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区] “洋白老配亚洲小生”探因

◆        “洋白老配亚洲小生”探因

              二 言

  德国的同性恋社区有以下一景:年龄较大的“洋白老”和二十出
头的亚洲小伙结伴而行,而这位亚洲小伙在外表和年龄上占据着绝对
优势,禁不住让人纳闷:他难道寻找不到一位年龄相近的白人或者亚
洲同志为伴吗?在酒吧和舞厅等聚会场所,洋白老们随意对亚洲小生
动手动脚,在互联网上毫无自知之明地回应亚洲小生的征友广告。

  香港学者周华山先生将“洋白老配亚洲小生”的现象归结于白人
文化对亚洲种族在精神方面实施的“后殖民”统治,其起源为双方在
权力关系中的不平等竞争。根据笔者的观察,“洋白老配亚洲小生”
的恋爱和伴侣模式几乎都是基于双方的自愿,是双方各取所需的竞争
和妥协结果,其中体现的不平等有其深刻的文化和社会原因。

◇ 西方审美情趣的霸权

  在过去的几百年中,随着西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
的发达和扩张,西方文化广泛地传播到全球各地,而具有悠久历史的
东方则往往处于仰望的境地。西方社会在全球政经等各方面的霸权使
他们有条件和实力将自己的文化标准标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建
构起一整套基于西方文化的美学标准和审美情趣。西方绘画和雕塑中
的男性形象成为男性美的模板,其典型体型包括宽肩和长腿等特征。
东方人在西方艺术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套观念。比如说,
当我们说某人身材匀称时,就不知不觉地沿用了西方艺术中有关“匀
称”的标准,比如较长的下身比例等。假如用这些体格特征来定量
“美”,那么亚洲人显然不占优势,比如我们(尤其是东南亚人)的
身材普遍不高,而且下身偏短,难以符合西方雕塑中的美男形象。

  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使东方人容易欣赏西方美,而西方人却不容
易接受东方美,例如东方人看的西方电影比西方人看的东方电影要多
得多。亚洲青年很容易认同白人青年的外表美,但白人青年却难以容
易认同亚洲青年的外表美。当然,这种相互接受也可以受到文化的熏
陶,笔者认识一位从小在东亚文化的熏陶下成长的白人男性,而他不
仅只喜欢亚洲人,而且偏爱如佛像那般慈眉善目的脸型,但这种脸型
在绝大多数亚洲人看来,根本谈不上英俊或者漂亮。再举一个相关的
例子,金发曾经被视为西方女性美的特征之一,但在近几十年内,随
着种族间的融和度增加,各种发色都得到赞美,对金发的崇尚也就逐
渐失去了主导。

  与亚洲男性在男性世界中的地位相比,亚洲女性在女性世界中占
据的地位则相对较高,这与欧美现代文化中对亚洲女性的崇尚与赞美
很有关联。虽然男权使各族女性成为供男性观赏的“玩偶”,但对各
种族女性的一致赞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亚洲女性在女性世界中的
地位,而亚洲男性则无法得到太多关照,典型对比就是章子怡的迅速
窜红和周润发的艰难推销。当一些亚洲男同志为自己的白人伴侣感到
沾沾自喜时,亚裔女同志不会因此而产生优越感,因为她们对自己肤
色和种族背景怀有较强的自信心,寻找本族伴侣的可能性也较大。

◇ 新移民寻求稳定和安全感的心态

  来到海外的华人,多半希望在异乡生存下来,但由于学业和身份
等原因,时刻感到某种不稳定感。在校就读的学生和尚未拿到绿卡的
从业人员,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身不由己的茫然与不安感。处于这
样的心理状态,不少同志渴望某种稳定感和安全感,他们傍洋白老,
就在于寻求这种感觉,而不一定因为对方有“糖”(即有能力提供物
质帮助)。

  美国基本上还是一个以白人文化为主的社会,年轻的亚洲同志在
与洋白老相依时,通过与一个来自稳定背景的人相连,获得一定程度
的稳定感和安全感。一旦心理上习惯了这种依靠,就再难以挣脱。我
们经常看到某位外表亮丽的亚洲同志与一位大腹便便的洋白老相依,
但如果你向这位亚洲同志表示好感,他很可能会拒你于千里之外。虽
然你觉得自己和那位洋白老相比,不仅在年龄和外表上都占据着优势,
而且也可能愿意做出同样的付出,但由于你的肤色和文化背景有别于
当地文化,他不会把你当作来自稳定文化背景(即白人社会)的成员,
因此难以对你产生依靠感。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心理年龄的问题。纵观网上的中国同志征友广
告,弟弟找哥哥的远远多于哥哥找弟弟的,绝大多数人都希望对方能
够对自己采取主动,担负起照顾的责任。看了《北京故事》,大家竞
相争当蓝宇,就是这种心理的表现。虽然蓝宇和捍东两人都年轻英俊,
但捍东又具成熟和富有等特徵,犹如一个理想的避风港,中国同志通
过把自己幻想成蓝宇来表达对捍东的向往。

  我们还可以比较一下越南移民与大陆移民的不同境况来说明经济
地位和个人前途对于选择伴侣的影响。两者具有相近的文化背景,并
已在美国各地形成一定的社区规模。越南移民往往是来自南越的难民,
抵美时已经进入了青少年时代,错过了将英语当母语来学的年龄,这
与大陆移民的情形也很相似。第一代越南移民往往在美国没有任何经
济基础,抵美后身无分文,虽然拥有永久居留权或者公民身份,但需
要自力更生,很多人在中学时代就开始打工,成年后仍然从事体力劳
动,经济上的持续拮据使他们难以选择接受高等教育(教育的作用在
于通过牺牲短期利益来获得更高的长期利益)。与他们相比,获得赴
美签证的中国人几乎都是拿到全额或半额奖学金的研究生,在衣食方
面拥有基本保障的同时,移民法却禁止他们在校外自由打工,所以这
些人面前只有一条“阳关道”:努力学习,保住或争取到全额奖学金,
毕业时拿到硕士或博士学位,而学位决定他们将进入白领阶层,成为
中产阶级的一员,并同时获得绿卡。可见,虽然越南移民和大陆移民
拥有相似的文化和语言背景,两者却走着不同的生活道路,而越南移
民对自己的前途更感渺茫。事实表明,越南同志傍洋白老的可能性也
更大。另外一个相似的例子是加拿大的两类中国移民,一类通过留学
就业取得移民资格,他们的经济条件和个人前途较为理想(一般也是
白领阶层),另一类在国内通过技术移民来到加拿大,这些人由于缺
乏海外的学业和就业经历,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很多人以在餐馆打
工为幸,时有朝不保夕之感,想要寻找“糖爹”也就不足为怪了。

◇ 亚洲男性的柔顺与拘谨个性

  洋白老并不是因为年过半百,不再爱慕年轻的白人或黑人,而是
因为他们向年轻的白人或黑人投怀送抱时,很可能招致白眼或者其它
更强烈的反应,而亚洲人一般个性拘谨,偏于息事宁人。加上“洋白
老配亚洲小生”的模式在同志社区里已司空见惯,所以很多洋白老觉
得自己对亚洲小生稍试身手的成功机率较大,因此敢于贸然出击。在
酒吧里,洋白老对亚洲小生随便动手动脚;亚洲小生在互联网和报纸
上登出征友广告后,应征者绝大多数是洋白老,而他们对同样年轻的
白人和黑人却不敢如此轻举妄动。

  另外,中国人一般个性上比较被动含蓄,不会主动投怀送抱,经
常恰遇对方又是含蓄拘谨之人,所以往往默然相对而又不想采取主动,
因此好事难成。当你为一位亚洲小生傍洋白老而感到惋惜时,是否可
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为什么没有勇气向这位可心的同胞展开爱的攻
势?

◇ 新移民与洋白老容易沟通

  很多刚刚到达海外的新移民,遇上同胞同志的机会甚少。在美国,
只有亚裔人口较集聚的旧金山、洛杉矶、纽约和华盛顿等地拥有自发
组成的中国同志团体,但规模仍然有限。在其它地方,亚洲同志基本
上与外族同志交往为主,不然的话等于没人交往。然而,由于语言和
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在沟通上具有一定隔阂,而洋白老与年轻的白
人同志相比,更有耐心,这使身处异乡的亚洲同志觉得比较容易沟通。

  洋白老由于年龄和外表等方面的劣势,更愿意在其它方面做出更
多努力,其中包括物质上的帮助等,而亚洲人又比较重感情,对别人
的关照较易产生感激之情,所以洋白老对亚洲小生有所付出时,比较
容易得到回报,比如性满足和同居等,可谓各取所需。亚洲文化本来
就有尊老的传统,而年轻的白人或黑人不一定这么看,这也是洋白老
更喜欢亚洲小生的原因之一。

  最后笔者想指出的是,“老少配”或“跨年交”并非洋白老和亚
洲小生之间的专利,这种模式在白人同性恋社区内也很常见,大多也
是由于双方权力的不平衡所致(比如年长的一方比较富有和稳定等),
但由于双方种族和文化背景的相似,往往不如“洋白老配亚洲小生”
那样醒目显眼,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了促成了欧美同志社区对亚洲同
志的偏见。

  由上可见,“洋白老配亚洲小生”的伴侣模式具有其深刻的历史、
文化和社会原因,而这些原因也给出了以下假设:随着种族间的经济、
文化和社会条件逐渐走向平等,随着亚洲同志社区的扩大和多元文化
观念的深入人心,这种模式终将有所弱化甚至改变。一百年后,当同
志社区蓦然回首时,“洋白老配亚洲小生”的模式或许已经沦为历史。










继续解构“洋白老配亚洲小生”

桃红满天下
二言
2002-08-09
  《“洋白老配亚洲小生”探因》一文登出后,在读者中引起了不少反响,有向我表示赞同的,也有提出异议的。这些异见令我反思,点出了我原先思考中的遗漏之处,也有助我修正原先的一些看法。

◇ 恋老与跨代恋的客观存在

  跨代恋不能涵盖恋老。众所周知,男性性感的“保鲜期”一般超过女性。女性到了更年期后,出现停经、乳房下垂和肌肉疏松等显著的生理变化,而男性只要保养得体,尤其在不要增胖的情况下,一般到中年时仍都能保持匀称性感的体态。在夫妻生活中,以丈夫发生婚外恋的情况为多,这里面除了男性霸权的因素(比如较女性有着更高的收入、更成功的事业,等等)之外,男性性感的“保鲜期”较长也是原因之一。

  由此推论,同性恋圈子里跨代恋的发生也非罕见,一些同性恋者在寻找性夥伴时,往往能够跨越较大的年龄幅度(比如从18岁到45岁),但与恋老是两码事。“它(指网络)让我知道了我的真实倾向。兴奋的我却突然发现了自己是处于一种更边缘的处境,找到自己的伴侣难
之又难。”一名恋老者的这番心声明白无误地道出了恋老者是少数中的少数,可见并不足以成为“洋白老配亚洲小生”的主要驱动因。笔者见过处于跨代恋关系的亚洲小生,但其中真正恋老的可谓少之又少,倒是这些亚洲小生几乎无一例外地幻想红杏出墙,而且枝头并非伸往其他老人,而是青春的躯体。
  一些读者认为古希腊的同性恋情形说明了恋老和跨代恋的普遍存在,我对此难以赞同。古希腊的同性恋是典型的跨代恋,而且其形成具有强烈的社会建构成因,即当时与成熟男性的的性爱关系被视为年轻人成长的必经步骤,双方是青春和智慧的交换,至于是否对年长的一方怀有性吸引,则不是重要因素,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福柯在《性史》第二卷中《一种有问题的性关系》一章。

◇ 性感标准并非选择伴侣的唯一考虑

  主流人群所持定的性感标准,也适用于绝大多数同性恋者,比如汤姆·克鲁斯同时令异性恋女性和男同性恋者感到痴迷。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生活环境里,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当一个人选择生活伴侣时,不会仅仅只着眼于对方的性感与否,而是附带其它方面的考虑,比如经济条件和稳定感,等等,甚至很多时候后者可能占据了很重的考量。

  观察一下“洋白老配亚洲小生”的模式,我们不难发现亚洲小生一般都是新移民,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1)不以英语为母语;2)很多尚未取得永久居留权(即绿卡)。对异乡文化的不熟悉,接触到的同性恋者有限,加上缺乏安全感,这使他们在考虑生活伴侣时难以将性感标准视为首要因素。而洋白老在青春方面的条件不足使他们更愿意在其它方面尽力。所以很多亚洲小生和洋白老一拍即合,也是两厢情愿的结果,即使这些洋白老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已经毫无性感的痕迹。

  留洋的许多亚洲小生,由于情感上的孤独和对异地文化缺乏熟悉,很多人自信心受到了挫伤,并伴随着强烈的失落感。东方文化崇尚谦虚,因此我们在心态上往往趋于自谦,而这更使人缺乏在异乡生存的信心,此时自信心和安全感的获得比体尝青春性感的肉体更为重要。洋白老对亚洲小生的爱慕,确实是出于真心,而年龄差距的巨大也使他们的这种情感流露更为强烈。虽然“你多美”或“你真俏”之类的表达极为表面化,但确实能够使很多亚洲小生倍感安慰,重拾信心,而这可能比任何性感青春的躯体更为重要。洋白老配白人小生较不常见的原因之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白人小生较少有亚洲小生的这种顾虑,洋白老的优势也就无从体现。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亚洲传统比较注重家庭建设,很多亚洲小生也强烈地要求建立稳定的伴侣关系,即想有个家。然而,很多年轻同志仍然占据着青春的优势,在选择伴侣方面较为挑剔,或者外面的诱惑仍然太多太大,所以还不想静下心来过稳定的伴侣生活。洋白老由于年龄不饶人,更希望在生活方面稳定下来,况且能够找到年轻的伴侣已属不易,因此更愿意在忠诚和家庭建设方面出力(而他们往往也已经付清了购房的欠款),亚洲小生和他们在一起,容易产生归家的感觉。性感的青春躯体固然令人心动,但也令人感到不安不稳;和洋白老相处,虽然缺乏令人心动和颤动的激情,甚至时时幻想红杏出墙,但却获得一种安稳的家庭感觉,何况很多亚洲小生居住在较为偏僻的城镇,在周围遇到同类人的机会很少,本来也没有太多的选择对象和选择机会,因此在驱赶寂寞时不可能过多地考虑对方性感与否。一些亚洲小生苦苦地寻寻觅觅后而无结果,或者在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各人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有的继续独善其身,有的则开始与洋白老共同生活。

  在一个不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很多同性恋者选择了异性恋婚姻,而在一个对同性恋和异性恋一视同仁的社会环境里,同性恋者就不会出于家庭的压力而选择异性婚姻。同样,在一个种族和民族平等的社会里(比如倘若美国的法律允许外国人不受身份限制地自由申请教育贷款、自由打工、自由地找工作,亚洲小生与环境之间不存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隔阂,等等),仅因为肤色的深浅不同绝不可能使“洋白老配亚洲小生”成为同志社区的“特色”。第二代、第三代亚洲移民由于在语言和文化上可以毫无困难地融入当地文化,亚洲小生配洋白老的现象就少得多,这并非事出偶然。

◇ 亚洲小生的求溺心态

  “以我的性格,从来只有别人迁就我。要我去迁就别人是完全不可能的事。”这是一位读者反驳《“洋白老配亚洲小生”探因》时的部份用语,不过这番话却明白地透露出“贵妃”或“小妾”心态,即在伴侣关系中需要对方的迁就──这正是很多亚洲小生所怀的典型心态。

  东方文化的父权思想影响仍然极大地支配着亚洲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其典型表现在于希望别人提供主动,但这番习惯与讲究个性独立的西方文化中不很相容。配偶或伴侣关系,本来就是一场双方权力的竞争(这里的竞争不是指争吵或交恶),这种权力可以来自金钱(比如挣钱多的一方往往说话权也大)、青春和外表(年纪轻和外貌好的一方占据优势)以及双方家庭背景(父母富裕的一方面掌有说话权),等等。一般说来,权力较大的一方占据较强的主动权。当你和一名年龄相当的白人或者亚洲小生相处时,双方旗鼓相当,自然不会轻易地让一方事事让步,当你使性子耍小脾气时,对方很可能对你置之不理,甚至最终需要你先做出一番妥协。与洋白老相处的亚洲小生,起码占据着青春的优势,让洋白老就扮演“哄溺”和“呵护”的角色,这对双方来说也是一种相容。

  笔者所看到的一些跨种族、跨代辈的同性恋爱关系中,洋白老确实真心地关爱亚洲小生,愿意提供生活的一切。那么亚洲小生感受如何呢?伯特兰·罗素在《爱情与金钱》一文中做出了恰好的表达:“两人初遇时,假如她一贫如洗,我不相信他会一见钟情,但她后来为他提供的巨大关爱肯定令他心生感激,而这种感激也可以转化为真心的关爱。”罗素谈到的是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累利的婚姻。迪斯累利和妻子结婚时,他妻子是一名年龄大得多的富孀,迪斯累利后来在政坛飞黄腾达并成为一代枭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妻子的财力支持和各项社会关系。迪斯累利对其妻子的感受,想必也道出了那些与洋白老相处的亚洲小生的心态。

◇ 种族主义的隐蓄表现

  诚如作为一名同性恋者,虽然周围能够不断碰到令自己感到心仪的男子,但由于我们毕竟占据人口的少数,在探知对方也是同志之前,决不会贸然行事,至多发出某些暗示以作试探。同样,老年同性恋者也深知恋老者是少数中的少数,因此往往会注意谨慎行事,在没有得知年轻的一方对自己怀有爱恋之前,是不会贸然出击的。

  不过洋白老对亚洲小生并非这般情形。笔者的一位朋友受不了洋白老房东的屡次骚扰,只好谎称自己得了肝炎。一些洋白老在网上回应亚洲小生的征友广告时,颐指气使,显出极强的占有欲,完全是封建家庭中老爷对妻妾的态度,而在国内互联网上征友或在酒巴里玩逛的年轻同志就不会有这种体会,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同一种族的人,虽然很多中年或者年老的朋友也爱慕年轻的躯体,此乃人之常情。洋白老对亚洲小生的主动攻势来自何因呢?就是白人至上的观念!这些人并非洋白老的全部,甚至可能不占多数,但相对于规模弱小的亚洲同志群体来说,他们可谓无处不在,触角广伸。

  诚如我在前文所言,洋白老并非年龄大了,就不再喜欢年轻的白人,但他们并没有在酒吧里对白人小生大动出手,也不会在网上踊跃回应白人青年的征友广告,而亚洲小生则是另外一番态度,这其实就反应出潜意识里的白人优越感。试想一下,有多少洋白老认为亚洲小生恋老?当他们认为自己的白人种族身份能够弥补年龄方面的不足时,就暴露了白人优越感,我称之为“隐性种族主义”(implicit racism),相对于焚烧黑人教堂,对有色人种施行仇恨性暴力犯罪等“显性种族主义”(explicit racism),而且持有“隐性种族主义”倾向的人往往反对任何形式的种族暴力和种族迫害,两者表象相差甚远,实质上却是同根同源。在一个民族和种族真正平等的社会里,任何形式的种族主义都会不复存在。

◇ 结语
  
  在笔者撰写此文时,适逢上海涉外婚介所新公布的数据。与十多年前相比,上海目前的涉外婚姻中,配偶之间的年龄差距已经明显缩小。难道十年前通过婚姻的途径出国的上海姑娘普遍恋老吗?非也!其主要原因在于上海国际地位的提升与社会条件的改善,以及上海姑娘的学位和收入的提高等。总之,自身条件的改善使她们在涉外恋爱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同样,“洋白老配亚洲小生”成为西方同性恋社区内的一大特色,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虽然这些伴侣关系是双方基于自己的优劣势而达成的理性结果,也不排除极少数亚洲小生可能具有恋老倾向,但绝大多数是受生存本能的驱使,而这并不能掩饰这种伴侣模式中所隐含的种族不平等现象。
Share |
Share

点击进入我的个人空间http://www.csuchen.de/?29059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