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中国人应该记住的日子 - 1942年10月10日
每一个中国人应该记住的日子 - 1942年10月10日
" `. w# L% r" ^. h+ S0 {! z2 ?6 R* p. m& v% I# Y1 v b# \
+ S7 V' z7 a8 \1 p, {/ R& {$ k8 S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双十节已经很陌生了,更不会知道六十六年前的那一个双十节在中国发生了什么,对中国人有何等的意义。然而正是在那一天,鸦片战争以来爱国志士们为积弱的中国所作的百年抗争终于有了结果。 那一天,中华民国政府庄严宣告自清朝末年100多年来强加于中国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被废除了!
1 k5 z% I! l0 s1 B. \$ D; [
0 m# S: F! x1 l" s0 _9 m人在德国 社区/ j) z+ o' C N. M6 A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尚在满清时期就发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喊。满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都曾作过的持续不断的努力来修改或废除这些不平等条约(这一段历史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我将另外发表文章来阐述)。只是到了1931年日本在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形势骤变,迫使中国外交的重心随之转变。如何对付日本的侵略成为当务之急,修约之事便降到了次要的位置。
r& h+ m5 H% ]
9 c" X [% a8 l3 l
5 u" u8 g* U6 [! U2 R5 q) {6 |2 Jrs238848.rs.hosteurope.de9 J" \5 z, z. F- {* P; {
全面抗战爆发后,作为对中国的一种道义支持和精神声援,美英等国政府多次表示,将在适当条件下与中国政府讨论废除在华特权问题。欧战爆发后,美英与日本关系恶化,国民政府借美英希望中国继续抵抗日军的有利时机,频频向美英当局提出重订新约的问题。1940年10月10日,驻英大使郭泰祺在国庆演说中指出“提到中国在国际新地位,盼美英今后以平等为基础与我合作,勿再视中国为穷亲戚”。 人在德国 社区7 U' l; f3 b# x& u7 N
; H+ y6 w' Y( ^4 A7 P: nrs238848.rs.hosteurope.de* |# s1 {, b5 _3 Q* N
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协定》,中国抗战国际环境急剧恶化,蒋介石采取多项外交措施予以应对,其中之一就是尽早与美国订立废除美国在华特权的新约,郭泰祺奉命和美国当局商谈,5月26日,郭泰祺大使与美国国务卿赫尔进行非正式换文,美方承诺“美国希望在和平条件再次具备以后,与中国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尽快放弃美国和其他国家通过条约在中国长期拥有的某些特权”。5月31日,换文正式发表,6月11日,英国外交次长白特勒发表类似声明响应美国行动。 rs238848.rs.hosteurope.de. p: ]; ]* G( Q% q! [2 B& z+ s
9 {7 B0 f5 d R; }! ]- T6 |, S) C
U7 b+ Y m7 ] Z( M4 B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对德日意宣战,同时宣布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德、中日、中意关系的,一律废止,中国与德日意之间的不平等条约即行取消。1942年元旦,以美、英、苏、中为首的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后,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美英允诺战后废除在华的治外法权。但蒋介石坚持战后废约与中国现有国际地位不相符,美、英应当在战时就放弃在华特权。 国民政府决定利用这个良机把废除治外法权等问题提前解决,蒋介石接受外交部长宋子文、驻美大使胡适建议,向美英等国政府表明中国政府愿意就废除旧约签订新约进行谈判。1942年2月,蒋介石在印度访问期间,对英国不愿意放弃在印度殖民权利表示强烈不满,而印度国大党领袖等也对美英等国不给中国平等地位抱不平,这些意见传到美英等国后,在舆论界引起共鸣。3月,在蒋介石推动下,中国新闻界开始抨击英国殖民主义运动,要求立即废除不平等条约,蒋夫人宋美龄女士连续著文,谴责西方列强对待中国的不平等态度, 人在德国 社区$ H& z. X' J% k5 U4 n
, H( c) b( u1 J" W/ S2 Frs238848.rs.hosteurope.de! o* C2 c H7 v; @* w
1942年4月23日,蒋介石通过宋美龄女士在美国《纽约时报》发表《如是我观》一文,将这一运动推向高潮。该文以南进的日本势如破竹,英美军队被打得丢盔卸甲、逼得几无喘息之地,而中国军队不久前在长沙大捷,引起国际巨大反响的事做文章, 以淞沪会战和年初引起国际轰动的长沙大捷中王超奎营长为例,颂扬中国军民在抗战中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民族精神,历数近代西方列强侵犯中国主权、把握中国经济命脉等事实,对西方列强对华不平等关系进行了强烈的谴责。文章毫不客气地谴责英国在远东作战不力却继续以帝国主义的态度对待中国,宋美龄要求那些以抗战名义的英国驻华大使馆的“大班门”滚回英国。文章措辞尖锐,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美国社会形成一股同情中国的舆论潮流,不少报刊发表文章要求美国政府立即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从4月起,华盛顿和伦敦为放弃对华特权一事频频商议。8月27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告诉英国外交部,现在是采取确切步骤的最好时机。 - p+ S1 L7 k# j0 t; ~: [/ L
- F }: B: b9 h7 b1 V
9 N, D+ l3 U; [9 R/ ~+ l( \ 9月2日,蒋介石为促成和华盛顿速订新约之事,派魏道明替换胡适接任驻美大使。10月4日,蒋介石对来访的美国共和党领袖威尔基表示,“中国今日尚未能取得国际上平等之地位,故深盼美国民众能了解中国,欲其援助被压迫民族争取平等,应先使其本身获得平等地位始”。蒋介石亲自草拟交涉要点,要求美方提前放弃不平等条约。5日,蒋致电在美国的宋子文,要他向美方表达中国希望立即废除旧约意向,敦促美国政府“做一件能够转移世界视听,彰明盟国道义权威的大事”,带头声明放弃“对华条约中包含的不平等条约”。同一天,蒋授意陈布雷以新闻稿的方式表明中国政府敦促美国率先表明废约态度。7日,宋子文复电:“关于从速取消不平等条约,原则上美方当无问题,最好俟文回国面陈后再进行。”蒋介石不同意,迭电相催:“如美政府能提前讨论取消不平等条约,则我方应立即与之开始交涉,不必待兄回国也。” rs238848.rs.hosteurope.de8 T; _: X$ L4 T) f* l. v; P6 [0 m
人在德国 社区! n0 |6 T D6 D9 l% Y6 f6 f
7 E" p( N6 u- b; |+ s7 r
10月9日上午10点,美国代理国务卿韦尔斯约请魏道明,向他宣读了载有新约草案的政府文件,文件中说“鉴于明天是中国国庆,我们计划今晚9时公开发表一个简要声明,以使关于此问题的消息在10月10日早见报”。美国同时通过驻英国大使把这个意见通知英国外交部。英国非但欣然接受,而且抢先一步,于9日发表声明:“英国政府最近的将来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并将立时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解决有关问题之草案提交中国政府考虑”。当晚,蒋介石在日记中无法掩饰心中的激动“接获美英自动放弃治外法权之通告,此为总理革命以来必胜奋斗最大之目的,而今竞得由我亲手达成。衷心快慰,实为平生惟一之快事”。
\ |' T3 d3 f- p9 p% q( N) b# l W ^, o2 Q
人在德国 社区' \: K* x3 f; _3 p4 F
第二天下午4时,中华民国国庆三十一周年庆祝大典上,蒋介石在重庆“精神堡垒”广场(现在的解放碑广场)向全国宣布了这一消息,并说:“我国百年来,所受各国不平等条约束缚,至此,可根本解除。国父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遗嘱,亦完全实现。我全国同胞,自今日起,应格外奋勉,自强自立”。当天,重庆各报还出了号外,全市群情欢腾。也是在这一天,美国费城独立厅的自由钟敲响31下,向东方第一个民主共和国遥致祝福。
" l5 |5 f9 W$ p Z- J0 g
7 ~" {* z; {7 @& p人在德国 社区
' w* j" O/ _ R! m: ~人在德国 社区 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国庆节。史学家黄仁宇当年正好目睹这一场面,他说:“翌日为国庆日,他(指蒋介石)往重庆较场口宣布。恰巧当时我和弟妹蹀躞街头,忽见蒋乘敞篷车至,车行极缓。虽有宪兵指挥群众清道,但无特别戒备,车行所至,两侧群众自动鼓掌。” & G% u/ ^8 J7 v4 J) ?: \2 z/ x
rs238848.rs.hosteurope.de7 f( v) P- d, _
; E* y( x g4 C( @" t 美国和英国的此项举动,给其他西方国家造成极大震动。于是,1943年,比利时、挪威、加拿大、瑞典、荷兰、法国、瑞士、丹麦、葡萄牙等九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签订了相似的新条约,而日本也为了表示它的公正并不低于美国等国家,也对汪伪政权做出类似举动。 0 ]* n8 V4 h g- Y! P. c
rs238848.rs.hosteurope.de6 n# f+ Y6 K+ _& C, }
- I! I& Z& W+ M% J( A 至此,骑在中国头上的不平等条约,总算有了一个彻底的了结。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目标,中国人民和他们的忠诚儿女在国家贫弱的状态下作了不懈的努力。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我们这些前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