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38155 威望5932  金钱51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来自上海 在线时间4282 小时 
 
 | 
64#
 
 发表于 2010-5-11 19:10 
 | 只看该作者 

| (67)取经为何遭勒索
 
 唐僧师徒四人千辛万苦,走到了西天,四众对如来倒身下拜后,如来才叫阿傩、伽叶二尊者传经。阿傩、伽叶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公然进行勒索。
 
 告到如来处后,如来却说,这个事我知道,我******下山,为别人念一遍经,才收了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收少了!
 
 怎么办呢?没招!面对阿傩、伽叶的再次强行勒索,唐僧只有乖乖地就范,将唐太宗所赐的紫金钵盂送给了他们。
 
 阿傩、伽叶真的只是要勒索钱财吗?那个紫金钵盂究竟是铜的还是金的?这个还不太好说,就算是金的,和“三斗三升米粒黄金”的差距还是很大,何况人家还只是念一遍,并不传经。
 
 按我们现在的标准,租一本书看,一天才一角钱,买一本最起码也得十块二十块,唐僧他一个用旧了的钵盂就能换回那一大堆经书?
 
 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问题:阿傩、伽叶究竟是不是向他们要钱?
 
 分析如下:
 
 1.阿傩、伽叶作为如来的心腹,应该是不缺钱的,不至于做出这样的勾当。他们想搞点外快,机会多的是,也不需要搞,自然有人供奉。
 
 2.唐僧是个真正的贫僧,大家都知道的,即使敲诈,也不该敲诈他,敲不出多少钱不说,还反背个恶名,有损尊者的形象,不划算。
 
 从双方的角度进行分析后,认为阿傩、伽叶完全没有找唐僧要钱的必要。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向唐僧索要人事呢?
 
 因此,我们只能说,阿傩、伽叶向唐僧索要的东西并不是钱!那究竟是什么呢?这个东西可能比较重要,否则他们不会连要两次。
 
 前面讲过,有三个犀牛精专门为如来佛暗地里收刮香油,被孙悟空与天庭星官合伙处决了,这三个犀牛精的六个角被锯下来后,当时他们合伙人是这样分成的:四只犀角拿去进贡玉帝,留一只在地方政府,还一只带去灵山献佛祖。
 
 可是,他们到了灵山后,根本就不提犀牛精的事,那只犀角也没有献给佛祖。佛祖也不好意思要,阿傩、伽叶问他们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应该指的就是这!因为他们没有别的值钱的东西,只有这个犀牛角,这个犀牛角本来就是准备献出来给佛祖的!
 
 他们却就是不拿出来!阿傩拿着个钵盂不放,只有发呆!
 
 明明说好了这个犀牛角是献给佛祖的,他们为什么不拿出来?我们来看一下:
 
 当时,三个犀牛精来收油的时候,他们看到的的确是三位佛身,可既然是佛,为什么要公然收刮民脂民膏呢?所以孙悟空说:“不是好人,必定是妖邪也。”他们年年来收,每年合银将有五万余两,这个数额是巨大的,如果不是在帮如来佛收,如来又岂能容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胡作非为?!
 
 所以,孙悟空这一次没有请佛派的人,而是到天庭找的帮手,否则的话,又很难捉住妖怪。天庭来了四个星官,角木蛟、斗木獬、奎木狼、井木犴,四个猛兽,俱是捕犀的行家。
 
 结果,这三个犀牛精被天庭方干死一个,被取经方干死两个。双方合伙把如来佛的人打死了,面子上不是很好看,他们是如何处理的呢?
 
 当时,还有两个活的,八戒道:“这两个索性推下此城,与官员人等看看,也认得我们是圣是神,左右累四位星官收云下地,同到府堂,将这怪的决。已此情真罪当,再有甚讲!”四星道:“天蓬帅近来知理明律,却好呀!”八戒道:“因做了这几年和尚,也略学得些儿。”
 
 以往杀妖怪,二话不说直接就打死了,这次可能还不敢,因为那是如来佛的人,猪八戒出的这个主意很好,是通过法律手段判决的,“将这怪的决。已此情真罪当,再有甚讲!”
 
 所以大家称赞:“天蓬帅近来知理明律,却好呀!”
 
 知理明律,就说明他们是以天条来处决这两个犀牛精的。他们没有错。
 
 八戒说“因做了这几年和尚,也略学得些儿。”当了和尚,反学了些法律?不是的,是学了些办事的道道。
 
 犀牛精被当众处决后,锯下四只角来。孙大圣更有主张,教四位星官将此四只犀角拿上界去,进贡玉帝。把自己带来的二只,“留一只在府堂镇库,以作向后免征灯油之证;我们带一只去,献灵山佛祖。”
 
 杀犀牛精是合伙的生意,星官杀了一个,得四个角,他们杀了两个,却只得两个角,利润为什么要这样分成?孙悟空这样分,为何叫“更有主张”?
 
 他们杀的,叫星官拿去,星官杀的,他们拿着,万一以后追究起来,大家都可以说,那是他们干的!
 
 他们留下的这个犀牛角,说是献给佛祖的,其实不是,是他们自己留着的,他们可以当证据当把柄一直捏在手里。因为当时留在地方政府的那只犀牛角就是当证据使用的!证明收油的是妖怪,你们以后再不要送油了。“留一只在府堂镇库,以作向后免征灯油之证。”
 
 这个犀牛角究竟在哪呢?反正他们不提这件事,你也不好意思问。
 
 (68)猪八戒究竟有多大功劳
 
 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必然会遇到妖怪,唐僧如果要过去,可以采用的方法应该有N种,比如:劝对方行善,与对方讲和,绕道走,化装过关,等等。
 
 但是,孙悟空一律采用消灭的方式,即使与取经队伍不发生冲突的妖怪,孙悟空也要消灭。为什么呢?因为打死妖怪是算功果的,这是他的业绩。
 
 观音菩萨说:“草寇虽是不良,到底是个人身,不该打死,比那妖禽怪兽、鬼魅精魔不同。那个打死,是你的功绩;这人身打死,还是你的不仁。”
 
 三个徒弟保护唐僧的条件已经谈妥,那是不算功绩的,只有打死妖怪才算功绩,要想把业绩做出来,他们就得想千方设百计地找妖怪打,多劳多得。
 
 在这个过程中,猪八戒肯定要比孙悟空会立功,请你不要怀疑,这是有统计数据的。那么,他究竟立了多少功呢?又是怎样立的功呢?我们来看一下:
 
 1.黄风怪一回,孙悟空打虎先锋,那虎怪撑持不住就跑,行者执棒赶来,喊声不绝。八戒正在那里放马,忽见行者赶败的虎怪,就举钯一筑,筑得九个窟窿冒鲜血。行者道:“兄弟啊,这个功劳算你的。”八戒道:“哥哥说得有理。你去,若是打败了老妖,还赶将这里来,等老猪截住杀他。”(捡便宜)
 
 2.金角大王请来舅爷狐阿七助战。唐僧叫:“沙和尚,你出去看你师兄胜负如何。”沙僧举杖出来,打退群妖,狐阿七见事势不利,回头就走,被八戒赶上,照背后一钯就筑死了。(捡便宜)
 
 3.孙悟空想立个大功果,一直缠着牛魔王打,叫猪八戒去打牛魔王的小老婆,猪八戒杀进摩云洞,一钯筑死了玉面公主,百十余口,斩尽杀绝!(捏软的)
 
 4.孙悟空打死了碧波潭的万圣龙王,那龙子披了麻,正看着龙尸哭。这八戒骂上前,把个龙子夹脑连头,一钯筑了九个窟窿。万圣宫主正与孙悟空抢夺匣子时,被八戒跑上去,着背一钯,筑倒在地。(捏软的)
 
 5.杏仙一回,共6个大妖,4个小妖。行者笑道:“你可曾看见妖怪?”八戒道:“不曾。”行者道:“就是这几株树木在此成精也。”八戒闻言,不论好歹,一顿钉钯,三五长嘴,连拱带筑,俱挥倒在地,果然根下鲜血淋漓。三藏扯住道:“不可伤了他!他虽成了气候,却不曾伤我。”那呆子索性一顿钯,全部筑倒。(老孙让的)
 
 6.南山大王豹子精一回,孙悟空用瞌睡虫使豹子精睡着,被八戒上前一钯,把老怪筑死。(抢功劳)
 
 7.金平府捉犀牛精,死了1个,捉到2个活的,八戒并未参加战斗,他却把两个犀牛精的头砍下了!(抢功劳)
 
 这就是猪八戒打死的所有大妖怪,小妖怪也多,就不计算啦。他的功绩和孙悟空比,孙悟空占59%,猪八戒占41%,居然有这么高,都没想到吧。
 
 猪八戒打死的这些妖怪,都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基本上都是瞅个空子只一钯,从不浪费精神力气,碰到强的,他首先是跑,他只打有把握的仗,你别看他呆,在立功方面,孙悟空简直就是个傻子,费那么大劲,比老猪也强不了多少!
 
 象他这样投机取巧,尽管也立了接近一半的功劳,但是,佛祖是看不上的,没给他算数!佛祖说:孙悟空,汝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汝为斗战胜佛。
 
 没有猪八戒的份。
 
 没给猪八戒算功劳,但算了他的苦劳,这一路上,他挑担子辛苦了。
 
 那个担子,最先是唐太宗派的两个随从在挑,随从被妖怪吃了,唐僧用马驮,收了孙悟空后,就该孙悟空挑,孙悟空太矮了,只有1米2左右高,反正不到1米3,挑个担子很不舒服,就背在肩上,背也不舒服,又挑。
 
 收了猪八戒后,就该猪八戒挑,收了沙和尚后,按说该沙和尚挑了,但孙悟空逼着要八戒挑。大概是因为沙和尚不抢功吧,沙和尚很清楚,他是永远不可能官复原职的,所以他不立功。再者,菩萨给他开的价格本身就是最高的,也不需要立功。
 
 猪八戒打妖怪时,沙和尚挑担子,猪八戒挑累了,沙和尚换换手,毕竟少些,主要是八戒在挑。电视上放的一直是沙和尚在挑,把猪八戒仅有的一点劳动果实及优点也给抹杀了,太不尊重劳动人民了!
 
 唐僧也说:“那呆子倒也有些膂力,挑得行李。”孙悟空更有意思:“白脸的是我师父,黑脸的是我师弟,那个长嘴,是我雇请的长工,只会挑担。”不说他是师弟。就连花果山那个假取经队伍里的假八戒,也挑着行李!
 
 猪八戒挑担子,是个很容易被忽视的辛苦活,再加上他本身食肠宽大,当然饿的快,结果大家却都说他懒惰!还是如来知人善用,给了他一个美差!
 
 如来说:“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
 
 所以,猪八戒的正果,不是靠修行得来的,他一句经也不会念,修个屁呀修,他是用双肩挑担子做苦力换来的。
 
 (69)都是取经的受益者
 
 到了西天,如来封授:
 
 唐僧,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为斗战胜佛。
 
 猪悟能,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
 
 沙悟净,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
 
 白马:驮圣僧来西,又驮圣经去东,亦有功者,加升汝职正果,为八部天龙马。
 
 唐僧成了佛,究竟有多大本事呢?我想这个问题大家都比较关心,但书上没有写,所以不知道。不过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推断:
 
 在凌云渡脱去凡胎,标志着他终于从一个凡人成了仙,应该是可以飞了,后来也有过两次飞行的记录。不过,他可能还不具备孙悟空猪八戒那样的变化功能。寿命方面也应该没话说,他是吃过人参果的。
 
 至于武艺方面,唐僧没有任何升级,肯定不会打。
 
 但是他多了两个法宝:一件锦阑袈裟,一条九环锡杖。这永远是他的。
 
 如来曾经说过“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事实上,唐僧在路上很少穿这件宝贝袈裟,至于那条锡杖,他拿不拿在手里都是一样的,总是屡遭毒害!
 
 难道是佛祖的宝贝不灵?佛祖不至于打诳语吧,细看原文,有一个前提条件:“若肯坚心来此”。也就是说,若诚心诚意来取经,这两个宝贝才有用,若心不诚,不来,那么,这两个宝贝就没有任何价值。
 
 这两个宝贝,应该是个信物,要唐僧一直带着,从长安带到雷音寺来,如来一看,就知道不是假冒的,这就可以证明唐僧是诚心诚意来取经的。如来的宝贝都是密码声控的,只需要把密码(即口诀)告诉唐僧,宝贝马上就会厉害无比!
 
 袈裟可以护身,锡杖可以用来进攻,当然,他也可以修改密码,或是以手指代替鼠标,上,下,左,右,进,退,指哪打哪。这已经够厉害的啦!君不见观音、文殊、普贤之流,哪一个会打?不都是这样的?!
 
 师徒四人,连马五口,俱得了如来封授,皆成正果。三个大职正果,两个汝职正果。其中,猪八戒最为实惠。
 
 因为猪八戒和白龙马是授于的汝职正果,于是,就有人说如来耍了八戒,把八戒和白马划在一个级别,属于最低的。
 
 错了!八戒和白马尽管都是汝职,但绝不是同一个级别的,八戒的汝职级别绝对要比沙僧的大职级别高!
 
 西游记最后有个排名,唐僧排在佛级别的倒数第二名,孙悟空是最后的一个佛,排倒第一,取经队伍中只成就了这两个佛。也可以说他们是最后来的,也可以说是资历最浅的,这无所谓,反正成佛了。
 
 孙悟空的后面,紧接着是观音菩萨。
 
 孙悟空排在所有佛之末,观音排在所有菩萨之首,单单只从级别上讲,孙悟空是混到前面去啦。
 
 观音菩萨的后面是一大排各种菩萨的名称,最后的倒数三名分别是:南无净坛使者菩萨、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八戒是净坛使者,沙僧是金身罗汉,白马是八部天龙,这三位都不是菩萨的级别,为什么名号还要后缀菩萨两个字?这就说明尽管他们不是菩萨的级别,但他们绝对都是享受菩萨待遇的!
 
 八戒和白马都是汝职,也就是副职,唐僧、悟空、沙僧都是正职,是正职大还是副职大呢?当然是正职大,但前提是:在同一个级别上,正职比副职大。否则的话,你会认为副省长没有正乡长大滴!
 
 八戒属于哪个级别的副职呢?他是菩萨级别的副职!比沙僧要高,沙僧是罗汉级别的正职,比白马要高,白马是罗汉级别的副职。
 
 猪八戒捞到了实惠,可喜可贺!因为他得到了一个美差,管吃管喝,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寺庙的正当收入有三:香火、功德钱、供品。
 
 猪八戒没权利管香火、钱,因为这是由正职菩萨管的,但八戒他管供品,因为他是副职菩萨嘛。相当于如来佛的税务财政副总管,这已经很不错啦。
 
 猪八戒的本事确实不济,臭毛病又多,但他实在,肯卖苦力,象猪八戒这样的人,只有跟着如来这个级别的领导才有出头之日。其他低级别的人对他都不公。
 
 猪八戒会种地,在高老庄的产业都是他耙田种地换来的,但丈人老头子居然以他长得丑为由把他赶出去。
 
 猪八戒会烧饭,取经路上除化缘外,都是猪八戒烧的饭,他们都不会,却说猪八戒最贪吃。
 
 猪八戒取经十一年只攒了四钱五六分银子(合人民币约45元6角),都是牙齿上刮下来的,舍不得买了吃,留了买匹布做件衣服的,却被孙悟空恶诈去了,银子的下落不明不说,还给他扣上个攒私房的罪名!钱呢?
 
 还是如来知人善用,知道他的食量大,知道他没别的目的,当和尚只是为了混饭吃,所以如来抹杀了他打妖怪的功劳,打击了他的投机取巧心理,又给他多吃会更实在更卖力。
 
 猪八戒的食量大,究竟有多大呢?
 
 小雷音寺一回,猪八戒被吊了几日,饿得慌了,师父、师弟们各吃了两碗,这呆子即吃了半锅,这是饿极了吃的。
 
 到如来处,吃了大餐出来,肚子是饱的,陈家庄的人又请他们吃。三藏不吃,孙大圣也不吃,沙僧也不甚吃,八戒也不似前番,就放下碗。行者道:“呆子也不吃了?”八戒道:“不知怎么,脾胃一时就弱了。”
 
 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在如来处都是吃的好东西,不饿。
 
 2.因为大家都不吃,八戒不好意思了,也不似前番,就放下碗。
 
 3.他再不愁吃喝了,当然没有以前那副穷样了。
 
 可是大家坚持要他吃,家家户户都来送吃的,八戒笑道:“我的蹭蹬!那时节吃得,却没人家连请十请;今日吃不得,却一家不了,又是一家。”略动手又吃过[词语过滤]盘素食;纵然胃伤,又吃了二三十个馒头,已皆尽饱又有人来相邀。三藏道:“望今夕暂停,明早再领。”
 
 那时节挑担子卖苦力,没人请他吃,今天是架云来的,不饿,却都来请他吃,只略动手,就吃过[词语过滤]盘,这[词语过滤]盘应该是有半锅或小半锅的,又吃了二三十个馒头,若不是唐僧止住,真不知他还能吃多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