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趣闻] 组图:人工鸟巢引来灭蝗小精灵粉红椋鸟

首届中国国家地理飞羽瞬间摄影大赛2008年12月20日落下帷幕。赖宇宁和刘成刚拍摄的《人工鸟巢引来灭蝗“小精灵”》组图获得中国国家地理首届飞羽瞬间摄影大赛图片故事组银奖。摄影师赖宇宁和刘成刚深入新疆伊宁市,跟踪记录下灭蝗能手粉红椋鸟在人工筑成的巢穴繁衍与生活,以及其迁徙的过程,谱写出一曲人与鸟和谐相处的赞歌。  以下是作者讲述拍摄的故事:
  在新疆伊宁市巴彦岱镇苏阿拉木图村,每年5月起就因为来了数十万只特殊的小客人――粉红椋鸟,使得原本宁静的小山村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这种粉红椋鸟是迁徙性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冬季栖息在欧洲东部及亚洲中西部,五月便迁徙到至新疆西部繁衍生息。粉红椋鸟以蝗虫为主食,且食量惊人,每天捕食蝗虫120-180只,成为生物灭蝗的主力军,被伊犁群众亲切地称为“铁甲兵”。
  2002年,伊宁市在苏阿拉木图村附近修筑2万平方米的椋鸟人工巢穴,拉起铁丝网,设置围栏保护椋鸟。
  第二年夏天,粉红椋鸟开始三三两两来这里安营扎寨。到了2005年夏天粉红椋鸟的数量急剧增多,达到20万只。粉红椋鸟的到来让巴彦岱人欢喜不已,苏阿拉木图村所在的南部山区有伊宁市20余万亩春秋草场,历年都是蝗虫危害重灾区。粉红椋鸟在这里安家,草场上的蝗虫很快销声匿迹,草原又恢复了生机。
  新疆伊犁河谷今年蝗虫危害面积达300余万亩,各县市由于在春秋草场堆石筑巢,给粉红椋鸟这个灭蝗能手营造栖息场所,目前以粉红椋鸟和牧鸡鸭灭蝗控制面积已达205万亩,治理蝗虫效果明显。
  1.收获的喜悦
嘴里叼满蝗虫的粉红椋鸟,粉红椋鸟以蝗虫为主食,且食量惊人,每天捕食蝗虫120-180只

2.粉红色的精灵
  红椋鸟是迁徙性候鸟,因繁殖期雄鸟背、胸及两胁羽毛粉红而得名。繁殖和觅食中都聚集成群。

3.与人和谐相处
人来鸟不惊--当地村民与粉红椋鸟和谐相处。

4.归巢
草原上修建的人工巢穴引来了成群的粉红椋鸟安家

 5.待哺幼仔
每年7月,大量粉红椋鸟的幼鸟在人工鸟巢里孵化出来

 6.夫妻搭配
在人工鸟巢,雌鸟捕来蝗虫喂雏鸟,雄鸟在旁边“警戒”

  7.鸟儿的食物
  伊犁河谷有300万亩草场受到蝗虫危害,通过以粉红椋鸟为主的生物治蝗已控制205万亩,效果明显。

8.牲畜在前,椋鸟在后
粉红椋鸟在草原上常常跟随畜群活动,扑食被牲畜惊起的蝗虫

 9.觅食
粉红椋鸟喜欢聚群觅食,常常一哄而起从隐蔽处惊吓出蝗虫捕食

10.迁徙之路
  粉红椋鸟是社群型动物,在迁徙、繁殖和觅食中都聚集成群。当地政府在草原上堆起石块人工鸟巢招引粉红椋鸟

中国国家地理网2008年12月25日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