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946
- 威望
- 775
- 金钱
- 2
- 阅读权限
- 70
- 来自
- munich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中国间谍无处不在 or FBI过分紧张?
80年代,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反情报行动主管萨迪(David Szady)曾以擅长逮捕苏联的间谍而闻名,他了解苏维埃极为复杂的间谍网方方面面的情况。而如今,他正在全美调遣人员进行反中国间谍的工作,这些联邦调查局官员的“鼻子”非常灵敏,正在各处嗅着他们的新对手──来自北京的间谍们的蛛丝马迹。8月10日《华尔街日报》刊登记者所罗门(Jay Solomon)的文章,报导引用61岁的萨迪的话说,“中国是美国面临的最大间谍威胁。”
记者从互联网上获得的资料显示,从2003年开始,FBI就已经把中国列为未来10到15年内美国面临的最大间谍威胁。美国方面认为,该国有很多世界想要的东西,从最尖端的电脑软件,到科学研究,到敏感的国防技术。FBI相信,外国政府和公司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通过间谍手段窃取这些东西,FBI局长米勒最近对国会表示,“如果不加遏制的话,这种局面可能极大地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以及军事、经济优势。”
FBI估计,中国在美国开设了3000多家“幌子”公司,以它们为掩护,进行间谍活动。美国当局还表示,每年有数以千计的中国访问人员、学生、商人进入美国,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也担负了为政府搜集情报的任务。萨迪曾经对美联社说,“他们(中国人)认识到,他们想要到的东西遍布美国各地,并非仅仅局限于大使馆或领事馆。这是一项庞大的努力。”为此,FBI甚至已设立专门调查中国经济间谍的特勤小组。
《华尔街日报》披露,FBI人员在硅谷一家着名中餐馆旁边的商业大厦里建立了一个没有门牌标志的办公室,随时监视和调查中国经济间谍的活动。但是,尽管安排周密,这场针对中国的反间谍战却比反苏联的战斗要困难许多。因为如今的美国公司和政府都是以敞开怀抱的姿态来迎接拥有尖端知识、优良技能的中国学生和学者,这是苏联在冷战时期梦寐以求的状况。这些中国人到美国来的目的似乎非常单纯,让人们很难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质疑。
迅速分辨单纯的学习、商业活动与潜在的间谍活动有时候简直是不可能的。有些人是来到美国后才被政府的间谍组织“拉拢”,诱惑他们为中国窃取经济科技情报的手段一般来说是金钱,但也有的是利用他们的爱国心。《华尔街日报》披露,目前大约有十几件涉嫌非法盗取或者转移科技到中国的案子被提起公诉。联邦调查局透露,还有三件类似的案子最近几个月内即将移送法办。
过去五年以来,这类案件平均每年增加15%,多数科技间谍下手的对象都是规模较小、而且知名度不高的公司。不过,升阳(Sun Microsystems INC.)和软件公司全美达(Transmeta Corp.)也发生资料被窃的问题,有两位中国籍人士在旧金山机场被逮捕和起诉,目前案件还在待审。此外,联邦调查局一年前成立的企业联盟(Business Alliance)小组经常与主要的国防科技公司人员会面,讨论他们开发的新科技和公司职员可能盗取机密的威胁。
分析指出,可以把FBI发起的“反中国间谍运动”看成是整个国家政策转变的一个部分,从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案子就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华盛顿政客担心中国经济、军事力量的增强会对亚洲和美国的安全造成直接威胁。中国官员否定间谍论,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发言人朱茂名说:“主张中国具威胁性的说法完全没有根据。”许多在硅谷工作的华裔认为FBI的“扫荡行动”有些过激。
华裔的担忧甚至在整个亚裔社区不断扩散,人们担心会面对新一轮种族歧视的来临,普遍的呼声是:政府不要重复2000年李文和案件的错误。当年9月13日,中国科学家李文和被无罪释放,媒体指称他曾被美国国家实验室无中生有的扣上下载国家核机密等59项罪名。美联社透露的一项统计说,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反经济间谍法案》以来,亚裔人士占被控人员的四分之一。
而美国的商业管理人员也对FBI的新运动感到泄气,美国信息技术协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ion of America)会长米勒(Harris Miller)对《华尔街日报》记者表示,在如何看待经济间谍这个问题上,FBI的官员和各个公司管理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米勒承认,许多公司是靠着华裔雇员的聪明智慧在某些领域取得竞争优势的,他说,“你总不能把他们(外国雇员)赶走,就因为他们不是在这里出生的。”
2004年7月8日,《旧金山商业时报》披露了这样一条消息:一个叫单明严的34岁的中国公民在圣何塞,因为试图非法进入加州制造石油工业软件的 3DGeo发展公司(3DGeo Development Inc)的电脑系统盗窃软件源代码被判有罪。据称,严明山来自大庆石油公司,到美国是进行培训。他试图盗窃的是和他工作相关的计算机地理系统程序代码。 12月,他被宣判入狱两年。而作为受害者的3DGeo发展公司总裁却表示“心情复杂”。
总裁拜维克(Dimitri Bevc)表示,急于在亚洲拓展市场的公司已经陷入困境,很难在保护本公司的知识产权和扩大商业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拜维克说,根据公司销售代表的反馈,他们似乎在指控单明严的案件上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单明严的确回到了中国,但是似乎公司从中国获利的源头也已经枯竭。单明严的私人律师贺米(Nicholas Humy)透露,单只是被判非法进入公司系统有罪,“政府从来没有真正证据支持他向国外输送资料的间谍罪。”
同样在圣何塞建立的夜视科技有限公司(Night Vision Technology Corp.)也在间谍指控的风波中动荡。该公司总裁是62岁的加拿大台湾裔石马丁(Martin Shih),他和其顾问郑菲利普(Philip Cheng)一起被指控涉嫌把敏感的军用夜视科技提供给中国的“北方研究所”,这个研究所与解放军有密切关联。二人10月份即将面临最后的判决,石马丁可能入狱45年,另外罚款美金200万元。
夜视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向海外的买主(特别是台湾买主)提供红外线和其它高科技产品。《华尔街日报》披露,二人的律师一致表示,美国关于高科技产品出口有关规定的解释太过模糊,夜视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红外线照相机不仅仅能用于军事领域,也可用于民用领域。律师指出,在某些国家(例如法国)的市场上,这种类型的照相机是公开贩卖的。一个律师说,“政府不能证明这些红外线产品是被特意为军事目的而设计、改造和组装的。”
石马丁的律师马克思威尔(K.C. Maxwell)认为,10月的审讯必然会宣布石氏无罪,郑菲利普的律师斐文(Matt Pavone)则拒绝就此事发表评论。和石氏类似的案件还有很多,人们应该不难想起在2003年,51岁的蒋庆长被指控向北京政府出售一种商业和军事两种用途的微波放大器的事情。据悉,蒋庆长2002年3月向美国一家公司购买了九套微波放大器,蒋庆长向美国有关部门申请出口但遭到拒绝后,仍在5月份将放大器寄往中国。美国检控人员称,蒋庆长已承认将三套放大器运往中国的一家公司,美国调查人员证实这个地址是一家政府研究机构,其中文名字叫“54研究所”。对于这种军民两用的仪器,美国政府控制出口,需有出口许可。蒋庆长已被拘捕并不得保释,他或将面临被判入狱10年和25万美元的罚款。蒋庆长的律师诺兰(Tom Nolan)认为,美国政府是有意把华裔的商人当成“靶子”,“他们想防止中国工业进入美国。”
FBI的行动对美国学术和商业的影响是深远的。目前,在美国就读的中国学生有15万人,而新颁发的签证数量还在上升。2004年,进入美国的华裔学生人数为64000人,1998年是55000人。另据统计,每年进入美国旅游和商务访问的华裔有大约70万。分析指出,在FBI、中国和美国华裔社区之间的矛盾就是在FBI的内部也无法得到解决。反情报行动主管萨迪主张更多的雇佣华裔雇员,但在过去的两年中,两位华裔雇员被以间谍罪起诉。
萨迪表示,他希望能够找到平衡。他还指出,是中国政府在模糊合法越境贸易与国家敌人的定义和界限。他认为北京不能很好的认识美籍华裔的概念,“他们都是海外华人。”萨迪和其它FBI的专家相信,北京利用了70年代和华盛顿关系回暖的机会开始加强海外间谍工作,而且手法非常独特。中国并非采取派遣专门受训人员的形式,而是采用“就地取材”的模式,成千上万的学生和海外员工就是他们“间谍网络”发展的潜在对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