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狐狸

北极狐属犬科,额面狭,吻尖,耳圆,尾毛蓬松,尖端白色。

  狐狸是北极草原上真正的主人,它们不仅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而且除了人类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天敌。因此,在外界的毛皮商人到达北极之前,狐狸们真是生活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它们虽然无力向驯鹿那样的大型食草动物进攻,但捕捉小鸟,捡食鸟蛋,追捕兔子,或者在海边上捞取软体动物充饥都能干得得心应手。到了秋天,它们也能换换口味,到草丛中寻找一点浆果吃,以补充身体所必须的维生素。

狐狸最主要的食物供应还是来自旅鼠。当遇到旅鼠时,北极狐会极其准确地跳起来,然后猛扑过去、将旅鼠按在地下,吞食掉。有意思的是,当北极狐闻到在窝里的旅鼠气味和听到旅鼠的尖叫声时,它会迅速地挖掘位于雪下面的旅鼠窝,等到扒得差不多时,北极狐会突然高高跳起,借着跃起的力量,用腿将雪做的鼠窝压塌,将一窝旅鼠一网打尽,逐个吃掉它们。

北极狐狸的数量是随旅鼠数量的波动而波动的,通常情况下,旅鼠大量死亡的低峰年,正是北极狐数量高峰年,为了生计,北极狐开始远走它乡;这时候,狐群会莫名其妙地流行一种疾病“疯舞病”。这种病系由病毒侵入神经系统所致,得病的北极狐会变得异常激动和兴奋,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到处乱闯乱撞,甚至胆敢进攻过路的狗和狼。得病者大多在第一年冬季就死掉了,尸体多达每平方公里2只,当地猎民住住从狐尸上取其毛皮。

北极狐身披既长又软且厚厚的绒毛,即使气温降到-45℃,它们仍然可以生活得很舒服,因此,它们能在北极严酷的环演中世代生存下去。尽管人们对狐狸自身并无好感,但深知狐狸皮毛的价值和妙用,达官显贵、腰缠万贯的人们以身着狐皮大衣而荣耀万分,风光无限。狐皮品质也有好坏之分,越往北,狐皮的毛质越好,毛更加柔软,价值更高,因此,北极狐自然成了人们竞相猎捕的目标。



以上图片依次为:北极狐狸
雪地觅食
夏天的北极狐
冬天的北极狐

Share |
Share

TOP

麝 牛

麝牛又称麝香牛,确实有一种麝香的气味,特别是在发情期更是如此,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那种气味。

  麝牛在分类上是一种介于牛和羊之间的动物,也许将其归于羊科或羚羊科更为合适。从其外表来看,更像我国西藏的牦牛,而且也确实有一股牛脾气。麝牛高约1米半,长约两米到两米半左右,体重可达400多公斤,雌牛略轻,大约只有雄牛的3/4。其重量主要集中于长有肉峰的前半身,前重后轻,显得格外矫健有力,是北极最大的食草动物,分布于加拿大、格陵兰和阿拉斯加北部的冰原上,以苔藓、地衣和植物的根、茎及树皮等为食,行动迟缓,劲头十足,俨然是苔原上的主宰。

麝牛头上长着一对坚硬无比的角,是防卫及决斗的有力武器;身披下垂的长毛,可一直拖到地上,长毛的下面又生有一层厚厚的优质绒毛,爱斯基摩人称之为“奎卫特”;耳朵小小,披有浓密的毛;其鼻子是全身唯一裸露的地方;麝牛的身体结构能够有效地降低热量散失,承受时速96公里的风速和-40℃的低温。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照常生活自如。在隆冬季节,温暖的气流有时会光顾北极,并带来一场大雨,可怜的麝牛往往被淋成“落汤鸡”,经寒风一吹,身上的雨水便结成厚厚的冰甲,结果麝牛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大冰舵子,动弹不得,灾难随之而来,有的麝牛因此而被活活冻死。

在平常情况下,麝牛显得格外温顺,走起路来慢条斯理,好像在考虑着重大问题。停下来吃一点食物,接着平躺在地上细嚼慢咽,不一会儿便打起瞌睡来。等稍微清醒时,接着再向前走一段距离。麝牛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另一方面又降低了食物的需求,一举两得。据报道,由于麝牛保持能量的效率极高,所以它所需的食物仅占同样大小的牛的1/6。

麝牛性情温顺,从不惹是生非,即使强敌来临(主要是北极狼群),它们也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总是严阵以待,从不主动攻击。这时,它们会采取集体防御战略,自动围成一圆阵,把弱小者放在中间,用其庞大的躯体,组成一道有效的防护“墙”,对来犯者怒目而视,竖起那坚硬如钢叉的犄角,好像要以自己的威势使对方屈服,一旦敌人袭来,它们也会拼死抵抗,决不退缩。



以上图片依次为:北极麝牛
麝牛在危险来临时,围成圆阵
两军对垒,狼群向麝牛逼近
麝牛抵挡不住攻击,溃不成军

TOP

驯 鹿

驯鹿,雌鹿体重可达150多公斤,雄鹿较小为90公斤左右。雄雌鹿都生有一对树枝状的犄角,幅度可达1.8米,由真皮骨化后,穿出皮肤而成,每年更换一次,旧角刚刚脱落,新的就开始生长。驯鹿虽然温顺善良,却并非人工驯养出来的。北美的驯鹿是纯粹野生的;而分布于北欧,主要由拉普人管理的驯鹿则属于大范围圈养的。

驯鹿的冬毛十分浓密,长毛中空,充满了空气,不仅保暖,游泳时也增加了浮力。贴身的绒毛厚密而柔软,就像是穿了一身双层的皮袄。

驯鹿最惊人的举动,就是每年一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大迁移,也是遇山翻山,逢水涉水,勇往直前,前仆后继。但与旅鼠不同的是,驯鹿的迁移不是集体去自杀,而是一种充满理性的长途旅行。春天一到,它们便离开赖以越冬的亚北极森林和草原,沿着几百年不变的既定路线往北进发。总是由雌鹿打头,雄鹿紧随其后,浩浩荡荡,长驱直入,日夜兼程,边走边吃,沿途脱掉厚厚的冬装,而生长出新的薄薄的长毛。脱掉的绒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天然的路标。就这样年复一年,不知已经走了多少个世纪。平时它们总是匀速前进,秩序井然,只有当狼群或猎人追来的时候,才会来一阵猛跑,展开一场生命的角逐。因此,有人把驯鹿的迁移叫做“胜利大逃亡”。

对世世代代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来说,驯鹿是他们极其重要的物质来源,肉是上好的食品,跟牛肉的味道差不多,皮是缝制衣服、制作帐篷和皮船的重要材料,骨头则可做成刀子、挂钩、标枪尖和雪橇架等,还可以雕刻成工艺品。




以上图片依次为:北极驯鹿
人类活动改变了驯鹿的生存环境
驯鹿从雪下觅食
人工驯养的驯鹿

TOP

北极兔

北极兔的形体比家兔要大,身体肥胖,耳朵和后肢都比较小。当然,“兔子尾巴长不了”则是所有兔子的共同特征。北极兔有一身蓬松的绒毛,就象绝缘层一样能够有效地防止能量散失,这对渡过北极的严寒是至关重要的。

  在北极,比旅鼠稍大一点的食草动物则是野兔。但其数量比起旅鼠则少得多。在北极,野兔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甚至还没有狐狸多。这是因为,北极野兔的繁殖能力并不强。受气候和食物限制,它们每年只能产一窝。每窝也只有2~5只,但其成活率比较高,所以数量比较稳定,不像旅鼠那样大起大落,集体去自杀,当然也就没有旅鼠那样高的知名度。

北极兔名称不一,有的地方叫山兔或蓝兔,在北美则叫雪鞋兔。因为在北美洲这种兔子不仅蹄子很大,而且下面还长有长毛,这样有助于减少压强,即使在雪地上奔跑也不大容易陷下去。这种兔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或叫生存绝招,即能随着季节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毛色,春夏秋三季为灰褐色,一到冬季则变为洁白,这样不仅便于伪装,而且白色还能起到一种光学反射作用,使天敌难以发现。

  此外,北极免还有一种绝招,即幼子刚产下来就能东西,这也是为生存所必须。而家兔的幼子产下后总是眼睛紧闭,要到12天后才能睁眼看东西。

  北极兔肉味鲜美,毛皮珍贵。因此便成了人们猎取的对象。

  以上图片依次为:北极野兔
北极兔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