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理
卷三
在基督内的生活

第二部分
十诫

「师傅,我该做甚么……?」

有一个少年人问耶稣说:「师傅,为得永生,我该做甚么『善』?」对这个问题,
耶稣首先要他明白,必须确认天主是「唯一的善」,是善中之善,是一切善的泉源。
然后向他宣布说:「如果你愿意进入生命,就该遵守诫命」。接著,耶稣引用了爱
近人的诫命答覆他的对话者:「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
应孝敬你的父母」。最后,耶稣更把这些诫命,用积极的命令作总结说:「应爱你
的近人,如爱你自己」(玛19:16-19)。
在这第一个答覆之后,耶稣又加上第二个答覆:「你若愿意是成全的,去!变卖你
所有的,施舍给穷人,你必有宝藏在天上,然后来跟随我」(玛19:21)。 这第二个
答覆并没有废除第一个。跟随耶稣基督包括遵守诫命。法律并没有被废除, 而是邀
请人们在他们的师傅身上,发现他就是法律的圆满实现。三部对观福音,都把耶稣
召叫富贵少年跟随他,做个顺命和谨守诫命的门徒,与贫穷、贞洁的召叫连在一起。
福音劝谕与诫命是不可分的。
耶稣重提十诫,但他显示了圣神的德能在十诫的文字中运作。他所宣讲的义德,
「超过经师和法利塞人的义德」(玛5:20)也超过外邦人的义德。他发扬了十诫的全
部要求。「你们一向听过给古人说:不可杀人……我却对你们说:凡向自己弟兄发
怒的,就要受裁判」(玛5:21-22)。
当有人问他:「法律中那条诫命是最大的?」(玛22:36),耶稣回答说:「你应全心、
全灵、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这是最大也是第一条诫命。第二条与此相似:你应
当爱近人,如你自己。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系於这两条诫命」(玛22:37-40)。解释
十诫,必须在爱的诫命光照之下。这是一条二而一的爱的诫命,而爱就是法律的满
全:
诫命说: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恋;以及其他任何诫命,都包含
在这句话里:就是「爱你的近人如你自己」。爱不加害於人,所以爱就是法律的满
全(罗13:9-10)。

圣经中的十诫

「十诫」(Decalogue)一词,其字面的意义是「十句话」(出34:28;申4:13; 10:4)。
在圣山上,天主给自己的子民启示了这「十句话」。是天主「用手指」写的(出31:18;
申5:22),不同於其他由梅瑟书写的诫命。「十句话」在天主的话里,占著卓越的位
置;「十句话」载在出谷纪和申命纪中,流传至今。自旧约时代,经常为圣经所引
用,但是,直到耶稣基督的新盟约,「十句话」的完整意义才显示出来。
首先应在出谷纪的背景下理解十诫。出谷是天主在旧约的中心所完成的伟大拯救事
件。「十句话」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消极的规范、禁令,或积极的命令(如「应孝敬
你的父母」),都在指出,摆脱了罪恶的奴役之后,度自由生活的条件。十诫是一条
生命的道路:
如果你爱慕你的天主,如果你履行他的道路,如果你谨守他的诫命、他的法令、他
的规定,你必能生活,你必能繁荣 (申30:16)。

十诫这股释放的力量可见於某些诫命,如安息日应该休息。这诫命同样也是为外邦
人和奴隶所定的:

你应记得:你在埃及地也曾做过奴隶。上主你的天主以大能的手和伸展的臂,将你
从那里领了出来(申5:15)。

「十句话」概括并宣告了天主的法律:「这是上主在山上,由火中,由浓云黑暗里,
大声对你们会众所说的话,再没有加添甚么;并将这些话写在两块石版上,交给了
我」(申5:22)。因此这两块石版也叫做「约版」(出25:16)。因为在上面刻了天主与
他的子民所结盟约的条款。这两块「约版」(出31:18; 32:15; 34:29)应该放在「约
柜」里(出25:16; 40:1-2)。
「十句话」是天主在一次显现之中宣布的 (「在山上,在烈火中,上主面对面对你
们讲了话」申5:4)。「十句话」是属於天主对他自己和他的光荣所作的启示。诫命
的恩赐就是有关天主自己和有关他圣意的恩赐。藉著使人认识他的旨意,天主把自
己显示给他的子民。
诫命和法律的恩赐是天主与其子民所缔结盟约的一部分。依照出谷纪的记录,「十
句话」的启示颁布於盟约的提议与达成 之间──就是在百姓对上主所吩咐的话,作
了「听从、奉行」的承诺之后 (出24:7)。十诫常常在追念盟约之后才传授给人(
「上主,我们的天主在曷勒布与我们立了约」申5:2)。
诫命在盟约之内取得圆满的意义。根据圣经,人的道德行为要在盟约内并藉著盟约,
才取得其全部意义。「十句话」的第一句话,叫人记得天主首先爱了他的子民: 
正如从前,作为罪的惩罚,人从自由的地堂转入此世的奴役中,为此,十诫的第一
段,天主诫命的第一句话,就著重自由:「我是上主,你的天主,是我领你出了埃
及地、奴隶之所」(出20:2; 申5:6)。

其次才是真正的诫命;诫命则道出因立约而归属天主的含义。道德生活其实就是回
应上主主动的爱,就是知恩、尊崇、钦敬、感谢;亦即是与天主合作,实现他在历
史中所进行的计画。
天主与人之间的盟约和对话,也可从宣告的方式得到证实:所有义务都用第一人称
(「我是上主……」),宣告给另一个叫「你」的主体。在整个十诫中,都用了一个
单数人称代名词,直指对方。天主显示自己的旨意,同时针对整个民族和针对每一
个人:
上主规定:对天主,要爱慕,对近人,要公道。如此,人就不会成为不义者,天主
也不会受屈辱。这样,藉著十诫,天主培育人成为他的朋友,并和他的近人同心合
意。……对我们基督信徒,十诫的话不但没被废弃,反而因著上主在血肉内临於人
间,得到发扬和进展。

教会圣传中的十诫

教会的圣传忠於圣经并依照耶稣的教导,确认十诫具有基本的重要性和意义。
自圣奥思定开始,教会在给候洗者和信徒的教理讲授中,「十诫」占著优越的地位。
在十五世纪,人们习惯把十诫的规条写成有节奏的词句,以便背诵并采用积极的形
式。这种方式直到今日仍被沿用。教会的教理书在讲解基督徒的伦理时,经常随从
「十诫」的次序。
在历史的过程中,诫命的画分和编号曾有变化。本教理仍随从圣奥思定所做的分法,
这分法已成了天主教的传统。这也是路德会的传统。希腊教父所做的分法稍有不同,
这分法可见於东正教会和改革教会的团体。
十诫讲述爱天主和爱近人的要求。首三条更针对爱天主,后七条针对爱近人。
既然爱德包括两条命令,主又把全部法律和先知综合其中……,因此,十条命令,
分别写在两块石版上。三条写在第一块上,七条写在第二块上。

特伦多大公会议教导说,基督徒及已成义的人依然有遵守十诫的责任。梵二则加以
肯定:「主教们是宗徒们的继承人,从……主的手里,接受训导万民及向一切受造
物宣讲福音的使命,为使众人因信德、圣洗及遵守诫命而得救」。
十诫的统一性

十诫组成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每一句「话」都涉及其他每一句话和所有的话。它
们互相配合,两块约版互相解释,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触犯一条诫命,就是违反
其他一切诫命。人若不赞美他们的造物主天主,就不能尊敬他人。人若不爱天主所
造的人,就不能崇拜天主。十诫把人的敬神生活与其社会生活结合为一。
十诫与自然律

十诫乃属於天主的启示。十诫同时教导我们真实的人性。十诫说明基本的义务,因
此,间接地,也说明了人性固有的基本权利。十诫含有「自然律」的一种优越的表
达:
从开始,天主就把自然律的规诫植根在人的心内。然后,天主只是提醒人而已,这
便是十诫。

虽然只凭理性也能得知十诫的规条,天主仍予以启示。为对自然律的要求,达致完
整和确实的认识,有罪的人类需要这启示:
在罪恶的处境中,由於理智之光已经昏暗以及意志的偏差,对十诫作一完整的解释,
成了必要的。

我们对天主十诫的了解,是藉著教会提供给我们的天主的启示,和道德良心的呼声。


十诫的约束力

由於十诫是表达人对天主和对近人的基本义务,所以,在其基本的内容上揭示了人
当尽的重大义务。十诫的本质不能改变,其约束力时时处处都有效。没有人可以免
除。十诫是天主铭刻在人心上的。
服从十诫尚包括一些本身是较轻微的义务。例如,骂人是第五诫所禁止的,本身不
是严重的过错,但说话者由於环境或骂人者的意向能使它成为严重的过错。
「离了我,你们甚么也不能作」

耶稣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条;那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的,他就结许多
的果实,因为离了我,你们甚么也不能作」(若15:5)。这话所提到的果实,就是藉
著与基督的结合而有的丰富生命所产生的圣德。几时我们信仰耶稣基督,参与他的
奥迹,遵守他的诫命,救主将亲临,而在我们内,爱他的父和他的弟兄,也是我们
的父和我们的弟兄。他本人因著圣神,将成为我们行事的、生活的和内心的规范。
「这是我的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若15:12)。
撮要

「我该行甚么『善』,为得永生?」──「如果你愿意进入生命,就该遵守诫命」
(玛19:16-17)。
耶稣以言以行证实十诫是永恒的。
十诫的恩赐是在天主与其子民缔结的盟约中所颁赐的。为此,天主十诫在此盟约内,
并藉此盟约取得真实的意义。
教会的圣传忠於圣经并依照耶稣的教导,确认十诫具有基本的重要性和意义。
十诫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每一句「话」或每一条「诫命」都涉及整体。触犯
了一条诫命就是违犯全部法律。
十诫含有自然律的一种优越的表达,我们可从天主的启示和人的理性得知十诫。 

十诫在其基本内容上宣示的是属於严重的义务。不过,服从这些规诫,也包括轻微
的义务,这是由於事情本质是轻微的。
凡天主所命令的,他赐恩宠使之成为可行的。

TOP

天主教教理
卷三
在基督内的生活



第一部分   人的召叫:在圣神内的生活

第三章

第二条

恩宠与成义

一、成义

圣神的恩宠具有使我们成义的力量,就是洗净我们的罪过,并传送给我们「天主的
正义,这正义是因信仰耶稣基督」,并藉著圣洗圣事而赐给的(罗3:22) :
如果我们与基督同死,我们相信也要与他同生,因为我们知道:基督既从死者中复
活,就不再死;死亡不再统治他了,因为他死,是死於罪恶,仅仅一次;他活,是
活於天主。你们也要这样看自己是死於罪恶,在基督耶稣内活於天主的人(罗6:8-11)。


由於圣神的德能, 我们藉著死於罪恶而参与基督的苦难,藉著获得新生而分享他的
复活;我们是他身体──教会──的肢体,移接在葡萄树上,就是他自身上的枝条:

因著圣神,我们有分於天主。因著有分於圣神,我们成了天主本性的分享者。因此,
谁身内住有圣神,谁就分享天主的生命。

圣神恩宠的第一个效果便是皈依,而皈依使人成义,一如耶稣在传播福音之初所宣
布的:「你们悔改罢!因为天国临近了」(玛4:17)。在恩宠的推动下,人转向天主,
远离罪恶,於是领受来自上天的宽恕和义德。「因此,成义包括罪过的赦免,以及
人内心的圣化与革新」。
成义使人与罪分离,因为罪是相反天主的爱。成义又净化人的心灵。天主的仁慈主
动施予宽恕,成义紧随其后。成义使人与天主和好,从罪恶的奴役中解救人并治愈
人。
成义同时是藉著信耶稣基督而领受天主的正义。这里,正义一词乃指天主之爱的正
直。偕同成义,信、望、爱三德倾注於我们的心中,并使我们服从天主的圣意。 
成义是基督藉著苦难为我们赚得的。他在十字架上自献为生活的、神圣的、中悦天
主的祭品,而他的血,亦为众人的罪过,成了赎罪的工具。成义是透过圣洗、信德
的圣事,赐给我们的。成义使我们符合天主的正义,天主以他仁慈的大能,使我们
内在地成为义人。成义的目的是为了天主及基督的光荣,以及承受永生的恩赐: 
但是如今,天主的正义,在法律之外已显示出来;法律和先知也为此作证;就是天
主的正义,因对耶稣基督的信德,毫无区别地,赐给了所有信仰的人,因为所有的
人都犯了罪,都失掉了天主的光荣,所以众人都因天主无条件施给的恩宠,在耶稣
基督内蒙救赎,成为义人。这耶稣即是天主公开立定,使他以自己的血,为信仰他
的人作赎罪祭的;如此,天主显示了自己的正义,因为以前他因宽容放过了人的罪,
为的是在今时显示自己的正义,叫人知道他是正义的,是使信仰耶稣的人成义的天
主(罗3:21-26)。

成义建立起天主的恩宠与人的自由两者之间的合作。成义从人方面表达在对召请人
皈依的天主圣言予以信德的同意,也表达在对圣神的推动予以爱德的合作,圣神先
於人的同意并予以维持:
当天主藉圣神的光照,触动人心的时候,人自己也不是完全一无所为,因为在他接
纳这启发时,他也能予以抗拒;然而,若无天主的恩宠,他也不能以他的自由意志,
在天主台前,归向义德。

成义是天主仁爱最卓越的工程,天主的仁爱显示於耶稣基督内,是经圣神所赐予的。
圣奥思定认为「恶人的成义比创造天地的工程更为伟大」,因为「天地将要逝去,
而救恩和被选者的成义却万世常存」。圣奥思定甚至认为,罪人的成义超越在正义
中创造天使的工程,因为前者比后者显示了更大的仁慈。
圣神是内心的导师。在使「内在的人」诞生之际 (罗7:22; 弗3:16),成义包括整个
人的圣化:
你们从前怎样将你们的肢体当作奴隶,献於不洁和不法,行不法的事;如今也要怎
样将你们的肢体当作奴隶,献於正义,行圣善的事。……可是现在,你们脱离了罪
恶,获得了自由,作了天主的奴隶,你们所得的效果是使你们成圣,结局就是永生
(罗6:19,22)。

二、恩宠

我们的成义来自天主的恩宠。恩宠是天主的恩惠,无条件地赐予的助佑,为了使我
们回应他的召唤:成为天主的子女、义子、有分於天主的性体和永生。
恩宠是分享天主的生命,引领我们进入圣三生活的内心:藉著圣洗,基督徒分享基
督──他身体的头──的恩宠。身为「义子」,他从此就能够结合於天主的独生子,
称天主为「父」。他领受圣神的生命,圣神给他注入爱德,圣神也形成教会。
这分享永生的召叫是超性的。这召叫全由天主无条件地采取主动,因为唯有天主能
显示自己,赐予自己。这召叫超越人理性的了解能力和意志的力量,就像超越所有
受造物的能力一样。
基督的恩宠是天主无条件地赐给我们的恩典,使我们分享他由圣神注入我们灵魂的
生命,为治疗其罪恶,并予以圣化:这便是在圣洗圣事中所领受的圣化恩宠或神化
恩宠,这恩宠在我们内是圣化工程的泉源:
所以谁若在基督内,他就是一个新受造物,旧的已成过去,看,都成了新的。这一
切都是出於天主,他曾藉基督使我们与他自己和好(格后5:17-18)。

圣化恩宠是一个常居的恩赐,一个稳定的、超性的倾向,使人灵本身臻於完美而能
和天主共同生活,并以他的爱而行事。要区分常居的恩宠和现时的恩宠(宠爱和宠佑
),前者是恒常的倾向,使人依照天主的召唤而生活和行动,后者则指在皈依的开始,
或在圣化工程的过程中,天主的干预。
人准备接受恩宠,已经是一个恩宠的工程。我们需要这恩宠为激发和支持我们的合
作,好使我们因信德而成义,藉爱德而圣化。天主在我们身上完成他所开始的工程,
「因为他开始以他的运作使我们愿意:又与我们已经皈依的意愿合作,而予以完成」:

当然,我们自己也工作,但我们只是同工作的天主合作。因为天主的仁慈走在我们
前面,为使我们获得治愈,他的仁慈仍伴随我们,为使我们在获得治愈之后富有生
气;他的仁慈走在我们前面,为使我们蒙受召叫,伴随著我们,为使我们受到光荣;
走在我们前面,为使我们虔敬地生活,伴随著我们,为使我们常和天主共同生活,
因为没有他我们甚么也不能做。

天主自由的主动要求人自由的回应,因为天主依照自己的肖象创造了人,赋给人自
由及认识他、爱慕他的能力。灵魂唯有在自由状态中才能进入爱的共融。天主迳自
接触,并直接感动人心。他在人心中安置了对真理和美善的向往,只有天主才能使
之满足。「永生」的许诺,超过所有的期望,答覆了这个向往:
如果□,在□的大好工程告成之时……,□在第七天休息,这是□在藉著□的经书
发言,有意预先告诉我们,在我们的「大好」工程宣告结束之时,我们也要在永生
的安息之日,在□内休息,当然这还是□所赐。

恩宠首先且主要是圣神的恩赐,他使我们成义,并圣化我们。恩宠也包括圣神所赏
的许多恩惠,为使我们能作为他工程的合作者,致力於他人的得救,和发展基督的
身体,即教会。这些恩惠是圣事的恩宠,每件圣事有其专有的恩宠。此外,尚有特
别的恩宠,也叫做神恩,这是圣保禄所采用的希腊文的名称,是指宠幸、无条件的
恩典、恩惠。 不论性质如何,不论其如何出奇,就如行奇迹或言语的神恩,神恩总
是指向圣化恩宠的,其目的是为了教会的公益。神恩为爱德服务,爱德建树教会。

在特殊的恩宠中,值得一提的是地位的恩宠;地位的恩宠伴同信友执行其基督徒生
活中的职责,与教会内的职务:
按我们各人所受的圣宠,各有不同的恩赐:如果是说预言,就应与信德相符合;如
果是服务,就应用在服务上;如果是教导,就应用在教导上;如果是劝勉,就应用
在劝勉上;施与的,应该大方;监督的,应该殷勤;行慈善的,应该和颜悦色(罗12:6-8)


恩宠既然属於超性界,因而超越我们的经验,只能透过信德才能认识。因此,我们
不能根据我们的感觉,或经由我们的事工获得结论,确定我们的成义和获救。然而,
依照主的话:「你们可凭他们的果实辨别他们」(玛7:20) , 反省在我们的生活及
圣贤的生活中, 天主的恩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保证, 即恩宠在我们内运作,并激
励我们迈向与日俱增的信德和充满信赖的贫穷态度。
对这种态度,在圣女贞德身上可找到一个最美丽的例子:教会法庭的法官给圣女贞
德设了一个圈套,「她被问及是否知道自己生活在天主的恩宠里;圣女回答说:
『如果我不在,愿天主把我投入其内,如果我在,愿天主留我活在其内』」。

三、功绩

□在圣徒的聚会中享受赞颂;□表扬他们的功绩,就是表扬□恩宠的成果。

「功绩」一词,一般指一个团体或一个社会,对其成员的行为,应给予的报应:若
行为判定为善,应得赏报;若判定为恶,应受惩罚。功绩属於义德的范围,且与义
德的平等原则相符合。
对天主来说,按严格的法理而论,人没有功绩可言。在天主与人之间的不等是没有
限量的,因为我们所有的,都是从天主、我们的造物主那里领受的。
在基督徒的生活中,人在天主那里的功绩,乃是因为天主自由地安排了人与其圣宠
的工程合作。天主走第一步,以慈父般的行动推动人,接著,人才踏出第二步,以
自由的行动,与天主的推动合作。这样,善行的功绩首先应归属於天主的恩宠,之
后才轮到信徒。此外,人的功绩自当回归天主,因为其善行都是在基督内,并由圣
神启迪与帮助而进行的。
蒙召为天主的义子,使我们藉著恩宠有分於天主的性体,依赖天主无条件地赏赐的
义德,能够带给我们真正的功绩。这是一个因恩宠而产生的权利,是完全的爱的权
利,使我们成为基督的「同继承人」,配得「预许的永生的产业」。我们善行的功
绩是天主美善的恩赐。「恩宠推动在先,而后赐其所应得的。……功绩都是天主的
恩赐」。
在恩宠的领域里,主动属於天主,没有人能够在皈依的开始,获得宽赦及成义的最
初的恩宠。在圣神和爱德的推动之下,我们才能为我们自己并为他人赚得为成圣、
为增加恩宠和爱德,一如为得到永生有用的恩宠。至於现世的事物,如健康、友谊,
也可以依照天主的智慧赚得。这些恩宠和事物是基督徒祈祷的对象。祈祷给我们提
供为有功绩的行为所需要的恩宠。
在我们内,基督的爱是我们在天主台前所有功绩的泉源。恩宠以积极的爱,使我们
与基督结合,确保我们的行为有超性的品质,因而也在天主和人面前确定了它们的
功绩。圣人们常真切地意识到,他们的功绩纯粹是天主的恩宠。
现世流亡结束之后,我固然希望到天乡享见□,但我不愿为天国在现世累积功绩,
我愿意因□唯一的爱而工作……。在我生命的末刻,我将出现在□面前,两手空空,
因为我不要求□,上主,计算我的事功。我们所有的义德,在□的眼中,都有瑕疵。
因此,我愿穿上□本身的义德,并从□的爱中,领受□自己,永远拥有□……。

四、基督徒的圣德

「天主使一切协助那爱他的人,获得益处。……因为他所预选的人,也预定他们与
自己的儿子的肖象相同,好使他在众多弟兄中作长子。天主不但召叫了他所预定的
人,而且也使他所召叫的人成义,并使成义的人,分享他的光荣」(罗8:28-30)。

「所有基督徒,不论身分与地位如何,都被号召走向基督徒生活的圆满及爱德的完
美境界」。 众人都蒙召走向圣德:「你们应当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天父是成全的
一样」(玛5:48)。
信友们要按照基督的恩赐,利用一切力量,以达到这一完美的境界,为使……在一
切事上服从天父的旨意,全心献身於光荣天主及服务他人。如此,天主子民的圣德
将要结出丰富的果实,一如教会的历史上许多圣人的生活,清楚地证明的。

灵修的进步趋向与基督日益亲密的结合。这结合被称为「奥秘的」,因为藉著圣事
──「神圣的奥秘」──分享基督的奥秘,而且又在基督内,分享圣三的奥秘。天
主召叫众人与他亲密的结合,虽然此奥秘生活的一些特殊恩宠或出奇记号,只赐给
某一些人,目的是为了显示众人得到的恩宠,都是天主无条件地赏赐的。
走向完美的道路是通过十字架。没有牺牲、没有属灵的战斗,就没有圣德可言。灵
性的进步要求灵修功夫与克己,这些会逐渐引领人生活在真福的平安与喜乐中: 
上升的人,总不停止前进,周而复始,藉著永无终期的开始,前进不息。

上升的人,想望那已经认识的事物,总不停止。

慈母教会的子女, 在与基督共融之下,藉著天主的恩宠所完成的善工,希冀恒心到
底的恩宠及天主父的赏报,是合情合理的。持守著同样的生活规范,信者们与那些
因天主仁慈一同集合在新耶路撒冷的人,分享「有福的希望」,这新耶路撒冷正
「从天上由天主那里降下,就如一位装饰好迎接自己丈夫的新娘」(默21:2)。
撮要

圣神的恩宠赋予我们天主的正义。他使我们藉著信德和圣洗,与基督的苦难和复活
相结合,而使我们分享他的生命。
成义犹如皈依,包含两方面:人藉著恩宠的推动,转向天主,远离罪恶,如此接受
罪赦和由上而来的义德。
成义包括罪赦、圣化和人内在的更新。
成义是藉著基督的苦难为我们赚得的。成义是透过圣洗而赐予我们,令我们符合天
主的正义,是他使我们成为义人。成义的目的是为光荣天主及基督,并为承受永生
的恩赐。这是天主慈爱最卓越的工程。
恩宠是天主赐予我们的助佑,为使我们回应天主的召叫成为他的义子。恩宠引领我
们进入圣三生活的亲密关系中。
在恩宠的工程里,天主首先采取主动,预备和激发人的自由回应。恩宠满足人的自
由的深切渴求。它邀请人自由地与它合作,并使自由达到完美的境界。
圣化恩宠(宠爱)是天主无条件地施予我们的,使我们分享他的生命,它经由圣神,
倾注在我们的灵魂上,为治疗其罪恶并予以圣化。
圣化恩宠使我们「蒙主喜悦」。「神恩」,即圣神特殊的恩宠,是为导向圣化恩宠
和为教会的公益而赋予的。天主也藉著多种现时的恩宠(宠佑) 行事,这与经常在我
们内的常居的恩宠(宠爱)有别。
只有随从天主自由计画的安排,而与其恩宠的工程合作,人在天主前才有功绩可言。
功绩首先是属於天主的恩宠,其次才是属於人的合作。人的功绩也就是天主的。 
圣神的恩宠,基於我们的义子关系,并依照天主无条件地所赏赐的义德,能给我们
带来真正的功绩。我们心内的爱德在天主前,是功绩的主要泉源。
没有人可赚得最初的恩宠,这恩宠是皈依的原动力。在圣神的推动下,我们能为自
己和为别人赚得一切有用的恩宠,为到达永生,和得到必须的世物。
「所有基督徒……都被号召走向基督徒生活的圆满及爱德的完美境界」。「基督徒
的完美只有一个止境:那就是永无止境」。
「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 (玛16:24)。
第三条
教会──慈母与导师
基督徒是在教会内,在与诸受洗者的共融中,完成其召叫,从教会领受天主的话,
其中含有「基督之律」(迦6:2) 的教导。基督徒从教会领受圣事的恩宠,以便在
「道路」上支持他们。基督徒从教会学习圣德的典范,在至圣童贞圣母玛利亚身上,
认出圣德的模范和泉源;在真实见证者的生活中,辨别出圣德;在灵修的传统中,
在前辈圣贤的漫长历史中,基督徒发现圣德,并在礼仪中按照圣人年历加以庆祝。

道德生活是属神的敬礼。在基督徒组成的基督的身体中,并与他奉献的感恩祭中,
我们「献上我们的身体,当作生活、圣洁和悦乐天主的祭品」。在礼仪和举行圣事
时,祈祷和教导,偕同基督的恩宠,光照并滋养基督徒的行为。道德生活一如基督
徒的整个生活,在感恩祭中,找到它的泉源并达到高峰。
一、道德生活与教会的训导

教会,「真理的柱石和基础」(弟前3:15),「由宗徒们接受了宣布基督救世真道的
庄严命令」。 「无论在何时何地,教会有权宣布伦理的原则,包括有关社会秩序在
内的,对人的事务,在基本人权和人灵的得救有所要求时,亦有权审断」。
教会牧者有关道德的训导,借助於神学家和灵修学家的著作,通常是在教理讲授及
讲道中行使。这样,基督徒道德的「宝库」,在牧者的保护和监督之下,才能代代
传递下来。这道德的宝库是一套具有特色的集成,包括规律、诫命和发自对基督的
信仰、因爱德而活跃的德行。在传统上,这种教理的讲授,除信经和天主经外,以
十诫为根基,因为十诫宣示为所有的人都有效的道德生活的原则。
罗马教宗和主教们,「是真确的导师,拥有基督的权威,向其所属民众宣讲当信的
和应在生活中实践的信仰」。教宗以及与教宗共融的主教们,以通常和普遍的训导,
教导信友当信的真理、当实践的爱德、当希望的真福。
分享基督的权威最高的等级,藉不能错误的特恩予以保证。这不能错误的范围,与
「天主启示的宝库范围相等」;而且延伸到所有教义的要素,包括道德在内,若缺
乏了这些要素,就不能维护、宣示或遵守信德的救恩真理。
训导的权威也伸展到自然律的特殊规范,因为造物主要求遵守的这些规范,为得救
是必要的。提醒人们注意自然律的规范,乃属教会训导的一个基本任务。这是一个
先知性的任务:向人们宣告他们真正是甚么,提醒人们在天主台前他们应该是甚么。

托付给教会的天主法律,教授给信徒,作为生命与真理的道路。因此,信徒有权利
对神圣的救恩规范,获得教导,藉以净化判断,并以恩宠治疗人理性的创伤。他们
也有义务遵守教会合法权威订定的宪章和法令。即使这些只是纪律性的规定,也要
求在爱德内的顺从。
在教导及实行基督徒的道德方面,教会需要牧者的献身、神学家的知识、所有基督
徒以及善心人士的贡献。信德和实践福音给每一个人提供生活「在基督内」的经验,
使他得到光照,并使他能够藉著天主圣神,明辨天主和人的事理。 这样,天主圣神
能用最微末者,光照那些智者和身居高位的人。
所有职务,应本著服务弟兄及忠於教会的精神,因著主的名义去执行。同时,每个
人的良心,在对其个人的行为作伦理判断时,应避免受限於个人的想法。他应尽其
所能,敞开心胸,念及众人的利益,依照道德律,即自然的和启示的道德律,同时
也应按教会的法律,以及教会训导当局有关伦理问题的权威性教导,所表示的意思。
个人的良心和理性不宜与道德律或教会的训导背道而驰。
如此,在基督徒中间,一种真正的孝爱教会的精神,得以发展出来。这是圣洗恩宠
的正常成长,它使我们出生於教会的怀中,并使我们成为基督身体的肢体。教会以
慈母的关怀,施予我们天主的仁慈,天主的慈悲胜过我们的罪过,尤其在修好圣事
中显示出来。教会犹如一个关怀备至的母亲,在每天的礼仪中,她毫不吝啬地供给
我们主的圣言和圣体,作为我们的食粮。
二、教会的规条

教会的规条列於道德生活的范围,与礼仪生活相连,并自礼仪生活取得滋养。由牧
职当局所颁布的成文法,有强制性,乃是为了给基督信徒,确保在祈祷的精神、伦
理的努力、爱天主爱近人的成长中,一个最低而不可再少的限度。
第一规条(「主日及当守的法定庆节应参与弥撒」)要求信徒参与感恩祭,这是基督
徒团体在纪念主复活的日子上的聚会。
第二规条 (「应至少每年一次告明你的罪」) 藉著领受和好圣事,继续圣洗圣事的
皈依和赦免的工程,为领受圣体妥作准备。

第三规条 (「应谦卑地至少在逾越庆节时领受你的造物主」), 保证最低限度的领
受主的圣体圣血,要在逾越节期中领受,这是基督徒礼仪的原始和中心。

第四规条 (「你应圣化法定的庆节」), 藉著参与主、童贞玛利亚及诸圣的主要礼
仪节日,补充守主日的规条。
第五规条 (「应遵守法定的大斋和小斋」), 确保灵修功夫和补赎的时期,为准备
礼仪的节日;这些斋戒有助於我们获得控制本能的力量和心灵的自由。

信徒尚有义务,各尽自己的能力,支持教会物质的需要。

三、道德生活与传教的见证

受过洗的人的忠信是传播福音和教会在世使命的首要条件。为使救恩的讯息,在人
面前显示出真理和光辉的力量,应有基督徒的生活作真实的见证。「基督徒生活的
见证及以超性精神所行的善事,有吸引人信仰和皈依天主的力量」。
因为基督徒是基督身体的肢体,而基督是头, 基督徒以他们坚定的信念和品行,有
助於建树教会。教会因著信徒的圣德而日益茁壮、成长、发展,直到「成为成年人,
达到基督圆满年龄的程度」(弗4:13)。
由於按基督的心意而生活,基督徒加速天主神国的来临,那就是「正义、真理与和
平的神国」。他们却不因此而松懈现世的工作;忠於他们的师傅,信徒以正直、耐
心与爱心执行现世的事务。
撮要

道德生活是属神的敬礼。基督徒的行为在礼仪和圣事的举行中获得滋养。 
教会的规条涉及道德与基督徒的生活;这种生活与礼仪相结合,并由礼仪得到滋养。

教会牧人有关道德的训导权通常是在教理讲授及讲道中行使,而以天主十诫为根基,
因为十诫宣示为每个人都有效的道德生活原则。
罗马教宗和主教们,以真正导师的身分,向天主子民宣讲当信和在生活中当实行的
道理。对有关自然律及理性的道德问题表示立场,也属於他们的职权。
牧人的训导权的不能错误,涵盖道理的一切要素,包括道德的问题,若没有这些要
素,信德的救恩真理就无法维护、宣示或遵守。

TOP

天主教教理
卷三
在基督内的生活



第一部分   人的召叫:在圣神内的生活

第三章

天主的救恩:法律和恩宠

人被召享真福,但为罪所伤,需要天主的救恩。人在基督内藉著法律的领导,并在
恩宠的支持下,才能得到天主的援助:
你们要怀著恐惧战栗,努力成就你们得救的事,因为是天主在你们内工作,使你们
愿意,并使你们力行,为成就他的善意(斐2:12-13)。
第一条

道德律

道德律是天主智慧的工程。按照圣经的意思,可定义为天主慈父的训示,神性教育
法。道德律规定人生的路途,行为的规范,为达到所许诺的真福;道德律禁止背离
天主和他圣爱的作恶行径。道德律的诫命坚定严格,而其许诺却和蔼可亲。
法律是行为的一套准则,由合格的权威,为了公益所颁布的。道德律的先决条件是
受造物之间已有的理性秩序,而这秩序是由大能、智慧、美善的造物主,为了受造
物的利益,并为了达到他们受造的终向而制定的。所有法律在永恒律中找到其原始
的和最终的真理。由理性公布和制定的法律,是分沾生活的天主、造物主和众人救
主的眷顾。「这源自理性的规则,就是人所称的法律」:
在一切有灵的生物中,唯有人能够当得起从天主接受法律而感到光荣:身为赋有理
性的动物,能够理解和分辨,因此,人能够藉著运用他的自由和理性规范他的行动,
而服从那把一切交付给他的天主。

道德律的表达有多种,彼此之间互相配合:永恒律,在天主内一切法律的泉源;自
然律,启示的法律,包括旧约的法律和新约的法律或福音的法律以及民法和教会法。

道德律在基督内达到圆满并获致统一。耶稣基督本人就是臻於至善的道路。他是法
律的终向,因为唯有他教导且赐给人天主的正义:「因为法律的终向是基督,使凡
信他的人获得正义」(罗10:4)。
一、自然道德律

造物主赐给人作自己行为的主人,并为了真理和美善有管理自己的能力,人於是分
享造物主的智慧和美善。自然道德律表达原始的道德意义,允许人以理性分辨,何
者为善,何者为恶,何者为真理,何者为谎言:
自然道德律是写在、刻在全体及每一个人的心灵上,因为它就是人的理性,命令人
行善,禁止人犯罪……。但这由人的理性发出的命令,如果不是有一个更高理性的
呼声和解释者,便不能有法律的力量,对此更高的理性,我们的心神、我们的自由
是应该俯首服从的。

「天主的法律和自然道德律」给人指点,为行善和达到他的终向,应循的途径。自
然道德律说明管理伦理生活的首要的和基本的命令。自然道德律以对天主的渴望及
服从为核心,他是一切美善的本原和裁判者,并使人意识到他人是与自己平等的。
自然道德律,就其主要的命令,已在十诫中作了陈述。这道德律称为自然的,并非
因为该法律肇自无灵之物的本性,而是因为颁布该法律的理性,乃属於人固有的本
性:
这些规范写在何处,难道不是在那本称之为真理之光的书本里?就在那里,写下了
全部正义的法律,就从那里,此法律进入实践正义者的心里,并非移植过去,而是
在那里留下印记,正如盖章一般,图纹从戒指刻在蜡上,但不脱离戒指。

自然律不是别的,乃是天主放在我们内的理性之光;藉著这光,我们认出何者应当
奉行,何者应当躲避。这光或这法律,是天主在创造时赋予的。

自然道德律存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并由理性所奠定;就其命令来说,是普遍的,就
其权威来说,及於所有的人。自然道德律表达人的尊严和确定人基本权利和义务的
基础:
确实有真正的法律存在,就是正直的理性;它符合本性,遍及众人;它不可变更、
永远存在;它的命令要求尽职;它的禁令避免过错。……若代之以相反的法律,便
是一种亵渎;这法律的规定,即使仅是其中的一条,也不允许忽略;至於要想把它
全部废止,谁也不能做到。

自然道德律的运用变化多端;它会要求,随著不同的地方、时代和环境,作适当的
反省,以便配合复杂的生活条件。然而,在不同的文化中,自然道德律始终是连系
人与人之间的规则,而且超越不可避免的差异,给人们指出共同的原则。
自然道德律是不可变更的,虽然经历世代的变迁仍保持原貌;它是思潮和风气激流
中的中流砥柱,并作它们进步的支持。表达自然道德律的规律,在实质上也时常有
效。即使有人连它的原则都加以否认,但不能把它摧毁,也不能自人心中把它铲除。
在个人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它时常突然重新出现:
上主,偷窃肯定受到□的法律,以及那写在人心上的法律的惩罚,而且罪恶本身也
擦不掉它(法律)。

自然道德律是造物主极其美好的工程,它给人提供坚实的基础,以便在其上建筑道
德规律的大厦,为指导他作抉择。自然道德律也安置了为建立人的团体不可或缺的
道德根基。最后,自然道德律给民法提供不可缺少的基础;民法或通过反省,从自
然律的原则中抽取结论,或经过人为和法律性质的增添而与自然律连结起来。
自然道德律的命令,并非人人同样地清楚和直接地知道。在现在的处境中,恩宠和
启示对有罪的人是必要的,为使宗教和道德的真理能够「没有困难地、不带错误地、
为众人所确知」。自然道德律给启示的法律和恩宠,提供一个天主所准备并由圣神
的工程所配合的基础。
二、旧约的法律

天主,我们的造物主和我们的救主,为自己择选了以色列作为他的民族,并给这民
族启示了他的法律,藉此准备基督的来临。梅瑟的法律表达许多理性可自然达到的
真理。这些真理在救恩的盟约里,曾予以宣布,并受到验证。
旧约的法律是启示法律的第一步。它的道德规范已浓缩在十诫中。十诫的诫命建立
了人蒙召的基础,而人是依照天主的肖象而受造□;诫命禁止所有违反爱天主、爱
近人的事,并命令为爱天主、爱近人所必要的事。十诫是一道光,光照众人的良心,
为给人显示天主的召叫和道路,并为保护人对抗邪恶:
天主在十诫石板上写下了人在自己的心中没有读到的。
依照基督徒的传统,旧约的法律虽是圣的、属灵的、美好的,但是仍不圆满。它好
似一个启蒙师,指点应该做甚么,但它自身不赋予力量,也不赋予使人满全法律的
圣神的恩宠。由於它不能除掉罪过,所以仍是奴隶的法律。依照圣保禄的说法,它
的主要功用是在揭发和显示罪恶,而罪恶是在人心中形成「肉性的法律」。不过,
旧约的法律,在走向天国的路途上,是第一阶段。它准备和安排选民和每一个基督
徒,使他们在天主救主内皈依及接受信仰。旧约的法律由於是天主的话,提供一个
常存的教导。
旧约的法律是为福音铺路。「旧约法律是未来事件的预言和教诲」。它预言和预示
解除罪恶的工程,这工程将由基督完成,它给新约提供形象、「预象」、象徵,为
表达随从圣神的生活。最后,旧约的法律藉著智慧书和先知书的教导,成为更完整
的,并导向新约和天国。
在旧约体制下,有些人……,怀有圣神的爱德和恩宠,首先向往属灵和永远的许诺,
因此而归属於新约的法律。反过来说,在新约之下,也有一些随从肉性的人,与新
约法律的完善尚有一段距离:虽已归属於新约的权下,但为了激励他们从事修德的
功夫,害怕受责罚和若干现世的许诺有其必要。无论如何,即使旧约的法律也要求
爱德,但它未赐给使「天主的爱倾注在我们心中」的圣神(罗5:5)。

三、新约的法律或福音的法律

新约的法律或福音的法律是天主的法律、自然道德律、启示的法律在今世的成全。
它是基督的工程,它特别表达在山中圣训里。它也是圣神的工程,藉著圣神,它成
了内在的爱德律:「我必要与以色列家订立新约……。我要将我的法律放在他们的
明悟中,写在他们的心头上;我要做他们的天主,他们要做我的人民」(希8:8-10)。

新约的法律是圣神赐给信者的恩宠,藉著对基督的信德而领受的。它通过爱德而实
施,借用主的圣训教导我们应做甚么,并藉圣事赋给我们实践的恩宠:
谁若虔敬而深入地默想我们的主在山上宣讲的,也就是在玛窦福音中我们读到的圣
训,无疑地,必将找到基督徒生活的大宪章。……山中圣训囊括了所有指导基督徒
生活的适当规律。

福音的法律使旧约法律得以「完成」,净化、超越并达致完美。在真福里,它履行
了天主的许诺,就是将许诺提升,步步导向「天国」。它是向那些妥作准备,愿以
信德接受此新希望的人说的,即:贫穷的、谦卑的、哀恸的、心里洁净的、为了基
督而受迫害的人,如此规画出通往天国的神奇道路。
福音的法律完成了旧约的诫命。主的山中圣训,不但不废止或贬抑旧约法律的道德
规范,更释放深藏著的潜力,提出崭新的要求;圣训为旧约法律启发了天主的和人
性的真理。它不外加新的规范,却直接改造行为的根,就是改革人心,是在那里,
人选择洁与不洁,也是在那里,形成信、望、爱三德,并偕同此三德,修练其他的
美德。这样,福音通过效法天父的完美,藉著宽恕仇人,为迫害者祈祷,并像天主
那样宽宏大量,把旧约的法律导向圆满。
新约的法律实践宗教的行为;使施舍、祈祷、禁食等行为指向那「在暗中看见的天
父」,而不是渴望「为叫人们看见」。新约法律的祈祷是「我们的天父」。
福音的法律包括「两条道路」之间决定性的抉择和实践主的话;福音的法律浓缩於
此金科玉律:「凡你们愿意人给你们做的,你们也要照样给人做:法律和先知即在
於此」(玛7:12)全部福音的法律包括在耶稣的「新命令」里(若13:34),就是我们该
彼此相爱,如同他爱了我们。
传自宗徒教导的道德教理宜於与主的圣训相连接,如罗马书十二至十五章;格林多
前书十二至十三章;哥罗森书三至四章;厄弗所书四至五章,和其他章节。这道理
以宗徒的权威传授主的教导,特别在讲解由对基督的信德所衍生的诸德时,这些德
行由圣神的主要恩赐──爱德所激发。「你们的爱不可是虚伪的。……论兄弟之爱,
要彼此相亲相爱。……论望德,要喜乐;在困苦中,要忍耐;在祈祷上,要恒心;
对圣者的急需,要分担;对客人,要款待」(罗12:9-13)。这教理也教导我们,根据
我们与基督和教会的关系,处理良心的个案。
新约的法律称为爱的法律,因为它更是由圣神所灌注的爱推动人行事,而非由怕惧
之情;新约的法律又叫做恩宠的法律,因为它通过信德和圣事的途径,赋给实践的
力量;新约的法律也叫自由的法律,因为它把我们自旧约礼仪和法律的规则中,解
救出来,使我们在爱德的推动下自发地行事;最后,它使我们能越过仆人的地位─
─「不知道他主人所作的事」,成为基督的朋友──「因为凡由我父听来的一切,
我都显示给你们了」(若15:15),甚至达到享有继承权的儿子的地位。
诫命以外,新约的法律也包括福音劝谕。天主的诫命和福音的劝谕,两者之间的传
统区分,就在於爱德,基督徒生活的完美:诫命旨在教人避免凡与爱德不能相容的
一切,而劝谕更教人躲避,那些本身虽不违反爱德,却能阻止爱德成长的一切。 
福音劝谕显示出爱德是活力充沛的,不作更多的付出,总不满意。福音劝谕发挥其
强大的冲力,激励我们属灵的敏捷。基本上新约法律的完美,在於爱天主和爱近人
的诫命。劝谕则指出更直接的途径,更方便的方法,要各人随其召叫去实践:
(天主)并不愿意每一个人遵守所有的劝谕,但只遵守那些因符合不同的个人、时间、
机会、能力以及爱德所要求的那些劝谕。因为爱德是一切德行、诫命、劝谕,总括
一句,一切法律和基督徒行为的皇后,给它们各自的位置、秩序、时间和价值。

撮要

按照圣经,法律是天主慈父的训示,它指引人生活的道路,为达到许诺的真福并阻
止作恶的行径。
「法律是为了公益,基於理性而订定的规则,由一个团体的负责人予以公布」。 
基督是法律的终向,只有他教诲并赐予天主的正义。
自然道德律,是人分沾天主的智慧和善良,因为人是按他的造物主天主的肖象而塑
造的。自然道德律表达人的尊严,并构成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基础。
自然道德律是不变的,历经世代仍保持原貌。表达自然道德律的规则,在实质上也
时常有效。为建立道德规则及民法,自然道德律是不可缺少的基础。
旧约的法律是启示的法律的第一步,它的道德规范已浓缩在十诫中。
梅瑟的法律包括的许多真理,可通过理性自然地得知。天主曾启示这些真理,是因
为人在自己心里不去读它们。
旧约的法律是为福音作准备。
新约的法律是圣神的恩宠,藉著对基督的信德而领受,通过爱德而行动。它在主的
山中圣训里特别表达出来,并藉圣事将恩宠赋予我们。
福音的法律使旧约的法律得以完成、超越并达至完美:旧约的许诺是藉著天国的真
福得以完成,旧约的诫命是藉著改变人心─行为的根源而达至完美。
新约的法律是爱的法律、恩宠的法律、自由的法律。
诫命以外,新约的法律也包括福音劝谕:「教会的圣德特别由许多的劝谕所培养,
这就是主在福音内建议他的门徒遵守的劝谕」。

TOP

天主教教理
卷三
在基督内的生活



第一部分   人的召叫:在圣神内的生活

第二章

人的团体

人类的被召是为显示天主的形象,并按父的独子的肖象而受改变。这召叫具有个人
的方式,因为每一个人被召进入天主的真福;这召叫也涉及整个人类团体。
第一条

人与社会

一、人被召的团体特色

所有的人都为了同一终向,即为了天主本身而被召。天主圣三的结合,和人与人之
间应在真理和爱中建立的兄弟手足情谊,有相似之处。爱近人与爱天主分不开。 
个人需要社会生活。此种生活为个人不是附加的,而是他本性的需要。人通过与他
人的交往,与兄弟间的互相服务和对话,而发展他的潜能;人就这样回应他的被召。

一个社会是一群人的集合体,藉著一个超越他们中每个人的合一原则,以有机体的
方式联合在一起。社会是同时可见的和精神的集合,在时间内持续存在:它继承过
去,准备将来。通过社会,每个人被立为「继承人」,领受「才能」以丰富他的身
分,他则应该加以发展结出果实。每个人理当效忠於他所参与的团体,并尊重负责
公益的掌权者。
每个团体由它的目标来界定,因此应遵守特定的规则,但是「人是,且该是所有社
会组织的本原、主体及宗旨」。
某些社会团体,如家庭和国家,更直接地符合人的本性。这些团体是人所需要的。
为使更多的人参与社会生活,应鼓励创立志愿的协会和组织,「为了经济、文化、
社会、体育、娱乐、职业、政治的目标,且不只局限於国内,也推广至世界的层面」
这「社会化」也表达了自然的趋向,这趋向推动人为了达到超越个人能力的目标而
结社。社会化发展个人的天赋,尤其增加人的创新力和责任感。社会化也有助於保
障人的权利。
社会化也引发出一些危险。国家过度的干预能够威胁个人的自由和主动。教会的训
导曾制定了所谓辅助性的原则。根据这个原则,「较高层的社会不应剥夺较低层社
会的权限,以干预其内部生活,反而应在必要时支持它,并帮助它与其他的社会组
成分子,在行动上取得协调,以促进公益」。
天主并不愿意把一切权力的行使单独保留给自己。他分给每一个受造物,运用其天
赋的能力,可以行使的职分。这治理的模式应在社会生活中加以仿效。天主治理世
界的态度,证实了他对人自由的极端尊重,这态度应能启发人间团体统治者的智慧。
他们应该表现出作为天主眷顾的执行者。
辅助性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集体主义。它画清国家干预的界限。它设法协调个人
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它有助於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秩序。
二、皈依和社会

社会为实现人的召唤是不能缺少的。为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尊重正确的价值等级,
就是「物理和本能的层次隶属於内在和精神的层次」。
社会中的生活,应首先被确认是属於精神界的事实。事实上,社会生活是在真理光
照中知识的交换、权利的行使、义务的完成,探索道德善的竞争,在所有美的正当
表达中、高贵乐趣的相通,把自身最好的一分通传给他人的恒常态度,对精神日益
富裕的共同向往。这些价值应该推动和领导文化活动,经济生活,社会组织,政治
的运动和体制,立法的程序以及社会生活在不断进化中的种种表现。

方法和目标的倒置,势必给只为达到目标的手段赋予终向的价值,或将人视为达到
目标的纯粹手段,结果是产生不义的结构,这结构「将使基督徒的生活,要符合立
法者天主的诫命,发生困难,而实际上成为不可能」。
因此,应该求助於人的精神和道德力量,并呼吁人经常需要进行内在的皈依,为促
成社会的改变,使它真实地为人服务。确认人心皈依为首务之急,非但绝不免除,
反而更负起责任,对引人犯罪的结构和生活环境,予以适当的清理和净化,为使它
们合乎正义的规范,不再阻止善,而有利於善。
没有恩宠的帮助,人不能「明辨介於懦弱和暴力之间的窄路,前者向罪恶低头,后
者流於与罪恶搏斗的幻想,实则使之变本加厉」。这是一条爱德的道路,就是爱天
主和爱近人的道路。爱德在社会诫命中占著最重要的位置。爱德尊重他人和他人的
权利。爱德要求实践正义,也唯有爱德能使我们做到。爱德启发自我奉献的生活:
「不论谁,若想保全自己的性命,必要丧失性命;凡丧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
(路17:33)。
撮要

天主圣三的结合,和人与人之间所应建立的兄弟友爱的情谊有某种相似之处。
人按照其本性发展自己,就需要社会生活。某些社会团体,如家庭和国家,更直接
地适於人性。
「人是,且该是所有社会组织的本原、主体及宗旨」。
应鼓励人们广泛地参与志愿的社团和组织。
按照辅助性的原则,不论是国家抑或较大的社会,都不应取代个人和中间团体的主
动性及责任感。
社会应让人们容易地修练德行,勿横加障碍。应由一个正确的价值等级所启发。 
在社会风气为罪恶所腐化的地方,就要呼吁人心的皈依,和恳求天主的恩宠,让爱
德激励正义的改革。离开福音,就没有解决社会问题的答案。
第二条

参与社会生活

一、权威

「社会中若无赋有合法权威的人,保障法纪的稳定,并采取足够的措施,促进公益,
社会生活将没有秩序和成就」。
所谓「权威」是指一种资格,凭著它,人或机构给人们制定法律和施予号令,并要
求人们服从。

任何人的团体都需要有权威来治理。 权威以人性为基础。为国家的连带责任,权威
是必要的。权威的任务是尽其所能确保社会的公益。
道德秩序所需要的权威,是从天主来的:「每人要服从上级有权柄的人,因为没有
权柄不是从天主来的,所有的权柄都是由天主规定的。所以谁反抗权柄,就是反抗
天主的规定,而反抗的人就是自取处罚」(罗13:1-2)。
服从的义务要求众人给予权威应有的荣誉,对行使职权的人表示尊敬,并依照他们
的功绩,表示感激和善意。
有圣克莱孟教宗笔下的一篇祷词,是教会为执政者最古老的一篇祈祷文:

「上主,请恩赐他们健康、平安、和睦、安定,为使他们顺利地行使□赐给他们的
统治权。师傅,永世的天上君王,是□赐给了世人之子光荣,荣誉和统治大地的权
能。上主,请指引他们的计谋,不离美善并依□所悦纳的,为使他们在以虔敬、和
平、温良,行使得自□的权力的时候,幸获□的垂怜」。

权威固然反映天主所钦定的秩序,「政体的确定及行政人员的遴选,可由国民自由
抉择」。
政体的多元性,在伦理上是容许的,只要它们符合采用此体制的团体的合法利益。
若政体在本质上违反自然律、公共秩序以及基本人权,那么,强行此政体的国家便
不能达成其公益。

权威并非从自身取得其道德的合法性。它不得专横妄为,而应为公益服务,作为一
种「道德力量,此道德力量的基础是自由及责任感 」:
人的立法是否有法律的特色,全看是否符合正直的理性;由此显出,它的力量乃得
自永恒律。如果立法偏离理性,则应宣告为不义,因为它不再符合法律的定义;而
更好说是一种暴力。

若权威寻求有关团体的公益,并采用道德上容许的方法来达成此目标,这时权威的
行使才算合法。如有掌权者制定不义的法律,或采用违反道德秩序的方法,这些措
施没有束缚良心的力量。「在这情况下,权威自动消失而转变成为迫害」。
「更好每个权力受到其他权力及其他合法权力的制衡约束,使它维持在正确的限度
内。这便是所谓『法治国家』的原则,在法治国家里法律是无上权威,而非个人独
断的意愿」。
二、公益

依照人的社会本质,个人的私益必然与社会的公益有关。公益的界定,必然要顾及
个人:
生活绝不可脱离群众、独自隐退,自以为义人似的,但要聚在一起,共同寻求公益。


公益一词是指「整个社会生活的条件,容许团体和个人更充分地和更方便地达到完
美」。 公益与所有人的生活有关。公益要求每一个人,尤其那些掌权的人,谨慎明
智。公益包括三个基本的要素:
首先,以对人之所以为人的尊重为前提。因公益之名,公权力必须尊重人基本的和
不可转让的权利。社会应该允许每一个成员实现他的使命。公益尤其在於提供条件,
以利行使天赋的自由,这为达成人的使命,是不可缺少的:「例如:随从自己良心
的正确指示而行事的权利、维护私生活和正当自由的权利,包括宗教事务上的自由」。

其次,公益要求社会的福祉和团体自身的发展。发展概括了全部的社会义务。诚然,
以公益的名义,分配各种个别的利益,乃属权威的责任。但是它必须使每一个人可
以得到所需要的一切,为能度一个真正合乎人性的生活,如:衣、食、健康、工作、
教育和文化、适当的资讯、建立家庭的权利等。
最后,公益包括和平,就是一个稳定和安全的正义秩序。因此,公益假定权威采用
正当的方法,确保社会及其成员的安全。公益奠定个人和集体的合法自卫的权利。

要想人的每一团体都拥有允许它自我肯定的公益,这唯有在政治团体里才能得到最
圆满的实现。保卫和促进公民社会、国民和中间社团的公益是国家的责任。
人类彼此相属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并渐渐伸展至整个大地。四海一家,集合了享有
天赋平等尊严的人类,牵涉到一个普遍的公益。这公益要求将各国团体组织起来,
「以应付人类各种需要。这些需要有的属於社会生活,如:衣食、卫生、教育……;
有的则属於某些随处可以发生的特殊情形,如:赈济难民,并支援移民及其家庭…
…」。
公益常以人的进步为目标:「事物的秩序应隶属於人的秩序,而人不应隶属於事物」。
这秩序以真理为基础,建立在正义之上,因爱而活跃。
三、责任与参与

参与是指个人自愿并慷慨地投入社会的交流。所有的人必须各依其位,各按其职,
参与促进公益的工作。此责任是基於与生俱来的人位格的尊严。
参与首先实现在职务范围里,负起个人的责任:人藉著关怀家人的教育,藉著在自
己工作上的良心,而分享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国民应尽其所能积极参与公众生活。参与的模式因地区或文化而异。「国家让绝大
部分国民,在真正的自由中,参与公共事务,是值得赞扬的」。
众人对促进公益工作的参与,一如所有的伦理责任,要求社会的夥伴经常不断地皈
依。欺诈舞弊以及其他狡猾手段,使某些人逃避法律的强制与社会义务的规定,因
与社会正义的要求背道而驰,应该坚决地予以谴责。应该设法促进那些改善人生活
条件的组织。
巩固那些能促进团体成员互相信任,和激励他们自愿为别人服务的价值,乃属於掌
权者的责任。参与从教育和文化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谁知道给下一代指出生
活及希望的理由,人类未来的命运,就操在他们的手中」。
撮要

「没有权柄不是从天主来的,所有的权柄都是由天主规定的」 (罗13:1)。
任何人类的团体都需要有权威来维持和发展。
「政治团体及公权力是以人性为基础的,所以也属於天主所钦定的秩序」。
若权威致力於促进社会的公益,就是合法地行使。为达到这目的,它该使用道德上
容许的方法。
政体的多元性,只要它们致力於促进团体的公益,就是合法的。
政权应在道德的规范内行使,同时要保证行使自由的条件。
公益包括「整个社会生活的条件,容许团体和个人更充分地和更方便地达到完美」。

公益包括三个基本的要素:对人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促进;社会的属灵及属世价值的
昌盛或发展;团体及个人的和平与安全。
人位格的尊严包含寻求公益。每人都有义务出力促进和支持一些改善人类生活条件
的组织。
维护并促进公民社会的公益是国家的责任。为整个人类家庭的公益,则要求一个国
际社会的组织。
第三条

社会正义

当社会制造某些条件,容许社团和个人,按照他们的本性和召叫,享有他们应该得
到的一切时,才能保证社会正义。社会正义是与公益及权力的行使连在一起的。 
一、对人的尊重

只有在人的超越性的尊严受到尊重时,社会正义才能实现。人代表著社会的最终目
标,社会是为了人而组成的:
维护和促进人位格的尊严,是造物主交给我们的责任。对此,历史的环境不论如何,
男男女女都有重大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尊重人,包括尊重他身为受造物的尊严及由此所衍生的权利。这些权利是先於社会
的、是社会应该承认的。它们是所有权威伦理合法性的基础:如果一个社会在其积
极立法时, 加以轻视,或拒绝承认这些权利, 无异是损害自身的伦理合法性。 缺
少了对人的尊重,掌权者唯有诉诸武力或暴力,以使属下服从。教会有责任提醒善
意的人士,请他们谨记这些权利,并对不当的与错误的要求,加以分辨。
尊重人须透过以下的原则:「人人应将其近人视作『另一个自己』,一无例外。首
先应顾及近人的生命,以及为度尊严的生活所需要的资源」。没有一种立法,凭其
本身的力量,足以消除恐惧、偏见、骄傲和自私的心态,这些都阻碍建立真正具有
兄弟情谊的社会。唯有在以每一个人为「近人」、为兄弟的爱德能消除这些阻碍。

对那些最感无助的人,不论在那一方面,作为他们的近人、积极为他们服务的责任
尤其迫切。「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25:40)。

这责任也推广到那些思想和行为方式跟我们不同的人。基督的教导更要求宽恕他人
的冒犯。基督把爱的诫命,也就是新的法律,推及所有仇人。福音精神的解放跟憎
恨仇人,是水火不相容的;这里,不容许憎恨的,是作恶的人,而非仇人作的恶。

二、人的平等与差异

人是依照唯一天主的肖象而受造的,拥有一个相同的有理性的灵魂;人人皆有同一
本性,出自同一本原。人又是藉基督的牺牲所救赎的,人人都蒙召分享同一天主的
真福:因此,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尊严。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本质上,基於人之为人的尊严,和导源於此尊严的权利:
面对人的基本人权,任何形式的歧视,无论是为了性别、种族、肤色、社会地位,
或为了语言或宗教,都应予以克服和扬弃,因为都违反天主的计画。

在进入世界的时候,人并没有为发展肉体和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一切。他需要其他的
人。人显然存有与年龄、体能、智能、人品、利益交流、财富分配等有关的差异。
「才能」并不是平等地分配的。
这些差异乃属天主的计画,他愿意每个人从他人得到他所需要的,而享有某些特殊
「才能」的人,要把利益输送给那些需要的人。差异鼓励,而且屡次要求人们慷慨
大量,宅心仁厚,乐意分施;差异促使各文化彼此丰富充实:
我不把所有德行平等地分给每个人。……有许多德行,我就这样分给了人,有的给
这人,有的给那人。……给这人爱德;给那人义德;给这人谦逊的德行,给那人活
泼的信德。……至於现世的财富,为人生必需的事物,我以更大的不平等分施给人。
我不愿意每个人都拥有为生活必需的一切,为了使人们因生活的急需,在彼此之间
有实行爱德的机会。……我愿意他们互相需要,并做我的管家,为分施他们受自我
的恩宠和赠与。

邪恶的不平等仍存在著,打击著千千万万的男女。这种不平等公开地违反福音: 
人的平等尊严要求达到更为人道及比较公平的生活条件。在人类大家庭内各成员、
各民族间,所有经济、社会上过分的不平等,是一种耻辱并违反社会正义、公平及
人位格的尊严,尤其危及社会及国际和平。

三、人的连带责任

连带责任的原则,也被称为「友谊」或「社会仁爱」,是人类间和基督徒之弟兄情
谊的一个直接的要求:
「今日广泛流传的一个错误,便是忘记人类连带责任和爱德的法律。这法律是为所
有的人规定的,且应遵守的,因为所有的人,不管属於那一民族,都有同一个来源,
并有平等的理智天性。这法律亦被耶稣基督为有罪的人类在十字架的祭台上献给天
父的赎罪祭所确定」。

连带责任的表达,首先在於财富的分配和工作的酬劳。其次也在於致力於一个更正
义的社会秩序,在此,张力更能化解,争执更易达致协议。
社会和经济的问题,只有借助各种形式的连带责任,才能获得解决:穷人和穷人间,
富人和穷人间,工人和工人间的连带责任,在企业上雇主和雇员间的连带责任,国
家和国家间的连带责任,民族和民族间的连带责任。国际的连带责任是道德秩序的
一个要求。世界的和平局部地有赖於它。
连带责任的德行超越物质的财富。在传播信德的精神财富时,教会也随著促进物质
财富的发展,屡次给此发展开辟新的门路。这样,许多世纪以来,应验了主的话:
「你们先该寻求天主的国和他的义德,这一切自会加给你们的」(玛6:33)。
二千年来,在教会的灵魂内,活跃著,且继续活跃著一种心情:它曾经推动了,且
继续在推动人灵从事爱德的事业,直达英豪的地步:其中,有隐修的苦耕者,奴隶
的解放者,病患的医疗者,信德、文明、科学的传播者;他们把讯息带给所有的时
代,所有的民族,为了创新社会的环境,以便所有的人能够度一个适宜於人的,相
称於基督徒的生活。

撮要

当社会实现某些条件,容许社团和个人享有他们应得的权利,才能保证社会正义。

尊重他人就是将他人当作「另一个自己」看待。这必须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为前提,
因为这些权利乃源於人的内在尊严。
1945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基於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源於这尊严的的权利。
1946人与人的差异乃属天主的计画,他愿意我们彼此需要。这些差异该激励我们实
践爱德。
1947人的尊严是平等的,要求我们缩减社会及经济上过分的差距,同时推动我们消
除邪恶的不平等。
1948连带责任是一个极具基督徒特色的德行,它使我们分享属灵的财富,更甚於物
质的财富。

TOP

天主教教理
卷三
在基督内的生活

「基督徒!你该认清你的尊严,你现在分享天主的性体;不要自暴自弃,再回到你
旧时的罪恶生活中去。你要记住:谁是你的首领?你是谁的肢体?你要记得,你已
从黑暗的势力下被救出,转入了天主的光明,天主的王国中了」。
信经宣认,天主在创造工程中所赐给人类的伟大恩典,但在救赎和圣化工程中,他
赐给的恩典更加伟大。信仰宣认的,由圣事所赋给:藉著「再生的圣事」,信友成
为「天主的子女」(若1:12; 若一3:1),「分享天主的性体」(伯后1:4) 。在信仰中
认识了新的尊严,信友便被召,自此以后,「生活度日只应合乎基督的福音」(斐1:27)。
藉著圣事和祈祷,他们领受基督的圣宠和基督之神的恩赐,使他们有能力度此生活。

耶稣基督常做他父所中悦的事。他与父生活在完美的共融中。同样,他的门徒也被
召在父的注视下生活,父在「暗中看见」,使他们成为「成全的,如同天父是成全
的一样」(玛5:47)。
基督徒藉著洗礼结合於基督,「死於罪恶,在基督耶稣内活於天主」(罗6:11),这
样,就分享复活的主的生命。跟随基督,并与他联合在一起, 基督徒能够「勉力效
法天主,如同蒙宠爱的儿女一样,并在爱中生活」(弗5:1),使自己的思念、言语、
行为符合「耶稣基督所怀有的心情」(斐2:5),并效法他的榜样。
基督徒「因著主耶稣基督之名,并因我们天主的圣神,成了义人」(格前6:11),又
「受祝圣,并蒙召为圣」(格前1:2),他们已经成为「圣神的宫殿」。「子的圣神」
教导他们祈求父圣神成为他们的生命,使他们力行,做爱德的事功,为「结出圣神
的果实」(迦5:22)。圣神治愈罪过的创伤,使我们「在心思念虑上改换一新」(弗4:23),
光照我们,坚强我们,使我们生活「像光明之子一样」(弗5:8),就是在一切事上实
践「良善、正义和诚实」(弗5:9)。
基督的道路「导入生命」,它和「导入丧亡」的道路正好相反(玛7:13)。福音中两
条道路的比喻是教会常讲的教理。这表示伦理的抉择为我们的得救很重要。「有两
条道路,一条是生命之路,另一条是死亡之路;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讲授教理,重要的是很清楚地传达走上基督道路的喜乐和要求。讲授基督内「新生
命」(罗6:4)的教理应有以下几个特色:
──是讲授圣神的教理,他是基督化生活的内在导师,他是温良的嘉宾和朋友,他
启发、引导、整顿、巩固这生命;

──是讲授恩宠的教理,因为是由於恩宠我们才获得救赎,更由於恩宠我们的作为
才能结出永生的果实;

──是讲授真福的教理,因为基督的道路总结在真福之内,它是人心向往的、唯一
导向永福的道路;

──是讲授罪过和宽恕的教理,因为人不承认自己是罪人,便不能真正认识自己,
而这是正直行事的条件;要是没有给予宽恕,人无法承担此真理;

──是讲授人性德行的教理,它使人领会向善的正直态度,既美丽又吸引人;

──是讲授基督徒信德、望德、爱德的教理,这一讲授由圣贤们以其德表宽宏地启
发出来;

──是讲授双重爱德诫命的教理,它展现在十诫中;

──是讲授教会的教理,因为在「诸圣共融」中藉著「精神财富」的多样交流中,
基督徒的生命才能成长、发展、交融。

这教理最先和最后的依据常是耶稣基督本人,他是「道路、真理、生命」(若14:6)。
在信德中瞻仰他,基督信徒才能希望基督在他们身上成就他的许诺,以基督爱他们
的爱来爱他,并勉力从事那些和自身的尊严相称的工作:
请你记住,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是你的真正的头,而你是他的一个肢体。他对你好像
头对肢体;他的一切都是你的;他的精神、心、身体、灵魂和他的一切官能,你都
该予以运用,好像你自己的一样,用来服事、颂扬、爱慕、光荣天主。你属於他,
宛如肢体属於头一样。他也切愿运用你的一切好像他自己的,来服事并光荣他的父。


在我看来,生活原是基督(斐1:21)。



第一部分

人的召叫:

在圣神内的生活

在圣神内的生活实现人的召叫(第一章)。这生活是由天主的爱和人的连带责任构成
的(第二章)。这是无条件赏赐的救恩(第三章)。
第一章

人位格的尊严

人位格的尊严,归根结柢,在於人是按照天主的肖象与模样而受造的(第一条);这
尊严的实现,便是人蒙召享受天主的真福(第二条)。人自由地达致真福,乃属於人
的本性(第三条)。从人的自由行为(第四条),可知人是否符合天主预许的、道德良
心指证的美善(第五条)。人不断地建树自我,并内在地成长:人的感性生活、精神
生活,都是组成成长的材料(第六条)。人藉著恩宠的帮助,日进於德(第七条),避
免罪恶,如不幸而犯罪,一如离家之荡子投向天父的仁慈而得到宽恕(第八条)。循
此途径,人乃达到圆满的爱德。
第一条

人是天主的肖象

「基督,在揭示圣父及其圣爱的奥迹时,把人圆满地展示给人自己,向人揭露其崇
高的召叫」。就是在基督──「不可见的天主的肖象」(哥1:15)内,人才是依照造
物主的「肖象和模样」而受造的。就是在基督──赎主和救主内,人身上那被原罪
扭曲了的天主肖象,得以重新恢复原始的美丽,并因天主的圣宠而变得高贵。
天主的肖象临在於每一个人。这肖象在人们的共融中,灿烂辉煌,一如天主三位之
间的结合(参阅第二章)。
人天生赋有一个「精神的、不死不灭的」灵魂,因此「在这大地上,唯有人这受造
物是天主因人之为人而喜爱的」。人自受孕之初,就被预定要承受永远的真福。 
人分享天主之神的光明和德能。藉著理智,人能够理解造物主为事物制定的秩序。
藉著意志,人能够自动地步向真实的美善。人在「寻求和爱好真理及美善」中,达
到自己的完美。
由於人有灵魂,有理智和意志的精神力量,天主赋予人自由,这是「天主肖象的杰
出标志」。
人凭理性,认得天主催促他「行善避恶」的声音。每人应遵从这在良心内产生共鸣
的法律,而此法律的实践,则在於爱天主、爱近人。道德生活的操练,证实人位格
的尊严。
「因恶魔的诱惑,於有史之初,人便滥用其自由」。人陷於诱惑,犯了罪。他仍保
持著对善的向往,但他的本性带著原罪的伤痕。於是他倾向於恶,并容易犯错: 
於是人在自身内便遭到分裂。人整个生活,无论是个人的或集体的,便形成善与恶、
光明与黑暗之间的戏剧性的战斗。
藉著苦难,基督自撒殚和罪恶中拯救了我们。他给我们赢得了在圣神内的新生命。
他的圣宠把罪恶在我们身上所损坏的,予以修复。
谁信基督,便成为天主的嗣子。成为天主的嗣子,便是把人改造,使人随从基督的
榜样;又使人能行为正直,实践善事;与救主结合,信徒达到爱德,即圣德的极致。
人在圣宠内长大成熟,他的道德生活在天上的荣耀中,升华为永远的生命。
撮要

「基督把人圆满地展示给人自己,向人揭露其崇高的召叫」
人与生俱来就有一个属神的灵魂,具有理智和意志,所以自受孕的那一刻,就已导
向天主,并被预定承受永远的真福。人在「寻求和爱好真理及美善」中,追求其完
美。
人所拥有的真正自由是「天主肖象的杰出标志」。
人应该遵守道德律,它驱使人「行善避恶」,此道德律在他良心中产生回响。
人由於在其本性受到原罪的创伤,所以在运用其自由时,容易做错和偏向恶行。 
那信从基督的,在圣神内获得一个新生命。那在恩宠中茁壮和成熟的道德生活,须
在天上的荣耀中完成。
第二条

我们蒙召享真福

一、真福

真福是耶稣宣讲的核心。真福的宣告,重申从亚巴郎以来对选民所作的许诺。真福
的宣示在於实现这些许诺,但不再是许给他们只拥有一块现世的土地,而是拥有天
国:
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温良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承受土地。

哀恸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安慰。

饥渴慕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得饱饫。

怜悯人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怜悯。

心里洁净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看见天主。

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称为天主的子女。

为义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几时人为了我而辱骂迫害你们,捏造一切坏话毁谤你们,你们是有福的。

你们欢喜踊跃罢!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报是丰厚的。(玛5:3-12)

真福刻画出耶稣基督的面貌,并描写其爱德;真福表达信徒参与基督苦难和复活荣
耀的召叫;真福昭示基督徒生活中特有的行动与态度;真福是看似矛盾却是正确的
许诺,作为痛苦中希望的支持;真福向门徒宣告,他们已隐约地取得祝福和赏报;
真福在童贞圣母和诸位圣贤的生活中已经揭开了序幕。
二、真福的渴望

真福答覆了人对幸福的自然渴望。这渴望导源於天主;天主把它放在人的心中,为
吸引人归向他,因为只有他能使人满足:
我们一定都愿意生活幸福,全人类中没有一个人不同意这说法,甚至在这说法还没
有圆满地道出之前就已同意。

那么,主啊,我怎样寻找□呢?既然在寻找□时,我的天主,我是在寻找幸福的生
活,就请□赐我寻找□,为使我的灵魂得以生活,因为我身因我灵而生活,而我灵
因□而生活。

只有天主使人满足。

真福昭示人存在的目的,人行为的终向:天主召叫我们分享他自身的真福。这召叫
针对每一个人,但也针对整个教会,就是所有接纳许诺,又在信仰中因此许诺而生
活的新子民。
三、基督徒的真福

对天主召人享受真福,新约用了许多说法,为标示此真福的特色:天国的临近;看
见天主:「心里洁净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看见天主」(玛5:8);进入主人的福
乐;进入天主的安息(希4:7-11):
在那里,我们将安息,我们将看见;我们将看见,我们将爱慕;我们将爱慕,我们
将颂扬。看,这将是没有终结的终结。除了抵达没有终结的王国,我们能有别的终
结吗?

因为天主把我们安置在世界上,是为了认识他,事奉他,爱慕他,因此而抵达乐园。
真福使我们分享天主的性体(伯后1:4)和永生。得到了永生,人便进入基督的光荣和
天主圣三生命的福乐。
这样的真福超越人的理解和人自身的能力。真福是天主无条件赏赐的恩典。因此人
称真福是超性的,犹如称那准备人进入天主福乐的恩宠是超性的一样。
「心里洁净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看见天主」。固然,天主的伟大和他神妙无
比的荣耀,「谁也不能见到天主而仍然活著」,因为父是不可捉摸的;但天主因他
对人的慈爱、宽容及全能,他竟恩赐敬爱他的人得以享见他;因为「在人所不能的,
在天主却是可能的」。

预许的真福使我们正视决定性的伦理抉择。真福邀请我们清洗我们的心灵,涤除不
良的本能,以求爱天主在万有之上。真福教导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财富或安逸,不
在人间的光荣或权势,不在任何人的事业,纵使非常有用,如:学术、科技、艺术,
也不在任何受造之物,而只在万善、诸爱之源的天主:
财富是今日的伟大的神明;对它,芸芸众生,大批人群,本能地叩首膜拜。人们以
富贵来衡量幸福,甚至也以富贵来□定尊卑。……这一切乃出自一个信念,就是财
富能成就一切。於是财富成了今日的一个偶像,另一个偶像便是声誉。……所谓声
誉,就是名满天下,称誉世界(也可以称为新闻人物),已被认同为善的化身,善的
至尊,也成了真正崇拜的对象。

天主十诫、山中圣训、宗徒的传授,都给我们描绘了导向天国的道路。我们以每天
的行为,藉著圣神的恩宠,逐步努力前进。又藉著基督圣言的灌溉,在教会内,为
了天主的光荣,慢慢地结出果实。
撮要

真福是重申并完成天主自亚巴郎以来所作过的多项许诺,使其导向天国,这正好回
应天主安放在人心内对幸福的渴求。
真福昭示天主召叫我们最终的目标:王国、享见天主、天主性体的分享、永远的生
命、天父的子女和天主内的安息。
永生的真福是天主无条件的恩赐,是超性的,就如导人进入永生的恩宠一般。
真福将我们置身在一些关键性的抉择前,对世物作取舍;这些真福净化我们的心灵,
为使我们学习爱天主在万有之上。
天上的真福奠定分辨的标准,使能按天主的法律运用世物。
第三条

人的自由

天主造了有理性的人,赋给他位格的尊严,具有对自己行为的主动力与主控力。
「天主『赋给他自决的能力』(德15:14),目的在使人自动寻找造物主,并自由地依
附他,而抵达其圆满幸福的境界」:
人赋有理性,因而肖似天主,人生来是自由的,是自己行为的主人。

一、自由和责任

自由是扎根於理性和意志的能力,它使人能行动或不行动,能做这事或做那事,如
此能采取自主的行动。藉著自由意志,每个人支配自己。自由在人身上是一股在真
理和美善中成长和成熟的力量。当自由以天主、我们的真福为依归时,便达致其完
美的境界。
只要自由尚未决定性地固定於其最终的美善──天主──则常有在善恶之间作抉择
的可能,亦即在成全上成长或衰退,甚至犯罪的可能。自由令行为真正有人的特色。
自由成了赞扬或责备、功绩或过错的根源。
人越是为善,越是自由。除了为美善和正义服务,没有真正的自由。选择不服从及
邪恶是滥用自由,使人沦为「罪恶的奴隶」。
自由使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责任的大小则在於行为自愿的程度。德行的进步、美
善的认识、修养的功夫,均增强意志主宰其行为的能力。
一个行为的归咎和责任,可因无知、疏忽、暴力、恐惧、习惯、激情,和其他心理
或社会因素而减轻或甚至免除。
所有直接有意的行为,都归於做此行为的人:
因此,原祖在乐园里犯罪后,上主质问亚当说:「你为甚么作了这事?」(创3:13)对
加音也是一样。基於同一理由,在达味和乌黎雅的妻子通奸,又用计杀死了乌黎雅
之后,先知纳堂也同样质问了君王达味。

一个行为可能是间接愿意的,即当这个行为的发生是由於疏忽了一件当知或当做的
事,例如,由於不懂交通规则而发生的意外事故。

非当事人所要的后果是容许发生的,例如,一个母亲为了侍候病床上的孩子,以致
弄得筋疲力尽。无意把后果作为目的或方法时,不好的后果不该归咎於当事人,例
如为了援救一个身陷危险的人,导致自己的死亡。为使不好的后果能归咎於人,该
后果必须是可预见的,并且当事人有可能加以回避。例如,醉后驾驶,导致他人死
亡,便是一例。
自由是在人际关系中行使的。每一个有位格的人,是依照天主的肖象而受造的,具
有自然的权利,要被承认为有自由和负责的个体。每人都有义务尊重别人的此项权
利。行使自由的权利是一种要求,与人的尊严是分不开的,尤其在伦理和宗教的领
域内。这权利应获得民法的承认,并在公益和公共秩序的范围内受到保障。
二、救恩计画中人的自由

自由与罪。人的自由是有限的、可能犯错的。事实上,人犯了错。他自由地犯了罪。
在拒绝天主爱的计画时,他欺骗了自己;他沦为罪的奴隶。由这原始的错乱,产生
了其他许多的错乱。人类的历史,自一开始,见证了由人心产生的种种不幸和迫害,
都是妄用自由的后果。
对自由的种种威胁。自由的运用并不意味著甚么都可以讲或甚么都可以做的权利。
声称「人、自由的主体,自给自足,在世间享用事物上,以达到满足他个人利益为
终向」,这说法是错误的。再者,为正确地运用自由所需要的经济和社会、政治和
文化方面的条件,多次受到忽略或违犯。这些盲目和不义的情况加重道德生活的负
担,导致强者和弱者陷於违反爱德的诱惑。背离了道德律,人损害他本身的自由,
把自我囚禁起来,断绝兄弟手足的情谊,反抗天主的真理。
解放和救恩。基督以其光荣的十字架,为所有的人带来了救恩。基督把人自奴役他
们的罪恶中赎回。「基督解救我们,是为使我们获得自由」(迦5:1)。在基督内,我
们分享「使我们获得自由」(若8:32)的真理。圣神已成为我们的恩赐,依照宗徒的
教导,「主的神在那里,那里就有自由」(格后3:17)。从现在开始,我们以「天主
子女的自由」(罗8:21)为荣。
自由和恩宠。如果我们的自由,符合天主安置在人心中对真理和美善的感悟,基督
的圣宠绝不会与之竞争,恰好相反,一如基督徒的经验,尤其在祈祷中所指证的,
我们越顺从恩宠的推动,我们内心的自由和我们在诸考验中的坚定也越增长,面对
外在世界的压力和强迫就是考验的例子。藉著恩宠的运作,圣神教育我们,走向属
灵的自由,为使我们在教会内和在世界上,作为他工程的自由合作人。
全能仁慈的天主,求□铲除对我们不利的一切障碍,使我们能以清明的身心,自由
地奉行□的旨意。

撮要

「天主赋给人自决的能力」(德15:14), 为使他能自由地依附造物主,并因而抵达
圆满的幸福。
自由就是行动或不行动,和自主地采取行动的能力。当自由是以天主、至高的美善
为依归时,会使人的行为达致完美。
自由使行为有真正人的特色,使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这是按自己的意愿而完
成的。人自由的行为确是归自己所有。
一个行为的归咎或责任,可因无知、暴力、恐惧、和其他心理或社会因素,而减轻
或免除。
行使自由的权利是一种与人的尊严分不开的要求,尤其在宗教和道德的领域内。自
由的运用并不意味甚么都可讲或甚么都可做的权利。
「基督解救了我们,是为了使我们获得自由」(迦5:1)。
第四条

人行为的道德性

自由使人成为道德的主体。当人以自愿的方式做事,可以说人是其行为之父。人的
行为,就是在良心判断之后自由选择的行为,是可依道德观来评定行为是好或是坏
的。
一、道德性的泉源

人行为的道德性取决於:
──选择的对象;

──追求的目的或意向;

──行为的环境。

对象、意向和环境构成人行为道德性的「泉源」,或组成要素。

选择的对象是意志故意投向的一个善。对象构成人行为的因素。选择的对象确定一
个意愿行为的道德性,是根据理智承认它和判断它是否合乎真实的善。道德性的客
观准则,经由良心指证,陈述善与恶的理性秩序。
面对著对象,意向常站在行动主体的一边。因为意向与行为的意愿的泉源相连,并
由终向决定行为,因此意向对行为的道德品质,是一个基本的因素。目的是意向的
第一个鹄的,用以指定行为中所追求的目标。意向是意志投向目的的动向;意向注
视行动的鹄的。意向指向行动所期待的善。意向不只限於指点我们的个别行为,更
能调配许多不同的行为,归向同一的目标;意向能够引导人的一生走向最终的目的。
例如,一次服务原以帮助近人为目标,但能同时受到天主圣爱的启发,以爱天主作
为我们所有行为的最后目的。同一个行为也能够受到多种意向的影响,譬如,服务
是为了得到某种益处,或为了获得虚荣。
一个良好的意向(如:帮助近人)不能使一件本身放任的行为(撒谎、诽谤)成为良好
而正当的。目的并不使方法成为正当的。由此,人不能为了拯救一个民族,而把处
罚一个无辜的人视为合法的方法。反过来说,一个附加上去的不良意向(如虚假光荣
)却能使一个本身可以是良好的行为(如施舍),成为不良的。
环境,包括后果在内,是道德行为的次要因素。环境的影响在於加重或减轻人行为
道德的善或恶(例如偷窃的数量)。环境也能够减少或增加行动者的责任(如因怕死而
做)。环境本身不能改变行为原有的道德性质;环境不能使一个内在恶的行为,成为
良好或正当的。
二、善行与恶行

道德上良好的行为,同时假定对象、目的和环境都是良好的。一个不好的目的使行
为败坏,即使这行为的对象本身是好的(如祈祷和禁食「为给人看见」)。
选择的对象只就其本身来说,便能使一个行为全面败坏。有一些具体的行为──如
淫乱,常是错误的选择,因为选择这些行为,牵涉意愿上的错乱,亦即是一个道德
的恶。

因此,断定人行为的道德性,只考虑引起行为的意向,或是作为框架的环境(氛围、
社会压力、强迫或行动的需要等等),是错误的。有些行为,因其本身,在其本身,
不论处於何环境,不论有何意向,因其对象的关系,常是严重不道德的。例如,亵
渎神明和宣发假誓,谋杀和通奸。人总不可为得到一个善而作恶。
撮要

对象、意向和环境构成人行为道德性的三个「泉源」。
选择的对象确定一个意愿行为的道德性,根据理性认可它和判断它是好是坏。
「人不能以良好的意向使不良的行为成为正当的」。目的并不使方法成为正当的。

道德上良好的行为假定有良好的对象、目的和环境。
有一些具体的行为,若选择了,不论怎样都是错事,因为选择这些行为牵涉意愿上
的错乱,亦即是一个道德恶。人总不可为得到某一个善而行恶。
第五条

情欲的道德性

有位格的人以他自愿的行为而导向真福。人体验的情欲或情感,能够使他倾向於真
福,并有所贡献。
一、情欲

「情欲」一词是基督徒传统的用词。情感或情欲是指感性的激情或感动;情欲使人
在面对所感受到的或想像到的善或是恶,倾向行动或不行动。
情欲是由人心理层面的自然因素所组成,情欲提供感性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交往的
通道并保障其联系。我们的主曾指出,人的心为情欲活动涌流不息的泉源。
情欲有许多种。最基本的情欲便是受到善的吸引而产生的爱情。爱情对不在目前的
善产生渴求,和得到它的希望。这动向的完成在於获享善的快感和喜乐。恶的体会
则产生憎恨、厌恶和恐惧恶的来临。这动向的终结则在於对当前恶的哀愁,或抗拒
恶的愤怒。
「爱是要别人得到幸福」。所有其他的情感都以此人心对善的原始向往作为泉源。
唯有善才值得爱。「若爱是恶的,情欲也是恶的;若爱是善的,情欲也是善的」。

二、情欲与道德生活

情欲本身既非善亦非恶。情欲得到的道德评价,只看情欲是否有效地受理性和意志
的管辖。情欲称之为自愿的,「或者因为情欲受到意志的指使,或者因为意志不加
以阻止」。情欲是否是道德善或人性善的成全,要看它是否接受理性规范。
强烈的感受不决定一个人的道德和圣德;这些感受好似一座水库,可以从中源源不
绝地汲取表达道德生活的形象和情感。当情欲有助於一个善的行为,在道德上便是
善的,反过来说,便是恶的。正直的意志把所接纳的感性推动导向美善和真福;不
良的意志则屈服於无规律的情欲之下,给情欲火上加油。情感的触动和感受能为德
行所提升,或为恶习所败坏。
在基督信徒的生活里,圣神所达成的工作是推动整个的人,包括其痛苦、恐惧、悲
伤,一如主在山园中和苦难中所显示的。在基督内,人性的感受能够在爱德和天主
的真福中达致圆满。
人在道德上的完美,不仅在於人为意志所驱使而向善,也靠感性对善的欲望,一如
圣咏所说:「我的心灵以及我的肉身,向生活的天主踊跃欢欣」(咏84:3)。
撮要

「情欲」一词是指情感或感受。人透过自己的情感的触动,预先感受到甚么是善和
怀疑甚么是恶。
最主要的情欲是爱和恨,渴求和惊惧,欣悦、哀愁和愤怒。
情欲作为感性上的倾向,本身没有道德上的善或恶可言,而要看这些情感是否出自
理智和意志,才谈得上道德的善或恶。
情感的触动与感受能为德行所提升,或为恶习所败坏。
人在道德感受上的成全,在於人不但为意志所驱使而向善,而且也为其「心」所驱
使。

TOP

天主教教理
卷二
基督奥迹的庆典

第二部分

第四章

其他礼仪庆典

第一条

圣仪

「慈母圣教会设立了一些圣仪,这是模仿圣事而设立的一些神圣标记,用以表示因
教会的代祷而获得的某些效果,尤其是属灵的效果。藉著圣仪,使人准备接受圣事
的主要效果,并圣化人生的各种境遇」。
圣仪的特质

圣仪是由教会所建立的,为圣化教会的某些职务、生命中某些情况、基督徒生活的
不同境遇、及有益於人类使用的物品。圣仪根据主教的牧民决策,也可用以回应某
一时代或某一地区基督徒的文化、历史和其他需要。圣仪常包含祈祷,并时常伴以
一种指定的标记,例如覆手、画十字圣号、洒圣水(使人纪念圣洗圣事)等。
圣仪属於来自圣洗的司祭职:所有已受洗的人,都蒙召成为一个「福源」(blessing),
可施以祝福。因此,信友也可以主持某些祝福;但一项祝福越涉及教会和圣事生活,
就越应保留给圣职人员(主教、司铎或执事)来主持。
圣仪不像圣事一般赋予圣神的恩宠,但透过教会的祈祷,让人准备接受恩宠且与之
合作。「信友尽心准备,靠著由基督受难、死亡、复活的逾越奥迹所涌出的恩宠,
圣化各种生活情况,而所有圣事与圣仪的效能,也都是由这逾越奥迹而来。 於是,
一切事物的正当用途,无一不能导向圣化人类、光荣天主的目的」。
不同形式的圣仪

在各种圣仪中,以祝福(人、食物、物件、地方)为首。每项祝福都是人对天主的赞
颂并求他赐恩的祈祷。基督徒在基督内蒙天主父降福,赐「以各种属神的福分」(弗
1:3)。因此,教会在祝福时,都呼求耶稣之名、并习惯画基督的十字圣号。
某些祝福有其持久性:因为它们把一些人奉献於天主,或保留一些物件和地方,专
供礼仪的用途。对人的祝福(但切勿与圣秩圣事混淆)有:(男、女)隐修院院长的祝
福、贞女的奉献、会士的发愿、以及为某些教会职务(读经员、辅祭员、传道员等)的
祝福。物品的祝福有:圣堂或祭台的奉献或祝福,圣油、圣爵、祭衣、钟等的祝福。

当教会公开以权威,因耶稣基督之名,祈求保护某人或某物件,对抗并脱离魔鬼(邪
恶)的控制,这称为驱魔。耶稣曾经驱魔,而教会从他那里获得驱魔的权柄和任务。
简单的驱魔礼施行於圣洗圣事的庆典中。隆重的驱魔礼(即所谓的「大驱魔礼」)只
能由获得主教许可的司铎举行。在进行大驱魔礼时,必须明智谨慎,严守教会所订
的规则。驱魔的目的是藉耶稣交托给教会的神权,驱走邪魔,解放人免受魔鬼的控
制。然而,这绝对不同於患病,尤其是精神方面的。若是患病,就需要接受医学方
面的治疗。因此,在行驱魔礼前,必须辨认有关情况确定有魔鬼的临在,而非疾病。

民间的热心敬礼

除了圣事性礼仪和圣仪外,教理讲授的内容还应考虑到信友间的各式热心善功及民
间敬礼。基督徒历来都以不同方式的热心敬礼来表达他们的宗教感情。这些热心敬
礼环绕著教会的圣事生活, 包括尊敬圣髑、拜访圣堂、朝圣、各式敬礼游行、拜苦
路、宗教舞蹈、念玫瑰经、佩带圣牌等。
这些热心行为延续教会的礼仪生活,却非予以取代:「安排这些热心善功时,应该
顾及礼仪季节,与礼仪配合,在某种程度上由礼仪延伸而来,并引导民众走向礼仪,
因礼仪本身远比这些热心善功更为尊高」
为保存和支持民间的热心敬礼,需要牧民上的辨别,必要时,还得净化,并纠正这
些热心敬礼背后的宗教感情,使能增进对基督奥迹的认识。这些民间热心敬礼的举
行,须受主教的监督和批准,并遵守教会的一般准则。
本质上,民间热心敬礼包含丰富的价值。它以基督徒的智慧,回答有关生命(存在)的
重大问题。天主教徒的信仰智慧,能把(存在的)问题综合起来:以创新的方式综合
了神性与人性、基督与玛利亚、灵魂与肉身、共融与制度、个人与团体、信仰与国
家、理智与感情。这智慧基於基督徒的人文主义,彻底肯定每个人都有天主子女的
尊严,建立基本的友爱团契,教导人接触自然的化工,同时也了解人为的事功,并
且让人即使遇上艰难的时刻,仍有理由在喜乐和愉快中生活。对民众来说,这智慧
也是一种辨别的原则,一种传扬福音的精神,使他们自然察觉到:何时教会是以服
务福音为首;何时此福音被其他利益所窒息,并失去其内涵。

撮要

圣仪是教会所建立的神圣标记,其目的是使人准备接受圣事的效果,并圣化生命中
不同的境况。
祝福在圣仪中占了重要的地位。祝福包括人为了天主的工程和恩赐而赞颂他,同时
也包含教会的代祷,使人能够按照福音的精神,善用天主的恩赐。
除礼仪外,基督徒生活也由植根於不同文化的各式热心敬礼所滋养。教会在信德的
光照下谨慎地阐明这些「热心敬礼」:凡能表达传扬福音精神、人类智慧、充实基
督徒生活的,教会都予以鼓励。
第二条

基督徒的丧礼

一切圣事,尤其基督徒入门圣事,是以天主子女的最后逾越为目标。此最后的逾越,
通过死亡,引领人进入天国的生命。如此,满全了人在信德与希望里所宣认的:
「我期待死人的复活,及来世的生命」。
一、基督徒的最后逾越

基督死而复活的逾越奥迹,启示了基督徒死亡的意义。因此,我们把唯一的希望寄
托在基督身上。那在基督耶稣内去世的基督徒是「出离肉身,与主同在。」(格后5:8)

对基督徒来说,死亡那天虽结束了圣事生活,却带来另一个新的开始。他完成了受
洗时开始的新生命;决定性地「相似」那藉圣神的傅油而获赐的「圣子的肖象」;
并能分享那曾在感恩祭中预尝过的天国筵席,纵使他还需最终的净化,才能穿上结
婚礼服。
在尘世的朝圣旅程中,教会好比母亲那般,透过圣事,怀抱著基督徒,也陪伴他走
到人生路途的终点,把他交托在「天父的手里」。教会在基督内向天父献上他宠爱
的子女,且怀著希望,在地里播下那将光荣复活的肉身的种子。这奉献藉感恩祭予
以充分地庆祝。在弥撒前、后所举行的祝祷礼,都是圣仪。
二、丧礼的举行

基督徒的丧礼既不授予亡者圣事,也不授予圣仪,因为亡者已「跨越」圣事救恩计
画之外。但它是教会的礼仪庆典。教会在此的职务,是为了藉丧礼表达与亡者之间
有效的共融,也是为了使参加丧礼的会众团体参与此共融,并向会众宣告永远的生
命。
不同的丧礼仪式表达出基督徒死亡的逾越特色,并且适应各地区的情况和传统,甚
至包括礼仪服饰的颜色。
罗马礼的殡葬礼, 为适应丧礼过程中的三个不同地方(家里、圣堂、墓地), 并按
照家庭、本地习俗、文化和民间的热心敬礼在丧礼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三种类型。

下述过程为所有礼仪传统所共有,它包括四个主要的部分:

向团体致候。礼仪由信德的致候开始。主礼以「安慰」的言词( 依照新约的意思:
圣神的力量在希望中)来接待亡者的亲友。 在此聚集祈祷的团体也期待聆听 「永生
之言」。 面对团体中一个肢体的去世(或逝世周年纪念,或逝世后第七天或第四十
天),应使我们超越「现世」的观点,引导信友确信复活的基督。
圣道礼仪。在举行丧礼时,应加倍用心准备圣道礼仪,尤其会众当中可能有些是很
少参与礼仪的信友,或是亡者的非基督徒朋友。讲道时,尤其要避免使用「对亡者
歌功颂德的悼词」, 但要在复活基督的光照下,阐明基督徒死亡的奥迹。
感恩圣祭。丧礼如在圣堂举行,感恩祭是基督徒去世逾越事实的核心。教会表达她
与亡者有效的共融:在圣神内,向天父呈上基督死而复活的祭献;教会祈求她的子
女得到罪过及其后果的净化,并蒙接纳参与天国的筵席,分享逾越的圆满(福乐)。
藉著如此举行的感恩祭,信友团体──尤其是亡者的家人──学习在与「主内安息」
那一位的共融中生活。此共融的生活是藉著领受基督圣体(亡者亦是基督的活肢体),
并藉著为他祈祷,也与他一起祈祷。
告别礼是教会最后一次把亡者交托於天主。这是「在埋葬亡者前,基督徒团体对其
成员作最后的告别」。在拜占廷礼的传统中,表达方式是於告别时向亡者吻别: 
藉著这最后的致敬,「我们为他的去世和分离、也因与他的共融和重聚而咏唱。事
实上,死亡决不能把我们彼此分离,因为我们众人都要走完同一的道路,将在同一
个地方重逢。我们将不再分离,因为我们为基督而活,现今又在基督内结合为一,
走向他,与他相遇……我们将在基督内团聚一起」。

TOP

天主教教理
卷二
基督奥迹的庆典

第二部分

第三章

第七条

婚姻圣事

「男女双方是藉婚姻盟约结合为终身伴侣,此盟约以其本质指向夫妻的福祉,以及
生育和教养子女,而且两位领洗者之间的婚姻被主基督提升到圣事的尊位」。
一、天主计画中的婚姻

圣经是以天主按照自己的肖象创造男人和女人而开始,最后以「羔羊的婚礼」(默19:7,9)
的神视完成。从始至终,圣经讲论婚姻及其「奥迹」:婚姻的建立和天主所赋予的
意义;婚姻的起源和目的;婚姻在整个救恩史中的各种实现;罪恶给婚姻所带来的
种种困难;婚姻如何「在主内」(格前7:39)、在基督与教会订立的新盟约中得到更
新。
受造界中的婚姻

「夫妻生活及恩爱的密切结合是由造物主所建立,并由他赋予固有的法则。婚姻的
创立者是天主自己」。婚姻的圣召已铭刻在男人与女人的本性上,造物主亲手所创
造的人就是这样。 虽然长久以来,婚姻在不同的文化、社会结构和灵性态度上经历
无数变化,但它并非是一种纯粹人为的制度。这种多元性,不应使人忘记婚姻的共
同和永恒特徵。尽管婚姻制度的尊严未能在各处以同样的亮度彰显出来,所有文化
都认为婚姻结合是相当伟大的。「因为个人及社会的幸福跟健全的婚姻与家庭生活,
紧密相连」。
天主因著爱而造了人,也召叫人去爱;这是整个人类最基本和与生俱来的圣召。因
为人是按照天主的肖象和模样而造成的 而天主本身就是爱。天主这样造了男女,他
们互相的爱情成为反映天主对人类绝对和永恒之爱的肖象。在造物主的眼中,这爱
情是美好的,非常美好的。这爱情得到天主的祝福,目的是使它不断衍生,并实现
於照管受造物的共同工程之中:「天主祝福他们说:『你们要生育繁殖,充满大地,
治理大地』」(创1:28)。
圣经确定男女是为了对方而受造的:「人单独不好。」女人是男人的「亲骨肉」,
就是说, 与他配对的她, 与他平等的她,与他最亲近的她,是天主赐给他作为
「助手」的,如此她代表那「救助我们的天主」。「为此,人要离开自己的父母,
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成为一体」(创2:18-25)。这意味著他们两人的生命永远结合
在一起, 主曾亲自说明这种结合,他使人想起造物主「最初」的计画:「这样,他
们不是两个,而是一体了」(玛19:6)。
罪恶统治下的婚姻

每个人在他周遭或在他自己内,都会经验到邪恶。 这经验也会在男女关系上感觉到。
他们的结合时常受到纷争、支配欲、不忠、嫉妒和冲突的威胁,这可能逐渐导致仇
恨和决裂。 根据不同的文化、时代和个人, 这种混乱现象可能以一种或多或少的
尖锐方式出现,也可能或多或少得以克服,但它似乎具有一种普遍的特徵。
我们沉痛地看到的这混乱现象,根据信仰,并非来自男女的本性,也不是来自男女
关系的本质,而是来自罪恶。原罪使人与天主决裂后,第一个后果就是破坏了男女
之间原先的共融。他们的关系被彼此的怨怼所扭曲;造物主原先恩赐他们互相喜爱
却变成支配对方和贪婪的关系;男女要生育繁殖和治理大地的美好圣召,已添上怀
孕和谋生求食的痛苦。
然而,受造界的秩序虽遭严重扰乱,但仍然存在。为治愈罪恶的创伤,男女需要恩
宠的助佑;天主既是无限仁慈的,他从不拒绝施恩。没有恩宠的助佑,男女便不能
实现他们生命的彼此结合,为了这种结合,天主才「在起初」创造了他们。
在旧约法律教育法下的婚姻

天主是那么慈悲的,从没有舍弃罪人。随著罪恶而来的处罚,「怀孕的苦楚」(创3:16)、
「汗流满面」地辛劳工作(创3:19),也构成限制罪恶损害的良方。人在堕落以后,
婚姻有助人克服自我封闭、自私、对个人逸乐的追求,而使自己向他人开放、彼此
互助、自我牺牲。
在旧约法律的教育法下,涉及婚姻专一性和不可拆散性的道德良知得以发展。族长
和君王的多妻制度仍未明确地被放弃,然而,天主给梅瑟的法律旨在保护女人,反
对男人任意支配女人。即使如此,按照主的话,此法律仍带有男人「心硬」的痕迹:
为这个缘故,梅瑟准许人休妻。
先知们在夫妇专一和忠贞的爱情的形象下,看到天主与以色列所订立的盟约,於是
准备选民的良知,加深他们了解婚姻的专一性和不可拆散性。卢德传和多俾亚传,
以感人的记载,见证了婚姻的崇高意义、夫妻之间的忠贞与恩爱。圣传时常在雅歌
一书里,看到人类爱情的独特表达,也是天主之爱的纯真反映──那「猛如死亡」
之爱, 「洪流也不能熄灭」之爱的反映 (歌8:6-7)。
在主内的婚姻

天主与其子民以色列之间的婚姻盟约,为那新而永久的盟约预作准备。在此新盟约
中,天主子藉著降生成人,牺牲性命,与他所拯救的人类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
如此,为「羔羊的婚宴」(默19:7,9)预作准备。
耶稣在公开生活之始, 应他母亲的请求, 在一个婚宴上施行了第一个标记(神迹)。
教会对耶稣在加纳婚宴的临在,认为非常重要。这里,她看到对婚姻之美好的肯定,
并意会到一个宣告:自那时起,婚姻要成为基督临在的有效标记。
耶稣在宣讲时,明确指出男女结合的原义,一如造物主自起初所愿意的那样。梅瑟
准许人们休妻,是对人的心硬作出让步 。男女之间的婚姻结合是不可拆散的:是天
主亲自制定的:「凡天主所结合的,人不可拆散」(玛19:6)。
对婚约的不可拆散性这种明确的坚持,曾使人感到困惑,并且看来好像是一项不能
实现的要求。可是,耶稣没有加给夫妇一项不能承受的重担,比梅瑟法律更沉重的
担子。他来恢复受造界被罪恶所扰乱的原有秩序,亲自赋予人力量和恩宠,好能在
天主国的新幅度中度婚姻生活。夫妇是藉著追随基督、牺牲自我和背负自己的十字
架,才能「领悟」婚姻的本义,并在基督的助佑下,把它生活出来。基督徒婚姻的
恩宠是基督十字架所产生的果实,十字架是整个基督徒生活的泉源。
关于这一点,保禄宗徒用以下的话清楚地说明:「你们作丈夫的,应该爱妻子,如
同基督爱了教会,并为她舍弃了自己,为圣化她」(弗5:25-26),又立刻接著说:
「『为此,人要离开自己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成为一体』。这奥秘真是
伟大!但我是指基督和教会说的」(弗5:31-32)。
整个基督徒生活带有基督与教会夫妻之爱的标记。使人加入天主子民团体的圣洗,
已经是一项婚姻奥迹:它可以说是婚礼前的沐浴,接著就是婚宴──感恩祭。基督
徒婚姻则成为有效的标记,是基督与教会缔结盟约的圣事。既然婚姻象徵并通传恩
宠,那么,两位受过洗礼者之间的婚姻就是新约的真正圣事。
为天国而守贞

基督是整个基督徒生活的中心。 基督徒跟基督的关系, 比跟其他家庭的或社会的
关系更为重要。自教会开始,已有些男女放弃了婚姻的莫大好处,为要追随羔羊,
无论他到那里,都常跟随他,为关注上主的事情,为尽力中悦他3,为迎接新郎的来
临4。基督曾亲自邀请某些人追随他度这种生活,而他本身就是这种生活的模范:

有些阉人,从母胎生来就是这样;有些阉人,是被人阉的; 有些阉人,却是为了天
国而自阉的。能领悟的,就领悟罢!(玛19:12)

为天国而守贞,是圣洗恩宠的一种扩展;是一项有力的标记,象徵人与基督之关系
的优越性;也是热切期待他再来的标记,使人想起婚姻是现世存在的一种关系,是
会逝去的。
婚姻圣事和为天国而守贞,两者都是来自主自己。是他赋予这两种生活意义,并给
予它们所需的恩宠,好按照他的圣意而生活。为天国而守贞的价值,与基督徒的婚
姻观是不可分割的,而且相得益彰:
诋毁婚姻,就是削减守贞的光辉。赞扬婚姻,就是提高对守贞的赞扬。与坏的相比
才显示出的美好,不可能是真的美好。比那确实美好的更为美好的东西,才是最美
好的。

二、婚姻庆典

在拉丁礼中,如双方新人是天主教徒,他们的婚礼通常在弥撒中举行,因为所有圣
事与基督的逾越奥迹都是相连的。在感恩祭中,新盟约的纪念得以实现:基督在新
盟约中永远与他锺爱的净配──教会──结合,为了她而自作牺牲。故此,这是十
分合适的事:就是在感恩祭中,双方新人誓许合意,互相交付自己,把一生奉献给
对方,与临现在感恩祭中的基督为教会所作的奉献结合,来印证这誓盟;同时,藉
同领感恩(圣体)圣事,在基督的圣体圣血中共融合一,在基督内「成为一体」。 
「由於婚姻礼仪庆典是圣化的圣事行动,……它本身一定是有效的、有价值的和有
效果的」。为使即将结婚的夫妇妥善准备自己的婚姻庆典,他们适宜先领受忏悔圣
事。
在拉丁教会中,双方新人通常被视为是基督恩宠的施行人;是他们两人在教会面前,
经互表合意,而互相授予婚姻圣事。在东方礼中,婚姻圣事(称为「加冠礼」)的施
行人是司铎或主教,他们在接受新人彼此的合意后,便依次为新郎新娘加冠,象徵
婚姻盟约的订立。
不同的礼仪传统都有很多的祝福婚姻及呼求圣神祷词,祈求天主在新婚夫妇,尤其
在新娘身上赐予他的恩宠和祝福。藉著婚姻圣事的呼求圣神祷词,新婚夫妇领受圣
神,就是基督与教会之间爱情的共融。圣神是他们盟约的印记,他们爱情永不枯竭
的泉源,也是使他们的忠贞历久常新的力量。
三、婚姻的合意

婚姻盟约的主角是受过洗的一男一女;他们可自由结婚并能自由地表达他们的合意。
所谓「自由的」就是:
──没有受到强迫;

──没有受到自然律或教会法的阻碍。

教会认为新婚夫妇彼此的合意是「成立婚姻」不可缺少的因素。没有合意,也就没
有婚姻。
婚姻合意是一项「夫妇互相授受自身的人性行为」:「我接纳你作我的妻子。我接
纳你作我的丈夫」。这使夫妇连结一起的合意,在他们两人「成为一体」时,得以
完成。
合意应是每个立约人的自愿行为,不受暴力或外在重大威胁所迫使。任何人间的权
力都不能取代这合意。如果缺少这分自由,婚姻也就无效。
为了这个原因(或为了其他导致婚姻无效而不成立的原因),教会可在主管的教会法
庭审查有关情况后,宣布「婚姻无效」,即这婚姻从未存在过。这样,缔约双方可
自由结婚,唯须履行前约所有的自然义务。
在婚姻庆典中,证婚的司铎(或执事)以教会的名义接纳新人的合意,并给予教会的
祝福。教会圣职人员以及见证人的临在,明显表达出婚姻是教会的事。
因此,教会通常要求信友以教会的仪式来缔结婚约。以下一些原因有助於解释这个
要求:
──婚姻圣事是一项礼仪行动,因此它的庆典适宜在教会的公开礼仪中举行;

──婚姻使人进入教会内的已婚族群(Ordo),并制定在教会内、夫妇之间以及对孩
子的权利和义务;

──婚姻既是在教会内一种生活的身分,故此婚姻必须得到确认(因而[结婚时]应有
见证人);

──合意的公开特质,保障夫妇曾经作出的「承诺」,并帮助他们忠贞不渝。

为使夫妇的「承诺」是一项自由而负责的行动,并为使婚约具有坚固而恒久的人性
的及基督信仰的基础,婚前的准备是极为重要的:
父母和家庭所给予的榜样和教导,乃是婚前准备的最好途径。

牧者和作为「天主大家庭」之基督徒团体的角色,为传递婚姻和家庭的人性的与基
督徒的价值观,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在我们的时代,很多年轻人具有破碎家庭的
经验,这些家庭不能再充分地保证婚姻价值观的传授:

关于夫妻之爱的高贵、任务和实行,应在家庭内,给年轻人适当和即时的指导,俾
使他们能学习贞洁的品格,在适当年龄上,由庄重的订婚期过渡至婚姻生活。

混合婚姻与宗教不同的婚姻

在许多国家里,经常出现混合婚姻(天主教徒与受过洗的非天主教徒结婚)。结婚者
双方与牧者应特别关注这情况。与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结婚(即天主教徒与未受洗者)更
应审慎。
夫妇之间即使宗派不同,并不会为婚姻构成不能克服的障碍,只要他们能够共同分
享彼此从各自的团体中所得到的一切,而且互相学习对方如何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忠
於基督。但是,我们也不应低估这种混合婚姻所产生的种种困难。这些困难的起因,
是由於基督徒的分裂仍未解决。夫妇在自己的家庭里,难免会感受到基督徒分裂的
痛苦。宗教信仰的差异更可能加剧这些困难。有关信仰的分歧,对婚姻本身的不同
见解,还有宗教思想的不同,都可能构成婚姻生活中紧张关系的来源,尤其在子女
的教育问题上,由此产生对宗教冷漠的诱惑。
根据拉丁教会现行的法律,混合婚姻须获得教会当局的明文许可,才属合法。至於
信仰不同的婚姻,其障碍要获得明文宽免才算有效。为获得准许或宽免,双方新人
应明白和接纳婚姻本质上的目的和特质,而且天主教的一方要承诺,有责任让子女
接受天主教的洗礼及教育。
在很多地区,由於教会的合一交谈,有关的基督徒团体为这种混合婚姻已经能够制
订一些共同的牧民守则。其目的是为帮助这些混合婚姻的夫妇在信仰的光照下,在
他们特殊的情况下生活;并且帮助这些夫妇克服因彼此之间的义务、以及各自对所
属教会团体的义务,所引起的紧张关系。这些守则还鼓励夫妇充分发展他们信仰的
共同点,并尊重彼此的分歧点。
与宗教不同的人士结婚,天主教的一方也有特殊的任务:「因为不信主的丈夫,因
妻子而成了圣洁的,不信主的妻子也因丈夫而成了圣洁的」(格前7:14)。如果这种
「圣化」导引另一方自愿皈依基督的信仰,那么,为基督徒的一方和为教会来说,
确是莫大的喜乐。诚挚的夫妻之爱,谦逊而忍耐地实践家庭生活的美德,恒心地祈
祷,都能准备那不信主的一方接受皈依的恩宠。
四、婚姻圣事的效果

「因有效婚姻在夫妻间产生的关系,其本质是排他和永久的;此外,在基督徒的婚
姻上,更藉婚姻圣事,使夫妻身分的义务和地位得以坚强,犹如被祝圣一般」。 
婚姻关系

配偶彼此作出给予和接纳的合意是得到天主亲自确认的。从他们的婚姻盟约中「产
生天主法律所肯定的一个制度,在社会面前亦然」。夫妇的盟约融入天主与人类建
立的盟约中:「真正的夫妻之爱归宗於天主的爱」。
因此,婚姻关系由天主亲自建立的,於是受过洗的人之间的既成已遂婚姻,是永不
可拆散的。这关系是由夫妇自由的人性行动和圆房所产生的,从此不能废止,而且
形成由天主的忠信所保证的一项盟约。教会没有权力违反天主上智的这个安排。 
婚姻圣事的恩宠

「[基督徒夫妇]以他们的身分(order)及生活方式, 在天主子民中,具有专属於他
们的本有恩宠」。婚姻圣事本有的恩宠是为使夫妇间的爱情更趋完美,并且巩固他
们那不可拆散的结合。藉著这恩宠,「他们彼此在夫妇生活中,在生育和教养儿女
时,互相帮助成圣」。
基督是这恩宠的泉源。「犹如古时,天主主动与自己的子民订立爱的及忠信的盟约;
同样,现在,身为人类救主及教会净配的基督,藉婚姻圣事,与基督徒夫妇相遇」。
基督同他们在一起,赋予他们力量,使他们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追随他,跌倒后再站
起来,互相宽恕,彼此背负对方的重担,「怀著敬畏基督的心,互相顺从」(弗5:21);
而且以一种超性的、细致的和丰富的爱情彼此相爱。他使他们在爱情和家庭生活的
喜乐中,在今世就预尝羔羊的婚宴:
我从哪里汲取力量,以令人满意的方式,描述那由教会所结合、由奉献所巩固、由
祝福所印证、由天使所宣布、并由天父所确认的婚姻、所带来的幸福呢?……两个
基督徒在同一的希望、同一的渴望、同一的纪律、同一的服务中结合在一起,是多
么的美妙!他们是同一天父的子女、同一主人的仆人;他们灵肉一致;实际上,他
们真正两人成为一体,甚么也不能使他们分开。哪里身体是一个,那里精神也是一
个。

五、夫妻之爱的益处和要求

「夫妻之爱包括一个整体,整个人的构成因素都包括在内──身体和本能的需求、
感觉和情感的力量、心灵和意志的渴望。它追求彼此的融合要全人以赴,这种融合
远超身体的结合,并导向一心一德的融合;它要求在决定性的彼此交付中,既不可
拆散,又要忠贞不渝;并且怀有对生育开放的心态。 一言以蔽之,这是所有夫妻的
自然之爱的正常特质,但它(基督徒的婚姻)以一种新的意义,不但净化,并且加强
这些特质,甚至提升它们,使之成为基督宗教特有价值的表达」。
婚姻的专一性和不可拆散性

夫妻之爱,就其本质而言,要求两人以整个生命结合为一,组成家庭(团体),而且
不可拆散:「这样,他们不是两个,而是一体了」(玛19:6)。「他们被召,日复一
日地忠於他们彼此相互交付的婚约,在共融中不断成长」。这种人性的共融,藉婚
姻圣事所赋予的在耶稣基督内的共融,得以坚强、净化和圆满,并且透过共同的信
仰生活和一起领受感恩(圣体)圣事而不断加深。
「夫妻两人以平等的位格尊严,完全相爱,在上主所确认的一夫一妻制中,更清楚
显示出来」。多夫多妻制违反男女平等的位格尊严,以及夫妻之爱的特质,因为夫
妻之爱是专一的、排他的。
夫妻之爱的忠贞

夫妻之爱,就其本质而言,要求一分不可侵犯的忠贞。这是他们彼此把自己赠予对
方的结果。夫妇的爱情应是决定性的,不能是「直到另行通知为止」的临时措施。
「婚姻生活的密切结合,是二人的互相交付,一如子女的幸福,都要求夫妻必须彼
此完全忠信,并需要一个不可拆散的结合」。
夫妇之爱的忠贞最深入的缘由,是来自天主对其盟约、和基督对其教会的忠贞。婚
姻圣事赋予夫妇能力,去重现(represent)这分忠贞,并为之作证。藉著圣事,婚姻
的不可拆散性得到一个新而更深刻的意义。
与一个人一辈子结合在一起,似乎是太难,甚至视为不可能。因此,更须宣告这一
喜讯:天主以坚定不移的爱来爱我们,夫妻分享这爱,而这爱扶助和支持他们。他
们藉著彼此的忠贞,能成为天主信实之爱的见证人。靠天主圣宠的助佑,夫妻往往
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忠实作证,实应获得教会团体的感谢和支持。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为了种种原因,婚姻的同居生活实际上成为不可能。在这样
的情况下,教会准许夫妻分居,即终止同居生活。但夫妻在天主前仍是丈夫和妻子;
他们不可与另一人结婚。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如可能的话,
彼此和好。基督徒团体应帮助这些人以基督徒精神生活,忠於他们的婚姻关系,因
为那是不可拆散的。
今日,在许多国家里,不少天主教徒按照民法办理离婚,并依照民法再婚。教会由
於忠於耶稣基督所说的话──「谁若休自己的妻子而另娶,就是犯奸淫,辜负妻子;
若妻子离弃自己的丈夫而另嫁,也是犯奸淫(谷10:11-12)」,坚决认为:如果第一
桩婚姻仍有效的话,便不能承认新的婚约有效。如离婚的人依民法再婚的话,客观
上,他们就是违反天主的法律。只要这情况一直持续下去,他们便不可领圣体。基
於同一理由,他们不能执行某些教会的职务。忏悔圣事的和好,也只能给予那些悔
改、承认自己破坏了婚姻作为盟约和忠於基督的标记,并保证自己在完全禁欲中生
活的人。
有些基督徒处於上述情况中,却常常保存自己的信仰,并愿意以基督徒精神教养自
己的儿女,对这样的人,司铎和整个团体应表示关切,使他们不致自视为离开教会
的人。他们既是受了洗的人,可以而且应该参与教会的生活:
要邀请他们聆听圣言、参与弥撒圣祭、恒心祈祷,协助慈善事业以及团体为谋求正
义所发起的工作,以基督信仰教育子女,培养补赎的精神和习惯,好能日复一日地
祈求天主的恩宠。

对生育的开放

「婚姻制度及夫妻之爱,本质上便是为生育并教养子女的,二者形同婚姻的高峰与
冠冕」。
子女是婚姻极其宝贵的恩赐,而且为父母本身,亦大有裨益。天主亲自说过:「人
单独不好」(创2:18),「在起初,天主创造了人类,有男有女」(玛19:4);他愿意
人特别参与他的造化工程。天主也降福男人及女人说:「你们要生育繁殖」(创1:28)。
所以,真正的夫妻之爱,以及出自夫妻之爱的整个家庭生活制度,其目标就是使夫
妻们,在不轻视婚姻其它宗旨的条件下,毅然地准备和造物主及救主的爱合作,因
为他就是通过夫妻,使他自己的家庭日益扩展充实。

夫妻之爱的生育力延伸到道德、精神和超性生活的成果上,父母把这些成果透过教
育而传递给子女。父母是子女最主要和最先的教育者。在此意义下,婚姻和家庭的
基本任务是为生命服务。
对那些天主没有赐予子女的夫妻来说,无论就人性的或基督徒的观点来看,他们仍
可享有一个充满意义的夫妻生活。他们的婚姻可因著实践爱德、殷勤待客和慷慨牺
牲,而散发光芒。
六、家庭教会

基督愿意在若瑟与玛利亚的圣家里出生和成长。教会就是「天主的家庭」。从教会
开创,其核心往往是由那些「全家都信了」的成员所组成的。他们在皈依时,也渴
望「全家」得救 这些信友家庭,在不信主的世界中,成为度基督徒生活的被孤立的
小族群。
现今,在一个往往对信仰陌生甚至敌视的世界里,信友家庭作为活泼信仰生活的园
地、散发信德之光的中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以一个古
代名称──家庭教会──来称呼家庭。父母在家庭中「以言以行,作他们子女信仰
的启蒙导师,用心培养他们每人的圣召,尤其是修道的圣召」。
就是在家中,作父亲、母亲、子女的,以及所有成员,「藉著领受圣事、祈祷与感
恩的行动,圣善生活的见证、克己和爱德行动」,以特殊的方式,实行他们源自洗
礼的司祭职。因此,家庭是培养基督徒生活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培育丰富人生的
学校」。人在家庭里学习工作的劳苦和喜乐、兄弟之爱、慷慨宽恕之道,甚至常常
宽恕,特别是透过祈祷和生命的奉献,去钦崇天主。
我们仍要记得那些为数众多的独身者。他们独身是由於他们生活的具体环境所迫,
而往往并非自愿,但他们特别接近耶稣之心,因此,值得教会,尤其是牧者们的特
别爱护及热切关怀。他们当中有不少往往是由於贫穷而没有人间的家庭,也有些以
安贫乐道的精神在自己的处境中生活,事奉天主和近人,树立基督徒生活的模范。
我们应为他们打开家、「家庭教会」和教会大家庭的门。「在这世界上,没有一个
人是没有家庭的:教会是每一个人的家,是大家的家,特别是那些『劳苦而负重担
的人』(玛11:28) 的家」。
撮要

圣保禄说:「你们作丈夫的,应该爱妻子,如同基督爱了教会,并为她舍弃了自己。
这奥秘真是伟大!但我是指基督和教会说的」 (弗5:25,32)。
透过婚姻盟约,一男一女组成一个共同生活及互爱的亲密共融团体;婚姻盟约是造
物主所创立,并赋予固有的法则。婚姻的本质指向夫妻的幸福,以及生养和教育子
女。两位受过洗的人的婚姻也由主基督提升到圣事的尊位。
婚姻圣事象徵基督与教会的结合。它赐予夫妻恩宠,使他们以基督爱教会的爱彼此
相爱。如此,这圣事的恩宠成全夫妻之间的人性爱情,强化他们之间那不可拆散的
结合,并在迈向永生的旅途中圣化他们。
婚姻建基於缔约双方的合意,就是建立在彼此决定性地把自己交付给对方的意愿上,
其目的是为活出一个忠贞和传衍生命的爱情盟约。
由於婚姻确立夫妻在教会内生活的公开地位,故此婚礼宜公开举行,安排在礼仪庆
典中,在司铎(或教会认可的证人)和其他证人及信友团体前举行。
专一性、不可拆散性及对生育的开放皆是婚姻的要素。多夫多妻制违反婚姻的专一
性。
离婚则分开天主所结合的。拒绝生育是使夫妻的生活失去其「最宝贵的恩赐」,就
是子女离婚者於其合法成婚的伴侣尚健在时再婚,就违反了基督所教导的天主的计
画和法律。这些人虽未与教会分离,但亦不可领圣体。他们仍须度基督徒的生活,
尤其要教育子女度信德生活。
基督徒的家庭是子女们首先接受信仰宣讲的地方。为此,家庭非常合宜地被称为
「家庭教会」,是祈祷和恩宠的团体,人性品德和基督徒爱德的学校。

TOP

天主教教理
卷二
基督奥迹的庆典

第二部分

第三章

为共融服务的圣事

圣洗、坚振和感恩(圣体)圣事是基督徒入门圣事。它们是所有基督门徒共同圣召的
基础;他们被召成圣,并实践向世界传福音的使命。这三件圣事赋予人必要的圣宠,
使人在迈向天乡的旅途生活中,能依照圣神的指引而生活。
有两件圣事──圣秩和婚姻──是为其他人的得救而设立的。虽然它们同样地有助
於其个人的得救,但也是通过其为他人服务而达成的。这两件圣事赋予领受人在教
会内一项特殊使命,并用来建立天主的子民。
透过这两件圣事,那些已经在圣洗和坚振圣事中蒙受祝圣,而享有全体信友所共有
的普通司祭职的人,能够接受特殊的祝圣。那些接受圣秩圣事者蒙受祝圣而成为牧
者,因基督之名,「以天主的圣言和恩宠牧养教会」。另一方面,「基督徒夫妇,
为善尽他们身分的职责,藉特殊的圣事而增强力量,一如已蒙受祝圣一样」。
第六条

圣秩圣事

圣秩(ordo)是圣事,藉此圣事,基督所托付给宗徒的使命,得以在教会中继续执行,
直到世代的终结。故此,它是宗徒职务的圣事。它包括主教职、司铎职、执事职三
个等级。
[有关基督对宗徒职务的创立和使命,见上文(874……等号)。这里只论及此项职务
如何透过圣事的途径而传递]。

一、为何称这圣事为圣秩圣事?

在古代罗马,拉丁文 Ordo是指一些确立的的公务团体,特别是管理团体(governing
body)。Ordinatio则指被纳入一个这类的团体(Ordo)。在教会也有一些确立的团体,
圣传依据圣经从古以来就称之为 taxeis (希腊文),拉丁文是ordines (圣秩)。於
是,礼仪中说到ordo episcoporum (主教圣秩),ordo presbyterorum (原意是「长
老圣秩」,中文一般称「司铎圣秩」),ordo diaconorum (执事圣秩)。其他的团体
也用 ordo 这个名词,诸如:慕道者、贞女们、夫妇、寡妇等。
加入教会中一个这样的「团体」,是经由一项称为 ordinatio (入团礼)的仪式来达
成;这是一项宗教和礼仪行动,是一种祝圣,或祝福,或一件「圣事」。今日,ordinatio
一词则专用在使一个人加入主教行列、司铎行列或执事行列的圣事行动上,并且此
圣事行动超越纯粹由团体所作的选立、指派、授权或任命;因为这圣事行动赋予圣
神的恩赐,使领受者能行使「神权」(sacra potestas);这神权只能透过教会来自
基督自己。 这授秩礼(ordinatio) 又称为祝圣礼(consecratio),因为这是基督本
人为了他的教会,将领圣秩者从众人中选拔出来,授予他神权。主教的覆手联同祝
圣祷词,就是构成此祝圣礼的可见标记。
二、救恩史中的圣秩圣事

旧约的司祭职

天主将选民立为「一个司祭的国家,一个圣洁的国民」(出19:6)。在以色列子民当
中,天主由十二个支派中选出了一支,就是肋未支派,把他们选拔出来,专作礼仪
服务,而天主本身就是他们的产业。当时有专用仪式来祝圣旧约最初的司祭,司祭
的「设立是为人行关于天主的事,为奉献供物和牺牲,以赎罪过」。
这司祭职的设立是为宣讲天主圣言,并藉奉献牺牲和祈祷,与天主重建共融的关系。
可是,这司祭职却不能带来救恩,需要不断地重复献祭,也不能获得决定性的圣化。
这决定性的圣化只有藉基督的祭献才可以实现。  
但是,教会的礼仪将亚郎的司祭职和肋未支派的服务,一如七十个「长老」的建立,
都视为新约晋秩职务的预象。因此在拉丁礼中,教会在授予主教圣秩的祝圣经文中
祈祷说:
天主,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之父……□曾以恩宠的言语,订定了教会规范;□从起初
就预定使亚巴郎的后裔,成为神圣的子民,□设立了君王和司祭,使他们常服务於
□的圣所……

在司铎圣秩授予礼中,教会祈求:
主、圣父……远在旧约时代,□就以神妙的圣礼,创立了多种职务。□委派梅瑟和
亚郎,管理及圣化□的子民,□又简选一些人,赐予他们职位和名分,与梅瑟和亚
郎联合,以协助他们的工作。为此,□在旷野里,将梅瑟的神能赋予七十位贤士,
使他们充作他的助手,让他更容易管理□的子民。同样,□将亚郎的职权,完整地
交给他的子孙,按照司祭的律例,供职於会幕,履行献祭的职务;而这会幕的祭献,
正是未来美好事物的预象。

在授予执事圣秩的祝圣经文中,教会宣认:
全能的天主……□建立教会作为基督的身体,且使这身体的肢体享有天上不同之神
恩,各司其职,又因圣神而奇妙的结合成一体,成为新的圣殿,不断成长与扩大。
□建立了三个圣秩职分,使圣职人员为□的圣名而服务。犹如当初□曾拣选肋未的
子孙,在□的圣殿中供职……。

基督的唯一司祭职

旧约司祭职的所有预象都在耶稣基督身上找到了圆满的实现,他是「天人之间唯一
的中保」(弟前2:5)。基督徒圣传视「至高天主的司祭」默基瑟德(创14:18)为基督
司祭职的一个预象。他是唯一「按照默基瑟德品位的大司祭」(希5:10; 6:20),他
是「圣洁、无罪、毫无瑕疵的」(希7:26)。他「只藉一次奉献……就永远使那些被
圣化的人得以成全」(希10:14),也就是藉他在十字架上的唯一祭献。
基督赎罪的祭献是唯一的,是一次而永远完成的,却在教会的感恩祭中临现。 基督
的唯一司祭职也是一样: 此司祭职藉著公务司祭职而临现,基督司祭职的唯一性并
不因此而削减:「而且只有基督自己才是真正的司祭,其他的都只是他的仆人」。

参与基督唯一司祭职的两种方式

大司祭和唯一中保──基督──使教会「成为一个司祭的国度,事奉他的天主和父」
(默1:6)。 整个信友团体,就其本身而言,是司祭性的。信友实行他们由圣洗圣事
接受的司祭职,每个人依照自己的圣召,参与基督作为司祭、先知和君王的使命。
他们是藉圣洗和坚振而「被祝圣为……神圣的司祭」。
主教及司铎的公务或圣统司祭职,与所有信友的普通司祭职,虽然「两者各按其自
己的方式都分享基督唯一的司祭职」却有实质上的分别,但「彼此有连带关系」。
这从何说起?信友们的普通司祭职实行於发展圣洗的恩宠──亦即信、望、爱三德
的生活,顺应圣神的生活。公务司祭职是为普通司祭职服务的,致力於发展所有基
督徒圣洗的恩宠。公务司祭职是基督用来不停地建立并领导教会的方法之一。因此,
公务司祭职是透过它专有的圣事──圣秩圣事──而授予的。
以基督元首的身分

圣职人员为教会服务时,是基督自己临现於他的教会,作为他奥体的头、他羊群的
牧者、赎罪祭的大司祭、真理的导师。这正是教会所要表达的:因圣秩圣事的效力,
司祭「以基督元首的身分」而行动:
圣职人员真正担任同一耶稣基督司祭的职务。如果圣职人员基於他所领受司祭职的
祝圣,而确实肖似大司祭,那么他就享有以基督自己的权能而行动的权力,因为他
代表基督(virtuteac persona ipsius Christi)。

基督是一切司祭职的泉源:旧约的司祭只是基督的预象,而新约的司祭却是以基督
的身分而行动。

藉晋秩职务,特别是司铎职和主教职,基督作为教会元首的临在,就会在信友团体
中成为有形可见的。按照圣依纳爵·安提约基的美妙说法:主教是「父之典型」(typos
tou Patros),他好像是天主圣父活的肖象。
基督在其圣职人员身上的这种临在,不应被认为好似这人已被保护,而免除任何人
性软弱,支配欲、错谬,甚至罪恶的危害。圣神的力量并不以同样方式保证圣职人
员的一切行为。可是,在施行圣事时,圣神却赋予这种保证,为的是即使圣职人员
虽有罪亦不能阻止恩宠的效果;圣职人员有许多其他行为仍存留著人性的痕迹,这
些行为不常是忠於福音的标记,也因此会损害教会宗徒事业的效果。
这司祭职是公务性的。「这项由主交托给他子民的牧者们的职务是一项道地的服务」。
这服务完全与基督和人群有关;它完全从属於基督及他唯一的司祭职,它的建立是
为了人群和教会团体的益处。圣秩圣事赋予一种「神权」, 这权力就是基督的权力。
为此,这权力的行使,应依照基督的榜样来衡量,他为了爱而成为最卑微的和众人
的仆役。「主曾经清楚地说过,照顾他的羊群就是爱他的证明」。
「以整个教会的名义」

公务司祭职不仅具有在信友团体前代表基督──教会元首──的职责,而且当他把
教会的祈祷呈献给天主时,尤其奉献感恩祭时,他也是以整个教会的名义而行动。

「以整个教会的名义」,这并不表示司祭们是团体所指派的代表。教会的祈祷和奉
献是不可与其元首基督的祈祷和奉献分离的。这常是基督在教会内并藉著教会所行
的崇拜;是整个教会,即基督的奥体,「藉著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内」,在圣
神的团结中,向天父呈上祈祷并奉献自己。整个身体──头和肢体(caput et membra)─
─在祈祷和奉献自己,正因为如此,那些在奥体内,特别作他仆人的,不但称为基
督的仆人,亦称为教会的仆人。这是由於公务司祭职代表基督,故此亦能代表教会。

三、圣秩圣事的三个等级

「由天主所设立的教会职务是分等级去执行的,这些执行人员从古以来就被称为主
教、司铎和执事」。教会在礼仪中、在其训导以及其恒常的实践中所表达的天主教
教义,承认在公务上分享基督司祭职的,共有两个等级,就是:主教职和司铎职。
而执事职则是为辅助及服务他们的。为此,「司祭」(sacerdos)一词实在的用法是
指主教和司铎,而非执事。不过,天主教教义教导,两个分享司祭职的等级(主教和
司铎)和服务的等级(执事),三者都是透过称为「授予圣秩」的圣事行动,亦即透过
圣秩圣事而授予的:
所有的人须尊敬执事就如对耶稣一样,尊敬主教如对天父的肖象,尊敬司铎就如对
天主的议会和宗徒团一样,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教会可言。

主教圣秩授予礼──圣秩圣事的圆满

「据圣传证明,从教会初期就一直通行的不同职务中,首要的就是那些被立为主教
职位的,因为他们从开始就绵延不绝地由宗徒一脉相传下来,且被视为宗徒继承的
传递者」。
为完成他们的崇高使命,「宗徒们在圣神降临时因基督而满渥特殊倾注的圣神,他
们又以覆手礼,把圣神的恩宠传授给他们的合作者,这圣神的恩赐藉主教的祝圣礼,
一直流传到今天」
梵二大公会议训导说:「在主教祝圣礼中授予圣秩圣事的圆满,这在教会的礼仪传
统中,并按教父的说法,称为至高的司祭职,神圣职务的全部(summa)」。
「祝圣主教时,连同圣化的职务,也授予训导和管理的职务……。事实上……覆手
礼和祝圣经文赋予圣神的恩宠,并留下神印,致使主教们卓越地、有形可见地代表
基督自己,作为导师、牧人和大司祭,并以基督的身分行事(in Eius persona agant)」。
「所以,主教们因所领受的圣神,成为信仰的真正导师、大司祭及牧人」。
「一个人基於主教的祝圣礼,并藉与主教团的首领及其他团员的圣统共融,成为主
教团的一分子」。主教圣秩的集体本质(collegial nature)和特性,尤其在教会古
代的习惯中表现出来,即在祝圣一位新主教时,请来多位主教参与祝圣。今日,为
合法地祝圣一位主教,需要罗马主教的特殊参与,因为他是所有个别教会在唯一教
会内共融之最高、有形可见的联系,同时,他又是它们自由的保证。
每位主教,身为基督的代表(vicar),对於那托付给他的个别教会,负有牧者的职责,
但他同时与所有主教弟兄集体地负有关怀所有其他教会的责任:「虽然每位主教只
是托付给他照顾的那一部分羊群本有的牧者,但按天主所制订的,他既身为宗徒的
合法继承人,就与其他主教共负教会的宗徒使命」。
前述的一切,正说明为何主教所主持的感恩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表达团结一起围
绕祭台的教会,由代表基督──善牧和教会元首──的主教所主持。
司铎  主教们的合作者  圣秩授予礼

「基督是圣父所祝圣和派遣来到世上的,他藉宗徒们并使他们的继承人──主教们
──分享他的祝圣和使命。主教们又把自己的职务,合法地按不同的等级,委托给
教会不同的成员」。「主教们的职务以从属的等级交给司铎们:他们被纳入司铎圣
秩中,成为主教圣秩的合作者,去履行基督所托付的宗徒使命」
「由於司铎的职务与主教圣秩紧密相连,因而分享基督亲自建立、圣化和治理他奥
体的权柄。为此,司铎们的司祭职虽以基督徒入门圣事为先决条件,却是由另一件
特殊的圣事所授予。透过圣秩圣事,司铎们藉圣神的傅油,烙上特殊神印,使他们
肖似基督大司祭,能以基督元首的身分行事」。
「司铎们虽未达到司祭职的最高峰,在执行分内职权时又从属於主教,但司铎们和
主教们在司祭的尊位上连在一起,也因著圣秩圣事,按照至高永远大司祭基督的肖
象,他们是被祝圣为真正的新约司祭,去宣讲福音,牧养信友并举行礼仪庆典」。

司铎经由圣秩圣事,分担了基督交托给宗徒们向普世传福音的使命。「司铎们在领
受圣秩时所得的神恩,准备他们不只去执行一种限定的使命,而是广大普遍的救世
使命,『直达地极』」「故在他们内心应有准备可到任何地方去宣讲福音」。
「司铎们行使其神圣职务的最高峰,是在感恩祭中或感恩聚会(synaxis):在那里他
们以基督的身分行动,宣布他的奥迹,把信友们的祈祷和他们元首基督的牺牲联合
一起。同时,在弥撒圣祭中,透过他们使唯一的新约祭献临现并产生实效,直到主
的再临;这就是基督曾一次而永远地把自己当作无玷的牺牲而奉献於天父的祭献」。
他们由这唯一的祭献汲取整个司铎职务的力量。
「司铎们是主教圣秩谨慎的合作者、助手和工具, 奉召为天主的子民服务,与他们
的主教组成唯一的司祭团,分担不同的职务。在每一个地区的信友团体中,他们可
以说是代表主教, 并以完全信任和慷慨的心胸与他联合, 分担他的部分职责和关
怀,并在每日的操劳中付诸实行」。司铎们若不从属主教,与他共融,就不可行使
职权。在领受圣秩时,他们向主教应许服从,并在礼成时,主教向他们祝平安,表
示主教视他们为合作者、儿子、兄弟和朋友,他们应向主教回以敬爱和服从。
「司铎们因授秩礼都加入司铎的行列,彼此藉这圣事性的手足关系密切团结,尤其
在所服务的教区,在当地的主教领导下,以特殊的方式组成唯一的司祭团」。司祭
团的一体性,按惯例有其礼仪的表达,即在授秩礼中,主教为领秩者覆手后,司铎
们也为他覆手。
执事授秩礼  「为人服务」

「在圣统制中,等级最低的是执事, 他们所领受的覆手,『不是为作司祭,而是为
服务』」。在执事圣秩授予礼仪中,只有主教为候选人覆手,表示执事在「服务」
的任务上特别与主教联系在一起。
执事以特殊的方式分享基督的使命和恩宠。圣秩圣事给他们盖上一个不能磨灭的印
号(「神印」),使他们肖似基督:基督自己曾成为「执事」,亦即众人之仆。在执
事的许多职务之中,特别有:辅助主教和司铎举行神圣奥迹的庆典,尤其是感恩祭;
分送圣体,证婚并祝福婚姻,宣读福音和讲道,主持葬礼,并献身於各种爱德服务
工作。
自梵二大公会议以来,拉丁教会恢复了执事职,「作为圣统固有及永久的一个等级」。
此职在东方教会则是一直保持的。终身执事职可授予已婚人士,它为教会的使命构
成一项重要的富源。其实,对那些在教会内,不论在礼仪及牧民生活中,或在社会
及慈善事业上,实践真正服务职责的人来说,「让他们藉宗徒传下来的覆手礼得到
坚固,与祭台更密切地联系起来,这样,他们靠著执事职之圣事恩宠,更有效地履
行职务」,是适当而有益的。
四、圣秩圣事庆典的举行

由於主教、司铎或执事的圣秩授予礼,对个别教会的生活是很重要的,因此尽量要
求有较多的信友参礼。最好是在主日并在主教座堂举行,并且以适合於该庆典的隆
重礼仪举行。主教、司铎、执事三项圣秩授予礼,遵从同样的进行程序,都是在感
恩祭中进行。
圣秩圣事的必要仪式,为主教职、司铎职和执事职,都是主教在领受圣秩者的头上
覆手,并以特定的祝圣祷词祈祷,呼求天主将圣神倾注於领受圣秩者身上,并赐与
相称其职务的神恩。
就如在所有的圣事中,授秩庆典也有一些附加的仪式。虽然这些附加仪式在不同的
礼仪传统中有显著的差异,但都有共同点,就是表达圣事恩宠多方面的意义。比方,
在拉丁礼中,开端仪式包括:领圣秩者的推介及甄选、主教训话、询问领圣秩者、
诸圣祷文等,这些仪式表明该候选人的挑选是符合教会的常规,并导入隆重的祝圣
礼。祝圣礼之后的其他仪式,则以象徵的方式表达和完成所实现的奥迹:为主教和
司铎有傅「圣化圣油」礼,作为圣神特别傅油的标记, 圣神使他们的职务成效卓著;
把福音书、戒指、礼冠和牧杖交给新主教,表示他负有宣讲圣言的宗徒使命,并表
示他对教会──基督净配──的忠贞,以及他牧养主的羊群之责任;把圣盘及圣爵
交给新司铎,表示他是奉召把「圣洁的子民的献礼」呈献给天主;把福音书交给新
执事,表明他已领受了宣讲基督福音的使命。
五、谁可授予圣秩圣事?

基督简选了宗徒们,使他们分享他的使命和权力。基督被提升到天父的右边后,并
未离弃羊群,仍通过宗徒们,不断照顾和保护羊群;并且,时至今日他仍然透过这
些继续他工作的牧者们领导羊群。故此,是基督「恩赐」一些人作宗徒,另一些人
作牧者,他通过主教们继续行动。
既然圣秩圣事是[赋予]宗徒职务的圣事,那么,是由身为宗徒继承人的主教们, 去
传授「圣神的恩赐」,「宗徒继承」(apostolic line)。有效地被祝圣的主教,即
是从宗徒一脉相传下来的主教,可有效地授予圣秩的三个等级。
六、谁可领受圣秩圣事?

「唯有受过洗的男性(vir),才得有效地领受圣秩」。主耶稣选立了一些男人为组成
十二宗徒的团体。宗徒们亦同样简选合作者3继承他们的职责。世界主教团偕同在司
祭职上与他们相连的司铎们,使十二宗徒团体不断临在并实现,直到基督再来。教
会认识到她已被主自己的这个选择所约束。为此,让女性领受圣秩是不可能的。 
没有人享有领受圣秩圣事的权利。事实上,没有人可以擅自取得这职位,这该是由
天主亲自召选的。谁以为自己有被天主召唤担任晋秩职务的徵兆,应谦虚地将其意
愿请示教会当局;因为只有教会有责任和权利去呼召人领受圣秩。就如每项恩宠,
人只能把这圣事视为无条件的恩赐去领受。
在拉丁教会中,除终身执事外,所有圣职人员通常都是选自度独身生活的信友,他
们愿意「为天国」(玛19:12) 保持独身。他们奉召为了「主的事务」而全心奉献自
己,把自己完全地给予天主和人群。独身是新生活的标记;教会的圣职人员正是为
这新生活服务而被祝圣。以欣喜的心来接受独身生活的人,必能喜气洋洋地宣布天
主之国。
在东方教会,很多世纪以来都实行不同的法制:只有主教才是选自独身者, 已婚的
可被祝圣为司铎和执事。 这样的习惯历来都被视为合法。这些司铎在他们的团体中
执行职务,亦很有成效。但另一方面,司铎的独身在东方教会也很受尊敬,不少司
铎也为天主的国而自愿选择独身。唯在东方教会,一如在西方教会,已领圣秩者就
一概不可以再结婚。
七、圣秩圣事的效果

不可磨灭的神印

这圣事因著圣神的特殊恩宠,使领受者肖似基督,使他成为基督的工具,服务他的
教会。通过授秩礼,一个人得以作为教会元首基督的代表,执行他司祭、先知、君
王的三重职务。
就如圣洗和坚振圣事一样,圣秩圣事这种对基督职务的分享,也是一次而永久授予
的。圣秩圣事正如圣洗和坚振圣事,也给予一个永不磨灭的神印。为此,圣秩圣事
不可重复授予,亦不可暂时授予。
一位有效领过圣秩的人,因正当理由,可被解除他与圣秩有关连的义务和职分,或
被禁止执行职务,但严格地说,他并不是重回平信徒的身分,因为圣秩的神印是永
久的。自授秩当日起,他所领受的圣召和使命就永远铭刻在他身上了。
由於终究是基督透过圣职人员去行动和实行救世工作,故此纵使圣职人员有不堪当
之处,并不会阻碍基督的行动。圣奥思定对此曾铿锵有力地说:
至於骄傲的圣职人员,他该与魔鬼并列,但基督的恩宠并不因此受玷污,凡通过他
而流出的一切,仍保持其纯洁和清澈,且流到肥沃之地……圣事的神能实在如同光
一般:那些受光照的人,是接受纯洁的光,纵使光穿过污秽之物,也不受污染。

圣神的恩宠

这圣事所赋予特殊的圣神恩宠,是使领受圣秩者肖似基督:司祭、导师和牧者;领
受圣秩者就是成为基督的仆人。
对主教来说,这恩宠首先就是勇力之恩( 即拉丁礼祝圣主教祷词中的「领导之神」
):这恩宠使他如同父亲和牧人,不遗余力地、谨慎地领导和保护他的教会, 无私
地爱所有的人, 并优先爱护贫穷、患病和有需要的人。这恩宠驱使他向所有的人宣
讲福音,作群羊的榜样,领导他们踏上成圣之路;在感恩祭中,与亲作司祭和祭品
的基督认同,不怕为羊群舍生:
洞察人心的大父,求□使这位蒙□选立为主教的仆人,妥善牧养□的神圣羊群,在
□前执行大司祭的职务,无可指责,日夜不懈地事奉□;愿他时常邀得□的仁慈垂
顾,并奉献□圣教会的礼品;愿他藉圣神的德能享有大司祭的职权,按照□的命令,
赦免罪过;按照□的旨意,分配职务;按照□赋予宗徒们的权柄,解除各种束缚;
使他以温良和纯洁的心悦乐□,藉□的圣子耶稣基督向□献上馨香之祭……

在司铎授秩礼中,所赐予的神恩,可从拜占廷礼的祷词表达出来。主教覆手时,所
用的祷词中有以下的话:
上主,求□以圣神的恩赐充满这位□擢升到司铎行列的仆人,使他堪当服务□的祭
坛,无可指责,使他宣告□天国的福音,善尽传报□真理之言的职务,向□奉献精
神的礼品和牺牲,藉重生的洗礼更新□的子民;好使他在□唯一圣子,我们伟大的
天主、救主耶稣基督第二次来临之日,能前去与他相遇,并从□无限的美善中,领
受他忠於职守的赏报。

至於执事,「圣事恩宠给予他们必需的力量,使他们在与主教及其司铎团共融中,
为礼仪、为福音并为爱德工作『服务』(diakonia),以服务天主的子民」。
面对司祭职务和恩宠的崇高,圣师们已感觉到皈依的迫切性,好使他们的整个生活
符合那位以圣事立他们为圣职人员的主。因此,当圣额我略·纳祥还是年轻司铎时,
就呼吁说:
要洁净他人,须先洁净自己;为能教导他人,须先受教导;要照亮他人,须先变成
光;要使人接近天主,自己应接近天主;要圣化他人,自己先须成圣;带领人要亲
切,劝导人要谨慎。

我知道我们是谁的服务人员,处在甚么样的地位,奔向甚么目标。我知道天主的伟
大,人的软弱,但也知道他的潜力。

[那么司铎是谁呢?他是]真理的护卫者,他与天使一同侍立,与总领天使一起光荣
天主,使祭献的牺牲升到天上的祭台,分享基督的大司祭职,重新塑造万有,以[天
主的]肖象重建万物,为了天国再造万物。最后,更伟大的,就是他被神性化,他也
使人神性化。

亚尔斯本堂神父圣维雅纳说:「是司铎在世上继续救赎的工程;……如果我们真正
明白地上的司铎,就不怕为爱而死;……司祭职正是耶稣心里的爱」。

撮要

圣保禄对其门徒弟茂德说:「我提醒你把天主藉我的覆手所赋予你的恩赐再炽热起
来」(弟后1:6),「谁若想望监督的职分,是渴望一件善事」(弟前3:1)。又对弟铎
说:「我留你在克里特, 是要你整顿那些尚未完成的事,并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
城设立长老」(铎1:5)。
整个教会是一个司祭子民。藉著洗礼,所有的信友分享基督的司祭职。这种分享称
为「信友的普通司祭职」。基於这普通司祭职,并为了服务这普通司祭职,而有另
一种分担基督使命的方式:就是经由圣秩圣事所授予的职务,其任务是以基督元首
的名义和身分在团体中服务。
公务司祭职与信友的普通司祭职在本质上有别,因为前者是赋予一种神权以服务信
友。圣职人员藉著训导(munus docendi)、礼仪(munus liturgicum)和牧职管理(munus
regendi)为天主的子民服务。
从教会初期,晋秩职务的授予及执行分为主教、司铎及执事三个等级。经由圣秩授
予礼而赋予的职务,为有机组织的教会,是不能替代的:没有主教,司铎和执事,
就没有教会可言。
主教领受圣秩圣事的圆满,这使他晋身於世界主教团中,并且在所托付给他的个别
教会中,成为可见的首领。主教们作为宗徒们的继承人和世界主教团的一分子,在
伯多禄继承人──教宗──职权的领导下,分担宗徒的职责和整个教会的使命。 
司铎们在司祭的地位上与主教们相连,同时又在履行牧职上,从属他们。他们奉召
作主教们谨慎的合作者。他们围绕自己的主教,组成一个司铎团,联同主教共同承
担个别教会的责任。他们由主教指派负责一个堂区团体或某项指定的教会工作。 
执事们是圣职人员,专事教会的服务工作;他们没有接受公务司祭职,但授秩礼赋
予他们在圣言服务、礼仪服务、牧职管理以及慈善事务上重要的任务。这些任务应
在主教牧权的领导下去执行。
圣秩圣事的授予是通过覆手礼及其后的隆重祝圣祷词,呼求天主赐下圣神的恩宠,
为使领圣秩者能善尽职务。授秩礼赋予一个不可磨灭的圣事神印。
教会的圣秩只授予领过洗的男性,他们执行这职务的合宜性需得到确认。招请人接
受圣秩是教会当局的责任和权利。
在拉丁教会中,司铎的圣秩通常只授予那些准备甘心情愿度独身生活的候选人,同
时他们须公开表明心意,为爱慕天主的国并为服务人群,而保持独身。
圣秩圣事的三个等级皆由主教授予。

TOP

天主教教理
卷二
基督奥迹的庆典



第二部分

第二章

第五条

病人傅油

「司铎为病人祈祷和傅油时,是整个教会将病人托付给曾受苦、并受享光荣的主基
督,求他抚慰、救助病人;而且她更劝导病人藉著甘愿参与基督的苦难和死亡,也
献出一分力量,为使天主子民受益」。
一、病人傅油在救恩史中的基础

人类生命中的疾病

疾病和痛苦往往是人生命所面临最严重的问题。人在生病时,将体验到他的无能、
限度和终极。一切疾病都能使我们隐约地看到死亡。
疾病能使人陷入焦虑不安,甚至有时对天主感到失望和怨忿,但他也能藉此反省自
我。疾病也可使人更趋成熟,帮助他辨别并追求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疾病时常激
发人追寻天主并归向天主。
在天主前的病人

旧约中的人,是面对天主,度其病痛的生活,是在天主面前倾吐其对疾病的哀怨,
也是向他、生与死的主宰,恳求治愈疾病成为皈依的途径,而天主的宽恕是治愈的
开始。以色列经验到,疾病是以一种神秘的方式与罪过、邪恶相连,然而,按照天
主的法律,对天主的忠诚能使人恢复生命:「我是医治你的上主」(出15:26)。先知
悟出痛苦也有为他人赎罪的价值。最后,依撒意亚宣布天主要给熙雍预定一个时间,
那时他将赦免一切过错并治好一切疾病。
基督──医生

基督怜悯病人,并多次治好各种残疾的人,这些都是清晰的标记,显示「天主眷顾
了他的百姓」(路7:16)以及天国临近了。耶稣不但具有治病的权能,也有赦罪的权
能:他来治愈整个人,包括灵魂和肉身;他是病人所需要的医生。他非常怜爱所有
受苦的人,甚至与他们认同:「我患病,你们看顾了我」(玛25:36)。他对病人优先
的厚爱,在每个时代,都不断地唤起基督徒,特别关注所有在肉身或灵魂上受苦的
人。主的这种关爱是促使我们不懈地努力安慰病人的力量来源。
耶稣常要求病人要有信德。他利用标记来医治人:唾沫和覆手,泥土和水洗,病人
设法前来触摸他,「因为有一种能力从他身上出来,治好众人」(路6:19)。如此,
基督继续透过圣事「触摸」我们,为医治我们。
基督看见那么多的痛苦而大受感动,不但让病人触摸他,并亲自承担他们的苦痛:
「他承受我们的脆弱;担荷了我们的疾病」(玛8:17)。然而,他没有治好所有的病
人。他治愈病人是天国来临的标记。这些治病事件宣告一种最彻底的治愈:即藉著
基督的逾越,战胜罪恶和死亡。基督在十字架上,背负了所有罪过的重担,并除去
了「世罪」(若1:29),而疾病只是世罪的后果之一。基督藉著十字架上的苦难和死
亡,赋予痛苦新的意义:从此,痛苦可使我们肖似他并结合於他为救赎世人所受的
苦难。
「你们要治愈病人……」

基督邀请门徒背负自己的十字架跟随他。门徒由於跟随基督,对疾病和病人有了新
的看法。耶稣要门徒参与他的贫穷、且为人服务的生活。他让门徒参与他怜悯、治
愈的职务:「他们就出去宣讲,使人悔改,并驱逐了许多魔鬼,且给许多病人傅油,
治好了他们」(谷6:12-13)。
复活的主重复此派遣 (「因我的名……按手在病人身上,可使人痊愈」谷16:17-18),
并藉著教会以呼求他的名所实行的标记予以肯定。这些标记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显
示耶稣确是「拯救人类的天主」
圣神赐给某些人有治病的特殊神恩, 以显示复活之主恩宠的力量。 不过即使是最
恳切的祈祷,也不常会治愈一切疾病。因此,圣保禄从主那里学习到,「我的恩宠
为你足够了,因为我的德能在软弱中才全显出来」(格后12:9);因为忍受痛苦意指:
「我在我的肉身上,为基督的身体──教会,补充基督的苦难所欠缺的」(哥1:24)。

「你们要治好病人!」(玛10:8)教会从主手中领受了这任务。她透过照顾病人、陪
伴病人、为病人代祷,努力实践此项任务。教会相信基督是灵魂和肉身的医生;他
的临在能给予生命。这种临在特别活跃在圣事中,并且以极独特的方式临在於感恩
(圣体)圣事;此圣事是赐人永生的食粮,圣保禄也曾暗示过圣体与肉身健康的关系。

宗徒时代的教会在当时已有一个为帮助病人的专用仪式,由圣雅各伯说明:「你们
中间有患病的吗?他该请教会的长老们来;他们该为他祈祷,因主的名给他傅油:
出於信德的祈祷,必救那病人,主必使他起来;并且如果他犯了罪,也必得蒙赦免」
(雅5:14-15)。圣传从这仪式中认出它是教会的七件圣事之一。
病人的圣事

教会相信并宣认七件圣事中,有一件特别用来坚强、安慰那些忍受病苦的人,就是
病人傅油:
此病人傅油是由我们的主基督建立的,作为真正新约的圣事之一;这在马尔谷福音
中,固已间接提及,而主的弟兄雅各伯宗徒,就把它介绍给信友们并予以公布。

在礼仪传统中──包括东方礼和西方礼──得到证明,自古就有用祝福过的油施行
病人傅油。历经多个世纪的演变,病人傅油逐渐只为临终者了。因此它获得「终傅」
的名称。虽然有这样的转变,礼仪从没有忘记为病人祈求上主,如果康复有益於他
的得救,就赐他康复。
〈病人傅油礼仪〉宗座宪令於1972年11月30日颁布, 按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规
定,罗马礼从此以后遵守以下礼规:
病人傅油圣事是给那些病重的人施行的,施行者在病人的前额和双手上,傅抹祝福
过的油(橄榄油或其他植物油),同时以下列经文祈祷一次:「藉此神圣傅油,愿无
限仁慈的主,以圣神的恩宠助佑你,他既赦免你的罪过,愿他拯救你,使你重新振
作起来」。

二、谁领受和谁施行这圣事?

病重情况……

病人傅油「并不只是临终者的圣事。 所以, 凡信友因疾病或衰老、开始有死亡的
危险,便确实到了领受此圣事的适当时刻」。
病人领过傅油,痊愈后如再次陷入重病,可再次领受这圣事。在同一疾病中,如病
情再度恶化,也可再领受这圣事。病人在施行有危险的手术之前,宜领受病人傅油。
同样,可为身体显然渐趋衰弱的年长者傅油。
「……便要请教会的长老来」

唯有司祭(主教和司铎)是病人傅油的施行人。牧者有义务向信徒教导这圣事的益处。
信友宜鼓励病人请司祭来,为领受此圣事。病人应在牧者和整个教会团体的帮助下
作好准备,领受圣事。要邀请教会团体陪伴病人,特别要以祈祷和弟兄姊妹般的殷
勤照料病人。
三、如何举行这圣事庆典?

如所有圣事一样,病人傅油是团体的礼仪庆典,可在家里、医院或圣堂举行,可单
独为一位、或同时为一群病弱人士施行。病人傅油圣事很适宜在感恩祭──主逾越
的纪念──当中举行。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合适,举行这圣事庆典前,可先举行忏
悔圣事,而在傅油礼后领受感恩(圣体)圣事。由於此圣事是基督逾越的圣事,它常
应是尘世旅途中最后领受的圣事,即是「越过」此世到达永生之路途上的「行粮」
(临终圣体)。
圣言与圣事是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庆典开始时,首先是忏悔罪过,随后就是圣道
礼仪。基督的话语、宗徒的见证,唤醒病人和团体的信德,祈求主赐予圣神的力量。

此圣事庆典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教会的长老们」(雅5:14)在静默中给病人覆手;
在教会的信德中为病人祈祷──这是此圣事专有的呼求圣神祷词;并用祝福过的油
(如可能的话,是由主教祝福的)傅抹病人。
这些礼仪行动指出此圣事赋予病人的是何种恩宠。

四、这圣事庆典的效果

圣神的一项特别恩赐。这圣事的首要恩宠,就是安慰、平安和鼓励的恩宠,为克服
重病或年老体弱时所面对的种种困难。这恩宠是圣神的恩赐; 圣神重振病人对天主
的信心和信德,并坚强他抵抗凶恶的诱惑、失望的诱惑和死亡的恐惧。主藉圣神的
力量给予病人这种助佑,带领他的灵魂获得治愈;而且如果天主愿意的话,也使他
的身体痊愈。再者,「如果他犯了罪,也必得蒙赦免」(雅5:15)。
结合於基督的苦难。透过这圣事的恩宠,病人领受了力量和神恩,与基督的苦难更
紧密结合:在某种意义下,他蒙受祝圣,而肖似救主的救世苦难并结出果实。痛苦
是原罪的后果,现在获得一种新的意义:痛苦成为参与耶稣救世工程[的一种方式]。

教会的恩宠。领受这圣事的病人「藉著甘愿参与基督的苦难和死亡,也献出一分力
量,为使天主子民受益」。教会庆祝这圣事时,在诸圣相通中为病人的裨益代祷。
病人自己则透过这圣事的恩宠,为圣化教会并为了全人类的益处而作出贡献;教会
为了人类而受苦,并藉著基督,奉献自己给天主父。
为步入人生旅途的最后阶段作准备。如果病人傅油是施给那些忍受严重病苦和衰弱
的人的圣事,那么,就更有充分理由施给那些将近「离世的人」。因此,这圣事也
曾被称为终傅圣事(sacramentum exeuntium)。病人傅油圣事使我们完成从受洗就已
开始的与基督同死同复活的人生旅程。病人傅油圣事,使基督徒整个生命中所接受
过的各项傅油得以完成:圣洗的傅油是我们获得永生的印证;坚振的傅油则坚强我
们,好能在生命中奋斗;这最后的傅油就给我们尘世生命作最后的装备,好像坚固
的堡垒,在我们进入父家前,面对最后搏斗时,保护我们。
五、临终圣体(天路行粮):基督徒最后的圣事

除病人傅油外,教会也给予那些即将离世的人感恩(圣体)圣事,作为天路行粮(临终
圣体)。在回归天父的这一刻所领受的基督圣体圣血,含有特别的意义和重要性。按
照主的话:「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必得永生,在末日,我且要叫他复活」(若
6:54),基督的圣体圣血是永生的根源和复活的德能。在此,感恩(圣体)圣事──基
督死亡和复活的圣事──是「由死亡通往生命」、「从现世迈向天父」的圣事。 
同样,正如圣洗、坚振和感恩(圣体)圣事组成一个整体,称为「基督徒入门圣事」,
我们可以说,当基督徒的生命临近终结时,忏悔圣事、病人傅油圣事和感恩(圣体)圣
事──天路行粮(临终圣体)──组成「准备前往天乡的圣事」,或「完成现世旅途
的圣事」。
撮要

「你们中间有患病的吗?他该请教会的长老们来;让他们为他祈祷,因主的名给他
傅油:出於信德的祈祷,必救那病人,主必使他起来;并且如果他犯了罪,也必得
蒙赦免」(雅5:14-15)。
病人傅油圣事的目的,是赋予特别的恩宠给重病或因年老而受病苦考验的基督徒。

在信徒因疾病或年老而开始处於死亡危险的时候,肯定就是领受傅油的适当时刻。

当基督徒病重的时候,他就可以领受傅油圣事。纵使他领过这圣事,只要病情恶化,
也可再领。
只有司祭(司铎和主教)可以施行病人傅油圣事,他们所采用的油须由主教祝圣,或
在必要时,由主礼司铎祝圣。
举行傅油圣事的必要仪式是:主礼司祭(司铎或主教)在病人的前额和双手(罗马礼)或
身体其他部分(东方礼)傅抹圣油,同时以礼仪祷词,求使病人获得这圣事的特别恩
宠。
病人傅油圣事的特别恩宠具有以下的效果:
──病人为自己以及整个教会的益处,与基督的苦难结合;

──带来安慰、平安和勇气,好能以基督徒的精神,忍受因疾病和年老而引致的痛
苦;

──如病人未能藉忏悔圣事而蒙赦免的话,他的罪过可因此得宽赦;

──如果有助於其灵魂的得救,可恢复病人的健康;

──准备逾越过此世,进到永生。

TOP

天主教教理
卷二
基督奥迹的庆典

第二部分

第二章

治疗的圣事

藉著基督徒入门圣事,人接受了基督的新生命。然而,我们是「在瓦器中」保存这
生命的(格后4:7)。目前,这生命仍是「与基督一同藏在天主内」(哥3:3)。我们仍
居住在「地上的寓所」(格后5:1),容易受到痛苦、疾病和死亡的支配。这天主子女
的新生命可能因罪恶被削弱,甚至因而丧失。
主耶稣基督是我们灵魂和肉身的医生,他赦免了瘫子的罪,并恢复他身体的健康1。
耶稣愿意他的教会,藉著圣神的力量,也为教会本身的肢体,继续他医治和救恩的
工程。这就是两件治疗圣事──忏悔圣事和病人傅油圣事──的目的。
第四条

忏悔与和好的圣事

「谁去领受忏悔圣事,便能得到仁慈天主宽恕他得罪天主的罪过,同时与教会和好,
因为他们的罪过损伤了教会,教会却以仁爱、善表和祈祷,帮助他们悔改」。
一、怎样称这圣事?

它称为悔改(皈依)圣事(Sacrament of Conversion),因为它以圣事的方式实现了耶
稣邀请人皈依的召叫,它是人因犯罪而远离天父后,回归天父的路径。
它称为忏悔圣事(Sacrament of Penance),因为它祝圣基督徒罪人在个人及教会层
次上的皈依、忏悔及补赎的步骤。

它称为告解圣事(Sacrament of Confession),因为罪人在司铎( 或主教) 前告明并
认罪,是这圣事的要素。从更深的意义来看,这圣事也是一种「颂扬」,即感谢和
赞美天主的神圣,以及他对罪人的仁慈。
它称为宽恕圣事(Sacrament of Forgiveness),因为藉著司铎(或主教)在圣事中赦
免罪过,天主赐予忏悔者「宽恕与平安」。

它称为和好圣事(Sacrament of Reconciliation),因为它赋予罪人天主的爱;天主
使罪人与他和好:「与天主和好吧」(格后5:20)。谁依靠天主的仁爱而生活,就是
准备好自己回应主的召叫:「先去与你的弟兄和好」(玛5:24)。

二、为甚么受洗后还需要和好圣事?

「你们因著主耶稣基督之名,并因我们天主的圣神,已经洗净了,已经祝圣了,已
经成了义人」(格前6:11)。我们该体会到天主在基督徒入门圣事中所赋予的恩赐是
何等伟大,好能清楚知道,对「穿上了基督」(迦3:27)的人来说,罪使他们离开天
主多么远。但是,圣若望宗徒也说:「如果我们说我们没有罪过, 就是欺骗自己,
真理也不在我们内」(若一1:8)。主曾亲自教导我们这样祈祷:「请宽恕我们的罪过」
(路11:4);主把「我们互相宽恕」,跟「天主宽恕我们」二者相连。
皈依基督,领受圣洗的重生、圣神的恩赐、及基督圣体圣血之粮,使我们「在他面
前,成为圣洁无瑕疵的」(弗1:4),正如教会──基督的净配──一样,「在他面前
是圣洁和没有污点的」(弗5:27)。然而,我们在基督徒入门圣事中所接受的新生命,
并没有消除人性的脆弱和软弱,也没有免除人犯罪的倾向,即传统所称的私欲偏情。
这种私欲偏情仍存在於受过洗的人身上,他们要依靠基督恩宠的助佑,在基督徒的
生活里,接受考验,不断战斗。这战斗就是皈依的战斗,以迈向上主不停召叫我们
奔赴的圣德和永生。
三、受洗者的皈依(悔改)

耶稣召叫人皈依。这召叫是宣布天国来临的必要部分:「时期已满,天主的国临近
了,你们悔改,信从福音罢!」(谷1:15)在教会的宣讲里,这召叫首先是对那些尚
未认识基督及他福音的人发出的。同样,圣洗也是首次和基本皈依的主要场所。藉
著信从福音和通过圣洗,人弃绝罪恶并获得基督召叫我们皈依,这召叫仍不断在基
督徒的生活中回响。这再次的皈依,是整个教会从不间断的任务,「她将罪人紧紧
地抱在怀里,因此,她虽是圣的,但常须净炼,不断努力悔改和更新」。这悔改的
努力不但是人的工作,也是一颗「痛悔之心」的行动(咏51:19);这颗痛悔的心受到
恩宠的吸引和感动,而回应天主的仁爱,因为他先爱了我们。
圣伯多禄三次否认主后的皈依可资证明。耶稣以无限仁慈的目光对他的注视,促使
他痛悔流泪(路22:61)。在主复活后,伯多禄又三次肯定自己对主的爱。这再次的皈
依又具有团体幅度;由此可见,主对整个教会的召叫:「你悔改吧!」(默2:5,16)

圣安博谈论这两种皈依时说,在教会内「有水和泪的皈依,就是洗礼的水和悔改的
泪」。

四、内心的忏悔

耶稣召唤人皈依和忏悔,正如在他以前的先知,首先不是针对外表的行动,如「灰
土和苦衣」、禁食和克己,而是心灵的皈依、内心的忏悔。没有此种皈依和忏悔,
忏悔的行动是没有效果的,且是虚伪的;相反地,内心的皈依催促人以可见的标记、
举动和悔罪的行为予以表达。
内心的忏悔是彻底重新□定整个生活的方向,回头并全心皈依天主,停止犯罪,弃
绝邪恶,对我们所曾犯的恶行感到厌恶。同时,内心的忏悔需要有改变生活的渴望
和决心,期待天主的仁慈,信赖他恩宠的助佑。这样,随著心灵的皈依,产生具有
神益的悲痛和忧伤,即教父们所称的灵魂或精神上的苦痛(animi cruciatus),和心
灵的痛悔(compunctio cordis)。
人的心是迟钝而顽梗的,需要天主恩赐人一颗新的心。皈依首先是天主恩宠的工作,
是他使我们的心归向他:「上主,求□叫我们归向□,我们必定回心转意」(哀5:21)。
天主赐给我们重新开始的力量。当我们发现天主的爱是如此伟大时,我们的心灵才
因罪恶的可怕和严重而震惊,开始害怕因罪恶而冒犯天主并远离他。人的心灵因注
视被我们的罪所剌透的那一位而皈依他;
我们要目不转睛地凝视基督的宝血。要知道,在他父亲前,他的圣血是多么宝贵的,
因为这为了我们的得救而倾流的血,为举世人类争取了悔改的恩宠。

自逾越节以后,圣神「要指证世界关于罪恶所犯的错误」就是世界没有相信父所派
遣来的那一位。但是,同一圣神虽指证罪恶,他同时也是施慰者,赐给人心忏悔和
皈依的恩宠。
五、基督徒生活中多元的忏悔方式

基督徒内心的忏悔,可以透过多元的方式来表达。圣经和教父们尤其强调三种方式:
禁食、祈祷和施舍,以表达人对自己、对天主、对他人的关系的改善。连同经由圣
洗或殉道所带来的根本净化,他们也指出获得罪赦的其他方法,就是:努力与近人
和好,痛哭己罪,关注近人的得救,请圣人代祷和实践爱德,因为「爱德遮盖许多
罪过」(伯前4:8)。
皈依实现於日常生活中,就是和好的行动、关怀穷人、履行并维护公道和正义、向
弟兄承认自己的过失、弟兄间的规过劝善、检讨自己的生活、省察良心、接受灵修
指导、忍受痛苦、为正义而忍受迫害。每天背负自己的十字架、跟随基督,是忏悔
最稳妥的途径。
感恩祭与忏悔。我们在感恩祭中,找到日常皈依和忏悔的泉源,并得到滋养,因为
基督的祭献在感恩祭中临现人间,使我们与天主和好。感恩(圣体)圣事滋养并强化
那些要活出基督生命的人。「圣体是良药,它从日常的过失中解救我们,并保护我
们不犯大罪」。
阅读圣经、诵念时辰颂祷礼和天主经:凡是真诚的敬礼或热心的行动,都能在我们
内心重振皈依和忏悔的精神,有助我们得到罪赦。
礼仪年中,补赎(忏悔)的日子和时期( 四旬期、逢星期五纪念主受难的日子)是教会
践行忏悔的重要时刻。这些日子尤其适合作灵修的操练(退省)及行善功,忏悔礼仪,
为补赎而做的朝圣,自发性的克己,如禁食和施舍、弟兄的分享(慈善和传教工作)等。

耶稣以「荡子」的比喻(路15:11-24),淋漓尽致地描写了皈依和忏悔的过程。「慈
父」是这比喻的核心人物。儿子被一种虚幻的自由所迷惑,离弃父家;在挥霍尽了
他的财产之后,就陷入极大的痛苦中;为了自己要替人放猪而感到莫大的羞辱,尤
有甚者,就是竟然想拿猪吃的豆荚来果腹;这荡子反省自己所失去的幸福;十分后
悔,并决定回到父亲面前承认自己的过失;走上回家的道路;父亲又喜悦、又慷慨
地迎接他:这些都是皈依过程固有的特点。上等的袍子、戒指以及欢宴,象徵这崭
新的生命、一个纯净、高尚、并充满喜乐的生命,也象徵人回头归向天主,回到父
家──教会──的情形。唯有基督的心洞悉天父深厚的慈爱,才能以如此纯朴美丽
的方式,向我们启示天父那深不可测的仁慈。
六、忏悔与和好的圣事

罪恶首先是冒犯天主,断绝我们与他之间的共融,它同时伤害与教会的共融。因此,
皈依需要天主的宽恕,并与教会和好。这就是忏悔与和好圣事以礼仪所表达和实现
的。
唯独天主能宽赦罪过

唯独天主能宽赦罪过。 由於耶稣是天主子, 他论及自己时说:「人子在地上有权
柄赦罪」(谷2:10),并施行这神圣的权柄:「你的罪赦了」(谷2:5; 路7:48)。此外,
他依据他天主性的权能,把这权柄赐给人,使他们能以他的名赦罪。
基督愿意他的整个教会在祈祷、生活和行动中,成为宽恕与和好的标记及工具,这
是他以自己宝血的代价为我们获得的。然而,他把赦罪的权柄交托给宗徒去执行,
训示宗徒负起「和好的职务」(格后5:18)。宗徒「以基督的名」被派遣,而「天主
亲自」通过宗徒,劝勉并要求说:「你们与天主和好吧」(格后5:20)!
与教会和好

耶稣在其公开生活里不但赦免罪过,也向人展示这宽恕的效能:他使蒙宽恕的罪人
重返天主子民的团体,因为罪恶曾使他们远离这团体,甚至被隔绝。关于此事的一
个明显标记,就是耶稣接纳罪人与他同席,甚至,他自己坐在罪人们的筵席间,这
行动以令人震惊的方式同时表示天主的宽恕,以及罪人重新回到天主子民中间
主赋予宗徒分担他赦罪的权柄时,也赋予他们使罪人与教会重归於好的权柄。基督
郑重地跟西满伯多禄所说的一番话,清楚表达出这任务的教会幅度:「我要将天国
的钥匙交给你: 凡你在地上所束缚的, 在天上也要被束缚;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
在天上也要被释放」(玛16:19)。 主「赐给伯多禄束缚与释放的这项职务,也赐给
了那与其首领相连结的宗徒团(玛18:18; 28:16-20)」。
束缚与释放意指:凡被你拒绝与你共融的人,也被拒绝与天主共融;凡你重新接纳
与你共融的人,同样天主也接纳该人与他共融。跟教会和好与跟天主和好,两者是
不可分的。
宽恕的圣事

基督建立忏悔圣事,是为了他教会所有犯罪的肢体;首先是为那些在领洗后, 犯了
严重的罪过, 因而丧失了圣洗的恩宠并伤害教会共融的人。忏悔圣事给予他们一个
自新的机会,再次皈依和重新获得成义的恩宠。教父们把这圣事形容为「覆舟后─
─丧失恩宠后──的第二块救生板」。
许多世纪以来, 教会在应用这由主所交付的权柄的具体方式上,已有不少变化。在
最初几个世纪里,如果基督徒在领洗后犯了特别严重的罪过 (如崇拜偶像、杀人或
奸淫), 为求和好,他们须遵守一项极为严格的纪律,即忏悔者在接受和好之前,
要为自己的罪过,公开做补赎,往往为期多年。被收录於这类「忏悔者之行列」中
的(只涉及某些重罪者),只有少数,而且在某些地区,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在第七
世纪,爱尔兰的传教士受到东方隐修传统的启发,把「私下」忏悔的做法带到欧洲
大陆。忏悔者在与教会和好之前,无须先公开地和长时间地去做补赎。从此,这圣
事在忏悔者和司铎之间以隐密的方式进行。这种新的做法准备了重复这件圣事的可
能性,并因而开拓了经常定期领受这圣事的途径。这样的方式,容许在一次圣事庆
典中,同时赦免重罪和小罪。教会至今仍大致上采用这忏悔的方式。
这圣事的纪律及举行这圣事的庆典,经历了许多世纪的改变;从这些改变中,可辨
别出一个共同的基本结构。此基本结构包含两个同样重要的要素。第一个要素是人
的行动,即人在圣神引导下的皈依,就是痛悔、告明和补赎;另一个要素是天主透
过教会的介入而行动。教会藉著主教及其司铎,以耶稣基督之名赦免罪过,并定下
补赎的模式,还为罪人祈祷并与他一起赎罪。因此,罪人在教会团体中获得治疗,
并重新被接入教会的共融里。
拉丁教会所用的赦罪经文正表达出这圣事的基本要素:仁慈的天父是宽恕的泉源。
他藉著圣子的逾越及圣神的恩赐,通过教会的祈祷和服务,让罪人得到和好:
天上的慈父,因他圣子的死亡和复活,使世界与他和好,又恩赐圣神赦免罪过;愿
他藉著教会的服务,宽恕你,赐给你平安。现在,我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赦免你
的罪过。

七、忏悔者的行动

「忏悔圣事要求罪人甘心情愿接受所有这些要素:以心痛悔;以口告明;以行为表
现完全谦逊和具有效果的补赎」。
痛悔

在忏悔者的种种行为之中,首先是痛悔。痛悔是「内心的伤痛和厌恶所犯的罪过,
并且立志将来不再犯罪」。
如果痛悔是来自那爱天主在万有之上的爱,则称之为「完美的」(上等)痛悔(爱德的
痛悔)。这样的痛悔赦免小罪;如果悔罪者下定决心尽快接受告解圣事,那么,这样
的痛悔也能赦免大罪。
所谓「不完美的」痛悔( 或「下等痛悔」), 也是天主的恩赐,圣神的推动。这样
的痛悔是由於考虑到罪恶的丑陋,以及害怕受到永罚和其他惩罚的威胁(因害怕而发
的痛悔)。 当良心如此受到震撼, 遂能引发内心的转化,在恩宠的推动下,被引导
完成忏悔的过程,藉「圣事」而获得罪赦。然而,只有「不完美的」痛悔,并不能
赦免重罪,但这样的痛悔使人作好准备经由忏悔圣事,而得到罪赦。
接受这圣事前,宜先在天主圣言的光照下,省察自己的良心。为此,可在福音和宗
徒书信的伦理教导当中,找到最合适的章节,如:山中圣训、宗徒的教诲等。

告明罪过

即使纯粹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告罪这行动也能释放我们,并使我们更容易与他人和
好。透过告罪,人真诚地面对自己所犯的罪过,承担其责任,藉此重新向天主打开
心门,并开放自己,寻找教会的共融,以开展崭新的未来。
向司铎告明是忏悔圣事的必要部分:「忏悔者必须告明所有用心省察出来的大罪,
即使是最隐密的,如违反十诫中最后两诫的罪过,因为有时这些罪过会更严重地伤
害灵魂,且比那些公开的罪,更为危险」。
当基督信徒尽力告明所有记得的罪过时,无可置疑地,他们是把这一切罪过放在仁
慈的天主前,以获得宽恕。谁不这样做,并故意隐瞒自己的某些罪过, 便不能通过
司铎获得赦免;因为「如果一个病人羞於向医生揭示自己的伤口,医生就不能为他
所不知的病对症下药」。

根据教会规定,「凡到达懂事年龄的信友,皆有责任至少一年一次,诚实地告明经
省察出来的、自己的重罪」。 谁省察到自己犯了死罪,却没有先透过忏悔圣事而获
得宽赦,即使怀有很深的痛悔,也不可以领圣体,除非他有充分的理由要领此圣事,
但又无法找到听告解者。儿童在初领圣体之前,也应先领受忏悔圣事。
告明日常的过错(小罪),虽然没有严重需要,但教会仍积极劝勉这样做。事实上,
定期告明小罪,有助於培养我们的良心,对抗恶习,让基督治愈我们,在圣神的生
命中不断进步。如果我们经常藉此圣事,接受天父慈悲的恩赐,便会促使我们像他
那样慈悲:
谁明认自己的罪过,……就已经与天主一起行动了。天主指责你的罪过;如果你也
承认自己的罪过,你就是与天主联合一起。人和罪人可以说是两个事实:当你听到
「人」,这是天主所造成的;当你听到「罪人」,这是「你」、人自己所造成的。
消灭你所做的,好让天主拯救他所造的……。当你开始厌弃你所做的,你的善行已
经开始,因为你承认你的恶行。善行是以承认恶行开始的。你履行真理,便迈向光
明。

补赎

很多罪恶伤害到近人,我们应尽量予以赔补 (例如:偿还偷取的物品、重建被诽谤
者的声誉、补偿种种伤害等),单是正义就这样要求;更甚者,罪恶也伤害罪人自身,
使自己软弱,且伤害与天主以及与近人的关系。赦罪去掉罪过,但未补救所有因罪
过而造成的混乱。被解除罪恶后,罪人仍应使灵性的健康完全复元。他为此应该做
些事情,以弥补他的罪过:他应以适当的方式来「赔补」或「补偿」他的罪过。这
样的赔补也称为「补赎」。
听告解者在指定补赎时,应考虑到忏悔者的个别情况,并使他能藉此获得神益。补
赎应尽可能符合所犯罪过的严重性和性质。它可包括祈祷、奉献(捐献)、仁爱的行
动、为近人服务、甘愿克己牺牲,尤其以忍耐接受我们应背负的十字架。这样的补
赎,帮助我们更肖似基督;他独自地,且一次而永远地,补赎了我们的罪过。补赎
也让我们与复活的基督成为共同继承人,「因为我们与他一同受苦」(罗8:17): 
但我们为自己的罪所做的补赎,并非我们自己做的,而是透过耶稣基督而做的:事
实上,我们只凭自己,一无所能,仰赖「加强我们力量的那位,才能应付一切」(斐
4:13)。因此,人没有甚么可夸耀之处,所有的「夸耀」,全在於基督……。我们藉
著「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实」(路3:8) ,在他内做补赎;悔改的果实从他而来,经
由他奉献於父,且因他而蒙父悦纳。

八、这圣事的施行人

基督既把和好的职务托付给他的宗徒,於是宗徒的继承人──主教,以及主教的合
作者──司铎,继续执行这职务。事实上,主教和司铎,由於圣秩圣事,享有「因
父及子及圣神之名」赦免一切罪过的权柄。
赦免罪过使罪人与天主和好,也与教会和好。自古以来,主教是个别教会可见的领
袖,因此,名正言顺,他就被视为主要地拥有和好权柄及职务的人:他是忏悔纪律
的监督者。他的合作者──司铎──依照教会的法律, 在他们从自己的主教(或修
会会长)、或从教宗所接受的职务范围内,执行赦罪的权柄。
某些特别严重的罪过会被处以绝罚(incur excommunication); 这是教会给予最严
厉的处罚,即罪人不得领受圣事,及执行某些教会行动。并且,按照教会法律,只
有教宗、地方主教或获得他们授权的司铎,才能给予赦免。此外,为有死亡危险者,
任何一位司铎,即使被解除了听告解权,都能赦免垂危者的任何罪过及绝罚。
司铎应鼓励信徒领受忏悔圣事,而且每当基督徒合理地要求这圣事时,应随时乐意
为他们举行这圣事。
司铎在举行忏悔圣事庆典时,所完成的职务,就好比寻找亡羊的善牧,为人包扎伤
口的慈善撒玛黎雅人,等待并迎接浪子回头的慈父;也如同一位正义的法官,无所
偏私,作出公平而仁慈的判决。简言之,司铎是天主怜爱罪人的标记和工具。
听告解者并非主人,而是予人宽恕的天主的仆人。这圣事的施行人,应与基督的意
愿和慈爱相结合。他对基督徒的行为操守、人情世故,应有深透的了悟,对跌倒的
人怀有尊重和灵敏的心;他应热爱真理,忠於教会的训导当局,并以耐心带领忏悔
者迈向治愈和完全成熟。他应为忏悔者祈祷、做补赎,并把忏悔者托付给仁慈的主。

鉴於这职务的崇高和微妙,以及对人应有的尊重,教会宣布所有听告解的司铎,必
须对忏悔者所告明的罪过绝对保守秘密,否则将受到极严厉的处罚。他不可运用在
告解时所知道有关忏悔者生活的事情。这个秘密不容许有任何例外的情况,因此称
之为「圣事的封印」,因为忏悔者向司铎所说的一切,都由圣事予以「密封」起来。

九、圣事的效果

「忏悔圣事的所有功效,在於使我们重新生活在天主的恩宠中,并使我们在至密切
的亲情里与他结合」。 因此,这圣事的目的和效果就是与天主和好。那些怀著痛悔
之心,虔诚地接受忏悔圣事的人,「得到良心的平安和宁静,且获得莫大的精神安
慰」。事实上,与天主和好的圣事带来真实的「灵性复活」,恢复天主子女的尊严
及生命中的各种恩赐,其中最宝贵的,就是天主的亲情(路15:32)。
这圣事使我们与教会和好。罪过所伤害或破坏的手足共融由忏悔圣事予以弥补或恢
复。从这意义上说,忏悔圣事不但治愈那些重新被接纳与教会共融的人,也为教会
生活带来充满生命力的效果,因为教会曾因她部分的肢体犯罪而受害。忏悔者重新
被接纳,或被巩固於诸圣的相通之中;他们──不论是处於旅途中或已活在天乡里
──藉著基督身体所有活肢体彼此之间的神益交流,得以坚强。
我们应注意,与天主和好也带来其他方面的和好,使其他因罪恶所导致的分裂得以
补救:蒙赦免的忏悔者在心灵深处跟自己和好,在那里回复最深的真貌;跟弟兄们
和好,尽管他曾亏负并伤害了他们;跟教会和好;跟整个受造界和好。

在这圣事里,罪人面对天主仁慈的审判,透过某种方式预尝到今世终结时所要受的
审判。因为是在现世,我们面临生命或死亡的抉择,只有通过皈依的道路,才可进
入天国,在那里绝不容许重罪存在。罪人藉著悔改和信德皈依基督,出死入生,
「并且不受审判」(若5:24)。
十、大赦

教会关于大赦的教义和实行,都跟忏悔圣事的效果紧密相连。
甚么是大赦?「大赦,是在『罪过已蒙赦免』后,因罪过而当受的暂罚,也在天主
前获得宽赦。按照指定的条件,准备妥当的信友,通过教会的行动,获得暂罚的赦
免。教会是救恩的分施者,藉著自己的权力,分施并应用基督及诸圣的补赎宝库」。


「大赦可赦免『部分』或『全部』的暂时罪罚,依此可分为『限大赦』和『全大赦』」。
大赦,可为生者或死者应用。

罪罚

为明了教会有关罪罚的教义和实行,我们应知道罪恶带来的双重后果。重罪使我们
丧失与天主的共融,因而不能享有永生,故永生的丧失称为罪的「永罚」。另一方
面,所有罪过──即使是小罪──都促使人对受造物形成不健康的依恋,这种依恋
不论在现世,抑或在死后,即那称为在炼狱的状态中,都必须予以净化。这种炼净
解除罪恶的「暂罚」。上述两种罪罚,不应视为天主外加於人的报复,而是源自罪
恶本质的后果。出自热心爱德的皈依,能使罪人完全净化,以致再没有任何罪罚存
留。
罪恶蒙宽赦,与天主的共融得以恢复,都使罪过的「永罚」获得赦免。但是,「暂
罚」仍然存留著。基督徒应竭力接受这些暂时的罪罚如同恩宠,耐心忍受各样的痛
苦和考验,当那一日来临时,安详地面对死亡。人应透过仁爱的工作、祈祷和各种
忏悔行动,努力完全脱去「旧人」,穿上「新人」。
诸圣的相通

在天主恩宠的助佑下,基督徒在力求净化自己的罪过、圣化自己时,并不是独自一
个人。「每个天主子女的生命,都在基督内,藉著基督,以一种奇妙的方式,与所
有其他基督徒弟兄的生命相连系,彼此活於基督奥体超性的合一共融之内,犹如在
一个奥妙的位格内一样」
在诸圣相通中,「信友,不论是已经到达天乡的,抑或还在炼狱中做补赎的, 又或
仍在现世旅途上的, 在他们之间存在著一分恒久的爱的连系,以及丰富地交流著所
有美好的事物」。 在这奇妙的交流中,一个人的圣德能使他人受益,远超过一个人
的罪过为他人造成的损害。因此,靠诸圣相通的助力,可使那痛悔的罪人,能更早
且更有效地净化罪罚。
我们也称这些诸圣相通的精神财富为教会的宝库,它「不是一笔许多世纪以来累积
的物质财富,而是基督为把全人类从罪恶中解放出来,并为达成人与天父的共融,
在天父面前付出的补赎及其功绩的无穷无尽的代价。是在我们的救主基督之内,存
有他救赎的丰厚补赎和功绩」。
「同样,荣福童贞玛利亚和诸圣人在天主前的祈祷和善功也在这宝库内,此祈祷和
善功在天主面前确实有巨大的、无法估量的、历久弥新的价值。他们追随基督,藉
著他恩宠的力量,圣化自己的生活,完成天父交托他们的使命。这样,他们达成自
己的得救,同时也共同努力为基督奥体的其他肢体的得救作出贡献」。
藉教会获得天主的大赦

教会依据她由基督耶稣得来的束缚和释放的权柄,给予大赦;她为了个别基督徒的
裨益伸出援手,并为他们开启基督和诸圣人功绩的宝库,让他们从仁慈的天父获得
他们罪过暂罚的赦免。教会不但愿意透过大赦帮助基督徒,并且鼓励基督徒实践虔
诚、补赎和爱德的工作
既然那些处於炼净过程之中的已亡信友,是诸圣相通的肢体,我们能帮助他们的一
种方式,就是为他们获得大赦,好免除他们罪过的暂罚。
十一、忏悔圣事庆典的举行

如同所有圣事一样,忏悔也是一项礼仪行动。这圣事的礼仪通常包括以下的要素:
首先司铎致候并祝福,然后恭读天主圣言,为光照忏悔者的良心,激发痛悔之情,
并规劝他们懊悔自己的罪过;接著是告明,忏悔者承认自己的罪过,并向司铎告明,
然后接受司铎给予的补赎;司铎赦免忏悔者的罪过;最后,赞美感谢天主,蒙宽恕
者在司铎的祝福下离去。
拜占廷礼采用多种祈求式的赦罪经文,美妙地表达出宽恕的奥迹:「天主曾藉著先
知纳堂宽恕了忏悔的达味;也曾宽恕痛哭的伯多禄、用眼泪擦乾耶稣双脚的妓女,
以及法利塞人和浪子。愿这同一天主藉著我这罪人宽恕你,在今世及来世; 愿他使
你走到他威严的审判座前时,不会受到任何谴责。他当受颂扬,直到永远。阿们」。

忏悔圣事也可在团体庆典中举行。以团体庆典的方式举行时,会众一同准备告明,
并且为所接受的宽恕,一起感谢天主。这样,个别告明和赦罪的部分安排在圣道礼
当中;读经、讲道、共同省察、一起祈求天主的宽恕、以天主经祈祷、[个别告明和
赦罪],然后同谢主恩。以团体庆典的方式来举行这圣事,更能清楚表达出忏悔的教
会性。不论庆典以甚么方式举行,忏悔圣事按照它本身的性质,是一项礼仪行动,
故常是公开的教会行动。
如有严重的需要,可用包括集体认罪和集体赦罪的团体庆典来举行和好圣事。所谓
严重的需要,包括死亡的危险逼近、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一位或数位司铎听每一位
忏悔者的告明。这严重的情况也包括忏悔者人数众多,无法有众多的听告解司铎,
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听每个人的告明,致使忏悔者非因自己的过失,长期被迫得
不到圣事的恩宠,或不能领圣体。在这情况下,信友为能有效地接受赦免,应立意
在适当的时候,再个别告明自己的罪过。教区主教可鉴定那些情况符合需要,可以
举行集体赦罪。但如果只是因为在大庆节或朝圣时,有大量信友,则不得视为有足
够的严重需要。
「个别且完整的告明及赦罪,仍是信友与天主和教会和好的唯一、通常之方式,除
非身体上,或伦理上无法履行,才可免除这样的告明」。 这不是没有更深的理由的。
基督在每件圣事中行动。他亲自对每个罪人说:「孩子,你的罪赦了」(谷2:5);他
是医生,关心每个需要他医治的病人;他使人恢复健康,并重返於弟兄的共融之中。
因此,个别告明是表达与天主及教会和好最意味深长的方式。
撮要

「在逾越节那天晚上,主耶稣显现给他的宗徒,并对他们说:『领受圣神罢! 你们
赦免谁的罪,就给谁赦免;你们存留谁的,就给谁存留』」(若20:22-23)。
在领洗后所犯的罪,是藉著称为悔改、告解、忏悔或和好的圣事,而获得赦免。 
谁犯罪,就是有损天主的荣耀及慈爱,也有损自己被召成为天主子女的尊严,以及
教会灵性的福祉,每位基督徒都应是教会的活石。
以信德的眼光看,没有比罪更严重的恶事,也没有甚么能比罪给罪人自己、教会和
全世界带来更坏的后果。
人在犯罪失去与天主的共融后,再与他恢复共融,此种行动源於富於慈悲的天主的
恩宠,他关心人类的得救。人应为自己和他人祈求这分珍贵的恩赐。
回头归向天主的行动,称为皈依和忏悔,包含对所犯的罪过感到痛心和厌恶,并决
意定改,将来不再犯罪。因此,悔改涉及人的过去和未来;此悔改因仰望天主的仁
慈而强化。
忏悔圣事由忏悔者的三个行动以及司铎的赦罪所构成。忏悔者的三个行动是痛悔、
告明或向司铎明认罪过、立志作补赎并付诸实行。
忏悔(也称痛悔)应发自信仰的动机。如果这忏悔是源於爱天主之情,我们称之为
「完美」的痛悔(上等痛悔);但若是建基於其他动机之上,则称之为「不完美」的
痛悔(下等痛悔)。
谁若愿意与天主及教会和好,就应在仔细省察自己的良心后,向司铎告明所有记得
而又未曾告明的重罪。虽然小罪不需告明,但教会仍非常鼓励告明小罪。
听告解者建议忏悔者作某些「补赎」或「忏悔」的行动,为弥补由罪过所造成的伤
害,并恢复相称於基督门徒身分的生活习惯。
只有从教会掌权者获得赦罪权的司铎,才能因基督之名赦罪。
忏悔圣事的属灵效果包括:
──罪人与天主和好,并藉此重获恩宠;

──与教会和好;

──赦免因死罪所带来的永罚;

──至少赦免罪过带来的部分暂罚;

──良心的平安和宁静以及灵性的安慰;

──增加神力,以面对基督徒的挑战。

为与天主及教会和好,个别而完整地告明重罪,然后赦罪,仍是唯一、通常的方式。

藉著大赦,信徒能为自己和炼狱的灵魂获得因罪过所带来的暂罚的赦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