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 文学青年   
  名片:北京依莲轩房地产公司董事总经理

  绰号:一丈青   

  史前档案:《散文选刊》贬辑出身。1988年投身商界。   

  报载:   

  刘博曾经是一个虔诚的文学女青年,担任《散文选刊》的编辑工作。她想写出有份量的作品,成为大作家,但每周只上两天班的闲适生活让她感到缺乏生活的底蕴。于是在1988年,刘博完成了近乎颠覆性的转变。  

  她从郑州亚细亚商场公关部经理的职位起步,策划了名震一时的、被视为领导中国商业零售业革命的“亚细亚”现象。接着担任海南三联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海南中城房地产公司投资部部长、海南博雅旅业开发有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等职务,最后进军北京。   

  风传:  

  其一,1988年,刘博看到郑州亚细亚商场招聘公关部经理,便去应聘,在极其缺乏参考文章情况下,在一个星期内写下平生第一份策划文案,获得赏识,被要求在一个星期内办好原单位的离职手续前来上班。其二,由于出现种种谣言,迫使刘博离开了亚细亚,加盟一家地产公司,以坚韧的毅力为公司完成项目,据说赚了1亿多元,但公司没有兑付许诺的酬劳,于是她开始谋划自己创业。   

  出身影响:由于多年“文人生涯”的影响,所以注重策划,营销大打文化牌。   

  点评:她的思维似乎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
Share |
Share

TOP

潘石屹 砖厂厂长   

  名片:SOHO中国董事长   

  绰号:笑面虎   

  史前档案:国家干部出身,1989年左右跟从冯仑在海南炒地产,1992年左右进军北京,从此发迹。   

  报载:   

  1963年生,甘肃天水人,在“黄土高坡”的农村度过了小学、中学。恢复高考后,潘石屹考上石油管道学院。1984年,他毕业后被分派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1987年辞职下海,转战深圳、海南,最后在北京走上“星”路。   

  风传:  

  其一,当初潘石屹辞职离开北京去深圳时,把自己所有家当变卖了,也只有八十多元钱;其二,他曾经在深圳一家咨询公司工作过,天气酷热,语言不通,还经常加班加点,非常压抑;其三,他在海南担任过砖厂厂长,手下有300个民工。那时因为刮台风,所有工程都停工,民工在挨饿着,他就自己掏钱出来为民工买米,吃了一袋再买一袋。   

  出身影响:在海南闯荡的生活锻炼了他的“抗击打能力”,所以现在任骂不怒。   

  点评:有人倾慕老潘的金钱,也有人倾慕老潘的幽默和胸怀,但应该不会有人倾慕老潘的形象。

TOP

学者揭秘惊人炒房手法 10万元炒房一年能赚上亿

“动物凶猛”——用王朔小说的标题形容某些操纵市场的房地产商和炒家毫不为过。长期跟踪研究房地产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尹中立博士认为,我国法律缺乏对这些人的震慑力,“操纵股票价格是要判刑的,但炒房却很少有相关法律的制约”。

  如果房地产商用假按揭等手段骗取银行贷款,银行的利益有法律保障。然而,普通百姓上了房地产商和炒房者的当,花大价钱买了不值钱的房子,往往只能自咽苦果。因此,尹中立呼吁:国家应立法严惩炒房者。

TOP

-房产商作弊:

 -房产商作弊:

  雇民工排队,虚拟客户哄抬房价

  上周,由尹中立任顾问的一期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记录了房地产商的欺诈手段:上海某些楼盘大肆假造购房合同,制造无房可卖的假象,抬高房价。某些假合同载明的购房者名字甚至用a、b、c来代替,身份证号码用1、2、3代替。

  这只是冰山一角。尹中立调研发现,房地产商的惯用手法是:先让中介机构在开盘前一周雇佣民工排队,制造紧张气氛。到开盘时,让部分房源被中介或内部员工等虚拟“客户”以高于申报价格10%到20%的高价签订合同。中介再以此价格为“标杆”,到排队的真实购房者中去兜售,哄抬价格。真正的买房者中有人憋不住“上钩”,以高价或加价从中介手里买进。随即,购房者产生“羊群效应”,引起大批抢购。开发商借机大量出货,中介的房子也乘机出手。等房源快售完时,开发商以各种理由撤销当初“演戏”时签订的高价合同,收盘谢幕,卷款而去。

TOP

-炒房者钻空子:

  转按揭自卖自买,10万元一年赚上亿

  4月6日,上海颁布新规:购买不满一年且未还清按揭贷款的住房如要出售,银行不得提供转按揭服务。这断了炒房者的一条财路。尹中立在网上看到,有自称上海炒家者宣称,他利用转按揭漏洞,以10万元启动资金在一年多时间内炒房赚得上亿元。具体做法是:炒家自己扮演上下家,利用转按揭反复自买自卖,不断抬高交易价格,从银行套取现金。最后,房子被炒到天价,炒家也不必继续付月供,任凭银行按规定把严重高估的抵押房产拿走。

  所幸的是,在北京,不仅转按揭业务量小,银行不受理跨行转按揭,且购买不足一年的房屋向来不能转按揭。这也是北京炒房风不及上海的原因之一。

TOP

-开发商“偷梁换柱”

  相关法律仍是空白

  尹中立指出,炒股做庄要受罚,要被判刑坐牢,而房地产商恶意操纵市场、欺诈消费者的行径却鲜有法律约束。上海最近涉嫌欺诈的7家楼盘只受到了行政处罚,停止销售,部分开发公司被取消资质证书。但业内心知肚明的情形是:开发商经常专门为一个楼盘项目单独注册一家公司,单个公司出了问题无损大局。

  尹中立建议,有关部门应严厉追究“壳公司”幕后开发商责任,取消其市场准入资格。

TOP

啧啧啧,都是有钱人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