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9175
- 威望
- 5406
- 金钱
- 1
- 阅读权限
- 1
- 来自
- 上海
- 在线时间
- 1128 小时
|
99#
发表于 2007-1-16 19:35
| 只看该作者
【言情】春风十里
朱棣让人将她拖出去,关入冷宫。
在冷宫中的江蓝反倒轻松,似乎在心里对得起朱允炆的情意。她自分必死,便也一天天磨下去。时间一久,自杀的勇气便愈加稀薄。直至朱棣第二次临幸。他未忘记她。她突然想。
那日,她颇踌躇。是否还应该带一把刀,最终没有。她不知自己到时将怎样应付,心里忐忑,但奇怪的,朱棣并未与她共眠。朱棣说:听闻你箫吹得很好,为朕奏一曲。原来他听到了她的箫声。他难道还曾记挂她?她的心里略略动了下,像春风拂开水面。看他神情平和,她没有拒绝,只是吹了首凄楚的亡国曲子。听到一半,他就不耐烦地挥了手,让她停止。他紧紧盯着她说:他值得你这样对他?她说是,我是他的人。他说是因为道义还是爱情,你真的爱他吗?她犹豫片刻,说是。这是不能否认的,她还是做宫女时就倾慕东宫的箫声,与众宫女一样对风流潇洒的太孙心仪。
你喜欢他什么?朱棣似乎很有耐心地问。
江蓝又犹豫片刻,道:说得清便不是爱了。
朱棣道:你恨我?
江蓝道是。
朱棣道:是因为我抢了皇位吗?但是凭什么他能坐上皇位?他养在深宫的时候,我就在战场了。就因为他是大哥的儿子吗?大哥为什么能做皇上,就因为他出生早吗?
江蓝默然,又辩解道,任何事总是有规矩的。大家都破坏,那世上不就乱了吗?
朱棣笑道:规矩是人制订的。朕破坏规矩,自然有本事叫别人遵守朕的规则。
江蓝道:你约束的住吗?
朱棣道:朕手里有两样东西,一样是缰绳,一样鞭子,当缰绳不管用的时候,朕用鞭子。
江蓝不寒而栗,对于朱棣血腥镇压建文旧臣的事她也时有耳闻。她突然昂起头,道:举起你的鞭子吧。
朱棣却似乎很有兴趣。他放过了她。
几日后,他册封她为贵人。住德馨宫。
江蓝起先是不安的。你怎能接受他的册封?岂不是公然承认你是他的女人,满朝文武都看着你,你不觉得耻辱么?她日日问自己。但后来她安定下来。因为日子,过得很快。而且是那样无动于衷,并没有什么人来指责她,她只要挨过自己的良心。但是逃脱良心的指责也是不容易的。白天一个人的时候,晚上梦里的时候,她会想到朱允炆,想起他温文地教自己吹箫写字,想起自己为他研墨,想起她从他的窗户中爬进去。不能否认,她曾经并且仍然爱着他。难道她不应该用死来表明清白吗?
但是她踌躇了,并不完全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她问自己有意义吗?她需要为他政治的错误付出代价吗?也许正是在衡量的时候,爱情便已经飞走了。
几个月后,她发现自己怀了龙胎。很荒诞。她曾经想为朱允炆生一个,现在却怀上了他敌人的孩子。她绝对不会要这个孩子,那是一种耻辱,以后面对他,就像天天在提醒自己身上的污点。她决定死。
她一个人在德馨宫离群索居,除却一个宫女照料,并没有人注意她,他们从未当她是主子,而是一个卑贱的有罪的人。
一日黄昏,她破开一只花瓶,用碎片划向自己的腹部。
她看到血涌流出来,她有一瞬的游移,她还年轻,她还想活下去。但是另有一种解脱的轻松感飞奔向她,死亡有时候也很惬意。
但是,她还是没能如愿死掉。
朱棣的亲信禇士弘救了她。他对她说:死是一件无论如何都不会错过的事情。但是他怎能知道,对她而言,早死与晚死有本质的区别。
之后几天,她看到他经过的踪影。他关心她么?还是好奇?一个前国君的妻子如何侍二夫?她羞恼。
她忽然将他召进来。她对他说:你想看什么?
他说只是想看看她身体好些没。在这个地方生存很不容易。
她心一暖,默默说不出话。
在敌人的宫殿,她很寂寞,很孤独,被人当怪物一样看待。她需要拥有一份友谊。
他告辞。她忽然说了句自己都觉得很微妙的话:你能经常来看我么?
他似乎一愣,但没有食言,他每个月会来一趟,有时候会给她带一些在外地买的小玩意。
她问他:你不怕么?与皇上的妻子走这么近?
他笑,很诚实地说:暂时还没有,以后说不定。
她也笑,觉得内心滋生了一种奇特的感觉,说不清楚。
他们之间聊的最多的是政事。皇上做了什么?又杀了哪些人。
她是需要那些鲜血的,仿佛浇在她头上,加深她的仇恨。她必须拥有这些仇恨,否则她担心自己会忘记。因为朱棣对她并不坏。他偶尔会将她叫去吹箫,他说那种苍凉的东西令他想起大漠。他也喜欢与她斗嘴,看她搜肠刮肚地反驳,而后目瞪口呆地咬牙切齿,就会笑。或许对朱棣来说,江蓝是与其他女人不同的,他想换换口味。江蓝是这样想的。所以她纵容自己的尖酸刻薄,因为如果掉脑袋那是自己的期盼,如果不掉,她乐意让朱棣不舒服。但朱棣似乎没什么不舒服,江蓝,对他而言,怡情而已。
对禇士弘的感觉到底是什么,她不得而知,也没有放任它生长。在得知朱允炆有可能活着时,她忽然有一种难以面对自己的情绪。
活着的朱允炆知道她侍奉敌人会怎样看她呢?
她又想死,但是现在才死是不是太迟了些?
报仇。这两个字冷冷射向她,就像满布乌云的天空划过一道闪电,猛然点亮她的余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