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为何妒忌?

http://www.shijie-bolan.com/news_detail.php?news_id=103% d$ r& u- A# ]% _: ]; f1 U
or
( F" n, Y# n5 n3 [5 v人在德国 社区http://blog.sina.com.cn/s/reader_4afca7c301000cwv.html
. [0 ^9 M% R/ t+ w
: ~8 o* ^* O3 p  ~<莱茵之恋>德国人为何妒忌?文字作者:周安平       图片作者:章平       出自期刊:2007年12月 第12妒忌和理性是背道而驰的,但一向理性的德国人却在妒忌了……+ ~' J# s5 A; |) R1 W

3 ^# v% t3 ~8 X2 Q7 k! q  F# M3 {$ H" g+ w' f
德国人也开始妒忌了。
5 [/ i- B% y% S$ ^. A. S. Krs238848.rs.hosteurope.de
" L* I2 v) F+ F, o6 S人在德国 社区我一向认为德国人是很理性的、客观的,“妒忌”这种不健康的心态离他们很远。德国历史上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多,对人类现代文明影响之大,是其它民族很难媲美的。这些哲学家和思想家并不孤单,他们生存在一个以理性和逻辑著称的民族之中。理性的民族并非没有过错,但他们能够坦然地直面自己的过错,如勃兰特总理虔诚地跪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忏悔一样,这本身也是一种理性。
' h0 ]% P/ ~: o" ~& d
4 ^9 _% Q+ A  S  `  K妒忌和理性是背道而驰的,但德国人偏偏妒忌了,而且妒忌的对象是我们中国,这的确让人不解。
8 Z. a; G, d3 p+ `5 z% K
. r4 O8 w" j4 Q% k人在德国 社区说实在的,早些年我第一次去德国的时候,德国的一切倒是实实在在让我这个外乡人妒忌的:妒忌其如诗如画的秀丽山川、妒忌其哲学与艺术的深厚积淀、妒忌其领先世界的高科技、妒忌其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即便在今天,德国的许多方面依然让我们羡慕和妒忌。但近年来随着中国快速发展,中国与德国的差距已越来越小,某些方面甚至已经超越了德国,而且这些超越是不可逆转的。今年以来,最刺激德国的有两种说法:一是依据上半年的增势,今年中国GDP有可能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二是根据德国工商大会发表的一份报告,2008年中国的出口额将达到11220亿欧元,而德国预计出口额将是10940亿欧元,中国将可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而且中国的出口产品不仅仅是原材料和传统的低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两成。) B6 K% }4 `1 p/ e
..." a. M9 w3 }) ^, R- @3 I5 s6 y
http://www.shijie-bolan.com/news_detail.php?news_id=103
Share |
Share

默克尔:伙伴还是对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ca7c301000dui.html5 J) k% k8 h1 _- x- H. x# y
2 H. ?+ N7 Q# s) c+ O5 v
作者: 周安平
: H% l6 M0 x* Q* E

$ R4 t6 K- H+ M: C% b8 G- N7 u
- A4 B1 U& c9 c; K0 d2 ?$ r6 E
北京已深秋,来自西部的冷空气为深秋的北京平添了许多寒意。而目前的中德双边关系,恰像这深秋的北京,几乎降到了冰点。
  F8 d1 C+ A& K倔强的默克尔在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公然在总理府会见了达赖之后,中德关系空前降温;10月23日的德国联盟党大会上出台了《亚洲——德国和欧洲的战略挑战和机遇》的文件之后,有识之士对中德双边关系的前景更是隐忧重重。/ {; X/ U; K+ j+ I
这份被认为体现了默克尔对亚洲外交政策理念的文件认为,亚洲的崛起,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结构性变化,从经济、政治和地缘战略以及全球三大利益领域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件承认亚洲的崛起给德国和欧洲带来了机遇,但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德国和欧洲必须对自己的亚洲政策重新进行定位,以免被边缘化。rs238848.rs.hosteurope.de: h0 t2 I3 w* }" }1 e* G
文件认为,德国和欧洲的亚洲政策原则上必须以其长远利益为导向,在共同价值和信念基础之上发展具有长久生命力伙伴关系。文件特别强调要从政治和经济领域发展与日本、印度和韩国等所谓“民主国家”的关系,以共同致力于使该大陆不会因中国和其他大国的崛起而导致的不稳定。3 {* c0 s2 J- n  M9 }' ]- N
......+ z: c; e, d& r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ca7c301000du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