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光影岁月匆匆过

光影岁月匆匆过   
文章来源: 70新访客 于 2004-1-2 22:47:00   



夜,地铁里,坐我对面的女孩手机响了,铃声在空气中一振一振,我几乎是无意识地哼出了:“钟声当当响,乌鸦嘎嘎叫——”

  列车哗啦啦往前赶,少年岁月却波涛汹涌折回眼前。那时候最喜欢学的就是鼹鼠的笑声和动画片《渔盆的故事》里外国佬的腔调,下了课,半个教室在“丫哭丫哭”地笑,半个教室在阴阳怪气地叫:“捞头(老头)!浴盆是蜗们国家地(渔盆是我们国家的)!”那时候,已然知慕少艾的男生会对着女生邪邪地学《天鹅湖》中的男松鼠叫:“玛格丽塔——”女生杏眼横瞪,娇斥一声:“讨厌!”男生于是加倍来劲,尖着嗓子学女松鼠:“汉—斯—汉—斯—”在我们的成长年代,光是叫叫外国名字就有点调戏的意思了。银幕上体态丰美的女特务,不是叫“丽莎”,就是叫“娜娜”。

  看完《崂山道士》,男同学就开始炼穿墙而过的本领,嘴里念念有词:“穿墙进去,我穿墙进去,拿了就跑。”虽然没有一个跑得掉,但每到下课,总还是有发傻的男生一遍遍地试图穿越教室。

  教室永远穿越不了,但是成长年代里的雄心壮志却是可歌可泣。《少林寺》一上映,全中国的少年都疯掉了,报纸上不断有十几岁孩子不告而别上洛阳的消息,我表弟在反面报道的启发下,拿了本《中国地理》来跟我商量,说他现在已经开始绑沙袋睡觉,不久就可以练成轻功,计算行程大概也就是几天时间;但是他的计划很快便败露了,一个同学把他的梦想写进了作文。不过,表弟并没有气馁,他在人世匆匆十五年,一直怀着最质朴的英雄梦:总有一天,他会飞起来,高高地飞起来,除暴安良!

  《少林寺》的热没有过去,《射雕英雄传》又在人心上趁热打铁。班上开始流传武林秘笈和各种暗器毒药的配方,同学之间讲话用切口,老师来了,就说“风紧,扯呼”;同桌闹翻,那是“结下梁子了”,厉害的一方就会撂下话:“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祭日!”不服输的就会使出降龙十八掌,转眼间教室里就游走出洪七公、周伯通、黄药师、西毒和郭靖,劈里啪啦的,少年时代就这样过去了。

  与此同时,周润发在《上海滩》里的造型全面疯魔了大江南北,风衣和太阳镜在那个年代没什么模仿可能,但是白色的围巾却是妈妈可以织的。冬天还远,白围巾却满街满巷甩着。当时的图画老师碰巧名字里带了个“文”,又是那种玉树临风型的,而且,他的白围巾又明显地比男生们的更地道,更接近许文强,有一天,他穿了一件黑色的长外套出现在学校里,连男生都尽释前妒,控制不住叫出“文哥”。不过,后来听说他被校长批评了。

  有时候想,如果谁问我少年时代最难忘的记忆,看《射雕》和《上海滩》的经历应该可以算。这两部连续剧全面替代了《青少年修养》,成为我们的行动纲领。一个儿时朋友说,他后来恋爱,心中始终交战,是应找个黄蓉,还是该觅位冯程程。他说,当年,只要在电视上看见翁美玲和赵雅芝,他就魂飞魄散,并真正理解“颤抖”是什么经验。还说有一回,《上海滩》看中途,冯程程教堂结婚,许文强后来赶到,同时他的小脚奶奶慢腾腾打电视机前过,他一把上前把奶奶推倒在地,让他爹揍了整整半小时。

  这些,如今都成了怀旧的内容了。现在可以很方便地买到几个版本的《射雕》全集,《上海滩》的新老续集,少年时代的梦想近在咫尺,只是,昔日痴心却渐渐蒸发在岁月里了。或者说,没有了当年那一夜又一夜的苦苦等待,可以方便到手的故事结局不再具有命运般的冲击力。

  真的,那时岁月才叫岁月,欲望简单,快乐单纯。四分钱的冰棍,六分钱的雪糕,大家都长四环素牙,都吃脏兮兮的糖人,都在作文里写“我是一个中国人”,都在课桌上刻“笑傲江湖”,都会唱“昏睡百年,国人皆已醒”,都会背所有可笑的广告词,都会不惜一切地去看电影,从六分钱的学生票一直看到一毛二、二毛、三毛、五毛、一元、一元二、一元五、二元……

  说起来,看电影的黄金时代也是《大众电影》的黄金时代——高达八百万份的发行!那时候,每一部电影和电视剧都是全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焦点。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电影院是没有空位置的,电影票总是紧俏的。那时也没有多少电影海报,可是我每天上学途中经过一家电影售票处,光是看看他们写在小黑板上的几部影片题目,诸如《大篷车》(外国)、《小花》、《庐山恋》、《卡桑德拉大桥》(外国),我就感到满足,而小括号里的“外国”两个字又特别提神。那时,父母给我们的精神奖励一般就是看电影,所以看电影从小就和我最辉煌的人生记忆相关。回想起来,少时看了那么多电影,真还一次也没迟到过,连正片前加映的科教片也从来不舍得错过。好像是,人人都迷恋灯光骤然熄灭的那一刻,那一刻就是梦的形状,灵魂出窍,不知今夕何夕。

  不过,最疯狂地看电影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大学时候,各大学影院卖的电影票都是非常简陋的,只要知道当晚的电影票是什么颜色,撕一块相同颜色的海报就可以在二十分钟内炮制一张假票。我不知道自己做过多少假票,据我同屋回忆,她在学校看的上百部片子全靠我利用上课时间给做的电影票。后来做出名气了,连我们的联谊寝室也得益,还顺便带出了几个徒弟。我们的手工大概是不错的,因为曾经有人色胆包天持着假票子去跟人家争真座位,居然成功了。

  那真是暖洋洋的票友时代,电影院看门人也是暖洋洋的,不像现在的领座小姐,冰清玉洁的样子把看电影变得跟吃西餐似的,就差没往你脖子上围餐巾。那个时代真带劲啊,电影看着看着,底下就有人打起来了,然后灯就亮了,所有的人兴致勃勃看他们打完,灯关掉,继续看电影。有时候,卡嚓一声,黑暗中听人骂一声娘,就知道有个倒霉的观众坐了个坏椅子,然后下半场一直替那人操着心。

  这样的事情现在都没有了。假票早不做了,电影院也不太去了。而且,长了点年纪,人也假惺惺了许多,当年看得心醉神迷的好莱坞电影现在似乎不怎么屑看了,跟朋友聊天,不是讲新浪潮炫技就是谈周星驰摆酷。夜幕降临就去搜小店小贩的盗版,然后回家堆在书架上慢慢看。

  最美好的岁月过去了。
entweder deine Gefuehl ist nicht richtig. oder dein Verstandnis wird dich schuetze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