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狂飙加力调控 央行招数异乎寻常

中评社

 5月18日无疑是大陆金融市场令人震撼的一天。中国人民银行罕见地打出货币政策“组合拳”:5月19日起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5月21日起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波幅,6月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是11个月以来,央行第8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是今年以来第二次加息。舆论认为,央行首次将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同时捆绑出台,此举重在挤压股市泡沫,防止经济过热,预示新一轮宏观调控力度已经加大。本社汇选有关论点,供读者参考。
一、央行出招意料之中 三合一措施实属罕见

1、央行调控用心良苦 首次同时动用三大货币工具
  5月18日晚间,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7年5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27%,至3.06%,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18%,至6.57%,这是年内第二次加息决定;此外,备受瞩目的人民币兑美元波幅也扩大。央行公告,自2007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浮动幅度由3‰扩大至5‰;从2007年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这是过去11个月以来,央行第八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央行首次同时动用数量型、价格型和汇率这三大货币工具调控经济。(北京新华网)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处处长高辉清认为,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加息:一是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一起推出,二是存款基准利率上调幅度高于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幅度。此举异乎寻常,不仅中国没有过,可能全世界都没有出现过。今年以来,央行“每月一调”渐成规律,1月15日、2月25日、4月16日,三度上调准备金率;3月18日,上调存贷款利率。然而,即使对早已习惯了宏观调控的市场中人而言,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率联袂出击也是闻所未闻。(上海《东方早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汪同三称:“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复杂问题,用单项的货币手段已难以达到调整目标。这一套货币政策‘组合拳’可以更好地防止中国经济由偏快走向过热。”(北京新华网)

2、投资增速超过预期 央行今次加息乃是意料之中
  央行终于出拳防止经济过热,这在市场的意料之中;但连出三拳,却在市场的预期之外。在公告中,如此央行表述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理由:“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从流动性、信贷、投资和物价水平这几个关键词不难看出,正是这几日密集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促使央行下了决心。(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

  据国家统计局数字,1-4月份,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22594亿元,同比增幅已经爬上了25.5%的新高。有多位专家强调说,如果该项数据继续保持“升而不降”的趋势,那么今年经济过热的态势就有可能“继续显化”。(香港中评网)

  而从陆续公布的4月份经济金融数据中,人们或许可以发现央行的良苦用心。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的贺力平教授分析认为,“经济金融的各个重要指标都表明,当前经济增长偏快的趋势有所加剧。央行打出‘组合拳’,主要是为了显着加大调控力度。”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居高不下,经济存在过热隐患,且资产价格持续膨胀,央行多管齐下重拳出击,倒也幷不令市场意外。(北京《人民日报》)

3、遵循周五加息惯例 货币政策出台还须更加透明
  自2004年7月人民币出其不意地宣布升值后,央行似乎就习惯于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常常在周五发布重大消息,让市场猝不及防。(北京《中华工商时报》)  

  在美国,经济政策每当发生变化,都能够通过系统的经济资料反映出来,这就是美联储制订货币政策的依据。而市场经济分析员也能够根据这些资料来预测美联储将采取什么货币政策。这样,市场就能够提前消化美联储可能出台的货币政策,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但对于中国来说,情况不是这样。市场分析员难以根据公开的资料来预测央行的货币政策何时出台,使用什么货币政策工具。在最近的几次利率调整中,每当市场出现加息或减息传闻的时候,央行往往断然否认,但当市场相信利率不会出现变化的时候,央行却又会突然加息,一方面使市场各方措手不及,同时也使市场对央行的决策过程产生质疑。可以说,央行在货币政策决策过程中的不公开、不透明,不仅有损央行货币政策的权威性,也会弱化央行货币政策的效应,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香港中评网)
二、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央行打出调控组合拳

1、组合拳妙用各不同 央行释出政策紧缩强烈信号
  央行紧缩性调控打出“组合拳”,汇率利率准备金率三率齐动,可谓史无前例。央行将“小幅微调”存款准备金率与加息“重拳”结合,不仅可以抑制信贷快速扩张,挤出中国资产价值中的“水份”和“泡沫”,更可打击短期投机行为。 对付投资、信贷、顺差过快增长,可一举三得。另有观察人士认为,央行这次货币政策手腕的施展,最期待的或许幷不是经济数据上立竿见影的成效,更对投资过快、信贷过多有着敲山震虎的意图。(广州《南方日报》)

  “组合拳”中的一招是存贷款加息。加息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79%,低于3%的物价水平,即负利率。加息后上调至3.06%,基本接近物价水平,有利于保持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而贷款加息会增加贷款需求方的资金使用成本,有利于抑制信贷需求和投资过热,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浙江在线网)

  另一招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可适当减弱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在中国国内,“组合拳”中的紧缩货币政策,更令市场震撼。(新加坡《联合早报》)

  而将人民币兑美元浮动幅度从3‰扩大至5‰,旨在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培养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时下,由于国际收支失衡、外汇大量流入,给国内注入了巨额资金,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而人民币汇率作为价格杠杆、“看不见的手”,其弹性增强了,对调节国际收支有一定作用,有利于减少流动性注入,促进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北京中国网)

  央行连出三拳,这种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力度近年来罕见。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贺力平认为,此举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即央行认为当前存在着经济增长过热的风险,必须加大宏调力度。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认为,如果单独使用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可能会对某一特定经济实体造成过大冲击,“三招幷用”可以适当减少只用一招时的强度。(香港中评网)

2、调控兼顾有保有压 不对称加息摈弃一刀切做法
  央行的“组合拳”还在加息政策上凸现了“有保有压”的思路。

  在此次加息中,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0.27%,而贷款仅上调0.18%。对这种“不对称加息”,专家剖析,从5月15日起,央行已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从6月5日起还将提高0.5%。这些举措已经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因此稍微提高一点贷款利率就有望对贷款增长起“刹车”作用,否则,会过多地增加企业的利息负担。还有专家坦言,“不对称加息”使存贷利差缩小,这也有利于削减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广州《南方都市报》)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政策室主任彭兴韵认为,“如果还是和以前几次一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以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都上调0.27%,搞一刀切,不仅难以保证控制流动性,还可能给拉动居民消费制造越来越大的阻力。这次的利率调整政策显然注意了政策所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广州《南方日报》)

3、宏观调控力度加大 彰显央行经济降温坚定决心
  此间经济观察家分析指出,此次调控力度相当大,表明当前政府对经济过热的担忧和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坚定决心,亦显示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弹性化这两种手段,来达到收紧流动性过剩、为经济降温的根本目标。(北京中新网)

  5月10日发布的央行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也明确表示,央行政策当前的重要任务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北京人民网)

三、力促股市回归理性 央行不达目标不罢休

1、股市隐藏泡沫风险 央行越早调控收效越能明显
  对于目前大陆股市走势,众多机构发出风险警示。华富基金认为,现阶段证券市场的上涨完全依靠资金推动,而股市赚钱效应所带来的资金源源不断,这是股指不断被推高的主要原因,投资者对一些没有业绩,完全凭藉重组概念炒作的个股则要持警惕态度,很多短期暴涨的个股未来仍会暴跌,尤其是一些ST股已经出现了这样的端倪。(香港中评网)

  上投摩根表示,中国股市狂飙,已类似美国纳斯达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即将崩盘前的涨势。从静态估值的角度出发,截至2007年4月27日,两市全部A股按2006年业绩的静态市盈率高达42.78倍,而沪深300成分股2006年静态市盈率也达到37.23倍。相比较欧美成熟市场的15倍和其他新兴市场如印度的20倍市盈率的确偏高,泡沫正在堆积。(北京新华网)

  要挤出中国股市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要让中国过热的经济平稳过渡,央行加息政策出台越早,其所起到的效果将越是明显。(上海《每日经济新闻》)

2、逐步降温多管齐下 股市调控倾向“以时间换空间”
  面对日益炽热的A股市场,在对目前市场调控方式的选择上,出于汇率稳定和保证资本项目安全开放的考虑,央行不会简单地只选择加息手段以及其它市场传言的种种严控措施,而是期望通过多重管道逐步降温股市,为整体改革创造出空间,“以时间换空间”成为监管层的政策取向。(北京中新网)

  消息人士指出,必须保持人民币升值的稳步、必须在资本项目开放的步伐上掌握主动。在这两大掣肘下,央行只能是逐步降温政策。消息人士强调,中国央行在政策层面的取舍不可能只根据股市表现来制订,而是要作通盘考虑。虽然近期股市上涨势头非常迅猛,但政策调整绝对不会为股市而牺牲整体。(香港《大公报》)

3、加息难改牛市基调 有利长期发展、短期看法不一
  对于央行此次调控组合拳对股市的影响,国内券商研究机构的看法大多乐观。招商证券研究部董事王琼认为,此前市场传言本次加息的幅度是提高54%,但实际上一年期存款利率只调高了0.27,说明瞭政府小心翼翼维护市场的良苦用心,“从市场面看,我们相信本次调控政策的信号不会被市场所忽略。对下周市场有负面影响,对银行、地产等行业存在一定影响。”即使市场有短期的调整,中期来看反而为后续上涨留下了空间。(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

  但悲观者则认为,前面数次提高准备金率和利率,市场都呈现出低开高走的态势,但这幷不等于这些措施对市场降温没有作用,只是由于场外资金进场热情高导致无法出现深幅调整。宏观调控的效力具有延后和叠加作用,对投资者心理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市场就此拉开调整序幕也在情理之中。(湖南红网)

  而综合来看,中国经济目前具备承受一定幅度加息的能力。适当提高利率至与通胀率相一致的水平,可以促使经济增长更加稳定和可持续,从而有利于股市的长期健康发展。据他的测算,利息增加27%,对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业绩的负面影响在2%—3%之间,对股市影响相对有限。(北京《人民日报》)

  但就挤压泡沫而言,加息等货币政策绝不是万能的钥匙——资产泡沫的成因复杂,中国尤甚。未来,加大优质上市公司的供给,以平衡供求关系;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防止恶意炒作;提示市场风险,加强投资者教育似乎更应该加快步伐。在一个上市公司极端良莠不齐的资本市场、在一个内幕交易横行的资本市场、在一个金融曾经被深度压抑的资本市场,这些举措对股市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远胜于单一的货币政策。(北京《中国经营报》)
四、未来仍有加息压力 一系列政策还将出台

1、此次加息力度温柔 市场预期央行未来继续加息
  本次加息是央行继今年3月17日之后的第二次加息,也是央行自2004年10月29日之后的连续第五次加息,中国似已进入加息周期。(上海《东方早报》)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认为,此次加息比较“温柔”,加的不多,0.27%完全在市场预期之内,同时又调了准备金,这表明政府对流动性过剩依然不满,所以不仅打了左勾拳,还打出右勾拳,一方面是保护经济,另一方面又要温柔的说服教育市场。(香港《文汇报》)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幅度仍不够,对现时资金水浸情形不会有太大改善,但他坦言央行可做的不多,“现在唯有指望加息起到一定效用,而市场普遍预期央行加息的行动仍将继续,预计下一次加息会在7-8月份。”(广州大洋网)

2、此次加息仍属微调 抑制当前投资过热作用有限
  中国央行央行今年两次加息,但经济学家们说,中国央行可能已没有进一步运用利率手段遏制投资过快增长的空间了。  

  这是因为,中国的存款利率升得越高,投机性资金流入中国的动力就越大,投机者可坐拥大量人民币等待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扬中获利。鉴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在连续两年加息后已暂停上调利率,投机性资金大量涌入中国的风险更大了,因为美国停止加息降低了人们持有美元的兴趣。其结果是:中国当局可能被迫更多依赖行政手段──如控制新批建设用地的数量──来减缓投资增速,以避免经济过热。(美国《华尔街日报》)  

  不少市场机构和此间专业人士表示,加息的政策效应如何,尚需进一步观察。这主要基于两点考虑。第一,此次加息属于微调性质,虽说加大了全社会的资金成本,但程度毕竟有限。在当前资金成本远低于投资回报率的市场中,这种微调能取得多大效果,能不能一步到位地为偏热的中国经济降温,现在还难以确认。第二,当前推动经济偏热的原因错综复杂,指望加息之类的货币政策以图“毕其功于一役”,显然不切实际。(北京新华网)

3、加息成效尚待观察 央行货币政策料将维持平稳
  有专家认为,三管齐下的政策组合拳意味着投资者期待的“另一只靴子”已经落地,按照惯例,央行一般需要2至3个月的观察期考察政策效果。也有专家认为,由于今年以来各项经济数据增长过快,央行的政策将可能要到3季度才会显示出明显效果。因此,预计7月中旬半年度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前,市场将进入政策平稳期。(北京CCTV网)

  至于“三管齐下”的效力有多大,专家普遍认为,股票市场和投资都会受到一定震动,也是央行希望看到的,但股市不太可能就此调头急转直下,投资也很难就此降温,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亦无法彻底改观,因此后续仍会有紧缩性调控政策出台。(北京中新网)
Alle  Angaben ohne Gewähr, neben wirkungen fragen Sie Ihren Arzt oder Apotheke
Share |
Share

我在国内呆了一个半月, 国内炒股都炒疯了, 我家基本大部分亲戚都在炒, 不管是新手还是老手几个月内都赚了50%以上, 可我在这边有股信, 也就最多20%, 而且还要交税!!

TOP

原帖由 onestone 于 2007-5-24 18:21 发表
我在国内呆了一个半月, 国内炒股都炒疯了, 我家基本大部分亲戚都在炒, 不管是新手还是老手几个月内都赚了50%以上, 可我在这边有股信, 也就最多20%, 而且还要交税!!

猪肉价飞涨。

所有的人都能这样快的赚到钱的话,这些钱其实等于没赚到。吃亏的就是没参与的那些人。

TOP

离整盘应该不远了,有可能就是下个月了
Alle  Angaben ohne Gewähr, neben wirkungen fragen Sie Ihren Arzt oder Apotheke

TOP

就算整盘我觉得总的趋势还是会涨的, 今年的牛市应该不会这么快完. 中国股市熊了4,5年, 现在牛市才1年半, 大家的热情还没减退.

TOP

6-8月是股市比较弱的季节, 在这其间下手整治股市是有"预谋"的.高位+弱季+重手=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整而不蹦. (不蹦的保证就是经济的强劲增长.)大家捏好CASH准备入市吧
Alle  Angaben ohne Gewähr, neben wirkungen fragen Sie Ihren Arzt oder Apotheke

TOP

回复 #7 酸菜 的帖子

八月份再入市吗?那时我的帐户应该就可以用了。

TOP

原帖由 梅子黄时 于 2007-5-31 09:37 发表
八月份再入市吗?那时我的帐户应该就可以用了。

只是个预期,但一切都在变哦.只能关注了.
Alle  Angaben ohne Gewähr, neben wirkungen fragen Sie Ihren Arzt oder Apothek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