斗机的国产化率(中国生产和装备零部件的工作量占完成飞机的总工作量的百分比)从过去的70%或者75%骤然上升到90%甚至更高。这实际上证明了中国已经有能够独立的制造第四代战斗机(俄罗斯标准),而且价格相对低廉。


  3. 2002年3月下旬,中国成功的发射了神舟三号无人驾驶宇宙飞船。这艘宇宙飞船比上面提到的神舟一号和神舟二号宇宙飞船更加先进。而且根据中国国内组多媒体的报道,这次发射的神舟飞船和长征二型己运载火箭完全(或者基本上完全)是由中国自行制造的。中国通过自行研制和发展大型宇宙飞船和运载火箭获得了相关的航天技术。这为中国将来发展自己的太空站奠定了技术基础。

  4. 2002年3月,中国的核工业专家宣布:中国已经掌握了建造六十万千瓦核发电机组的有关技术,并且有能力设计和建造一百万千瓦级的核发电机组。这意味着中国与俄罗斯在核能利用方面的差距已经消失,与世界核能最先进水平的差距也只有一步之遥。这种技术既可以造福于民,也能够用于增强国防。

  5. 2002年1月到3月,上海的一两家微电子企业成功的生产出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其制造精度达到0.18微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0.18微米级技术,要特别说明的是俄罗斯尚不具备这样先进的技术)。这两家企业同时宣布他们希望能够在两年内掌握制造0.13微米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目前为止0.13微米级制造技术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微电子技术。这对于国防来说同样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因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将大大扩展任何一种现代武器的战斗性能。

  6.总而言之,中国正在实现这武器系统和军民两用产品的国产化。中国已经掌握了很多先进的技术。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