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被揭抄袭!

本帖最后由 普鲁士 于 2013-8-18 13:52 编辑

据新语丝网站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史所陈于武博士论文涉嫌抄袭,以下是全部内容:

◇◇新语丝(www.xys.org)(xys7.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陈于武先生《以自由的名义——<现代评论>的自由思想》存在的抄袭问题

  作者:王玛丽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陈于武先生,于2006年6月18日通过答辩,获
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选题为:《以自由的名义——<现代评论>的自由思想》
(以下简称“陈文”)。经笔者初步核对,发现存在着明显的抄袭行为;同时,
论文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注释问题。为了便于阅读,被抄文章内容已查明来源和页
码、并以加粗的仿宋体标出,陈文抄袭内容以楷体标出,笔者评论加“按”字。

  一、抄袭他人文章

  现举如下四例:

  例1:抄袭颜浩的文章《〈现代评论〉两个专栏:“时事短评”与“闲话”》
(发表于《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中的一段文字。

  颜文的表述:主要撰稿人的学术研究领域并不完全一致 ,他们各自为政的时
候较多 ,栏目也因此在几个不同的方向上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唐有壬抨击政
府、高一涵评点时局、周鲠生关注外交事务、燕树棠重视教育改革显得驾轻就熟 ,
就在于有良好的专业修养为其后盾。这种分工未必是有意的安排,而是依据各自
的专业本能产生的分化。即使是在他们都很关心的法律问题上, 他们也依据各自
的趣味而表现出不同的倾向。(第143页右栏15-25行)

  再看看陈文的表述:主要撰稿人的学术研究领域并不完全一致,他们各自为
政的时候较多,栏目也因此在不同的方向上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周甦生
关注外交事务、唐有壬抨击政府并倾心财政、高一涵集中评点时局、燕树棠重视
教育改革……显得驾轻就熟,就在于有良好的专业修养为其后盾。“这种分工未
必是有意的安排,而是依据各自的专业本能产生的分化。” ①可以说,在政治、
经济、法律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领域,这些具有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均有相当的
展露。(第34页第8-16行)

  按:如果将陈文和颜文进行对比,可发现陈文只对引号里的内容做了脚注①
(注明了出处是颜浩的《〈现代评论〉两个专栏:“时事短评”与“闲话”》),
将“周甦生关注外交事务”的位置做了调整,实际抄袭了颜文一百二十来字,而
且最后一句“可以说,在政治、经济、法律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领域,这些具有
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均有相当的展露”还抄袭了颜文的学术观点。

  例2:抄袭吴映萍的文章《试析国民党〈训政纲领〉的实质》(《新疆师范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吴文:国民党统治时期也采取“党治主义”,希望借用孙中山的主张,实行所
谓“以党建国”,“以党治国”的方略,并因此而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与制度。按照
这一制度,国家政权由国民党代表来行使,政府由国民党中央产生,并要向国民党
中央负责,这种制度是用法律条文固定下来的。(第66页2-4行)

  陈文:国民党统治时期采取的“党治主义”,原本是借用孙中山的主张,实
行所谓“以党建国”、“以党治国”的方略,并因此而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与制度。
按照这一制度,国家政权由国民党代表来行使,政府由国民党中央产生,并要向
国民党中央负责,这种制度是用法律条文固定下来的。(第68页23-26行)

  按:陈文去掉了副词“也”,将“希望”改成“原本”,抄袭吴文一百二十
来个字。

  例3:

  抄袭智效民的文章:《陶孟和:中国社会学的奠基者》(《学术界》2002年
第5期)前后共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智文:1920年8月,胡适和陶孟和、蒋梦麟、王徵、张祖训、李大钊、高一
涵等七人联名发表《争自由的宣言》 ,宣言说 :“我们本来不愿意谈实际的政治 ,
但实际的政治 ,却没有一时一刻不来妨害我们。”于是 ,我们便产生一种彻底觉
悟 ,认定政治的精明 ,首先要依靠人民的觉悟。如果没有养成“思想自由评判的
真精神” ,就不会有肯为自由而战的人民 ;没有肯为自由而流血流汗的人民 ,就
绝不会有真正的自由。”⑸这就是胡适当年为什么要与大家有“二十年不谈政治 ,
二十年不干政治”的戒约 ,如今又不能不谈政治的原因。换句话说 ,当年不谈政
治 ,是想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 ,以便为中国打下一个“非政治”的基础 ,
使国人具有为自由而战的精神 ;如今要谈政治 ,是因为现实的政治无时无刻不在
妨害他们 ,所以他们只能奋起抗争。(第246页10-19行)

  再看陈文:1920年8月,胡适和陶孟和、蒋梦麟、张慰慈、李大钊、王徵、
高一涵七人联名发表《争自由的宣言》,宣言说:“我们本来不愿意谈实际的政
治,但实际的政治,却没有一时一刻不来妨害我们。”④……“于是,我们便产
生一种彻底觉悟,认定政治的精明,首先要依靠人民的觉悟。如果没有养成‘思
想自由评判的真精神’,就不会有肯为自由而战的人民;没有肯为自由而流血流
汗的人民,就绝不会有真正的自由。” ⑤这就是胡适当年为什么要与大家有
“二十年不谈政治,二十年不干政治”的戒约,后来又不能不谈政治的原因。换
句话说,当年不谈政治,是想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以便为中国打下一个
“非政治”的基础,使国人具有为自由而战的精神;后来要谈政治,是因为现实
的政治无时无刻不在妨害他们,所以他们只能奋起抗争。(第23页35-44行、第
24页第1行)

  按:陈文注释④的出处是“胡适等:《争自由的宣言》,北京《晨报》增刊,
1920年8月1日”,智文的这段引文没有注明出处。陈文注释⑤的出处是:“胡颂
平编:《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五册,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版,
第411页”,智文(5)的出处是:《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411页。可见
引文出处相同。如果说陈文和智文的两段引文相同是巧合,那么在之后的论述中,
陈文除了智文中的“如今”被改成了“后来”以外,抄袭了一百四十余字则是无
法争辩的事实。

  第二部分:

  智文:《努力周报》问世后 ,在第二期刊登了由胡适起草 ,蔡元培、丁文江、
陶孟和等16人签名的《我们的政治主张》。尽管他们所倡导的好政府主义很快就
失败了,但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干预政治的一次非常可贵的努力。(第247页3-5行)

  陈文:在1922年《努力周报》问世后,在第二期刊登了由胡适起草,蔡元培、
丁文江、陶孟和等16人签名的《我们的政治主张》,提出了他们的“好人政府”
主张。尽管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干预政治的一次非常可贵的努力,但毫无疑问,他
们所倡导的好政府主义注定了就是要如结果那样很快失败的。(第24页3-6行)

  按:陈文的此段文字在“《我们的政治主张》”之前完全照抄照搬智文,而
后半部分则将智文做了变通,实际上是抄袭了智文的思想。
  第三部分:

  智文:在中国 ,由于军队始终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所以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
为 ,以改变社会黑暗、官场腐败的状况 ,只能走“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路。但
是这又容易导致“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 ,所以为自由知识分子所反对。这就使
中国知识分子处于“秀才遇上兵 ,有理说不清”的尴尬境地。无权的知识在与无
知的权力的较量中 ,总是以失败而告终 ,这是中国社会政治迟迟不能进步的症结
之所在。(第247页11-16行)

  陈文:在中国,由于军队始终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所以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
为,改变社会黑暗、官场腐败的状况,只能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路。但
是这又容易导致“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而这又不是胡适等自由知识分子所想
为、所愿为的。这就使中国知识分子处于“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的尴尬境
地,在无权的知识界与无知的权力界的较量中,他们总是以失败而告终,这是中
国社会政治迟迟不能进步的症结之所在。(第24页9-14行)

  按:陈文将智文的“所以为自由知识分子所反对”一句改成了“而这又不是
胡适等自由知识分子所想为、所愿为的”,其实所表达的意思并没有改变,又将
智文的“知识”、“权力”分别改成“知识界”、“权力界”,原原本本抄袭了
一百五十余字。

  例4:

  抄袭冯英的文章:《析严复对自由概念的界定》(《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中的两部分内容,下面做个比较。

  第一部分:

  冯文:它所针对的问题是,“在什么样的限度内 ,一个 (一个人或一群人
),可以或应当被容许,做他所能做的事,或成为他所能成为的角色,而不受到别
人的干涉 ?”[3] [201] 因此,它要求回答的是:“我的行动究竟有多少是受到限
制的?” “我不受限制的空间究竟有多大 ?即消极自由所确定的是个人拥有不受
他人控制的范围。

  积极自由指的是“可以自由地去从事……(free to……)”。它所针对的
问题是,“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有权控制或干涉,从而决定某人应该去做这件
事、成为这种人,而不应该去做另一件事、成为另一种人?”[3] [201] 它要回答
的问题是:“究竟谁或者什么东西是控制我的泉源 ?”“究竟我是否在各项行为
上都是自主的?”如果我是自己的主宰,控制我的泉源来自于我自己,那么我就是
自由的,否则我就是不自由的。(第57页左栏倒数第2行、右栏1-13行)

  陈文:它所针对的问题是,“在什么样的限度内,自由个体(一个人或一群
人),可以或应当被容许,做他所能做的事,或成为他所能成为的角色,而不受
到别人的干涉?”①因此,它要求回答的是:“我的行动究竟有多少是受到限制
的?”“我不受限制的空问究竟有多太?”可见,消极自由所确定的是个人拥有不
受他人控制的范围。

  积极自由指的是“可以自由地去从事……”。它所针对的问题是,“什么东
西、或什么人,有权控制或干涉,从而决定某人应该去做这件事、成为这种人,
而不应该去做另一件事、成为另一种人?”②它要回答的问题是:“究竟谁或者
什么东西是控制我的泉源?”“究竟我是否在各项行为上都是自主的?”如果我是
自己的主宰,控制我的源泉来自于我自己,那么我就是自由的,否则我就是不自
由的。(第19页3-12行)

  按:在这一大段文字中陈文和冯文都各有7个带引号的完全相同的内容,而
且次序也完全一致的引文,就是中间的连接词除了陈文增加“可见”一词以外,
也完全相同,而最后的评论更是惊人的一致。这是明火执仗的学术抢劫!

  第二部分:

  冯文:因个体自主以意志自由为根据 ,因此它本身还兼有道德自主选择的含
义。(第57页右栏14-15行)

  陈文:因个体自主以意志自由为根据,因此它本身还兼有道德自主选择的含
义。(第19页19-20行)

  按:本来在冯文中这一句话与第一部分是连一起的一段话,陈文在抄袭时将
其进行了拆分。

  二、引用材料不加引号  

  在陈文中大段的引用史料而不加引号、只在最后加个注释的做法,比比皆是,
这样做的结果是让人误以为这大段的引文是作者研读史料后的心得体会。此等偷
梁换柱式的注释比比皆是,笔者随手列举如下九例,便可窥知全貌。

  例1:

  陈文:当局毕竟没有解决时局的诚意与决心!敷衍偷巧的政策终究不能成事。
(第75页15行)

  原文:当局毕竟没有解决时局的诚意和决心:敷衍偷巧的政策终久不足以成
事。(周甦生:《从善后会议到国民嗲表回忆》,《现代评论》第1卷第20期,
1925年)

  按:在陈文中只是将“终久不足以成事”改成了“终究不能成事”。

  例2:

  陈文:增进他们共同利益的观念,唤起他们合作的精神,提高他们自治的能
力,造成他们自卫的力量。(75页22-23行)

  原文:增进他们共同利害的观念,唤起他们合作的精神,提高他们自治的能
力,造成他们自卫的力量。(周甦生:《民众势力的组织》,《现代评论》第1
卷第24期,1925年。)

  按:陈文将“共同利害的观念”改成“共同利益的观念”。

  例3:

  陈文:中国的进步,一方面虽然要靠着民众的努力,与人民一般的发展,可
是他方面究竟还须有做指导的领袖,有政权在握人们推行大计划的利国利民的政
策。没有开明的民众,没有人民的活动,就是有才干的政治家,固然无所施其计;
可是没有政治家现他们的法身,空有民众的奋斗,流血,也不能使这个四分五裂
的,受列强的桎梏的国家,进到一个更优的地位。(第76页9-13行)

  原文:中国的进步,一方面虽然要靠着民众的努 力,与人民一般的发展,
可是他方面究竟还须有做指导的领袖,有政权在握人们推行大计划的利国利民的
政策。没有开明的民众,没有人民的活动,就是有才干的政治家,固然无所施其
计;可是没有政治家现他们的法身,空有民众的奋斗,流血,也不能使这个四分
五裂的,受列强的桎梏的国家,进到一个更优的地位(信公:《中国所需的政治
家》,《现代评论》第6卷第136期,1927年。)

  按:一百六十余字的引文,作者原封不动地将其搬进自己的博士论文中,因
为没有引号,真让人误以为是作者的思想火花在闪耀。

  例4:

  陈文:中国的外交,要恢复主体的资格,摆脱被动的地位,固然是要政府巩
固,实业发达,但是在我们国民方面应从简单的地方着想,才容易收效。(第78
页3-4行)

  原文:我们中国的外交,要恢复主体的资格,摆脱被动的地位,固然是要政
府巩固,实业发达,但是要在我们国民方面应从简单的地方着想,才容易收效。
(燕树堂:《中国的外交》,《现代评论》二周年纪念增刊,1927年。)

  按:此段陈文在引用时将原文中的“我们”、“要”去掉了。

  例5:

  陈文:在此情况之下,列强协调,并非真足以维持远东平和,实在只是对中
国加上一重国际的共同压迫。(第80页30-31行)

  原文:在现况之下,列强协调,并非真足以维持远东平和,实在只是对中国
加上一重国际的共同压迫(松子:《国民革命语外交(四》,《现代评论》第7
卷第170期,1928年。)

  按:将“在现况之下”改成了“在此情况之下”。

  例6:

  陈文:国民方面关于对外问题这种举动,固然可以监督政府办理外交或为政
府的后盾,同时也可促外国的注意。但国民外交,无论他们有什么样的团体,就
全体而言,总是无组织的运动,所以对外交事项,只能有间接的影响,而不能直
接对外为负责任的外交行为。(第77页倒数第3行、78页第1行)

  原文:国民方面关于对外问题的种种举动,可以监督政府办理外交或成为政
府的后盾……但国民外交,无论他们有什么样的团体,就全体而言,总是无组织
的运动,所以对外交事项,只能有间接的影响,而不能直接对外为负责任的外交
行为。(燕树堂:《中国的外交》,《现代评论》二周年纪念增刊,1927年。)

  按:陈文将“种种举动”改为“这种举动”,增加了“固然”、“同时也可
促外国的注意”。

  例7:

  陈文:我们对于既成的国际规则惯例,或条约的束缚,都要一概打破。否则
我们简直被他们紧紧地绊住,一步也不能动。……实则弱国的外交,要在出奇制
胜,若事事循常轨而行,正堕列强的术中了。打破一切传习成见和既存的规则,
便是革命的外交的第一要义。(第79页18-21行)

  原文:我们对于既存的国际规则,惯例,或条约的束缚,都要一概打破。否
则我们简直被它们紧紧地绊住,一步也不能动……实则弱国的外交,要在出奇制
胜。若事事循常规而行,正堕入列强的术中了。所以打破一切传习成见和既存的
规则,便是革命的外交的第一要义。(松子:《革命的外交》,《现代评论》第
6卷第140期,1927年。)  

  按:陈文在引用时只是去掉了“所以”一词。

  例8:

  陈文:必以民众势力为基础,而不是全靠外交家折冲工夫的。身当外交之局
的人,若是轻视民众势力,离开民众运动,便不能得民众的信任和援助。外交便
有完全官僚化而失掉国民基础的势子。尽管强国的外交有武力作为后盾。……应
当对照国际的情形及国内民众的力量决定方针,知道在什么时候民众运动可以利
用,而到什么限度,可以停止。(第79页35-44行)

  原文:必以民众势力为基础,而不是全靠外交家折冲工夫的。身当外交之局
的人,若是轻视民众势力,离开民众运动,势不能得民众信任和援助。外交便有
完全官僚化而失掉国民基础的势子……强国之外交有武力为后盾,……应当对照
国际的情形及国内民众的力量决定方针,知道在什么时候民众运动可以利用,而
到什么限度可以停止。(周甦生:《革命的外交》,上海太平洋书局印行,1928
年版,第1-7页)

  按:陈文将“强国之外交有武力为后盾”改成了“尽管强国的外交有武力作
为后盾”。

  例9:

  陈文:华府会议制度下的关税会议既无结果,法权调查又轻率敷衍,在国人
看来,“依缓进的改革方法,以纠正中外不平等关系之时代可说已过去;而依革
命手段,宣告废除不平等条约之时期到来。”(第79页2-4行)

  原文:“华府会议制度下的关税会议既无结果,法权调查又如此敷衍,依缓
进的改革方法,以纠正中外不平等关系之时代可说己过去,而依革命手段,宣告
废除不平等条约之时期到来。”(松子:《法权调查报告书》,《现代评论》第
5卷第106期,1926年。)

  按:此段引文前半部分未加引号,后半部分则加上了引号,说明作者是懂得
在学术研究中应该如何注释的,由此看来作者引文不加引号的做法是侥幸心理支
配下的明知故犯。

  中国社会科学院自称是国家最高学术殿堂,但作为该院博士学位论文的陈于
武先生撰《以自由的名义——<现代评论>的自由思想》不但剽窃他人思想、盗
取他人陈述,连注释也成问题,为本来就饱受争议的中国学术又贡献了一篇抄袭
之作,令人唏嘘、惋惜。

  并且,笔者仅仅就对感兴趣的内容核对了少量原文,即已发现如此严重的问
题,若以“欠规范”为理由显然难以搪塞,足以引起中国学术界的警觉。

(XYS20130809)

◇◇新语丝(www.xys.org)(xys7.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