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甘肃永靖竖起数公里文化墙遮掩农村贫困

中新浙江网4月18日电 甘肃永靖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全县贫困面10%,个别乡镇的贫困面更是达到70%以上。这个县部分公路两边,最近新竖起9处鲜亮整洁的高墙,令初来乍到者很感惊奇。
; ]8 ^; A7 x8 F0 m2 s2 U/ Q' R& @5 ~
  此墙作何用途?当地政府称,这是绿化美化农村环境的“文化墙”,而当地农民则毫不客气地称之为“遮羞墙”!
2 j, {: o1 D$ X4 l  Xrs238848.rs.hosteurope.de) N& [3 K) t7 n/ `5 H
  “遮羞墙”沿路建光鲜照人, M% A5 Z* y6 x: B, V9 W

# m0 A0 G2 _- e5 i, u  从兰州市到永靖县,沿路是贫瘠的荒山荒坡,很少见到绿色。沿公路两边的徐顶、陈井、三条岘三个乡镇位于山区,属于永靖县的贫困乡镇,这些乡镇部分村子的贫困面达到一半以上。. L: b* n. L' }! F
, D' O5 w$ _4 j9 H5 }8 |
  然而最近这条公路两边却呈现了另一番景象:崭新的砖墙沿路壁立,墙面还被统一涂成蓝色,并画上了图案,一些墙上还盖上琉璃瓦,煞是好看。2米多高的墙后,却是农民的土坯墙和破旧的院落。
7 M0 q% e1 s, b; ]rs238848.rs.hosteurope.de& O" [, I4 [/ j6 n& O- t4 ~8 y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县上统一组织,在徐顶、陈井、三条岘三个乡镇沿兰(兰州)刘(永靖县刘家峡镇)公路两边的村庄前砌上了砖墙,还有部分村庄的墙体正在修建。记者粗略数了一下,这样的墙面在公路两侧总共有9处,总长度两公里多。
& U; `5 `8 c# k' a# L3 f0 e
7 z# A, D' t1 \: v. {) ]) N3 ~rs238848.rs.hosteurope.de  “建墙就图个好看呗,我们的土坯墙烂,房子烂,建了墙,从马路上经过的人就看不到我们的破房子了!”三条岘乡三条岘村村民张萍说,由于三条岘村大部分农户位于兰刘公路边,而村民的房子绝大多数是已建成十多年的土坯房,如今已十分破旧,门前圈养着牛羊,堆放着柴草,样子不好看,但村民又无力建新房,政府才组织建墙挡住这样破烂的景象。群众给这些墙体取了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别名——“遮羞墙”。  N! m# N/ P1 U# y, s
rs238848.rs.hosteurope.de$ y. x% s6 Q5 u) X# r# D( Y$ f
  仁和村村民张天智告诉记者,这些好看的墙还给部分农户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前些年他在院子里朝着公路建了三间砖瓦房,准备开个小卖部,去年“遮羞墙”建成,这三间房的大门正好被墙挡住,不仅没办法做生意,连进出门都受影响。
9 j7 w5 t& j0 _& R0 y& Ers238848.rs.hosteurope.de人在德国 社区" f7 V9 J5 u- F5 C% J# l5 M
  墙内墙外两样景苦了农民
/ x, S& o; q0 q3 H; R# Q* A! E* [; o
  当地村民说,“遮羞墙”确实比原来的土墙要好看些,但对村民的实际生活没有带来好处,仅仅是个“面子”。记者采访中发现,就在被“遮羞墙”遮挡的村庄中,还有部分农户家里缺粮断水,生活极其贫困。9 l$ S* H- q; \! Y7 l
1 Q" ~. [- L9 j1 d  M; @9 [& X
  仁和村九社村民刘永发说,仁和村是干旱山区,村民基本上靠天吃饭,他家里的11亩地连续几年基本没有收成,去年每个月都要买100多斤面粉,才能让全家5口人吃饱肚子。他说,现在全家的生活来源就靠他在外地打工挣钱。记者在村民赵清元家的厨房看到,目前他家所有的口粮只有不足5公斤面粉。rs238848.rs.hosteurope.de* f# a! p7 B' l, X/ P

" d7 e7 t* |. X2 X: I2 Q人在德国 社区  仁和村九社社长赵兴彦告诉记者,九社有27户村民,很多人家里缺粮,一些没有壮劳力的家庭,生活更是困难。
/ F8 h; c0 k! Z/ Y# z6 Q4 t. Z6 U; `6 e4 d: a
  村民说,几年前通往九社的水渠损坏,政府一直没有维修这段仅有2公里的水渠,村民只好自己挖渠引水灌溉,但由于渠道没有衬砌,水流不到地头全部渗入地下。他们介绍说,目前九社绝大多数耕地无法灌溉,部分农户已经弃耕。村民吃水要到9公里外的仁和村七社去拉。9 s+ Y$ Y0 s/ d# A* y

# T) @+ z3 `6 h4 Y# c人在德国 社区  村民告诉记者,建墙的砖头和水泥是乡上统一配送的,村民出劳力,不会做泥瓦活的村民,一天则要掏30元-40元钱雇泥瓦匠来砌墙。
8 @- l5 ~; \3 X9 v5 q2 ]
% g- q7 x) D% ~: T) l( i  陈井镇政府提供的材料表明,这个镇总人口1.2万人,截至2005年底,年收入在625元以下的有4580人,占总人口的三成以上。据当地乡镇干部透露,每建1米“遮羞墙”,仅材料造价就在100元左右。三条岘乡一位领导告诉记者,这个乡建了400多米墙,材料投入近4万元。人在德国 社区8 V: w2 \# J% V4 F
rs238848.rs.hosteurope.de$ u" S( U( b+ n: v. ?& a. W6 Q5 \
  修墙是“新农村建设”的“新做法”政府辩解$ G% K0 A5 n" N
rs238848.rs.hosteurope.de* ~6 f' _" r( I* x: b
  永靖县扶贫办副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称,由于当地村民的房子比较破旧,因此用墙来挡一挡,这是“新农村建设”中探索出来的做法。他还说,建墙是群众的自发行为,政府没有统一组织,建墙的费用也是由靠近马路的农户自己筹集的,政府没有投入。rs238848.rs.hosteurope.de6 Q; T/ x5 w& h( C& b9 n& k; K

9 u( R  X3 G7 @0 J" J: K! ~9 [( s  三条岘乡乡长张晓林的说法则是:农民出劳力建墙,材料款全部由县财政负担。陈井镇一位干部说,建墙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由县上统一组织实施,目的是保证村容整洁。人在德国 社区0 p& _0 H$ R/ u3 B: u( o2 f- R7 U' L# J

' ~( {/ r$ c, F6 N7 [" Xrs238848.rs.hosteurope.de  一些农户介绍,在当地要挡住一户农户的院落,一般要修十几米墙体,按照工程造价,要花1000多元钱,修墙的投入相当于部分农户半年的家庭收入。要不是政府提供材料,他们也没有经济能力去修这样没有任何用处的“遮盖墙”。# {- D. t7 z+ y8 L- {) `5 l

" u& Q7 g6 v. s. z) P  “建墙是为了美化村容!”永靖县一位副县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近两年来,永靖县利用境内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库的独特优势,大力开发“黄河三峡”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而兰刘公路是通往永靖的主要通道,在永靖境内长约45公里,永靖县目前在加紧对这条公路沿线进行绿化和美化。他介绍说,建设这些墙体,主要是政府财政投入,在政府的规划中,这些墙是“文化墙”。县上在规划这些墙体时,资金支出没有上会研究,是“几个人碰了个头,就定下来了”。
% s8 l; z7 N! W" p/ W
, c* \% A2 _& m" v) p: i  永靖县扶贫办一份文件在总结2006年永靖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时,提到县上当年“新建文化长廊1200米”。县扶贫办副主任介绍说,这些文化长廊就是沿兰刘公路的墙体。) v. s/ R; R' ~& H0 i7 K
人在德国 社区9 ~# K& c) I# r4 [  l
4 _' C0 Z( r: ~

' i; K' E% A0 I8 V& C% ?人在德国 社区0 E: C6 c/ j3 R+ ~+ `

' Z7 x% m( w2 H' i8 q% u6 R8 I人在德国 社区甘肃永靖县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全县贫困面10%,个别乡镇的贫困面更是达到70%以上。记者近日在永靖县采访时发现,这个县部分公路两边,砌了9处、总长度2公里多的高墙,用来挡住农民破旧的房屋和院落,村庄看上去鲜亮整洁。

yongjing1.jpg (36.14 KB)

甘肃永靖县

yongjing1.jpg

yongjing2.jpg (34.31 KB)

这是永靖县陈井镇仁和村九社的“遮羞墙”

yongjing2.jpg

永靖县陈井镇仁和村七社村民张天智的妻子告诉记者,“遮羞墙”建成后,她家沿路盖的三间砖瓦房大门正好被墙体挡住,连进出门都受到影响
) u8 `4 ~9 v5 trs238848.rs.hosteurope.de* [9 a- E$ ~, M- w2 e0 u! f" k
[ 本帖最后由 日月光 于 2007-4-18 08:56 编辑 ]

yongjing3.jpg (40.22 KB)

yongjing3.jpg

yongjing4.jpg (35.36 KB)

永靖县陈井镇仁和村九社几位村民走出“遮羞墙”

yongjing4.jp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