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202
- 威望
- 3197
- 金钱
- 0
- 阅读权限
- 90
- 在线时间
- 173 小时
|
2#
发表于 2008-10-9 10:34
| 只看该作者
绝大多数儿童喜爱伴侣动物
郑教授指出,可以说,伴侣动物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充当某些人类角色的功能,是儿童心灵成长的良好伴侣。
北师大的研究发现,在养伴侣动物的儿童中,98.5%的儿童表示他们喜爱自己的伴侣动物,同时有85.3%的儿童觉得伴侣动物也爱他们。在关于喜爱伴侣动物的原因上,最主要的三大原因是:伴侣动物可爱(76.6%),有了伴侣动物的陪伴感到不再孤单(65.0%),伴侣动物能给家人带来快乐(60.9%)。
在不养伴侣动物的儿童中,94.1%的儿童表示喜欢伴侣动物,此外有61.3%的儿童表示非常想养伴侣动物,有31.4%的儿童表示有时想养伴侣动物。
对养伴侣动物儿童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们认为,伴侣动物对孩子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更有爱心懂得爱护弱小(53.2%);二是孩子有伴不再感到孤单了(43.5%),三是孩子对动物产生了浓厚兴趣或爱(40.9%)。
伴侣动物对家庭带来的积极影响中最显著的是,伴侣动物增加了家庭的欢乐,让家庭变得热闹了。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加了卫生打扫工作的负担。
研究也发现,多数孩子所承担的责任是陪伴侣动物玩耍和散步,而负责喂养伴侣动物和为伴侣动物洗澡的孩子只占少部分。由此可见,孩子与伴侣动物的关系中,玩伴的关系占主要地位,而承担养育责任的关系占相对次要地位。
郑日昌教授指出,在养育伴侣动物的过程中,家长不应一味地替代孩子承担责任,应潜移默化地将责任感和独立性方面的教育贯穿其中,让孩子寓学于乐,快乐成长。
此外,郑教授还强调,伴侣动物并非只有优点,喂养伴侣动物在卫生、检疫、安全等诸多方面存在隐患,因此良好的管理非常必要,管理得好才能利大于弊。
郑日昌教授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和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的常务理事,并担任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位。多年来,郑教授在心理健康、咨询、测量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担任可作研究院或教授,在心理健康及测量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出版多部教材、专著和译著。
近年来,郑教授带领他的研究小组对宠物与人类的身心健康关系进行了大量探讨和研究,成为首位在中国国内进行该领域研究的心理学家。他们研究小组调查研究发现,家中养有宠物的“空巢父母”其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不养宠物的“空巢父母”。此外,该小组还对“宠物与中青年妇女”等课题进行了调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