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621
- 威望
- 428
- 金钱
- 0
- 阅读权限
- 70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111 小时
|
3#
发表于 2006-7-6 16:44
| 只看该作者
到90年代,就真的是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来搞了,进出口一跃成为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
之一(另一个是基础设施投资)。以我对主流经济学家的观察,他们已经缺省地把这
个理论当作最高指导原则了。我认为这才是“主流”的意思,所有主流都同意这条道
路。至于所有制、产权之类的运行机制,主流内部也有很多不同意见,并不能脸谱化
选一种最恶心的来批。如果不同意或者不清楚这个以提升比较优势为核心的理论,迷
失在一些具体的细节上,那么只能是丧失话语权,已经没什幺好争的,属于认识层次
问题。主流经济学家之所以在政府里混得不错,原因就是这个比较优势理论管用。一
方面确实挣来了钱,一方面对于出现的问题也可以解释,也能想出一些解决办法,政
府可择其善者从之。反主流的那些激烈言论,在具体问题上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对经
济学认识太浅,错误的地方很多,可以当作“群众呼声”对待,作为政府政策的一个
考虑因素。从辩论的角度来说,根本不成其为对手,主流经济学家们以前甚至不觉得
有必要出来驳(不客气地说,我这个业余的去辩论都有必胜之算)。后来被骂得凶,
才出来表白几句,也不是说理论,就是自觉有功反被骂觉得委曲。这也是宣传有问题
,主流经济学家其实在媒体上写不少文章,但可能是因为太专业,往往简单一句话有
一堆复杂背景,我因为熟一些是能看明白的,但一般人很难明白主流经济理论的要义
。但中央确定无疑是会按这条比较优势的路线走下去的,而且开始着手解决一些深层
次的障碍(如要形成正循环的机制,就要去改革科研体系)。具体运行就是官办经济
运行大法,想做的事就是提升比较优势挣钱。
当然这个比较优势理论没有说挣了钱怎幺用怎幺分配,它只是说你怎幺挣到越来越多
的钱。挣钱这个目标确实是达到了,老朱照此弄了几把,虽然他也犯了一些错误,但
确实经济实力做大了,而且形成了套路。他离职以后,反而挣钱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
,政府财政真正大翻身了。 我认为老朱这个历史地位还是有的。在花钱以及分配上
,有很多问题,这个不能否认,如应该早些用外汇储备趁油便宜大买特买,但这都是
挣钱这个大原则之下的事。老朱应该就是让政府挣钱有些本事,怎幺花钱炒期货之类
的,这个要经验,犯错误不奇怪。90年代初中国外汇储备只有100多亿美元的时候,
没有人能预料得到中国这个“即将崩溃”的穷国2006年外储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
。这在老朱手里做成了。再怎幺说外汇储备多了危险,也还得算挣到钱了,得算综合
国力里很大一块,出去访问砸钱都有底气。98年金融风暴韩国金泳三找老朱借300亿
美元,没给他,现在再有这样的事肯定借出去了,近年来百亿美元都不当多大事的。
挣到了钱,又是政府级别的市场经济,小民没有地位,怎幺分配是可想而知的。那就
是围着政府吃,吃到的就发了,吃不到的就成“弱势群体”。这方面经济学理论确实
没办法。越是信经济学,越觉得这太合逻辑了。说到底,经济学是分析事情如何运行
变化的,并不是分析善恶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得去改变政府的运行方式,控诉经济
学家是没有用的。经济学家自己跟着官办经济捞些也是人之常情,捞不捞并不是问题
的关键。也有不捞的经济学家,照样解决不了问题。中国用那个政府通管的体制来搞
靠比较优势挣钱的经济,必然就是官办经济。
从毛泽东放弃与美苏全面对抗的反全球化开始,中国走到世界经济环境里是迟早的事
。一方面政治环境逐渐稳定,越来越稳定,甚至在世界上有一定优势。另一方面,政
治运动让位给经济,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直到90年代,又最终摸对了全球化中后
进国家的正确发展道路,走向了官办经济。这决定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大势。我们对官
办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作了很多历史与理论背景的介绍与阐述,接下来可以去分析一些
现实的成绩与问题,对未来作一些展望
(待续)
☆────────────────────────────────────
─☆
moonmoonbird (moonmoonbird_Q) 于 (Sun Apr 30 13:13:51 2006) 提到:
(二十六)富政府的“超级现金牛”
改革开放中老邓的摸论,在80年代,理论与实践都是小范围的瞎摸,几个特区摸得比
较多,其它地方等中央指示。在90年代,通过“不争论”把理论干掉了,全国各地政
府都开始了大规模彻底的瞎摸,这就是官办经济。很快就自然而然地摸到了“比较优
势”这条路上去了,国际经济中出现了一个巨型怪兽。搞理论的经济学家们本来在以
空对空瞎吵吵(一些主流经济学家90年代以前的言论看起来搞笑得很,估计自己都不
好意思),这大规模实践一搞,很快就明白过来了,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核心,结合中
国的实际,弄出了很多新办法新理论。短短十余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一般把改革开放从70年代末算起至今是一个整体,但80年代主要是政治格局变
化很大,经济体制与实际运行与从前相似之处很多。90年代以后政治可以说是超级稳
定,但经济格局就与从前完全不同了,与80年代都是完全两样。国际上看中国,90年
代以前主要是从政治方面看,要对抗苏联就说你好,要和平演变就说你坏,中国作为
一个经济体,和改革开放前一样在国际上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90年代以后,中国经
济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国际上观察中国压倒一切的因素。所以,中国经
济改革的关键时期,是在90年代。
90年代的经济改革的一大“成就”,或者说“后果”,就是中国政府自己“脱贫致富
”,变成了一个阔佬。当然,各地政府在官办经济里互相竞争,也有不少混得不好仍
然很穷的,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政府手头的资本不折不扣是暴发了。这一点,以前
还有人持“崩溃论”的观点不断质疑,最近几年的经济数据出来以后,需要解释的已
经不是中国政府,而是这些唱衰派怎幺调整自己的说法了。中国政府有三大王牌数据
:外汇储备超过8500亿美元世界第一,2005年税收总额超过3万亿元五年翻番,国企
利润超过9000亿。更可怕的是,这些数据还在高速增长中。其它的相关数据,外贸进
出口连年增长20%、30%,今年都说要减速了看来却仍然会高速增长,FDI持续在每年
600亿美元的高水平上,人民币不断升值。政府已经有余力(或者说愿意)去搞免农
业税、免小学学杂费、封山育林等举措。这些其实不算什幺,并不能显示财力。中国
正在稳步推进建成美国规模的高速公路网,已成板上钉钉之势只是时间问题,最近又
开始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的建设(建成以后将是全球独步的),“新农村建
设”一投就是3000多亿。这些才是真正显示中国政府财力的地方。90年代以来综合国
力的成长,只能用火箭式的上升来形容,超过了任何人的预期。对比之下,90年代初
期,一个市建个立交桥都要四处找钱。开建三峡工程的时候,有用倾国之力去搞的感
觉,经常有人担心费用超支会拖垮财政。现在三峡级别的工程或者大工业项目很多一
起铺开搞,人们都没什幺兴趣去关心了。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国政府这三年建的农村
公路相当于过去50多年的总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