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有人说了顾城,现在说说徐志摩 个人看法:都是有才而品德败坏的无耻小人

顾城还可以说是精神不太正常,徐志摩则完全是无耻



ZT
我一直认为徐志摩是上个世纪中国做出色的诗人,他对中国现代诗歌作出的贡献是难以简单衡量的。诗人徐志摩的诗歌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作为一个人的徐志摩的人品,真真差的可以。徐志摩的人品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他的三段惊世骇俗的恋情看出来。



一、与张幼仪离婚。

徐志摩把张张幼仪接到德国,但日日对张冷嘲热讽,称张为“乡下土包子”,并扬言要做“中国第一个离婚的人”,张步步忍让。可以看出,之所以接张到德国,徐完全出于性的需求。

而徐志摩的性一旦满足,提上裤子就不认人了。在向身在异国、举目无亲、孤立无援的张幼仪提出离婚的时候,张刚刚怀上徐的第二个孩子!徐在知道张怀孕的时候,曾要求张打掉孩子,而在当时,打胎是相当危险的,很可能母子双亡!令人发指!连起码的人文关怀都没有!而张生孩子之时,徐不理不睬,只在办离婚手续之时才找到张,而孩子一出生,离婚手续也办完了!徐从未对自己的孩子尽过抚养责任!徐之薄情寡义一至于斯!



二、追求陆小曼

陆小曼的首任丈夫王庚也是梁启超的学生,也就是徐志摩的师兄,更和徐志摩是好朋友。王庚因工作原因离开北平去哈尔滨,让徐照顾不愿去东北的陆小曼。徐志摩是怎么照顾的:与之通奸,据为己有!抢了自己好友的老婆!王庚自哈尔滨回京后,生米已煮成熟饭,回天无力,只能接受离婚。据说陆小曼后来有给徐志摩戴了绿帽子,可以说天道循环,报应丝毫不爽。



三、死缠烂打追求林徽因

林徽因当时的未婚夫后来的丈夫梁思成也是徐志摩的好朋友,看来徐喜欢对自己朋友的妻子下手,那叫一个近水楼台啊,这和当今法国总统萨科奇有一拼。我们周围要是有这么一个朋友,那危险了!

徐志摩追求林徽因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后来还让泰戈尔帮忙。即使自己和陆小曼已经结婚了,林徽因和梁思成也结婚了,徐志摩仍然此心不改,可以说对不起妻子、对不起朋友、对不起林徽因。

徐志摩的事例给世人的警示(此人道德、人品及政治素养?)2010-08-17 15:40:56|  分类: 美丽人生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民国年间的诗人徐志摩(1896-1931),他的恋爱史和婚变比他的文学作品更轰动于世。徐志摩出身于浙江一家大富人家,留学英国,他的原配夫人叫张幼仪。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婚后生了一个儿子,能相夫教子。徐志摩的父母疼爱自己的儿子和媳妇,又非常高兴有了孙子。所以父母在经济上是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们的。婚后,徐志摩出国留学。



    1921年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期间,遇到了一位才貌出色的女留学生叫林徽音,他一见钟情,忘记了自己是已经为人之夫和为人之父了。徐志摩虽然很有才华,也很有钱,但是林徽音鉴于他已有家室,虽然和他交往频繁,并没有答应他的追求。

    徐志摩回到家里,开始对自己的妻子表示了公开的嫌弃,说张幼仪是‘乡下土包子’,‘我要离婚!’。张幼仪还是默默地为丈夫洗衣服、做饭伺候丈夫。当时张幼仪是公公婆婆送她去英国陪读的。两岁的儿子留在家乡由爷爷奶奶照看。21岁的张幼仪已经又怀有身孕了,可是徐志摩狠心地说:‘你去打胎。’张说:‘打胎很危险啊,有人会因打胎而死掉的。’徐志摩却冷漠地说:‘做火车肇事还会死人的,难道你就不坐火车了吗?’

    更有甚者,几天之后,徐志摩不声不响地离家出走了,可怜的年轻孕妇,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语言又不通,她痛苦地想自杀,但是后来想起了《孝经》上的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于是打断了自杀的念头,是孔老夫子的话救了她的命。她重新思考人生。她煎熬痛苦若干天以后,开始求救于在法国留学的二哥和在德国留学的七弟。兄弟们都向张幼仪伸出了援助的手,劝她千万不要打胎,生出了孩子,兄弟愿收养。得到手足的帮助鼓励,张幼仪在德国生了第二个儿子。后来徐志摩又来逼她离婚。他们在一个朋友家里见面,张幼仪说:‘你要离婚,等禀告父母批准才办。’徐志摩用狠硬的态度说‘不行!我没时间等!你一定要现在签字!’张幼仪见他如此无情,对第二个儿子的出生也毫不理会,知道无法挽回,被迫签字离婚。

    因为徐志摩的喜新厌旧和见异思迁,1922年,一个美好的家庭就这样破裂了。徐志摩离婚后,心花怒放,马上去找林徽音。可是林徽音却悄然回国了,不久与他人正式结婚了。徐志摩的追求变成了泡沫。有人评述,时值芳年的林徽音为什么没有嫁给才华横溢的徐志摩呢?因为林徽音凭直观的感觉,觉得这个诗人的热情不足以信赖。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是一个漂亮的才女,爱好艺术,擅长诗、书、琴、画。不久王赓调往哈尔滨工作,陆小曼留恋北京,没有与丈夫同去。在这段时间里,徐志摩与陆小曼接触的机会更多了。徐志摩开始追求陆小曼了。当时北京的知识界,对这两位才子才女原本是有很多赞誉的,但因为他们两个人的交往已超越了礼度的范围,徐志摩是在迷恋一个有丈夫的女子,所以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就多起来了。本来这时悬崖勒马还来得及,但是色迷心窍,徐志摩没有回头,最后的结局就是陆小曼离婚了,另一个家庭破裂了。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了。这件事成为当时轰动京城的新闻。陆小曼的父母不高兴,徐志摩的父母更生气,他们中止了对徐志摩的经济供给,并且根本不见这个新媳妇。正如《弟子规》所说的:‘德有伤,贻亲羞’。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在他与陆小曼结婚时,训斥他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住在上海,慢慢地感到了生活的压力,经济拮据。陆小曼生活散漫奢侈,不做事情,家中顾佣人。公公婆婆坚持不见她,她的自尊心受压抑,生了病,而徐志摩呢,要东奔西跑去兼课赚钱,来往于上海北京之间。徐志摩在北京大学上课,希望陆小曼从上海搬到北京来。可是陆小曼迷恋上海的生活,不肯去,喜欢打牌、跳舞、看戏特别是吃上鸦片膏和戏子们打的火热。徐志摩对此非常不满,夫妻经常吵架。1931年11月,徐志摩听说他过去追求过的林徽音将于19日在北京举行演讲会。他兴奋地搭机赶往北京去捧场,结果这次飞机失事,这位才子结束了五年的新婚生活,死时才35岁。

    徐志摩接受了西方的教育糟粕部分,随著自己的感觉走,不顾道德。虽然他做到了‘我要成为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子’,但是他并没有幸福。后人著述《小脚与西服 ──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作者张邦梅)曾评论:‘徐志摩一味西化,把固有道德抛诸脑后,对待共同生活五、六年的结发妻子,一点恩情也没有;他忘了朋友之妻不可欺的古训,竟然与友人之妻陆小曼谈恋爱,一手摧毁自己的家庭,又造成另一个家庭破碎,更伤透了父母的心。’

    《弟子规》中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徐志摩不正是这种人吗?徐志摩虽然会写诗作文,但对爱情婚姻轻率的行为,违背了人伦道德,可以说对父母不孝,对子女不慈,对妻子不忠贞,对朋友无信义,并且他身为人师带坏风气,所以他的结局是不幸的。

    与之相反,他的原配夫人张幼仪,被丈夫遗弃以后,重新生活,入德国学校学习,专攻幼稚教育,五年后学成回国。上海一家女子银行聘她做总裁,并且她还经营了一间服装公司,均大获成功。她在百忙中还请了一位国学老师,给自己讲解孔孟之道,每天一小时从不间断。她有留学的新学识,又摄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不忘中国传统的美德,离婚后自己抚育儿子长大成人,仍然孝敬徐家二老,做为干女儿照顾二老,为他们送终。徐志摩罹难后,张幼仪每月还寄钱帮助陆小曼。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是在她的策划下编辑的。她享年89岁。我们看到张幼仪敬老爱幼,她宽恕了徐志摩,还出版了他的文集,接济他的遗孀,而且经济富厚,事业兴隆,儿孙孝顺。她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称赞,她是幸福的。

    以上我们从民国诗人徐志摩的例子,看到活生生的事实,男女之间违犯道德的行为,给人生带来不幸的后果,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TOP

很同情王庚


王庚(1895-1942)江苏无锡人,1911年清华毕业后保送美国,先后曾在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就读,191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后转入西点军校,在西点一贯成,1918年西点毕业时为全级137名学生中第12名。王赓回国后曾任职北洋陆军部,并以中国代表团武官身份随陆徵祥参加巴黎和会;后任交通部护路军副司令并晋升少将。王赓和前妻陆小曼以及徐志摩之间的感情纠葛在当年是热门新闻,王将军以优雅的绅士大度主动退出了感情纠纷,并一生独身。


王庚的风度
  王赓非常爱小曼,不幸的是他是一个工作狂,起先执教於北大,很快又做了哈尔滨的员警厅长,整日埋头苦干,全然没有想到徐志摩此时正在竭尽所能勾引他老婆,陆小曼很快就做了愿者,两人情来意往愈演愈烈。风声终於传到王赓耳裏,王庚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写了一封快信给陆小曼,声言:"如念夫妻之情,立刻南下团聚,倘若另有所属,决不加以拦阻。"但是这也没有作用。坠入爱河的女人,九牛也难以拉回来。在这种情况下,陆小曼打了三封电报到欧洲:"徐志摩,快回来,再不回来,我顶不住了。"徐志摩接到电报马上赶回北京,於是陆小曼又"活"起来了。
  他询问陆小曼,小曼开始死活不肯承认,直到有一天王赓掏出手枪,她才将事情从实招来。王赓并没有朝小曼开枪,反倒是自己心中被狠狠地剜了一刀。这时轮到诗人的朋友们为诗人担忧了,因为这时王赓已经做了五省联军总司令部的参谋长,既然枪杆子裏面能出政权,那麼枪杆子要除掉个把诗人想必太简单了。
  然而,让人敬佩的事发生了,王赓并没有把刺刀或子弹送给徐志摩,而是在和小曼办完离婚手续後,当面送给了徐志摩一句让人心颤的话,他说:"我们大家是知识份子,我纵和小曼离了婚,内心并没有什麼成见;可是你此後对她务必始终如一,如果你三心两意,给我知道,我定会以激烈手段相对的。"
  
  据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时还发了一份请柬给王庚,王庚虽然没参加徐陆婚礼,但却准备了一份厚礼祝贺他们白头偕老。

TOP

TOP

王赓婚后与小曼生活格格不入。王赓办事认真负责,为准备授课经常埋头研究。陆小曼生性风流,三天两头到外头游乐。于是王赓认为陆小曼没有尽到一个妻子的责任,陆小曼则认为王赓不够体贴。1925年王赓的好友徐志摩在北京认识了陆小曼。王赓因事务繁忙,经常没有时间照顾小曼,所以他常叫志摩陪小曼去玩。在这段时间里,徐志摩有更多与陆小曼接触的机会,于是徐志摩开始追求陆小曼,同年王赓与小曼离婚。
诸位要失望了 头像不是本人 详情请TinEye 谢谢

TOP

本帖最后由 奇辣 于 2011-8-2 11:39 编辑

说起诗人,很多是感情用事的雄性动物.还兼有精神病.
陆小曼跟徐志模典型的奸夫淫妇.
郭沫若也是个感情生活上乱七八糟地,而人品上被知识精英们所不耻的杰出诗人.

TOP

如果按现代人的道德标准来看徐的话,其实这也没什么,顶多就是人比较花心而已,徐事业上还是很有成就的嘛。
现代社会的成功人士比徐滥情的那还不是论堆算啊。
总的来说徐很正常,和顾城不是一个档次的,顾城那是心理扭曲,严重变态。

TOP

真是活该,所以早早的夭折了。贪恋女色,狠心抛弃他的太太,对别人的太太又垂涎三尺,老天安排的真好。
我願意把美麗與健康帶給你。
Mary KayKathy´s shop
爱,并非没有争执,而是每次争执过后,爱仍在。@

TOP

如果按现代人的道德标准来看徐的话,其实这也没什么,顶多就是人比较花心而已,徐事业上还是很有成就的嘛。 ...
沙洲 发表于 2011-8-2 12:20


那个时候的道德标准只能用那个时代的,就像我们现在男女闹婚变出轨也没用古时的标准律法之类的,徐对自己结发妻子的狠,和见一个爱一个个性在当时绝对是被唾弃的份,放到80年代中国也是,90年代改革开放后无道德就不说了.
徐所处的时代信息通讯并不发达,使得他的无耻被掩盖在诗人的光环下.说真的,最让我恶心的就是徐和顾城对爱着自己的妻子那种恶毒狠心,真不是男人.

TOP

那个时候的道德标准只能用那个时代的,就像我们现在男女闹婚变出轨也没用古时的标准律法之类的,徐对自己结发妻子的狠,和见一个爱一个个性在当时绝对是被唾弃的份,放到80年代中国也是,90年代改革开放后无道德就不说了.
徐所处的时代信息通讯并不发达,使得他的无耻被掩盖在诗人的光环下.说真的,最让我恶心的就是徐和顾城对爱着自己的妻子那种恶毒狠心,真不是男人.
RSPCA2001 发表于 2011-8-2 16:49

你要是这么论的话,男诗人里就没几个好东西了,包括诗人气质的毛泽东,他对贺子珍更狠。
俺觉得,这东西主要还是得看他所处的环境和他所受的教育,他这事放在伊斯兰社会还得被乱石头砸死呢,搁西方社会那就不是个事了,马克思对燕妮不也一样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