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090
- 威望
- 3127
- 金钱
- 16
- 阅读权限
- 90
- 性别
- 男
- 来自
- CHINA
- 在线时间
- 40 小时
|
M&A von TCL
收购过程
根据双方协议,Schneider Electronics GmbH已收购了施耐德(Schneider)的生产设备、研发力量、销售渠道、存货及多个品牌,其中包括"SCHNEIDER"("施耐德")及"DUAL"("杜阿尔")等著名品牌的商标权益。Schneider Electronics GmbH同时协议租用位于Tuerkheim面积达2.4万平方米的生产设施,建立其欧洲生产基地。预计Tuerkheim的生产将于2003年初展开。
实际上,TCL因为拓展海外业务的需要,一直密切关注着欧洲市场,海外收购行动从去年年底就已开始悄悄进行。9月6日,德国施耐德公司破产管理人米歇尔·雅菲公开宣布,中国TCL公司将接管这个企业,之后会利用其设备生产电视机和音响。据最新消息,TCL方面已经开始全面进驻施耐德。
背景和动因
2001年4月16日,TCL集团引进五家战略投资者:东芝、住友商事、香港金山、南太和Pentel,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使TCL摇身变为具有国际化色彩的股份公司。同时TCL的"阿波罗计划"也渐渐浮出水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大海外扩张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此次收购施耐德可以说是迄今为止TCL在海外扩张中最具有关键意义的一步。
施耐德是一家113年历史的家电生产厂家,号称"德国三大民族品牌之一"。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开始亏损。今年初,这家老牌企业正式宣布破产,5月底完全停止生产。但即使这样,在2001年,施耐德欧洲市场也有高达2亿欧元的销售额和多于41万台彩电的市场份额,超过了欧盟给予中国7家家电企业40万台配额的总和。显然,此次收购将帮助TCL绕过欧洲对中国彩电的贸易壁垒。同时施耐德的品牌效应及其遍布全世界的销售渠道和强大的技术力量,也将有助于TCL进一步开拓欧洲乃至世界市场的业务。
收购评述:
尽管TCL收购施耐德并不是中国企业的首次海外收购,但是所引起的人们对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关注却是前所未有的。
1、"阳光"下的跨国收购
本次收购最为值得人们关注的是,此前TCL集团通过改制,内部职工与外部战略投资人已经成为公司的大股东,长期困扰中国国有企业发展的体制问题在TCL得到完满解决。TCL的跨国收购行为由此更显得是彻底摆脱"灰色嫌疑"的企业战略布局:其蓄谋长期的规划、收购时机的把握、收购对象、地点的选择、谈判对价的最终确定全都昭示出市场行为的潇洒与自如。因此,本次并购对中国企业"全球化"战略的影响意义与参考价值绝非以往大型国有企业的海外扩张所能比拟。
2、低成本代价获取百年品牌和欧洲市场,中国企业"全球化"走向双车道。
"全球化"不仅仅意味着勇敢的打开国门"请进来",对于经过20多年市场经济洗礼的中国企业来说,适时适当的"走出去"更能体现出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进取精神,也只有这种双向互动,才能充分发挥资本的逐利本能和最优配置效应。
此次收购前,TCL集团刚与香港长城数码签订了一份成立合资公司的协议,共同开拓彩电及影音产品的海外市场。这次通过把德国施耐德收归旗下,继续利用其设备拓展电视机和音响的生产线,无疑将如虎添翼。虽然其进军海外的具体战略尚未明朗,但TCL以仅仅820万欧元整合成熟的市场渠道,足见其胆略卓识和操作效率,其加大海外空间扩张力度、增强行业一体化效用的意图一览无余。
3、企业家渴盼真正的投资银行家
在几乎每个成功的跨国并购案例后面,我们依稀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家坚强但又略显单薄的身影。如何能使中国的企业家在海外的扩张中由"孤胆英雄"成为真正引领千军万马"统帅",中国的金融服务业需要迎头赶上。
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已经发生了全行业亏损,依靠特权、政策获取暴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为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舞台,我们希望最终的舞者中有黄色的面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