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9517 威望983  金钱3  阅读权限90 在线时间1377 小时 
 | 
27#
 
 发表于 2009-2-11 17:29 
 | 只看该作者 

| 黄帝内经 ---中医的理论基础.一门科学,还是一个神话?(二)(1123字) laotun (179853)于2006/10/13(15:10:37).. 在开始学习黄帝内经的第二部分之前,我们先把关于四季阴阳五脏六腑等等的前几篇复习一下
 
 先把各个定义和概念简列一下
 
 外为阳,内为阴。
 背为阳,腹为阴。
 脏者为阴,肝、心、脾、肺、肾等等为阴。
 腑者为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指躯体,上焦容心肺,中焦容肝脾,下焦容肾),等等为阳。
 
 水为阴,火为阳;
 阳为气,阴为味。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
 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六气:风,暑,燥,湿,寒,火.
 六经:三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
 
 六经和六气的关系:
 太阳主寒,阳明主燥,少阳主火,太阴主湿,厥阴主风,少阴主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在肾,肺主鼻。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
 
 五脏和五行的对应关系:
 
 木-肝
 火-心
 土-脾
 金-肺
 水-肾
 
 五行和五味的对应关系:
 
 酸-木
 苦-火
 甘-土
 辛-金
 咸-水
 
 五脏和五味的对应关系:
 
 酸-肝
 苦-心
 甘-脾
 辛-肺
 咸-肾
 
 五行相克相生的:
 水养木,木生火,火造土,土化金,金出水.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所以,我们也可以推出五味之间想辅相克的规律出来,我们知道,中药是根据五味来确定药性的,也正是根据上面的的这些道理.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不一而足,呵呵.
 
 中医就是靠这些东西来理解人体的运做并做为治疗疾病的根据.
 
 我们以后会逐步的了解到中医是如何在这些概念和理论上建立起来的.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内经的素问里面的第二部分,一些关于脏器的理论,
 
 灵兰秘典论——《黄帝内经·素问》第八篇
 六节藏象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九篇
 五藏生成——《黄帝内经·素问》第十篇
 
 这节并不多,只有三篇.
 ◎ 略微补充一些.(435字) laotun (179863)于2006/10/13(18:47:39)..
 在前几篇里,并没有明确的点出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只是一带而过.为了帮助大家琢磨,先在列在这里:
 
 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这些都是朴实的原始观察的结论.
 
 我们知道古人有如下的总结:
 
 木生酸,土生甘,水生咸,火生苦,金生辛
 
 所以,根据五行向克相生的规律,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
 
 酸胜甘,甘胜咸,咸胜苦,苦胜辛.辛胜酸
 
 酸养苦,苦养甘,甘养辛,辛养咸,咸养酸
 
 从五脏和五行,五行和五味到五脏和五味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中药配方的一些基本要点.
 
 下面留个作业:
 在《黄帝内经·素问》第三篇 生气通天论,里面有一段: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请大家体会这一段
 ◎ 灵兰秘典论——《黄帝内经·素问》第八篇 (458字) laotun (179854)于2006/10/13(15:12:26)..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
 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
 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厘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黄帝曰:善哉,余闻精光之道,大圣之业,而宣明大道,非齐戒择吉日不敢受也。黄帝乃择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
 ◎ 这一篇的内容,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471字) laotun (179855)于2006/10/13(15:22:50)..
 呵呵.
 说之前,就有点想发笑,不好意思.
 这让我想起刚念完研究生的那个时候,那股指点江山的欲望.
 火红的年代啊,那个时候,人类社会已经开始完善起来了,什么什么都在大兴土木,包括医疗体系,大家把自己的经历经验都拿来乱使乱用,而且理直气壮.
 这不?看,把人体的脏气和刚建立起来的政府系统对应起来了,呵呵.
 说归说,为了以后对中医的彻底批判,我们现在还是要认真的总结之.
 
 十二官阶:
 1.心,君主
 2.肺,相
 3.肝,将军
 4.胆,中正之官
 5.膻,臣使
 6.7.脾胃,食廪之官
 8.大肠,传道之官
 9.小肠,受盛之官
 10.肾者,作强之官
 11.三焦者,决渎之官
 12.膀胱者,州都之官
 
 中医里,大脑的地位多不明,现代中医有把脑为君者,显是误解,在内经的最后一篇,甚至有这样的话:
 
 公请问: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帝曰:在经有也。
 ...,...
 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上不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 (摘自解精微论——《黄帝内经·素问》第八十一篇)
 
 呵呵
 略微把玩了一下金匮要略,发现古人把许多现代属于心理问题产生的疾病都给错误的诊治了.(94字) laotun (179862)于2006/10/13(18:21:57)..
 走的是错路,可惜可惜,这宝贝的价值会因为这点失分大打折扣的.
 以后,等我们学习到了某个阶段,去看这些东西,将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比如神农本草经的中卷--草部的上品的头几条,各色芝品的药性,就是一绝.
 ◎ 六节藏象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九篇 (1497字) laotun (179864)于2006/10/13(18:49:05)..
 黄帝问曰:余闻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
 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
 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
 故其生五,其气三。
 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阔,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
 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
 帝曰:请遂闻之。
 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帝曰: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如何?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
 帝曰:平气何如?岐伯曰,无过者也。
 帝曰:太过不及奈何?岐伯曰:在经有也。
 帝曰:何谓所胜?岐伯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
 帝曰:何以知其胜?岐伯曰: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
 帝曰:有不袭乎?岐伯曰:苍天之气,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矣。
 帝曰:非常而变奈何?岐伯曰: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因而重感于邪则死矣,故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也。
 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
 岐伯曰:悉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帝曰:脏象何如?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
 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
 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 脏象:中医之基本理论之一,正确与否,大家自己评论.有人也许要说,这些不是中医,那么,我们就继续学习下去,以免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错误,先把这些你们已经认定是错误的理论学过,然后才能看你们知道的那些中医是不是建立在现在我讲的这些东西的基础上的.(360字) laotun (180175)于2006/10/16(15:30:56)..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
 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
 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 继续简略之,帮助各位复习前面学到的中医知识(226字) laotun (180177)于2006/10/16(15:50:07)..
 肝通于春气,
 心通于夏气,
 肺通于秋气,
 肾通于冬气,
 脾通于土气.
 
 下面是一个鼓吹博大精深的回答:
 
 岐伯曰:悉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于是有了中医治病的根据.
 ◎ 五藏生成——《黄帝内经·素问》第十篇 (1084字) laotun (180178)于2006/10/16(15:51:02)..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月刍)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火台)者死,赤如衄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括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色味当五脏,白当肺辛,赤当辛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碱。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
 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
 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腹满(月真)胀,支膈胠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
 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
 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肢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
 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
 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
 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 从这一篇里,在重复过前面古人通过当时已经建立起来的关于自然的知识来建立的人的系统以后,开始归纳和建立治疗的系统了.(1266字) laotun (180180)于2006/10/16(16:34:38)..
 开篇先重复强调了根基五行相克所建立的理论: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根据的理论是水(肾)克火(心)
 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 根据的理论是火(心)克金(肺)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根据的理论是金(肺)克木(肝)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根据的理论是木(肝)克土(脾)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根据的理论是土(脾)克水(肾)
 
 我见过中国的现代中医的试图证明这个理论的论文,或者文章.这毫无疑义,是中医是一门伪科学的证明.因为科学是证伪的一种方法论,而伪科学恰好相反,证明什么是伪科学的一个证据就是看他是否试图通过实践来证明他自己以有的结论.
 
 在前面的理论的基础上,又推出了下面的一些结论:
 
 五味之所合者:
 心(火)欲苦(火生苦),吃苦,对心有益
 肺(金)欲辛(金生辛),吃辣,对肺有益
 肝(木)欲酸(木生酸),吃酸,对肝有益
 脾(土)欲甘(土生甘),吃辣,对脾有益
 肾(水)欲咸(水生咸),吃辣,对肾有益
 
 
 五味之所伤者:
 
 多食咸(咸-水,水克火,火-心),则脉凝泣而变色(伤心,心合于脉,所以吃多了咸的,要伤色);
 多食苦(苦-火,火克金,金-肺),则皮槁而毛拔(伤肺,肺合于皮,所以吃多了苦的,要伤毛);
 多食辛(辛-金,金克木,木-肝),则筋急而爪枯(伤肝,肝合于筋,所以吃多了辣的,要伤筋)
 多食酸(酸-木,木克土,土-脾),则肉胝(月刍)而唇揭(伤脾,脾合肉于,所以吃多了酸的,要伤肉)
 
 这是中医配药的基本理论的基础.我们已经学过了,中医的药性的五味四性等等概念.
 | 
 
1
评分人数
 |