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胸 别名:黄胆、黄麻雀、老铁背、黄豆瓣、麦黄雀、禾花雀。属雀形目,雀科。繁殖于内蒙古东部,东北和河北北部,迁徙期间经由东北至云南西部,在海南岛、台湾等地越冬。    黄胸鹀体长约15厘米。体形似麻雀而稍长,雄鸟头顶、背为栗色,两翅各有一白斑,腹面黄色。胸前有一栗色带,雌鸟头和背暗褐色有暗纹,腹部淡黄色。 栖居于草原或森林草原,主食植物种子和昆虫,迁徙途中成大群啄食稻子、麦子、谷子、高梁等作物种子,故对农业有一定危害。    5—7月繁殖,营巢在草丛间,巢呈碗状,由草根、草叶、马尾等构成。产4枚卵,卵呈绿灰色,布以更灰色和褐色斑纹。 黄胸鹀是羽色漂亮的观赏岛,鸣叫似“拉拉犁犁、拉拉犁犁”的简单重复,但很好听。它的羽衣和鸣叫与灰文鸟、十姐妹等家鸟相比都不逊色。在我国分布广,数量多,很容易获得。若能驯化培育成家鸟,一定会象灰文鸟、十姐妹那样传播全世界。

赤草 又名: 赤草 、红玫瑰鹦鹉 分布于澳洲东部及南部 形态及习性:身长约32-36公分 , 全身为非常鲜艳的红色 ,喉部及翅缘是蓝色 . 寿命约25年 . 食物以种子及新鲜的蔬果为主 . 很容易饲养及繁殖 ,可连续两次筑巢 , 每次生 5- 8个蛋 , 孵化期为21天 , 雏鸟在五周龄时可离巢 .

鹊鸲 别名:信鸟、进鸟、屎坑雀、四喜。属雀形目,鸫科,分布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鹊鸲体长约21厘米。雄鸟上体大都黑色,翅有白斑,下体前黑后白,黑白相杂犹如喜鹊。幼鸟上体暗褐,喉和胸微沾黄褐,各羽的羽缘近黑。 平时大多栖于附近有些树木的园圃及栽培地带,见于人家附近。栖止时常展翅扇尾,并把尾羽扭向前方,几与头部相接触。不分季节,四时晨昏均善啭啼,故常被称为“四喜”。   所吃的物质纯为动物性,以甲虫、蝗虫、蝇、食蚜虻及其他昆虫的幼虫等为主要食料,余为螃蟹、螺、蜈蚣等。    鹊鸲繁殖自4月间开始,雄者在此期间好斗。巢营于庭檐、屋顶、墙隙或树洞中,以苔藓、枯草、松针、细根及各种杂屑等杂乱堆集而成,简陋粗糙,或较笨厚,或甚浅薄。产卵通常5枚,呈淡绿色,上面杂以灰斑,并缀以红褐色微点。   

领岩鹨 别名:岩鹨、大麻雀、红腰岩鹨、雀形目,岩鹨科。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新疆西部及西藏南部地区。    领岩鹨体长18厘米。似麻雀但稍大,头部为灰褐色,腰部栗色,尾羽为黑褐色,有较淡的淡黄褐色边缘;中央尾羽有很宽的栗色端缘,外侧尾羽的末端有白色缘斑,颏和喉灰白色,羽毛近端处有“V”字形灰色和黑色相间的横斑;上腹及两肋栗色,各羽有较宽的白色边缘;下腹淡黄褐,各羽有暗色横斑;尾下复羽的基部灰色,次端为黑粟色,末端为白色。幼鸟整个下体褐灰色,有淡黑色条坟,嘴裂为显著的橙红色。 岩鹨为高山鸟,栖息于2200米到3100米左右的高山针叶林带及多岩地带或灌木丛中,冬天下降至溪谷中栖息,7-10个一小群或一对对的在灌木丛中或冬天的雪地上跳跃,常由一个岩石上飞向另一个岩石。性较羞怯,见人常藏匿在灌木丛中。鸣声除平常飞翔时发出的高声外,还有一种多变化的婉转动听的鸣声。 常在岩石附近及灌木丛中寻食。食物以昆虫为主。兼食蓼科和车前子及其它种类的果实等。

画眉 在四川又称金画眉。属雀形目,鹟科,画眉亚科。广泛见于甘肃东部、陕西南部、湖北、安徽、江苏以及四川、云南以东的华南大陆和台湾、海南岛。 画眉体长约24厘米。上体橄榄褐色,头和上背具褐色轴纹;眼圈白、眼上方有清晰的白色眉纹;下体棕黄色,腹中夹灰色。    栖居在山丘灌丛和村落附近或城郊的灌丛、竹林或庭院中。喜欢单独生活,秋冬结集小群活动。性机敏胆怯、好隐匿。常立树梢枝杈间鸣啭,引颈高歌,音韵多变、委婉动听,还善仿其它的鸟鸣声、兽叫声和虫鸣,尤其是在2—7月间,喜欢在傍晚鸣唱。    食性杂,但食虫较多,主食蝗虫、金龟甲、蝽象、天社蛾等昆虫、幼虫及卵,冬季吃一定数量的植物种子及果实。

紫蓝饰雀 紫蓝饰雀(常盘雀) 紫蓝饰雀是属於一群被称为蓝饰雀的其中之一,这个族群还 包括红颊蓝饰雀、蓝顶蓝饰雀、紫耳蓝饰雀等,它们的体形都很相似,身长约 十四公分。它的头部、喉部、背部及 翅膀是深栗色,而 脸部、胸部、腹部 则为紫蓝色,雄鸟甚至会出现到亮钴 色。尾部很长 ( 大 约6.5公分长 )。喙部 是粉红色。 它们的 雌雄可以从外观上 分辨,母鸟的深栗 色区域界线很模糊 ,在脸部、下胸部 及腹部的斑点是明 亮的淡紫蓝色几乎 接近白色。幼鸟和成鸟的颜色相似,但是没有彩色斑块,嘴 部是黑色的。在大约十周龄时,幼鸟会局部换毛。母鸟会变 成接近白色,公鸟眼睛周围的羽毛会变成蓝紫色。一直到五 个月大以後,它们会完全换羽成为成鸟的羽色。 这种鸟并不会羞怯,而且非常的温驯。 野外分布 原生於非洲南部,分布於南苏丹、 南衣索匹亚、索马利亚、乌干达、 肯亚以及中坦桑尼亚。

[乌鸫] 别名:百舌、反舌、、中国黑鸫、黑鸫、乌鸪、乌鸫,属雀形目,鸫(亚)科。留居新疆西部,东至长江南北两岸及以南地区。    全长约26厘米。上体包括两翅和尾羽概黑色。下体黑褐,颏缀以棕色羽缘,喉亦微染棕色。嘴黄,脚近黑色。    平时栖平原草地或园圃间,常结小群在地面上奔驰,亦常至垃圾堆及厕所等处找食。歌声嚎亮动听,并善仿其他鸟鸣。    主食各种昆虫幼虫、蚂蚁、淡水螺、蟑螂等,也吃樟果、榕果等果实,以及杂草种子等植物

黑卷尾 别名;黑黎鸡、黑龙眼燕。    黑卷尾体长约27厘米。通体黑色,尾长而呈叉状。幼鸟上体与成鸟相似,次级飞羽的先端缘以淡色,翼缘杂以白斑。下体黑色无金属辉亮,自胸以下的羽毛具有淡色近白的羽端,向后更显著。平时栖息在山麓或沿溪的树顶上,或在竖立田野间的电线杆上,一见下面有虫时,往往由栖枝直降至地面或其附近处捕取为食,随后复向高处直飞,形成“U”字状的飞行。它还常落在草场上放牧的家畜背上,啄食被家畜惊起的虫类。主食各种昆虫及幼虫,如蝗虫、甲虫、蜻蜓、胡蜂、金花虫、瓢、蝉、天社蛾幼虫等。它的叫声为嘹亮的金属声音,活跃多变,还能模仿他鸟鸣叫。

灰椋鸟 别名:杜丽雀、高梁头、假画眉、竹雀、管连子。属雀形目,椋鸟科。繁殖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华北、青海及山东一带;越冬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灰椋鸟体长约21厘米。通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白色。嘴和脚橙红色。幼鸟上体褐色沾棕,头和颈的两侧白而缀以褐色细点。   常结群栖息于树上,或旋翔于空中。整群飞动,有如波状。叫声低微而单调。    食物为忍冬果实、桑葚、枣和黄连木等的种子、甲虫及其他昆虫和幼虫等

松鸦 别名:塞皋、屋鸟、山和尚。    松鸦体长约32厘米。整体近紫红褐色,腰部及肛周白色,两翅外缘带一辉亮的蓝色和黑色相间的块状斑。    基本上是山林鸟,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都在山上,很少见于平地。针叶林和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均可遇见。一般都远离人居。秋天到后,开始过着游荡生活,偶然会于城郊住宅附近见到。平常多见一对活动,秋后有结群现象,随着食料而到处游荡,飞到居民点时甚畏人,栖息在树顶上,常用树干挡着身躯,一动也不动,难以发现,但在山上却较活跃,特别是繁殖前期。    春末及夏天以昆虫为主,还吃蜘蛛、鸟雏、鸟卵等。





Share |
Sha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