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学家风靡中国

这是今年2月在哈尔滨举办的一场演讲,但中国听众们显然把它当成了一场摇滚音乐会。

  在演讲者的要求下,人们齐刷刷地站了起来,在音乐中一边舞动着他们的双臂,一边叫喊着“Yes!Yes!Yes!”

  一个中年女人幸运地抢到了抛掷到台下的纪念品——一根胡萝卜。演讲结束后,她又兴奋地跑到演讲台拾起另外一根胡萝卜。之后,更多人涌向讲台,向讲演者寻求签名,场面火爆。

  之前,在中国享有盛誉的清华大学也出现了类似的场面。学生和教员们互相争抢着接近演讲者——一个高个子的西方商业偶像。几个学生被推翻在地,人人都想亲眼见一见切斯特·埃尔顿(Chester Elton) 。

  据中国《青年参考》报道,埃尔顿,一个105页的管理学手册《24根胡萝卜的管理者》(The 24-Carrot Manager)的作者,今年46岁,事实上在美国毫不知名。但是,当西方的商业管理领袖正在风靡全中国的时候,他在中国成为了一个大明星。

  “我喜欢到中国来。”在热情的哈尔滨人的簇拥中几乎站立不稳的埃尔顿,一边在自己的新书上签上名字一边说:“我觉得自己在这儿像个摇滚歌星。”

  埃尔顿只是众多中国人的当红管理学偶像之一。学者们认为,这个国家正紧缺成熟的商业管理人才,而更多的年轻人梦想着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

  所以,西方的管理学专家都纷纷涌向中国,希冀在资本主义的浪潮中分一桶金。大人物来了,像约翰·韦尔奇、史蒂芬·卡维和迈克尔·鲍特——一个讲授竞争理论的哈佛商业学院专家。同时,也有那些不太知名的,他们开办管理学讲座、出版他们的著作、在电视上露脸并赢得人们的追捧。他们中的许多人,像埃尔顿一样,被中国官员雇佣。

  同时受到追捧的还有利润、管理学偶像和关于动机的演说者。美国拔尖的高等学府都纷纷在中国开办收费昂贵的MBA培训班。大型的顾问公司也涌向中国为国有企业良性运转献计献策。

  中国东北国有企业的管理问题已然非常突出,为了重新改造这些企业,政府官员要求西方学者向当地传达新的政府管理理念,一些非共产主义的名词,像“减员”和“绩效工资”开始出现。

  正处于成长期的私营企业主也加入到对管理学的追捧之中。商业报纸、杂志和电视台不断增多;由英文翻译过来的企管类译者稳稳占据书店新书排行榜首位;机场商店打出“你将成为富人!”的电视片也不断地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这些西方学者“耍嘴皮”的收入,让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有所减少。

  埃尔顿在其新书中传递的理念非常简单,甚至原始:善待你的员工,给予他们物质回报──胡萝卜。

  受过西方MBA教育的学生可能会把这些说辞当成是教训小孩子。但在哈尔滨,300多个企业主和政府官员会觉得这些话很有启示意义。

  虽然有些学者承认,西方经理人的一些主张对中国的情况可能并不适用,但中国对于解密资本家成功的方法的需求依然强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