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巴渝”:重现远古文明
“远古巴渝”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二层西厅,展厅面积1160多平方米,展品逾1000件。这是三峡博物馆内惟一以明确时间顺序来布展的展厅,分“序厅”、“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秦灭巴蜀”五个单元。序厅内是一个复原的巫山龙骨坡遗址,这是巴渝可以追溯的最久远的历史。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三个单元则分别通过展示这三个阶段典型文物,来反映当时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状况。而“秦灭巴蜀”单元则以油画《张义筑江州城》结尾,从此重庆开启城市历史,巴文化也逐渐被中原文化所同化。


TOP

陕西国宝为开馆助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馆时,还有来自陕西宝鸡的50件青铜器文物来“扎场”。因为考虑到此次收进三峡博物馆的青铜器类文物较少,博物馆还特地从陕西宝鸡引进的这批青铜器,其中有20件是“国宝”级的文物。


TOP

乌杨汉阙 采药发现的“镇馆之宝”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大厅里,一对保持数千年旧貌的乌杨汉阙格外引人注目,它与上楼的大理石楼梯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汉阙是祠庙或陵墓前成双成对的装饰性建筑物,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珍稀实物“标本”,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只发现了30多个石阙,一般来说,每一处汉阙都是国宝级文物。2001年夏天在忠县乌杨镇发现的乌杨汉阙,是中国当今保存最完整的汉阙。被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专家推荐为首要“镇馆之宝”候选文物。
当时是一位采草药的男子在忠县乌杨镇一片河滩上,发现沙土上露出一大块石刻,上面刻的是一个凶猛的怪兽,口中衔着一只圆环……于是,他立即回镇上给忠县文管所打了电话。从事考古近30年的忠县文管所副所长曾先龙马上前往乌杨镇察看。他扒开浮土,一个精美的怪兽衔环石雕便露了出来。接着,他又在周围发现了一个长240厘米、宽110厘米、厚75厘米的长方体构件,这个足有5吨重的庞然大物上雕刻着一只白虎,线条粗犷简洁,造型古朴端庄,是典型的汉代风格。凭他多年的经验,他知道所发现的正是罕见的汉阙。
忠县发现汉阙的消息当天便传到了重庆。市领导指示:立即将乌杨汉阙的抢救性发掘纳入三峡文物抢救计划,安排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保护发掘。
考古队先后发掘出了一批石质构件,包括阙身、阙顶、扁石、枋子层、阙顶残件和子阙阙身等。由于长期埋于地下,那些珍贵的构件得以完好保存。精美的阙顶为重檐式仿木石刻,瓦垄瓦当线条分明檐角飞动;扁石上刻方孔钱纹和菱形纹,线条匀称;枋子层刻角兽半圆雕,造型生动。其中一个阙顶长2.4米,宽1.7米,石质光洁圆润,像刚完工的一件艺术品。阙身上有一根根圆溜溜的椽子,在其中两根椽子上,竟分别雕刻着一条长蛇,长蛇缠绕着椽子,口中衔着一件不知名的东西,这在以前发现的汉阙中是绝无仅有的。根据已发现的阙身来判断,这是一处汉代子母双阙。所谓双阙,就是左右对称之阙;所谓子母,就是每一边都分别由大小不同的两个阙身组成。而现场发掘出土的恰好是四个阙身。
为在三峡蓄水之前抢救这一“国宝”,文物专家对汉阙的部件逐一编号,将这个重达30吨的大家伙分成7个部件,分别加固装入运输箱。运载的数辆卡车为减小颠簸,一路低速行驶抵达重庆。


TOP

历代瓷器精品
让你分享无穷瓷艺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远在奴隶社会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出现原始瓷器,到战国(公元前475年——221年)晚期出现了较为成熟的青瓷,此后制瓷业与时俱进,蓬勃发展,各具风格的单色瓷和彩瓷层出不穷,至今不衰。
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古代瓷器,上自商周下迄民国,窑口较为齐全,品种较为丰富。此次与观众见面的瓷器是从原重庆博物馆历代馆藏中精选出来的,它分为:商周、汉、两晋、南北朝瓷器;隋唐五代瓷器;宋元瓷器;明清瓷器四个部分。展品中有不少精品瓷器,如东汉“青瓷六系大罐”、六朝“鸡首壶”、宋代龙泉窑的“凤耳瓶”、元代景德镇“枢府款青白瓷碗”和“青白瓷瓜形龙柄壶”、明代“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大碗”、“何朝宗瓷观音”、清代“康熙斗彩花鸟毛筒”、“乾隆绿彩八宝云龙纹带盖”等瓷制品,与你分享中国陶瓷历史的知识,分享美妙瓷艺和无穷美感。


TOP

馆藏历代书画
可进全国博物馆前十名

中国书法与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书与画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它们共同的工具是毛笔,并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这就是所谓“书画同源”。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有大量古今绘画、书法作品。绘画方面有“吴门画派”、“清初四王”、“清初四僧”、“金陵八家”等画家的作品,又有近现代绘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人的作品;书法方面有沈周、文徵明、祝允明、王宠、徐渭、董其昌、郑燮、何绍基等古今诸多大家的作品。
本展览分为绘画、书法两部分,展出有北宋《摹贯休罗汉图》、南宋《院画图册》、元佚名《仙山楼阁图》、明唐寅《临韩熙载夜宴图卷》、明王宠《行书诗卷》、明徐渭《草书诗轴》、清钱维城《九秋图卷》、清罗聘等《合作砚山图卷》等。商代甲骨文、汉代木简等为本展览增添了中国书法史上的早期实物。
以馆藏书画珍品向观众介绍历代名家的流派、风格,使观众在观赏中得到中国书画的基本常识和美的享受,这就是我们举办此展的目的。据市文化局文物局副局长王川平介绍,三峡博物馆收藏的历代书画在全国的博物馆中可以进入前10名。“当年5两黄金换来的无价之宝——唐伯虎临摹的《夜宴图》,在上世纪90年代赴法国展出时保险价达1700万美元。


TOP

国宝“汉碑”落户三峡博物馆
该碑是汉碑中的精品 颇具考古、书法价值
该碑高2米、宽约1米,碑侧饰青龙、白虎浮雕;碑额晕线旁亦有3幅浮雕,左侧为一朱雀,右侧为一兔首人身形象。碑文共13行367字,四周环以阴刻的流云、飞鸟。据时任吉林省文物考古队领队的王洪峰介绍,该碑立于东汉(公元173年),是汉碑中的精品,颇具考古、书法价值。


TOP

乌江奇石“粘”进三峡博物馆
乌江石全是从酉阳龚滩古镇的乌江边切割搬迁而来,总重约300余吨。每一块石头上都标有红色记号,一部分用强力胶粘贴在喷泉池内,一部分则安放在馆后草坪,均设计成峡谷、山岩等自然造型,代表巴渝“乌江画廊”的自然与人文风貌。



TOP

“镇馆之宝”市民评选
昨天,市文化局文物局副局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筹备组组长王川平透露: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将会在博物馆开馆后,由专家推荐出20余种“重量级”的文物,由市民评定。
究竟什么文物可以荣登“镇馆之宝”的宝座呢?王川平副局长称,馆内有20余件“国宝”级的文物将进入候选名单,其中瓷器部分将有4件,另外乌杨汉阙、汉碑、千夫石、江姐的遗书等等都将会角逐该宝座。


TOP

市民可现场学“考古”
博物馆还特别开设了观众实践中心。博物馆开展趣味考古将从三峡中采集来的大量陶片重新埋入地下,教会市民“考古”方法:挖到什么东西怎么处理,如何断定年代、什么器物的什么部分等等。而中心开设的陶吧、瓷吧不同于市场上的,专家会告诉市民烧什么时代的器物有着怎样的特点。另外中心内还设有书画鉴赏、文物鉴赏等等。


TOP

近千宝贝首次面世
巴人,约存在于夏商至西周时期,以勇猛善战、能歌善舞著称。对于这一古老部族的具体情况,人们一直无从知晓,成为中国历史的未解之谜。自1997年三峡考古正式开展以来,全国先后有多支考古队齐聚三峡库区,对文物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巴人遗址和墓地百余处,将过去通过战国晚期墓葬所知的巴文化推进到春秋时代,形成了从商周到战国的不间断的巴文化完整序列。巫山县双堰塘遗址、忠县哨棚嘴等遗址群、云阳县李家坝遗址、开县余家坝遗址,内涵十分丰富,表明这里曾为商至汉初时期巴人的中心活动地带。这些地方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还发现了巴人的建筑、盐业、冶金、窑业遗址,打开了深入研究巴人文化的神秘之门。
三峡博物馆“远古巴渝”展厅精致而厚重,带有远古的神秘色彩。这也是博物馆文物最丰富的一个展厅,里面的文物80%以上、近千件“宝贝”都是1997年以来重庆三峡考古的新发现,这次是首度公诸于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