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813
- 威望
- 1258
- 金钱
- 0
- 阅读权限
- 80
- 在线时间
- 331 小时
|
6#
发表于 2006-5-8 19:31
| 只看该作者
(五)-------合资不可能学到技术
我最后说一点,对我们思考中国经济发展很重要。为什么讲自主开发是必须的,有一些很意思的地方,你会发现,在奇瑞的这样的企业,像吉利、哈飞,都有这样的现象存在,就是他们吸收了大量中国汽车工业通过二十年合资积累引进来的知识和能力。你看奇瑞的故事你就能想到,第一他的董事长尹同耀把捷达底盘的技术带过去了,然后他有几十个人长年在国外受训,然后二汽去给他开发东方之子是经历和雪铁龙的合资经验的。然后重要的骨干去法国受过训,现在奇瑞利用国际资源很多,去年出口一千二百多辆轿车。绝对量不大,却超过我们中国轿车出口百分之五十。因为中国轿车不会出口的,有外方的利益,本来就算卖你这,你再出口,他怎么办呀?所以合资企业不会出口的。奇瑞原来也没想到国际市场很大,因为现在能把轿车作到一万美元以下的成本已经不多了。但是世界上有富国,还有穷国,他这个汽车的出口主要出口到中东,叙利亚就特别多。今年年初他们去叙利亚市场调研的时候,中国驻叙利亚大使就特别高兴,特别自豪,因为满街都能看到风云,他说我们过去只卖便宜东西都没人要。现在你看到有我们中国的汽车了,特别自豪。后来发现市场很大,市场今年到现在四月份,加上四月份,计划出口应该出口三千多台,就是实现的,他今年的计划是一万辆,但实际上三月初我去他们那的时候,他们接到的订单已经超过三万辆,另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2002年他签了一个约,出口一个汽车整装厂,这我不知道你们听说了没有,出口到伊朗,然后CKD组装,完全是和中国的合资企业一个模式,但是完全翻过来了。然后用奇瑞的品牌,所以也得交品牌费,奇瑞的人和我们说,直到我们干了这件事以后,我们才知道外国人从中国赚走了多少钱,因为他们也赚了,首先一笔转让费几百万美元,先付给你,然后以设备采购费,还有培训费,培训费赚很多。伊朗的工人到奇瑞来受训,在奇瑞的生产线上要干活,干一天要交给奇瑞一百美元;奇瑞的人去指导是一天三百美元。还有CKD散件供应。这也是说中国为什么要搞自主开发,我们会发现奇瑞比现在合资企业更能利用通过合资积累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更好的利用国际资源的企业,原因很简单,就是自主开发。所以自主开发反而是学习外国经验、技术最有效的途径,而合资企业他不学。最近这些年经济学家在争论一件事,就是说引进外资是否好。说好的一个理由是说外资产生技术外溢,但是外溢多少,说不清,有人说80% ,有的人说30%,还有人作过很严谨的经验研究,发现说一点外溢都没有。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异议?其实我觉得这里面他们说的都不完全,因为缺了一个变量。并不是说外资在你这设厂,一定就外溢,他不自动外溢,技术外溢不外溢取决于一个关键变量,就是中国作为技术接受方学习不学习。这个东西就像父母望子成龙,让孩子去学英语,给他买最好的书,请最好的老师,给他送到最好的学校去,用最好的视听设备,这孩子他要是不背单词,他不去学语法,不去练阅读,不去练说,全白搭,为什么白搭呢?就是说那些东西,包括引进外资,他改善了你的学习条件,但学习条件不是学习本身,谁要学习呢?中国的企业要学习,中国的组织要学习,这就跟一个孩子似的,必须得自主学习,所以为什么说不清到底外溢不外溢,就是因为说不清中国企业是不是在学习。
所以中国汽车工业很有意思,合资企业带来的外国技术并没有在合资企业扩散,反而跨过边界向这些自主开发的企业扩散。为什么?因为自主开发要学习,想办法学习,挖人,模仿你,学习的态度不一样,这个差距很大。但是不能说合资企业的中国母公司不能学。比如说长安有合资企业,但他自己在搞自主开发,让两边的人有交流,反正你谈判的订好,条款定好了,两边的人有交流,这个也可以学习,现在我们更多的情况就是一汽、二汽、上汽这几个。你看上汽还有什么能力呀?一个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自己都说这两企业是独立的,跟我们没关系,你说他学什么了,他通过合资学到什么了,什么也没学到,顶多学点资产管理。然后将来市场一放开了,你就不觉得他能生存下去,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讲整个中国对外开放经济发展,一定要两条腿走路,要开放,不反对开放,不反对引进外资,不反对引进外国技术,但另一方面你要强调自己学习。自主开发为什么重要,因为自主开发是进行这种技术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所以两条腿走路才能不残废。我想我先说这么多,然后回答大家的问题。 www.csuchen.de/bbs
为什么奇瑞会有红顶商人
听众A:奇瑞他这个管理,起初zhengfu无意识的推动是很重要的,前一段时间他的董事长还是由shiweishuji来兼任的,对这样一个问题,您怎么看?
路风:是这样的。现在的市委书记是当年省里派到芜湖市作市长助理,他的任务就是搞九五一工程,所以他就一直兼奇瑞的董事长,同时也是地方的一把手。这就有一个历史原因。从一般的原则来讲,政府官员不应该兼一个企业的职务这是对的。但是你不能脱离了背景。他的问题在哪,中国的国企到目前政企分开的问题没有解决。比如说最近连提了几个国务院的官员都是从企业来的,有从石油公司提起来当部长的。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你说这是什么行为?一个大的国有企业的领导一下把他提成部长了,这是什么行为?这跟芜湖市委书记兼任奇瑞的董事长有什么性质上的不一样?将来如果我们的体制有一个更好的程序,法制化,这个我完全赞成。但在这个理想的状态到来之前,你让几十亿的国家资产投进去,没有人代表政府去管行吗?我觉得这没什么太多可以指责的地方。他自己有个五不原则,不介绍什么亲友,不介绍供应商等等,我记不太清了。他其实有先见之明。
今年春节前后是奇瑞的最低谷,因为连续遭受联手打击。第一个打击就是媒体突然揭发“红顶商人”,而且就是以芜湖为例子,然后市委书记被迫辞去奇瑞董事长职务。实际上从第一天起,他就是奇瑞成长的一个主要的参与者和领导者。第二个打击是两会前曾经宣布过,说两会将使用六百辆东方之子,但在开会前两天突然取消了。这个对奇瑞打击很大,本来品牌效应就不大。我们在想,一个自主开发企业连续遭到这种打击是偶然的吗?这两件事让你想到背后的力量。奇瑞要成长起来会触犯很多人的利益:第一个是触犯跨国公司,这不用说了,抵消了他们的市场份额。第二他让中国的几大集团下不来台。为什么?中国汽车工业有个神话,两年前,北汽的一个领导就说,要搞自主开发,必须以规模为前提,他说如果只有十万辆规模只能小打小闹,搞象样的开发至少得五十万辆的规模。两年过后的今年,要求自主品牌的呼声越来越多,说明整个社会在关注。面对这样的呼声,今年两会期间一汽的领导说,要耐住寂寞二十年,规模要不到六百万辆你是没法开发的。诸位,世界第二的丰田去年才过六百万辆,也就是说这世界上除了通用,别人都不能搞自主开发?丰田从来没跟人合过资,从来就是自主开发,从他几万辆、十几万辆时就是自主开发的。这就是说我们的汽车工业编造出了神话。为什么编造神话?因为社会舆论压力那么大,这些人要搪塞一下。东风的领导人今年说,要自主开发至少达到二百万辆的规模,还要十亿元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十亿元的运营的费用,八千到一万人的开发队伍,大约三十个实验室。你一听就别干了,肯定干不到。所以他说,自主开发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我们这一代就不行了。然后上面提到的那位两年前说要有五十万辆规模才能自主开发的北汽领导人说,自主开发的企业一定会出现的,前提是当中国汽车市场达到一千万辆的规模时,而且产业基础完备,法规完善。你看,这个神话的门槛是在不断地提高。这样下去,再过两年你就会听到这些人说,不是六百万辆,可能就得一千万辆才能自主开发了。反正你就是永远的赶不上潮流,反正你就是永远开发不了。
听众B:这种现象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八十年代汽车合资造成的国内无论在企业还是政府都形成一个潜在的利益集团?
路风:可能是有这个利益集团。我再绕回来问,有谁会恨奇瑞?奇瑞一辆车就是自主开发的,自己造了车卖出去。是什么规模?是零规模。奇瑞的车全是自主开发的,去年卖了九万多辆了,今年计划十五万辆。所以不就把你那个神话给戳破了吗?就是说奇瑞等于扮演了那个孩子的角色,告诉大家其实皇帝没穿衣服。你说他能不遭人恨吗?你把神话给戳破了,我们这刚说达到六百万辆才能搞自主开发,你那几万辆就自主开发了,你让我的脸往哪搁呀!所以我就要使劲地说你是抄袭的,你那车是违反知识产权的。中国政府是不是恨奇瑞我就不知道了,没准也有人恨呢。有些部门也有脸面问题。所以会有人恨奇瑞,不必奇怪为什么奇瑞老是受到这种攻击。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舆论有个大的转向。批评的矛头指向三大集团的领导人,完全转过来了。这说明了什么呢?其实我觉得中国的高层国家领导人和中国老百姓的立场是基本上一致的,在这个问题上其实没有什么分歧。那么,像奇瑞、吉利、哈飞他作出什么贡献呀?我觉得他们最大的贡献不是造了车,他们最大的贡献是使中国人把神话戳破了。而且他们进步很快,说明是可以干的,这样原来的既得利益集团,不管对老百姓说,还是对上边说都是说不通的。现在舆论都说支持奇瑞、支持吉利,而且质问大集团,说他们能干,为什么你们不能干。所以这把火跟自主开发企业的成长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这几家企业的话,我们就会继续受骗。
听众C:目前看企业的走向是比较好的,但实际用户对奇瑞的产品多少有些微词,奇瑞将来如果想继续保持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他们本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路风:据我知道他们还是挺重视客户的反映,正在不断改进。确实需要一定时期的学习,人家一百年的历史,这几个企业的历史不到十年,所以肯定会有一些问题。例如吉利,一年前造靛车和一年后造的车明显不一样,让你看到他的进步速度那么快。我觉得这就是希望。现在是水平低,但你只要有平台,就能改进提高;只要他能活下去,他就有希望能够成长起来,应该是越来越好。我现在觉得中国汽车工业真的能发展起来的话,也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包括中国政府的支持,中国政府如果能通过政府采购来帮助消费者克服这种心理,为他树立这种品牌效应,就会大大提高他们成长的速度。可做的事情是很多的,我是相信他们会越来越好的。
听众D:现在感觉就是奇瑞包括吉利他们产品的竞争力,大众感觉价格上有优势,但是对配置,一些细节的问题可能还是有些想法,你觉得他们是应该继续保持这种价格的优势,还是应该走那种高端的路线?第二个问题,现在汽车生产产业链已经能达到提供零部件的百分比还是比较低的,那么奇瑞这个厂商成长起来以后,能不能改变我们国内这种汽车产业链的这种状况?
路风:我觉得这个都应该走。我们第一次坐奇瑞车的时候,就觉得他内饰比较差,他外观还可以,但他内饰明显的比别的车要差一些。我们开始的时候觉得他内饰能做得更好,后来我们倒悟出一个道理,他的车没有品牌效应,虽然以作好的内饰,找一个好的供应商,但是他的成本就上来了。但如果他的车价钱和外国品牌车的价钱没有一个明显的差距的话,是没有竞争力的。因为中国的消费者心理定势已经很强了,你只要是中国品牌,他首先就是一个不信任,这时候价格不明显低的话,就没有竞争力。所以可能内饰成本的考虑特别多,宁肯稍微粗糙一点,也要让成本低,使价格跟外国品牌有个明显的差别。这个问题要靠发展品牌效应来解决。
你提的第二个问题我认为是肯定的。其实中国自主开发企业的出现真有点千钧一发的感觉。如果没有这样的企业,再过几年就真的很难了。为什么呢?汽车整车的配套体系是一个很庞大的链条。这个产业链是以整车为龙头的,现在那些国外的跨国公司都进来了,进来以后他们各自发展自己的配套体系,他们之间的零部件是不能互换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德国、美国、日本国别的差异也存在。他们进来以后,经过几年的整合,上游的供应商就得跟着他们,等由他们完成了整合之后,你想再冒出来一个新的整车企业就没有生存空间了,根本就没你的事了。为什么呢?你那么点规模,没有任何一个供应商愿意给你供,其实供应商的风险也大。如果没有配套厂商的支持,整车企业就很难,你自己又不可能投资建立整个配套体系,谁也没这个能力。这个时候你找不到供货商,根本就无法生存。所以我说中国自主开发企业的出现真是千钧一发。他们出来以后现在都在影响中国的配套工业,比如奇瑞现在开发新产品时就把供应商拉着一块开发。能这样做是因为他现在有一定的规模,有十万辆的产量了,供应商愿意为他做。另外芜湖好像也做了一些事:你要是给奇瑞配套,你就得到芜湖生产。奇瑞的领导到日本谈判,在日本公司遇到了一个中国人,后来那个中国人跑回来在芜湖看了一下,说不错,就从日本公司跑了,跑了以后在芜湖专门建了一个企业,给他生产一种零件。所以奇瑞的配套体系正在发展,越来越多吧。他的龙头作用越来越大。非常重要的是,正是因为有这么若干个中国自主开发的企业,中国的零部件工业就不会完全被跨国公司整合了。再比如吉利,原来是做摩托车的,有一批配套企业,后来吉利进入汽车,这些企业又跟着造汽车。吉利为什么能做那么便宜的产品,这是跟他在浙江台州地区民营企业的配套体系是分不开的。再过几年的话,我真觉得没这个机会,所以我觉得中国政府和社会应该珍惜这些自主开发的企业,珍惜这个机会。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