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31日大幅暴跌 深证成指下跌629点 创近7个月之最

中国股市31日大幅暴跌 深证成指下跌629点 创近7个月之最
2007-02-01 01:36:29 点击:
中国股市31日滑雪加跳水大幅暴跌 创近7个月之最

新闻来源: 工商时报

在巨大获利回吐压力和多种利空因素的作用下,沪深股市31日出现近7个月以来最大幅度的调整:上证指数全天下跌144点,报收于2786.3点,跌幅为4.92%;深证成指下跌629.4点,跌幅达7.62%。


图:12月29日是今年中国股市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两市在旺盛的人气带动下均创日升百余点的新高。图为座无虚席的福州闽发证券交易所杨桥营业厅。

承接30日的下跌,周三沪指低开,经过数分钟上冲后一路下行,午后沪指最低下探至2766点,深证成指下探至7579点。两市股票和权证的成交额接近1500亿元,与上一交易日相比有所缩小。

沪深两市金融、钢铁、房地产等基金重仓股大幅度下跌。权重指标股除中国银行外集体下挫,其中中国石化下跌8.77%,中国联通跌幅为9.25%,宝钢股份和地产股龙头万科跌幅均超过8%。

据沪深交易所统计,上证综指31日早盘开于2926.07点,最高2929.65点,最低2766.75点,全天成交额达861亿元;深证成指开盘于8281.16点后,一路走低,盘中最低7579.92点,收盘于7632.9点,下跌629.4点,成交额为424亿元。沪深两市超过1200只股票下跌,仅有140多只股票上涨。

对于沪深股市31日的暴跌,诸多分析师认为是牛市行情的正常调整,短期大盘仍有震荡的需要,但持乐观看法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圣元认为,在沪指近日多次冲击3000点功亏一篑的情况下,投资者对市场走势出现巨大分歧,部分机构投资者抛售获利惊人的股票。这是沪深股市31日暴跌的主要原因。

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机构投资者积累的获利盘涨幅超过120%,获利回吐压力较大,出现调整是正常的。事实上,近一个月来市场调整的氛围就比较浓厚:从1月4日以来,两市成交量居高不下,日成交额超过1000亿元,22日以来约一万亿元的筹码换手;同时,市场的波动剧烈,股指振幅加大,1月26日沪指振幅达到6.8%,31日达到了5.56%。如此巨大的振幅表明投资者对市场走势的分歧加大。

他认为,明天大盘的走势对判断股市短期走向比较关键。对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来说,当务之急是防范风险。




图:12月25日上午,北京股民在证券营业厅内观察沪深股市行情,目睹了金融股引领早市大盘“强势上扬”的可喜场面,并出现“工商银行涨停”的情况。中国沪综指早盘于2350.128 点,早盘报收于2445.863点(大盘突破2400点),上涨102.195点,涨幅4.36%;深成指早盘开于6238.508点,早盘收于 6444.688点,涨幅3.24%,沪深股市主板共成交397亿元。
对大盘暴跌的原因,广州万隆证券分析师认为,由于近阶段股市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管理层已表示出一定的担忧:银监会近日发出严禁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通知、国资委计划对国企入市资金的监控等消息使得市场心态趋于谨慎。此外,经过近阶段的持续上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过高。截止到1月30日,沪市A股平均市盈率已经高达40.3倍。高企的市盈率水平必然将引起市场的担忧并最终促使大盘调整。

东海证券分析师王兴俊认为,股市暴跌固然和某位外国投资大师看空中国股市,有关方面担忧股市泡沫过大,采取温和调控措施等因素有关,但人们忽视了股指期货产品推迟上市的因素。

他说,上证综指从1800点、1900点后的快速上涨受到了股指期货即将出台的影响。当时,很多机构纷纷购入大市值个股,推动了股指的上涨。现在看来,股指期货已很难如期推出,把持大市值个股的部分机构减持这些股票,导致大盘重挫。

尽管大盘出现深幅下跌,但许多分析师认为,牛市还没有结束,熊市也远未到来,经过调整和风险教育后,股市还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知名的证券分析人士叶弘指出,31日大盘出现急挫与近期政策面对股市泡沫的判断有直接关系,但大盘并没有在构筑所谓的中期头部,牛市行情没有出现转折。目前的调整是短期的、强势的,牛市的大趋势没有改变。由于近期政策调控市场的力度在加大,对于散户而言,在牛市中“等待也是一种投资策略”。大盘的下跌将为投资者提供逢低吸纳的机会。

广州万隆证券分析师认为,周三市场恐慌性杀跌盘的倾巢而出,使得近阶段大盘持续上涨累积的风险得到一次集中性宣泄。周三的暴跌行情基本确立了市场将进入短期调整阶段。“我们认为大盘几天内就可以重返升势,挑战3200点应该没有问题。”




图:2007年1月9日周二,中国沪深股市继续上升,钢铁、色金属板块成为大盘上涨热点,上证指数越过了2800点大关,深证成指越过了7000点大关。图为北京众多股民拥挤在一家证券营业厅内,观察两市大盘临近收盘时的股指走向。
亚洲股市:泡沫论导致中国股市暴跌

中国主要股指周三暴跌,跌幅创自六月份以来新高。一位资深立法人警告,股市在2006年上涨了130%后可能出现过热迹象。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成思危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股市在上周创下历史新高后,中国政府可能会采取官方措施来使投机降温。

上证综合指数(2786.335,-144.23,-4.92%)下跌了144点,报收2786.33点,跌幅为4.9%。

“金融时报”援引成思危的话称他担心股市已经过热。

他表示,“泡沫正在形成,投资者应提高风险意识。但在每个牛市,投资者在投资时会相对少了一些理性。”

分析师表示,当前还无法判断官方是否会出台给市场降温的措施。

香港Manulife资产管理公司的一位基金经理Pauline Dan表示,“中国政府的策略是用言语劝戒市场,但政府也不希望引发股市崩盘。他们会逐步一点一点释放出消息并在近期颁布一些指示来使市场变得更为理性。”

其它中国指数也大幅走低。道琼斯CBN 600下跌了6.2%,报收18376.61点。该指数反映出80%中国流通市值的走势。

香港恒生指数下跌了1.7%,报收20106.42点。

Ample金融集团资产管理经理Alex Wong表示,“香港的人气仍然良好,但在美联储会计结果出台前,投资者买进

股票的意愿不强。”

在台湾,台北加权指数下跌了0.5%,报收7699.64点。

在日本,在主要蓝筹股发布盈余报告以及美联储做出有关利率的决定之前,股市表现得较为疲弱。

分析师表示,区域性市场预期美联储将维持短期利率在5.25%不变。但投资者的关注焦点是周三下午公布的会议声明,他们期望会议声明会为未来货币政策走势提供指引。

日本的日经225平均指数下跌了0.6%,报收17383.42点。东证指数下跌了0.6%,报收1721.96点。

在东京外汇市场,美元对日元

汇率为121.34日元,昨晚纽约市场汇率为121.57日元,周二东京市场汇率为211.91日元。

日本土地部的数据显示,日本十二月份房屋开工率提高了10.2%,是自去年四月份以来涨幅最大的一个月。经济学家的平均预期为成长8.3%。

劳工部报告,对物价进行调整后,十二月份日本日均工资下降了0.6%,这是因为暂时工数量增加以及小型公司减少了福利。

在亚洲其它地区,韩国的Kospi指数下跌了0.8%,澳大利亚的Australia's S&P/ASX 200下跌了0.7%。

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下跌了0.3%;马来西亚综合指数上涨了0.2%;印尼雅加达综合指数下跌了0.5%;泰国的SET指数上涨了0.1%,新西兰的NZSX-50指数上涨了0.6%。孟买的Sensex-30指数下跌了0.9%,至14090.92点。

在孟买,Tata Steel一度暴跌了10.7%。投资者担心该公司收购英荷钢铁制造商Corus Group.的出价可能太高了。

Nikko Cordial Corp.下跌了14.5%。该券商委托的一项调查显示其母公司以及子公司Nikko Principal Investment Japan Ltd.的高管人员卷入了盈余假帐丑闻。这使投资者担心该公司将被东京股票交易所除牌。

Nikko Cordial在去年承认其2004年盈余报告有问题并同意支付5亿日元 (412万美元)的罚款。花旗集团拥有该公司4.9%的股份。

索尼下跌了1.4%。这一消费者电子产品与娱乐巨头报告季度净盈余下降了5.3%,这是因为产品折价出售以及PlayStation 3游戏机导致的开支。

TDK下跌了0.3%。该公司向上修正的盈余预报仍低于投资者的预期。

富士胶片上涨了4%,该公司报告了季度盈余并调升了全年的盈余预期,其全年盈余预期好于分析师的平均预期。

在香港,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rp. 上涨了0.8%。因运营开支下降以及资产销售带来收益,第四季度盈余远好于预期。

蓝筹股中,受获利回吐卖盘打压,中国姨动下跌了3.2%,该股在周一上涨了3.1%。

中国最大的海洋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商中海油下跌了0.8%。该公司表示,预期今年原油与天然气产量将小幅下降。

便装零售商Esprit下跌了2.5%。投资者担心欧元对美元汇率的疲软可能将对营收造成负面冲击。这一零售商一半以上的盈余来自欧洲。

中华工商时报评论:股市暴跌的行为学分析

曾有市场人士调侃,中国目前的股市不需要经济学,只需要行为金融学。

在股市的实战过程中,投资者的行为表现实际也影响了价格的波动和市场的走向。昨天沪深股市出现大幅调整,其中沪指下跌144.23点,跌幅 4.92%;深成指下跌629.40点,跌幅7.62%。对于投资者而言,1月31日这一天可谓是损失惨重。面对大盘的下跌,很多投资者在网上发言,将矛头直指提出“泡沫论”的经济学家。

究竟是经济学家言论影响了股市,还是过热的股市本身就需要调整,成为一个问题。如果以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来分析投资者行为,我们会发现,实际是投资者在股市关键时刻不完全的理性,使得市场中产生规避风险的“羊群效应”,导致股市发生剧烈调整。

如果没有经济学家的言论,那么市场就不会出现调整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市场规律本身要求市场进行调整,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时间。

昨天翻了一下李心丹教授的专著《行为金融学》。

按照李教授的说法,行为金融理论是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挑战。传统主流金融理论把金融投资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均衡过程,是在理性假设和有效市场的基础上,推导投资的均衡结果。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中的任何信息都会被投资者掌握和消化,并使金融市场在很短时间内实现无套利的均衡状态。有效市场假说最重要的基本假设前提是:人是理性的、交易是随机性的、市场是可以套利的。

不过行为金融理论推翻了主流金融学的理论基础,其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交易过程中存在群体行为,而且市场也不是有效市场。

行为金融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了投资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人们在投资过程中只具有有限理性,而且经常发生群体性一致的情况,如全体狂热或者集体悲观。

昨天的股市大跌其实就表明,投资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我不认为发表言论的经济学家代表了官方的观点,因为他不是市场的直接管理者。当然,我们可以对具有某种官方身份的学者是否该对股市发表言论进行讨论,但决不该把股市下跌的原因归结于他的言论。试想,如果股市在2000点或2500点以下,或是平均市盈率在20倍时,会有人对具有官方身份的经济学家的言论在意吗?显然,大家并不在意。而现在在意的原因就是因为经济学家说了真话,捅破了窗户纸,而他的地位又放大了他作为经济学家的力量。

投资者在咒骂提出“泡沫论”经济学家的同时,似乎也应该问一问,为什么没有人对不断鼓吹盛世和“盛市”的学者提出过怀疑,他们难道不会把投资者引入另一种圈套吗?可能的解释就是,贪婪的心态使得投资者宁愿相信强盗的甜言蜜语,也不会听一听旁观者的逆耳忠言。

贪婪和恐惧都是一种行为,而其中任何一种行为发展为市场中的群体行动时,其结果不仅会伤害市场,也会伤害投资者本身。

股市昨天跳水式的调整既源于市场的需要,更源于投资者对信息的过度反应,这体现了投资者的有限理性,也反映出市场中不可避免的“群体行为”。如果理性地看,在一个长期向好的股市中,这种调整也就是一种短期的波动,并不会使市场走向熊市。

在一个不理性的市场中,又会有多少理性的人?!



[ 本帖最后由 番茄炒蛋 于 2007-2-1 02:21 编辑 ]
Share |
Share

风紧,扯呼?

[ 本帖最后由 番茄炒蛋 于 2007-2-1 02:22 编辑 ]

TOP

番茄国内拿着股票呢么?

从去年10月到现在,我看大部分人都获利了,关键看对未来的信心啊

中国人真是过去被套惨了,都怕了

TOP

大概最近阶段的主调就是调整整固

(股评转载)早盘虽然承接昨日的大跌而大幅低开,早盘的11:00还一度杀跌,但市场在连续的下跌中,已将上方的获利盘进行了成功的清洗,二线成长股群体大多调整到位,在市场的充裕资金推动下,股指收回了早间的失地,至14:30,上证指数收于2782.65,上涨3.69点,深成指收于7711.66,上涨78.72点,中小板收于3145.80,上涨41.81点,三大股指表现稳定。
心理减压及情绪疏导 QQ:645316836

TOP

今天沪市要突破3千点

TOP

3000 必破,只要中国经济增长快,股市就不会坏.
放量突破我喜欢 

TOP

中国的股市应该跌一下,给抄的太热不是件好事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